1、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答案:B。A 项,范围扩大。“皇帝和大臣都会惶恐不安”错。由原文第 1 段“汉成帝建始元年夏四月,出现了异常的天象”“皇帝为之惊心”“太后兄长、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惶恐不安”可知,灾异天象的出现让皇帝惶恐不安,让权臣王凤惶恐不安,但选项却说“皇帝和大臣都会惶恐不安”,扩大了范围。C 项,“认识角度一致”错。原文第 3 段为“对于沙尘暴起因的分析, 五行志归结于外戚专权的政治因素,而京房从政治神学的视角出发”,由此可知,两者的认识角度不一致。D 项,“但每次发生都会被记录在史籍中”的说法不准确。原文第 4 段为“这可能存在沙尘暴虽然发生却未曾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情
2、形”,同时又说“这种异象在记载中遗漏的可能性非常小”,选项将或然说成必然。2.答案:D 项。“最终明确指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说法有误。原文第 5 段为“当时生态条件与今不同,植被状况比较完好,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中“可能”一词表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只是作者的推测,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3.答案:A 项。“ 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汉代的沙尘暴天气现象”的表述有误。由原文第 2 段可知,颜师古对“黄雾四塞”的解释为“塞,满也。言四方皆满”,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却没有描述,因此选项说法有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B.无中生有。5.答案:老厨师干了一辈子活,直到双目失明,体现了他的勤劳;老
3、厨师因为偷了主人的东西一直耿耿于怀,表现了他的善良;老厨师想尽办法救自己的妻子,体现了他对亲人真挚的爱。(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6.答案:艺术应带给人们精神的慰藉;歌颂底层百姓善良的品质;批判上流社会对底层百姓的压榨。对底层百姓的精神关怀。结合文本分析略。(每点 3 分。其中观点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2 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从莫扎特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艺术应带给人们精神的慰藉”;从老厨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歌颂底层百姓善良的品质”;从文中的“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考
4、虑,可以理解为“批判上流社会对底层百姓的压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7.A “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错误。8.D “人工智能对儿童思维影响大”错误,原文及题目是“可能有影响”9.答案:1、家长要杜绝“技术依赖症” ,多陪伴多关爱,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 (或家长需要用灵魂和爱为孩子的教育注入生命力)2、有关部门需要讨论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的正面影响。3、家长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既不能过度控制,也不能过度放纵,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 (每条 2 分,共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 B 11. A 1
5、2. D 13. (1)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2 )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解析】10.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
6、,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子中的“岂”“然”。11. 试题分析:“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12. 试题分析:“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错,乔执中认为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做法。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为”译为“任”、“器”译为“器重”、“游”译为“交往”、“迫”译为“临近、迫近”、“走”译为“排遣”、“相率”译为“接连”。参考译文: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
7、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拓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
8、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
9、,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二)古代诗歌阅读14. B 15.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
10、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 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词人描绘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C 项,“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应是自己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念及我。由后面的“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可以看出词人隐居江南。D 项,“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 ”错,应该是对
11、友人仕元朝的不满。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上阕以送别场景为主,有对送别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别后的想象,与一般的送别词类似,但提及北宋旧地“秦关汴水”,委婉地透露出词人对故国的还念和对旧山河的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词人用笔极为含蓄。下阙抒写对友人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元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情绪。“酒酣应对燕雪山”三句进一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城的情景。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意思是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不愿仕元而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常常记起我呢?这两句不仅包含对友人离去、无人顾念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痛苦。“人未南归”是说词
12、人担心有人到了北方,有了高官厚禄,忘了自己,忘怀故国,不仅表达了词人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蓄透露出对友人仕元的不满。“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是说词人的相思之情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表达出对友人极为真挚的不舍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6.答案:(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三、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A “一以贯之”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不易之论” ,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摄人心魄” ,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
13、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贬义词。 “密不可分” ,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牢不可破” ,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奔流不息” ,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川流不息”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能用来修饰“江河” 。18.答案:C 决定这句话的是前文“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这段文字。既是古人的愿望,也是我们要继承并发扬的传统。故选 C。19.答案:B 注意 “在履行家庭义务中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一句存在问题, “责重山岳”前缺少谓语动词,据此添加即可,但 A 项在添加“明
14、白”后,却删除了“在” ,故 A 项依然是病句。20.答案: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传统农业生产与节气密切相关;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范畴。解析:处,根据前面“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分为 24 等份”以及后面“统称二十四节气 ”可以判断,此处可填“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处,根据前面“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后面“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可以推知,此处可填“传统农业生产与节气密切相关” 。处,根据前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领域可以推断,此处可填“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范畴” 。21.答案:旅游者数量增多,未必能为景区景点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其他的景区景点未必都适合低价或者免门票的政策。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原文中表述过于绝对的词语进行判断,如“只要就” “就能” “所有”等。结合这些词语可判断语句表述内容是否太过绝对。22.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