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必背篇“知识” 打包记冲刺一 考前常见近义成语1.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 后者多用于用语言暗地里诽谤、中伤他人。2.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都有“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多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仍能跟平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3.爱憎分明 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 的意思。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态度鲜明,界限清楚; 后者泛指人或事是非分明,界限清楚。4.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 的意思。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 门类。班:次序。就: 遵照);后者强调依次序逐渐深入
2、或提高。5.八面玲珑 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全面,周到,没有遗漏。6.百依百顺 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 的意思。前者多指由于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后者含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无条件服从。7.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难分高低”之意。前者形容两者优劣、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带贬义; 后者偏重指双方力量相当,中性词。8.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 之意。前者偏重在“半” ,指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 后者偏重在“浅”,指不深入(辄: 就 )。9.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都有
3、“主次关系处理不当” 的意思。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 后者强调丢掉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末节的、次要的。10.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前者侧重表现多,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前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物。11.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印象、新感觉”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 “生面”,即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12.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中性词; 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
4、褒义。13.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或事情严重到了无可救治的程度; 后者偏重在“ 药”,强调无药、无办法。“不可救药” 还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如“这个人坏得不可救药” 。14.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 之意。前者偏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捏造本来没有的事实,语气也较重。15.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都有“传播迅速” 之意。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也比喻某事物风行一时( 胫:小腿);后者形容消息、言论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16.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 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
5、更改(刊: 删改); 后者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易 :更改) 。17.不容置喙 不容置辩都有“不容掺和” 的意思。前者着重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讲话(喙: 嘴); 后者着重指只让人赞同而不容许申辩、解释。18.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都有“不在乎 ”的意思。前者表示不同意,不认为是对的(然: 正确); 后者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19.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都有“狠毒残暴” 之意。前者强调恶行造成的结果悲惨,是人世间从没有过的惨痛; 后者强调作恶手段残忍,没有人性。20.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前者偏重在说话尽兴;后者重在各人自由发表见解。21.乘人之危 落井
6、下石都表示趁人危难时去侵害人家。前者重在指别人遭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指欲置遭难者于死地。22.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都表示经常变卦。前者偏重于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变化无常。23.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前者多形容美术、表演等技艺高超、神妙;后者比喻学问、技术、手法等方面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24.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愤怒。前者偏重于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得不能抑制 (遏:止住)。25.大庭广众 众目睽睽都可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视的场合(睽睽: 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26.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
7、都有“崇拜 ”之意。前者偏重于崇拜,多用于贬义(顶礼: 跪地头触受礼者之足。膜拜:两手加额长跪而拜);后者指双手双膝和头一起着地,偏重于佩服之意。27.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都有“重新再来” 的意思。前者源于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又出任高官,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中性词;后者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 (多指坏事)又重新活跃起来,贬义词。28.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他人难堪。前者不仅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29.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都有“听见和看见” 的意思。前者强调听得多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后者强调亲耳听到,亲眼见到。3
8、0.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用直陈,强调预防;后者用比喻 ,强调事先做准备。31.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多是无意,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是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32.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都有“显露才能” 之意。前者偏重于“全部显露” ,因此还可比喻逞强好胜(毕露: 全部外露,显露无遗); 后者偏重于“ 突出显露 ”(崭露:突出地显露 )。33.改过自新 痛改前非都有“改正错误” 的意思。前者强调重新做人;后者强调彻底改正错误。34.改邪归正 弃暗投明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前者偏重指不再做坏事;后者偏重指脱离黑暗反动势力,投向进步
9、势力。35.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前者偏重于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于胸无大志,敷衍地过日子,工作马虎,不负责任。36.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多含贬义(注: 赌注 ,赌博时押上的钱、物等);后者偏重不留退路,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多含褒义。37.含糊其词 闪烁其词都有“说话含糊不清” 的意思。前者着重于说得不明确、不清楚; 后者着重于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38.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前者偏重迷恋酒色;后者偏重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39.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对钱
10、财不珍惜;后者偏重一次花钱之多。40.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从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41.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都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前者重在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为失常。42.浑然一体 水乳交融都有“很难分开” 的意思。前者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 后者指的是混合的各部分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3.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都含“厌恶、憎恨” 之意。前者专指对坏人坏事的痛恨; 后者指厌恶、憎恨到了极点,程度较深,语意较重。44.洁白无瑕 完美无缺都指没有一丁点儿缺点和错误。前者
11、适用于人和物,不适用于事;后者可指人、物和事。45.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都指在接受新事物时有较强的类推能力。前者侧重于“反三”,类推出的事物不限于同类;后者侧重于“旁通 ”,指对同类的事物一通百通。46.噤若寒蝉 鸦雀无声都指没有声音。“噤若寒蝉”中“噤” ,拆字法解为“禁口 ”,即闭口不作声,比喻不敢说话,强调不出声是因为害怕,主要形容人;“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主要用来描写环境。47.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都形容阴险狡诈。前者偏重嘴甜,说得好听;后者偏重脸笑 ,外表和气。48.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都有“按道理应该如此” 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广得多;后
12、者偏重于合乎情理,语气较重,还可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49.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都可表示清楚地记得往事。前者偏重对过去具体情景的清晰再现;后者偏重记忆的清晰、深刻。50.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 的意思。前者语意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等; 后者偏重指对景物的留恋。51.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都有“用不同的眼光看待” 的意思。前者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一个人特别注重,一般是有好感;后者指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52.满不在乎 漫不经心都表示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前者指将应该考虑、应该关心、应该处理的事不放在心上;后者侧重对正在做的事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53.美不胜收
13、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前者偏重来不及一一细看,多指景色;后者偏重满眼都是,多指书籍或工艺品。54.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 的意思。前者偏重“愈下” ,多指形势、情况越来越坏; 后者偏重“日下”,多指国势、事物、景物一天不如一天,语意更重。55.秣马厉兵 严阵以待都有“做好战斗准备” 的意思。前者偏重战斗人员的武器和后勤准备; 后者偏重军队临战状态下的等待。56.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都比喻目光短浅。前者偏重“小”(如豆), 强调见识窄,看不到全局; 后者偏重“近”(寸光),强调没有远见,看不到将来。57.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都指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大多情况可通用。前者偏重恰
14、巧达到适合的地步;后者偏重正合分寸。58.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都有“用尽心思” 的意思。前者是中性词,可以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也可以指在好事上用尽心思;后者是贬义词,多指在做坏事上绞尽脑汁。59.丧尽天良 丧心病狂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前者偏重指人狠毒,没有良心、人性; 后者偏重指人残暴到疯狂的程度。60.深恶痛绝 咬牙切齿都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后者侧重形容痛恨的表情。61.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都有“深入、周密考虑” 的意思。前者偏重“深远” ,指考虑得长远,含有策划、计划的意思;后者偏重“ 深思 ”,指考虑得深入透彻。62.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都有“亲自做
15、出榜样” 的意思。前者偏重自己带头去做,走在前面; 后者指自己身体力行,做出榜样。63.死气沉沉 万马齐喑都有“无一点儿生气” 的意思。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的意思; 后者偏重于因畏惧顾虑不敢讲话(喑:哑)。64.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都有“使人吃惊” 的意思。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有意编造的事实,使人震惊; 后者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65.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 的意思。前者形容谈话兴致高,气氛活跃,又有风趣; 后者着重指情势严重时谈笑不改常态。66.忐忑不安 惴惴不安都指心神不定,都是形容词。前者重在形容因紧张、惊慌、担忧而心乱跳的心境,表示心
16、理状态;后者重在形容因忧惧、担心而心神不定的神态。67.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都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前者侧重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做好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不一定是在困境中;后者侧重指在困境中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68.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都有“达不到 ”的意思。前者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后者意思是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不能及。69.洗心革面 脱胎换骨都指改变面貌,重新做人。前者指清除思想上的污秽,改变原来的面貌,痛改前非;后者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70.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有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强调优点是主要的,缺点
17、是次要的;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缺点共存,没有主次之分。71.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都有“小心谨慎、不马虎、不疏忽”的意思。前者多形容十分小心,一点也不疏忽的样子;后者指对细小的事情过于小心,以致流于畏缩。72.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都指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前者形容思想不集中或心神不定;后者形容随随便便,对事情不在意,侧重指不认真的态度。73.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前者侧重对事件或消息的知晓; 后者着重对文章、讲话的思想内容的理解。74.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都有“随口乱说,不负责任”的意思。前者多指随便乱说,不顾事实,语意偏重; 后者指说话随意,滔滔不
18、绝,形容讲话漫无边际。75.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都有“兴致非常高” 的意思。前者偏重“兴奋” ,还含有“感兴趣”“ 积极从事”等意思;后者偏重“高兴”,含有“精神饱满”“ 情绪热烈 ”的意思。76.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前者指屈从私情,为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徇:屈从);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77.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都用来形容绘画或描写生动、逼真,有时可以通用。前者既能形容描写或绘画,也能形容雕塑等;后者的依托是“纸”,所以只能形容描写或绘画 ,不能用于雕塑。78.休戚与共 休戚相关都有“彼此之间相关联” 的意思。前者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有同甘共苦的意
19、思; 后者指祸患、利害、忧乐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但无“同甘共苦”的意思。79.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都具有“自己欺骗自己” 的意思,均为贬义词。前者常用于以欺骗自己为主的情况,具有形象性; 后者常用于以欺骗别人为主的情况,具有概括性。80.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都含有“全部除去” 的意思。前者指把一切完全取消,不再计较; 后者指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盘否定。81.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道义上不允许推托; 后者偏重责任上不可推卸( 贷 ,推卸 )。82.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都有“应付不过来” 的意思。前者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
20、不过来。后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83.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都表示一个过程不断地重复进行。前者偏重于循环不断,由始又终;后者偏重于反复进行,无休无止。84.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都有“不在意 ”的意思。前者强调不把某件事放在心上,对象多是生死、安危、利害关系等,多含褒义;后者指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 ,不关心,多带贬义。85.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都有“非常勤奋、努力” 的意思。前者侧重表示非常勤勉,一般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 后者侧重表示十分专注,除用于工作、学习外,还可用于其他感兴趣的方面。86.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 之意。“跋山涉水” 重在指路途遥远、坎
21、坷艰辛; “风尘仆仆”重在指长途奔波劳累;“ 风餐露宿” 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生活艰难。87.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 的意思。“ 抱残守缺” 偏重保守不知改进,不肯接受新事物; “故步自封”偏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按老规矩办事。88.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都是贬义词。“专横跋扈”指蛮横、霸道,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和“一意孤行” 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而且不限于指当权者,也可指一般人。“独断专行” 偏重于不与人商量,单独决断并加以实行; “一意孤行”偏重于不听别人的劝告,固执地按自己的想法办事。89.荒诞
22、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都有“荒唐 ,不可信” 之意。“荒诞不经” 重在指不合常理(不经: 不正常、不近情理); “荒诞无稽”重在指毫无根据( 无稽: 无法考查);“ 荒谬绝伦”强调荒唐的程度达到极点(绝伦: 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 。90.骑虎难下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都有“处境困难” 的意思。在表示“上去之后下不来” 时只能用“骑虎难下”; 在表示前后方向时,只能用“ 进退维谷” 或“进退两难” ,不能用“骑虎难下 ”。“ 进退维谷”与“进退两难”语体风格不同,“进退维谷” 多用于书面语 ,“进退两难” 多用于口语。91.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 风生水起都有“发展快 ”的意思。“日新月异”
23、侧重变化大,日日都有更新,月月都在变化; “突飞猛进”侧重速度快,进展迅速;“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 ,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能迅速壮大起来。冲刺二 考前常见必背成语1.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2.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3.暗度陈仓: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4.百身莫赎:一身虽百死也无法抵换死去的人。多用来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也表示罪恶极大,即使死一百次也无法抵消罪责。5.阪上走丸: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6.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 ,以争取同情和支持。7.俾昼
24、作夜:不分白天黑夜地寻欢作乐。8.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借以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泛指收罗的东西多 ,毫无遗漏。9.壁垒森严:形容防守很严密或界限划得很分明。10.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11.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12.不逞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13.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14.不见经传: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 ,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15.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16.大行其道: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17.怅然若失:心里不痛快,好像
25、丢了什么东西一样。18.尺幅千里:一尺长的图画,把千里的景象都画进去 ,比喻事物的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19.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 ,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20.穿云裂石:(声音) 穿过云层 ,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21.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草,秋天的菊花,在不同的季节里 ,各有独特的优美风姿。比喻各有专长。22.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23.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形容关系密切 ,利害相关。24.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26、一样顺畅自然。25.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 ,马马虎虎。26.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 (含贬义)。27.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28.冬温夏凊:冬天使之暖,夏天使之凉。形容侍奉父母无微不至。29.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30.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停止。31.反求诸己: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32.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33.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
27、决问题。34.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35.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36.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37.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38.故态复萌:旧日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39.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 ;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来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40.滚石上山:比喻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不然就会前功尽弃。41.好整以暇:形容在纷乱繁忙中显得既严整又从容。42.皓首穷经:钻研经籍,直到老年
28、仍孜孜不倦。形容一生勤学苦读。43.回肠九转:好像肠子在肚里回环旋转,形容内心焦急忧伤。44.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45.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46.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47.可丁可卯:就着某个数量不多不少或就着某个范围不大不小; 严格遵守制度,不通融。48.劳师动众: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多指动用大批人力 (含小题大做之意)。49.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形容文章深刻有力。50.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51.旅进旅退:跟大家同进同退,形容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跟着
29、别人走。52.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53.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54.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 ,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55.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56.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57.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 ,形容差别极大。58.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老茧,形容十分辛勤劳苦。59.奇货可居: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60.倾巢而出
30、:比喻全部出动。6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含贬义)。62.人言啧啧:议论纷杂。63.忍痛割爱:忍住痛苦割弃心爱的东西。形容很不情愿地舍弃喜爱的人或物。64.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65.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66.山高水长:山岭高耸,水流绵长。比喻人节操高尚 ,影响深远。也比喻情谊深厚。67.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穷。68.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69.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70.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71.司
31、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72.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73.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74.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7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76.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77.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多指继承文化遗产)。78.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79.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80.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
32、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 ,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81.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82.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 ,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83.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 ,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84.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85.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86.摇唇鼓舌: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 )。87.夜以继日:日夜不停。88.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
33、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 ,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89.一张一弛:原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像使用弓弩一样 ,有紧有松,宽严结合。后多比喻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也泛指时紧时松或有紧有松。90.以身试法:以自己的行为来试法律的威力,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而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91.鱼贯而入: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92.予取予求:原指我只取我所要求的,后用来指任意索取。93.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94.马失前蹄: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95.折戟沉沙:折断的戟埋在沙里。指激烈战斗后的战场遗迹。也指惨败。96.言人人殊:每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34、。97.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98.壮士断腕:勇士的手被毒蛇咬伤,立即自断手腕,以免毒性扩散。比喻在紧要关头当机立断,为保存整体不惜牺牲局部。99.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 ,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100.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 ,不给予帮助。冲刺三 得体常见必背知识(一 )谦辞1.常见谦辞一览表“鄙”字一族鄙人:对人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见:称自己的见解。“舍”字一族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舍下:称自己的家。“家”字一族家父、家严:称
35、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敝”字一族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敝姓:对人谦称自己的姓。敝校:对人谦称自己的学校。“愚”字一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拙”字一族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小”字一族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敢”字一族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见”字一族见教:客套话 ,指教(我)。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多用于书信)。其他谦辞马齿徒增: 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错爱:用于
36、感谢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刍荛之见 :称自己浅陋的看法。 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时的话。寒舍: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2.常见表示谦虚的成语(1)笨鸟先飞: 表示自己能力差 ,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2)抛砖引玉: 谦辞,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3)蓬荜生辉: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4)敝帚自珍: 一个破扫把, 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5)贻笑大方: 让内行笑话。(6)无功受禄: 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 ,泛指没出力而接受报酬。(7)敬谢不敏: 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
37、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8)忝列门墙: 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 ,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9)才疏学浅: 见识不广,学问不深。(10)德薄才疏 :品行和才能都很差。(11)挂一漏万 :形容列举不全 ,遗漏很多。挂,列举;漏,遗漏。(12)不情之请 :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 (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3)姑妄言之 :姑且说说。 (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 ,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14)恭敬不如从命 :与其态度谦逊有礼 ,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15)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16)尸位素餐
38、:谦称自己未尽职责。尸位 ,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17)不足挂齿 :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足 ,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18)雕虫小技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多指文字技巧)。(19)区区此心 ;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20)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 ,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21)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22)聊表寸心 :略微表示一下心意。聊 ,略微。(二)敬辞1.常见的敬辞一览表“令”字一族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郎: 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拜”字一族拜
39、读:读对方的作品。 拜贺:祝贺对方。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识:结识对方。 拜辞:告别对方。“奉”字一族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归还对方的物品。奉送:赠送对方礼物。奉劝:劝告对方。“惠”字一族惠赠:对方赠予 (财物)。 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 惠临: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垂”字一族垂问:称别人 (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 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 多用于书信)。 垂念:称对方 (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怜: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
40、“贵”字一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干:询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高”字一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称老人家的年龄。高见:称对方的见解。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光”字一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 光顾: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宝”字一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呈”字一族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呈报: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示。其他敬辞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用于请对方修改自己的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41、。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千金 :称别人的女儿。 雅正: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2.常见表示敬意的成语(1)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2)不吝赐教: 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3)鼎力相助: 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4)洗耳恭听: 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5)高朋满座: 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 ,形容来宾很多。(6)率先垂范: 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7)虚怀若谷: 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 ,形容十分谦虚。(8)虚左以待: 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 ,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冲刺四 考前
42、必记的常见课内文化常识(一 )姓名、称谓相关文化常识1.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执事:从事工作 ,主管其事; 有职守之人,即官员; 供役使者,仆从; 对对方的敬称。本文指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2.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3.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足下:古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4.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陛下:陛下的“陛” 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 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
43、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5.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6.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竖子”是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7.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时,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等到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后来丈人专指妻父 ,又称泰山; 妻母称丈母或泰水。9.单于出猎。(苏武传)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
44、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10.汉末建安中。孔雀东南飞(并序)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东汉朝廷的大权主要由曹操掌握 ,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中,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二)官职
45、、科举相关文化常识1.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 ,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2.毋内诸侯。(鸿门宴)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要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左尹:楚国官名,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鸿门宴)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
46、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之间,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孔雀东南飞(并序)丞: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6.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已有职无权了。7.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远地方,如谪迁、谪降、谪戍、谪居和贬谪等。8.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教坊: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 ,改为云韶府
47、,以宦官为使。唐玄宗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以宦官为教坊使,后遂不再属太常寺。此后凡祭祀朝会用太常雅乐,岁时宴享则用教坊俗乐。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9.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 ,分为上、中、下三级( 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 ,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10.相如顾召赵御史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御史: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 “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
48、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11.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 “有司”。12.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苏武传)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 副) 马都尉 ,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13.公车特征拜郎中
49、,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分掌各司事务。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 ,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14.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下车:官吏到任。1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视事:官员就职治事。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1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17.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18.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 人,汉昭帝时增至 100 人,王莽时增至 10 000 人,“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