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姆莱特示范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2、明确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教学重点: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学难点:理 解 作 品 主 题 。教学时间: 课 时教学过程:环 节 一 、 欣 赏 并 点 评 名 言1、Do not , for one repulse ,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点评:别轻言放弃2、I
2、gnorance is the curse of God, knowledge the wing wherewith we fly to heaven.无知乃是罪恶,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点评:请热爱知识,知识会改变命运。3、Rich gifts wax poor when givers prove unkind. (william shakewspeare British dramalist) 如果送礼的人不是出於真心,再贵重的礼物也会失去它的价值。 点评:礼物只是情谊的载体。4、To mourn a mischief that is past and gone is the ne
3、xt way to draw new mischief on.为了一去不复返的灾祸而悲伤将会导致新的灾祸。点评:让昨天成为昨天,活在当下。这些充满智慧的语言皆出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作家,走近他完成于 1601 年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 。环 节 二 、 了 解 莎 士 比 亚 及 作 品 影 响 力1、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在整整 52 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 37 个剧本,一卷 14 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
4、悲剧 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3、英国人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 ,因为那一天是他的生日。4、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鲁迅 1908 年 5、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马克思6、 哈姆雷特全名是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又名 王子复仇记 。7、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 ,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中的哈姆莱特 。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经调查世界前 100 名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和传说人物,哈姆莱特排名第一。9
5、、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本书之一哈姆雷特人类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位列其中的书有: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孙子兵法 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经典著作, 道德经 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 论语 规范中国人两千多年的行为准则, 毛主席语录 20 世纪发行量最大的书, 红楼梦 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环 节 三 、 浏 览 , 理 清 人 物 关 系 , 了解矛盾冲突。1、剧中人物哈姆莱特 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 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挚友奥斯里克 大臣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背
6、叛王子 2、讨论人物关系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3、结论: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
7、情的折磨。环 节 四 、 跳 读 , 把 握 跌 宕 起 伏 的 情 节 , 尖 锐 的 矛 盾 冲 突 , 赏 析 精 彩 片 段 。1、概括主要内容。填空:这篇文章讲了“ 和 的故事”? 明确: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回忆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奚落,嘲讽。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2、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说说“比剑决斗”这个情节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实现复仇实行毒计两重矛盾冲突产生
8、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 (明)和“毒计” (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3、 “比剑”这一关键情节中包含着哪些悬念?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明确:“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好处: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在大臣来征询哈姆莱特是否愿意成全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同雷欧提斯 比剑的时候,哈姆莱特正和霍拉旭讲到他对雷欧提斯的同情和歉意。对于
9、比剑,他可能把它单纯理解为雷欧提斯要向他报仇,为了平息雷欧提斯的愤怒,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挑战。霍拉旭认为他很可能会输,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霍拉旭劝告他,让他还要参加比赛,他却没有同意。读者因为已经知道克劳狄斯的毒计,因此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接下来是比剑。遵照王后的预告提醒,哈姆莱特诚恳地向雷欧提斯道歉,将自己的过失归因于“疯狂” ,求得他的谅解。雷欧提斯表示虽然不能放弃“复仇” ,却也接受了他的“友好的表示” 。此时,两人之间的气氛较为友善,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担心到了极点。比赛开
10、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这一部分情节更是变故迭起,波澜起伏而扣人心弦。4、在“比剑”这一关键情节中,在场的几个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这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明确: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
11、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而王后乔特鲁德或者是想缓和克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
12、,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这杯酒有问题,因此她不听劝阻地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全力发起攻击,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临死前,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环节五、精读,欣赏视频,注意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要求:从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解说:这一段视频由五段视频合并而成,分别是哈姆莱特丧父之后,克劳狄斯假惺惺地劝哈姆莱特不要悲伤。新国王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密谋奥斯里克跟哈姆莱特说比剑的事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道
13、歉比剑前国王克劳狄斯再一次表现他对哈姆莱特的关爱1、提问:人物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明确: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在哈姆莱特面前装出亲热和善的样子,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举例分析哈姆莱特: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坦诚。奥斯里克: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点评:个性化的语言。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剧中人物的语言个性化,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2、在课文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
14、性?明确:课文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则表现了他草率、冒失。但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环节六、关于作品的主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 明确: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借这个丹麦的故事来反映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社会。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
15、义思想。 附: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谓人文主义,从原意讲,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以神为本位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但现在,人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作用、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的特征是: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权,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神权,反对愚昧和迷信。环 节 七 、 作 业PPT 展 示 :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文学人物形像的理解自然不尽相同。这句话是文学品评的方法。作业:哈姆莱特在世界戏剧人物画廊中有“忧郁王子”之称,一般人认为,忧郁、延宕是他性格的两大特点,请课外阅读哈姆莱特全文,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