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10 两次鸦片战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必修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758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两次鸦片战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必修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10 两次鸦片战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必修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10 两次鸦片战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必修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10 两次鸦片战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必修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10 两次鸦片战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必修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目标: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史实。重点:两次鸦片战争 难点: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趣味导引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提示: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而中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而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对外策略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2、统治者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局势。在中英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英国依 靠正常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其鸦片贸易又遭到禁烟运动的沉重打击。 (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过程: (1)1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 1858 年,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强迫清政府签订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主 要 内 容 主 要 危 害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便于影响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增开十大通商口岸:(营口、烟台、淡水、台湾、汕头、琼州,镇江、南京、九江

3、、汉口) ;(分布于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 外国侵略势力扩展至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行权(最早) ,便于商品向内地倾销和军事侵略;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成为洋人非法活动的护身符;赔偿英法军费各 200 万两白银,英商损失费 200 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3) 1860 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3、影响:(1)中 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开始被列强控制, 中外反动势力 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4、;(3)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4)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重难点解析:1、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相同 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性质相同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继续 手段相同 战争手段主 要 内 容 主 要 危 害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 天津成为列强在北方的重要侵略基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准许华工出国 合法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对英法两国赔偿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影响相似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5、社会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联军侵略时间 18401842 年 18561860 年侵略区域 沿海区域(东南沿海五口) 深入到内地(沿海沿江十一口且深入长江中下游)扩大战争影响 领土完整、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双半社会丧失更多领土、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2、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革命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近代化史观: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主是是提供了市场、劳动力。 全球史观: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

6、义的附庸,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传入中国,冲击了落后的农业文明,促使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传入中国,使中国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大众传媒与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特别是出现“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及洋务运动出现。3、清政府为什么会接受领事裁判权呢?原因有:(1)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认为夷人是化外之民,不值得以中国之礼教之,对于夷人向来是执行宽大羁縻政策,任其自理、自治。所以对于外国人犯法由其官员管辖,并不认为不对。(2)怕惹麻烦。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官员对于

7、处理外国案件感到有点棘手,处理得不令外人满意,就要出问题。(3)认为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只有千余人,分散在各口岸,似平问题不大。4、如何理解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 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子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中英虎门条约)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

8、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 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 15 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由此会出现什么局面?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4、(2017江苏单科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 “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 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

9、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答案】D【解析】 从材料“ 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说明当时吏治腐败,这是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故 D 项正确;A 项材料没有体现;BC 项是迷惑项,材料没有说明 BC 项是战争失败的原因。5、(2017海南单科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 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B6、(20

10、14江苏单科)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B【解析】由清道光帝谕旨中“准其贸易”“赏借”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仍有体现,故 B项正确。由谕旨中通商口岸的名称及题干中“道光帝”可知,A 项错误;由谕旨内容可知, 南京条约尚未签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 项错误;由“ 香港仍坚持赏借” 可以看出 D 项错误。7(2018衡水中学)1840 年 12 月 11 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津的照会中同意,此后

11、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溃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答案】B【解析】 清政府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 禀”文体,说明清政府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不是中国的藩属国,天朝体制逐步崩溃。故答案为 B 项。这种变化与中国主权无关,排除 A 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2018衡水中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 ,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

12、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答案】B9. 阅读下列两幅战争示意图:请回答:(1)依据地理和军事等有关知识,说明两次侵华战争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对西方列强的上述战略,清政府采取的对策有何特点?指出这些对策的错误之处及其危害。【答案】(1)特点:主要进攻沿海沿江地区,以进攻经济重心( 江南地区)和政治重心(京津地区) 为主要目标。原因:英法远道而来,作战主要依靠海军,沿海沿江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经济和政治重心被攻占,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政治影响,能够更快地迫使清政府屈服,实现其侵华目的。 (2)特点:一是被动抵抗,二

13、是妥协退让。错误及危害:被动抵抗实质是消极防御,造成被动挨打,并失己之所长,使敌人的优势得以发挥。妥协退让又加速了战争的失败,在尚未根本失败的情况下签订了屈辱的条约。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琉球、安南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

14、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 的国际法有着浓厚 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著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

15、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答案】(1)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闭关锁国” 的对外政策;“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