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世界观是人们( )A对世界各国相互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2下列对哲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的总和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来源:学&科& 网 Z&X&X&K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 )A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
2、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B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任何错误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4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的唯特性是(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5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B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来源:学科网 ZXXKC是否承认意识的作用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6 “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A属于唯物主义 B属于机械唯物主义C是从身体实际出发 D属于唯心主义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B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物质性C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D人的
3、意识是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8哲学基本问题讲的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9联系是客观的,意思是说( )A事物联系是固定不变的B联系都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跟人的意识产生联系C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思想意识的联系也是物质的联系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静止是暂时的11新事物比旧事物具有优越性,因为( )A新事物不会自行消亡B新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C新事物总是居于支配地位D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
4、并增添了旧事物所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东西12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关键是要看( )A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B事物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力量的强弱C事物是否成熟和完善D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 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13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据实际创造条件,使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 变化,如人们改变水流方向、引水上山。这说明( )A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从而创造规律B人们可以消灭条件,从而消灭规律C人们可以改造条件,从而改造规律 来源:学。科。网D规律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
5、大亡其财,其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个“智子疑邻”的故事告诉我们,其父( )A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B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犯了本本主义错误 D犯了机械唯物主义错误15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因地制宜”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下述原理(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物质决定意识原理C矛盾特殊性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来源:学#科#网 Z#X#X#K16 “抓好典型” 、 “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下述原理( )A矛盾普遍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特殊性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7对于一个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 )A他从社会所获得的 B别人给予他
6、的C社会给予他的 D他对社会的贡献18关于辩证否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发展的环节 B是联系的环节C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D是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19经济基础由( )构成A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力C上层建筑D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构成20关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也是解放生产力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通过阶级斗争实现二、非选择题(40 分)21 (12 分)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2 (16 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3 (12 分)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18-2019 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理
7、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解答】ABD 错误,C 正确,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选:C。2 【解答】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ACD 不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 体系,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些观点都正确;B 符合题意,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选:B。3 【解答】A 错误, “能解决一切问题 ”说法过于绝对;B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
8、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错误, “不犯任何错误”说法过于绝对;D 错误, “包括 人类全部智慧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4 【解答】ACD 错误,B 正确,世界的本质是 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选:B。5 【解答】A 符合题意,BCD 不合题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认为思维是本原的,是唯心主义,认为存在是本原的,是唯物主义。故选:A。6 【解答】ABC 错误,D 正确, “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D。7 【解答】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ACD 不合题意,这三项
9、说法正确;B 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故选:B。来源:学科网 ZXXK8 【解答】ABD 错误,C 正确,哲学基本问题讲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选:C。9 【解答】A 错误, “固定不变 ”说法错误;B 错误, “不能跟人的意识产生联系 ”说法错误;C 正确,联系是客观的,意思是说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 错误,人们思想意识的联系不是物质的联系;故选:C。10 【解答】该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因此:A 符合题意,该项说法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BCD 均不合题意,这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故不选;故选:A。11 【解答】A 说法
10、错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也会最终走向灭亡。B 说法错误,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比较弱小。C 说 法错误,新事物总要经历一个总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 程,并不是一开始就居于支配地位。D 说法正确,新事物之所以比旧事物优越,是因为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并增添了旧事物所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东西。故选:D。12 【解答】ABC 说法错误,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是否 成熟和完善、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力量的强弱都不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D 说法正确,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故选:D。13 【解答】ABC 错
11、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也不能改造规律。D 正确,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据实际创造条件,使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 变化,如人们改变水流方向、引水上山。这说明规律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D。14 【解答】ACD 不合题意,B 符合题意,这个“智子疑邻”的故事告诉我们,其父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故选:B。15 【解答】A 不合题意,题中成语和俗语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未体现矛盾普遍性。BD 不合题意,这两个选项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的,题目要求从辩证法角度分析。C 符合题意,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因地
12、制宜”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都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故选:C。16 【解答】ABC 不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抓好典型” 、 “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故选:D。17 【解答】ABCC 错误,D 正确,对于一个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故选:D。18 【解答】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ABC 不合题意,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符合题意,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故选:D。19 【解答】A 正确,经济基础由生产关系的
13、总和构成;BCD 均不合题意,这三项都不符题意主旨;故选:A。20 【解答】该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关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因此:ABC 均不合题意,这三项表述正确,但都不符合题干规定要求,故不选;D 符合题意, “我国的改革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故选:D。二、非选择题(40 分)21 【解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
14、观的指引。22 【解答】 (1)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同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2)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3)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23 【解答】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9/2/15 17:47:00;用户:陈莲灿;邮箱:ldcd2 ;学号: 2238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