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游戏和艺术的异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儿童游戏时常怕旁人看见,所以躲在成人的背后。他们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思要拿游戏来博得同情和赞赏。尽兴极欢,便已达到游戏的目的,不必有美丑的分别。儿童在游戏时,愈没有人看见,精神愈专注,幻想愈浓密,兴致也愈畅快淋漓。他抓住一个玩具,可以单独一个人接连玩上几点钟之久,不觉困倦。他没有把我和物分清楚,自己高兴时以为旁人和鸟兽草木器皿等也都和自己一样高兴,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旁人以求同情的意思。儿童自然也有时欢喜成群作戏,但是每个人仍只顾到自己。他既然可以和猫狗玩,和玩具玩,自然也就可以和同
2、年的小伴侣玩,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些小伴侣是旁观者或是同戏的伙伴,他把他们也不过当作玩具一样,借以实现自己的幻想罢了。他扮店主,他弟弟扮主顾时,他弟弟就只是主顾而不复是他弟弟,如果他弟弟不在时,他也可以拿傀儡做主顾。他玩得高兴时,他的伴侣头撞痛了在号啕大哭,他心里却若无其事地仍然继续玩他的。从此可知游戏的动机中很少有社会的成分。年龄渐长,游戏中或许逐渐杂入社会的成分,但是那就不是纯粹的为游戏而游戏了。游戏不必有欣赏者,艺术的创造就不能不先有欣赏。游戏只是表现意象,艺术则除“表现”之外还要“传达”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一定要使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也能感到这种情趣,心里才得安顿,
3、所以他才把它表现出来,传达给旁人。传达欲是同情心的表现。人是社会的动物,到能看出自我和社会的分别和关联时,总想把自我的活动扩张为社会的活动。同情心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它是为群的,因为它要分享旁人的苦乐;它也是为我的,因为它要把自我伸张到社会一样大。因为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冲动的要素却恰在社会性,所以游戏不必有作品,而艺术则必有作品。作品的目的就在把所表现的意象和情趣留传给旁人看。罕恩在艺术的起源里说:“游戏和艺术造成另一个世界。游戏只要过剩精力已发泄,或是本能已得到暂时的练习,便算是达到目的。艺术的作用却不仅在造作的活动,凡是真正艺术的表现都必有一件东西做了出来,可以流传下去。 ”儿童在沙滩
4、上堆砂为屋,随堆起,随推倒,既已即兴,便无留恋:艺术家对于得意的作品,往往用慈母保护婴儿的热爱去珍护它。这个分别是显而易见的。 艺术和游戏都要在实际生活的紧迫中发生自由活动,都是为着享受幻想世界的情趣和创造幻想世界的快慰。于是把意象加以客观化,成为具体的情境。这就是所谓“表现” ,不过纯粹的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则有社会性,它的要务不仅在“表现”而尤在“传达” 。艺术冲动是由游戏冲动发展出来的,不过艺术的活动却在游戏的活动之上下过进一步的功夫。游戏杂用金砾,无所取择;艺术则要从砂中炼出纯金来。 (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文艺心理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5、是( )A. 儿童游戏躲在成人的背后是怕旁人看见,儿童只图自己高兴,就算达到目的,没有要拿游戏来让旁人欣赏的想法,不必要有美丑的分别。B. 儿童与同年的小伴侣玩,他把小伴侣不过只是看作猫狗、玩具一样,借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幻想,每个人仍然只顾到自己。C. 儿童游戏的动机中社会成分较少,之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游戏中或多或少会逐渐杂入一些社会的成分,不过这已经不是游戏了。D. 艺术家非要把见到一种意境或感到一种情趣传达给旁人,是因为他一定要使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或感到这种情趣,心里才踏实。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儿童在游戏中假扮店主,如果他的弟弟假扮主顾,那么他的弟弟
6、就不再是他弟弟,倘若他弟弟不在,他也会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他的。B. 儿童游戏有独自性,抓住一个玩具,一个人可玩上很久,不觉得困倦;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精神集中,幻想浓密,兴致勃勃。C. 儿童个人高兴时认为鸟兽草木器皿等甚至是人也与自己一样高兴,因此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旁人以求同情的意思自然也就没有。D. 传达欲是同情心的一种表现,同情心既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因为同情心要分享旁人的痛苦与快乐,要把自我伸张得很大很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游戏不必有欣赏者,艺术的创造要先有欣赏;游戏只是表现意象,艺术还要“传达” ;游戏不必有作品,艺术必须有作品。B. 罕恩在
7、艺术的起源里告诉人们,游戏和艺术造成另一个世界,所不同的是游戏只是消遣,达到目的即可,而艺术则要有东西流传。C. 艺术和游戏都是为着享受幻想世界的情趣和创造幻想世界的快慰,有所谓“表现” ,不过艺术有社会性,它的任务主要在“传达” 。D. 游戏离不开艺术,且关系紧密,艺术冲动是从游戏冲动中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游戏杂,不加选择,艺术却像从砂中提炼出的纯金。【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8、,要死抠字眼。C 项,曲解文意, “这已经不是游戏了”错误,原文只说“那就不是纯粹的为游戏而游戏了” 。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9、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分析。A 项, “倘若他弟弟不在,他也会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他的”错误。倘若他的弟弟不在,原文说他可以拿傀儡作主顾。他会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他的情境是他的伴侣撞痛了头在嚎啕大哭。故选 A。【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
10、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结合文本内容“艺术和游戏都要在实际生活的紧迫中发生自由活动,都是为着享受幻想世界的情趣和创造幻想世界的快慰。于是把意象加以客观化,成为具体的情境。这就是所谓表现 ,不过纯粹的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则有社会性,它的要务不仅在表现而尤在传达 ”分析可知, “游戏离不开艺术”不符合作者的观点。故选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在滴苏沧桑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
11、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傭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
12、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冷冷,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这双手已
13、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 “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11) “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
14、的“荡料入帘” 。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12)午后的换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13)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14)
15、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 ”这“生活, 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15)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16)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节选自纸上 ,原载人民文
16、学2017 年第 5 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 ”,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语言质朴,情感自然。B. 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C. 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断,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中,选材精当,构思巧妙。D. 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5. 文章第段给读者以美的感受,请从描写角度和句式
17、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6. 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A 5. 描写角度: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美。 (或:从虚和实的角度指写,由眼前的水滴声写到山间的竹子,使内容具有意境美。 )句式角度:运用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在整句中间用散句,句式灵活。语言富有韵律美。6. “水在滴”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水在滴”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
18、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 “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错误, “徐师傅并不“纠结” 。这是他对生活的真正认识。故选 A。【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语言魅力的能力,要求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第段给人美得感受,从描写的角度主要是着眼点和艺术手法,就是主要是整散句的运用。此段文字“滴答,滴答,滴答” “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 “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等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景;“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
19、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等运用排比属于整句;“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属于散句,整个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写景,从句式看,整散结合,富于韵律美。【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标题“水在滴”的意蕴,一般有三个维度。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角度等。答题时注意分析表层含义,从主旨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此题“水在滴”从表层看,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从深层看“水在滴”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表现了匠人们对传
20、统手艺的坚守。【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
21、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材料二: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
22、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摘编自中计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材料四:
23、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
24、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C.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 2020 年比 2015 年同比增长两倍多。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25、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B.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D. 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
26、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答案】7. C 8. D 9. 优点便利、快捷、门槛低;缺点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前景是金融创新,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安全。【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两倍多”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 一 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
27、 ,二是“同比增长走势” ,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 ,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 ,由此可知, “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 C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 元的就不
28、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B 项, “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 “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 。故选 D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优缺点”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预测的发展前景” 。如材
29、料三“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考生可以据此概括出优点;如材料三“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这是存在的缺点;由人民银行颁布的规定和材料四最后“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这一内容来看,移动支付会越来越普及,会越来越安全。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
30、行概括作答。【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
31、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 (每段的中心句 ,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 (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
32、后是答题:“规范作答 ”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
33、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
34、楚乃顿首日:“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好玩,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 ”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
35、/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B.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C.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D.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 ,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B. 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C.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
36、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D. 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B. 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C. 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式,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式,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
37、治利益。 。D. 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2)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不被/得不到)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因而)对子楚不以礼相待。(2)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解析】【10 题详解
3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秦诸庶孽孙”是秦王庶出的孙子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 C 项。 “不饶”修饰“车乘进用” ,排除 A 项。“曰”的主语是“吕不韦”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D 项。句意: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积待价而沽” 。故选 B。【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
39、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 “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错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 B。【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 “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错误。原文是“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故选
40、D。【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毋爱” ,不受宠爱;“为” ,作为;“子楚为秦质子于赵” (状语后置句) ;“数” ,多次;“不甚礼” ,不以礼相待。 (2)“不幸” ,非常遗憾;“愿” ,希望;“得” ,能够;“以为” ,以(之)为,把作为;“適嗣”继承人;“以” ,连词,表目的;“托” ,托付、依靠。【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
41、,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 267) ,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秦王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
42、妃子,就把她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 积待价而沽。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吧,竟然还说什么光大我的门庭呢!”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子楚心里明白吕不韦说的意思,就拉他坐在
43、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太受秦王宠爱,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假如秦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子楚说:“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她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
44、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趁此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认为说的对,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45、元日田家 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4.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日” ,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B. 本诗首联采用了对比手法,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
46、自己的告诫。D.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 ,也指一年之“暮” ,亦可指一生之“暮” 。15.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过节的愉悦之情: “但祝” “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 ,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 ,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 “蛮榼出门” “乌龙迎路” “但祝” “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解析】【14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
47、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 “不同的风景”错误, “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手法。故选 B。【15 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注释“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和诗中的重点词语“但祝“那愁”
48、 “长笑士林因宦别” “一官轻是十年回” “树里茅檐” “蛮榼出门” “乌龙迎路”分析过节的愉悦、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回乡的渴望、对田园生活的羡慕等情感。【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沮丧
49、的句子是:_ ,_。(2)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 ,_。(3) 归去来兮辞中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的句子是: _,_。(4)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 ,_。【答案】 (1).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2)小楼昨夜又东风,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 (3)舟遥遥以轻飏 (6). 风飘飘而吹衣 (7). (4)出师未捷身先死, (8). 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