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高一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时,请用 2B 铅笔将答案直接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第卷时,请用蓝黑色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第卷(选择题,共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2012 年 12 月 13 日,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在距地球 700 万千米处的深空成功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并获得世界首张该小行星的近距离照片。我国也成为第四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回答下列问题。1. 该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2、. 河外星系 D. 天狼星系2.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 赤道上 B. 北回归线上C.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D.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答案】1. B 2. D【解析】试题考查天体系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 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该小行星距地球 700 万千米,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38.4 万千米,日地距离是 1.5 亿千米,可知位于太阳系,B 正确。【2 题详解】该日为 12 月 13 日,太是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D 正确;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6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3 月 21 日到 6 月 22 日,6 月 22日
3、到 9 月 23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3.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 B. 修建大型水库C. 进行人工降雨 D. 跨流域调水【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详解】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D 正确;修建大型水库可调节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平衡;开采地下水和人工降雨只是在本地区进行,不会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读我国东部某城市 1 月份一周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4. 昼夜温差最小的日期是( )A. 3 日 B. 6 日 C. 7 日 D. 9 日5. 在 5-6 日,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4、 D. 【答案】4. C 5. B【解析】【4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气温变化曲线在 6 日最为接近,说明昼夜温差最小,故选 C。【5 题详解】该地在该时间段内,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为冷锋天气系统过境,读图可知,A 为暖锋,B 为冷锋,C 为气旋,D 为反气旋,故选 B。【点睛】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所以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的方向也就不同。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
5、方向来判别冷、暖锋。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雪) 、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以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的位置,气温下降,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而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遮满天空,常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即持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 。暖锋过境后,天气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016 年第 1 号台风“尼伯特”于 7 月 8 日登陆台湾省台东县沿海,中心最大风力在 17级以上。此次台风共造成台湾省 2 人死亡 66 人受伤。回答下列问题。6. 下列可以正确表达台风“尼伯特”的是( )A. B. C. D. 7. 假设台风从台东县正东洋面登陆,则登
6、陆前当地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答案】6. D 7. B【解析】【6 题详解】台风属于低压天气系统,由材料分析可知, “尼伯特”位于北半球,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旋转符合,结合选项答案选 D。【7 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台风从台东县正东洋面登陆,因此登陆前台风中心位于台东的正东,台风味低压天气系统,此时台东的气流向东;流向低压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北风,故答案选 B 项。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8. 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9. 图中所示地质构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7、A. 褶皱山 B. 风蚀地貌C. 河口三角洲 D. 高地或谷地【答案】8. A 9. D【解析】试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8 题详解】图中是褶皱、是断层,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A 正确;是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是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9 题详解】图中所示地质构造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层形成高地,相对下降岩层形成谷地,D 正确;褶皱山是由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图所示地质构造会形成;风蚀地貌和河口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 反映了纬
8、度地带分异规律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1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反映了( )A. 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 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 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答案】10. A 11. B【解析】图中五原比西安的纬度高,诗歌中描述的现象是西安花落时,五原河冰融化,两地热量的差异,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10 题详解】“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图中五原比西安的
9、纬度高,诗歌中描述的现象是西安花落时,五原河冰融化,两地热量的差异,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A 错。两地都在黄河流域,是一种地带性现象,C、D 错。【11 题详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春风指的是夏季风,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A 对。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B 错。反映了玉门关的水分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C 错。说明了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D 错。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A. B. C. D.
10、 13. 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A. B. C. D. 【答案】12. B 13. D【解析】试题分析:【12 题详解】南半球山地北坡为阳坡,光热充足,同一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于南坡,由此可知图中山地位于南半球的有和 。【13 题详解】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可能是或;从上题分析可知, 位于南半球,故反映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的是 。考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蜿蜒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 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11、 褶皱起伏B. 断裂下陷C. 流水侵蚀D. 风沙堆积15. 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B. 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C. 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 “V”形河谷D. 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答案】14. C 15. D【解析】试题考查河流地貌。【14 题详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侵蚀,使河流更为弯曲,图示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的侧蚀,C 正确。【15 题详解】向下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D 正确。第卷(综合
12、题 共 55 分)二、综合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阴影部分为黑夜。(1)图示节气为_。(2)该日兰州市的白昼时间为_小时。(3)此时地方时是 0 时的经线的度数为_。(4)A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兰州市(3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为_。(6)此日兰州市(地方时)_点日出。【答案】 (1). 春秋分 (2). 12 (3). 180 (4). 0 (5). 54 (6). 0 (7). 6【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光照图的判断。【详解】 (1)图示全球昼夜平分,节气为春分和秋分。(2)该日全球昼夜平分,兰州的白昼时间为 12 小时。(3)此时 0经线地方时为
13、12 点,可算出 180经线地方时为 0 点。(4)此时 A 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 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 ,可算出兰州正午太阳高度为 54。(5)此时 0经线地方时为 12 点,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6)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兰州地方时 6 点日出。17.读“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洋流的流向,主要受风带影响的是_,能够形成渔场的是_。此渔场的形成原因是_。(2)图中附近的美国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_。(3)图中洋流的名称是_,按性质来说属于_流。(4)图中洋流,按照洋流性质为寒流的是_和_,对沿岸气候起到_
14、作用,为暖流的是_和_,对沿岸气候起到_作用。(5)如果处海域出现了原油污染事故,洋流对该地污染物能够起到_作用,但也会把污染物_到其它海域。【答案】 (1). (2). (3). 上升补偿流 (4).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 东澳大利亚暖流 (6). 暖流 (7). (8). (9). 降温减湿 (10). (11). (12). 增温增湿 (13). 净化 (14). 扩散【解析】【分析】考查洋流。【详解】 (1)图中洋流是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北太平洋暖流,、是补偿流;图中是秘鲁寒流,沿岸形成秘鲁渔场,成因是东南信风将表层海水吹走,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
15、。(2)图中附近的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图中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按性质来说属于暖流。(4)图中、是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是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5)洋流可以把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对污染起净化作用,但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
16、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 A 为_斜,B 为_斜。(2)甲乙两处形成山岭的主要原因是 _ 。假设在这里建一条隧道,应该选择 A 地还是 B 地?_地,为什么? _ ; (3)、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_和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_处;若开采优质的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_。(4)A、B 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处, 为什么? _ 。【答案】 (1). 背 (2). 向 (3).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 (4). A (5)
17、.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6). (7). (8). (9). (10). A (11).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质构造。【详解】 (1)图中 A 处岩层上向拱起,为背斜;B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2)图中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隧道应选择在背斜处,图中 A 是背斜、B 是向斜,应选择在 A 地,A 地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3)图中、属于沉积岩,位于向斜处,受挤压,岩性更为坚硬;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开采花岗岩应选择在处。(4)图中 A 是背斜、B 是向斜,背斜 A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原因是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点睛】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