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437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勤一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一、基础知识(162=32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篙(go) 漫溯(s) 颓圮( p) 以一当(dng) 十B. 杯杓(sho) 戮(l )力 彳亍(chch) 图穷匕见 (jin)C. 迤(y)逦 纤(xin)细 管弦(xun) 载(zi)笑载言D. 低劣(l) 荫( yn)庇 估量(ling) 义愤填膺(yng)【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

2、掇,啜,缀;菅和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B 项,戮力,戮读 l;彳亍,读 ch ch;图穷匕见,见读 xin。C 项,管弦,弦读 xin。D 项,低劣,读 li。估量 g liang。故选 A 项。【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

3、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 “ 气氛”中的“氛” 。 (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泥淖 猗郁 急不睱择 蓊蓊郁郁B. 杂糅 袅娜 横槊赋诗 咄咄逼人C. 缔造 肄业 夙兴夜寐 乘彼垝塬D. 涸辙 枕籍 心急如焚 游目骋怀【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建议1、博闻强识。 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

4、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 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学会以义辨形。学会根据语境辨形。A 项,急不睱择 ,“睱”应为“暇”。C 项,乘彼垝塬, “塬”应为“垣”。D 项,枕籍, “籍”应当为 “藉” 。故选 B 项。【点睛】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

5、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日本贼心不死,欲占我钓鱼岛的背景下,美日连连进行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实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我们不能不做好准备。B.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太过仓促,很多导演对春晚的构思没有完全成熟,这样急着招标有点“赶鸭子上架” ,最终的结果会跟“揠苗助长”一样。C. 如今的“艺考”被不少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或家长视作了考大学或考一流大学的终南捷径。D. 距离高考已不足三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6、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 项,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使用正确。B 项,揠苗助长,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使用正确。C 项,终南捷径, 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使用正确。D 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语境说的是王磊在高考前心态好,不紧张。成语使用错误。故选 D 项。【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

7、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

8、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 ,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B.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C. 这本书精心选配了 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D. 虽然大

9、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 项,成分残缺。 “采用”后面缺少宾语, “互动”后面加上“表演形式” 。B 项,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而后面分句的主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了前面分句的主语,不能并列。可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删去。C 项

10、,搭配不当。 “营造”与“空间”搭配不当。可将“营造”改为“提供”,或将“空间”改为“氛围” 。故选 D 项。【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 、 “防止”

11、、 “以防” 、“以免” 、 “切忌” 、 “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 ,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 “成为” ,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 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我不算有钱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有钱不一定快乐 看

12、你怎么用 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A. B. C. D. 【答案】【解析】从两方面回答了上文“有钱与没钱”的问题,为首句;承的后半句;承 ,回答有钱人是否快乐在于他“怎么用钱”; 回到自己,与下文相连,是下文“奴隶”、 “主人”等观点的论据。6.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偭规矩而改错悟言一室之内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蒲苇纫如丝举酒属客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考生要明白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

13、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这类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因此平时要多加积累。做题时如果句中的某个实词实在解释不了,不防考虑该字是否是通假字,用一些同音字代入翻译试试。于嗟鸠兮, “于”通“吁” ,感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此处是悲叹。犹可说也, “说”通“脱” ,解脱。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施行的意思。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的意思。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坚韧。举酒属客, “属”通“ 嘱” ,劝酒。故选 A 项。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4、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所以游目骋怀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 羡长江之无穷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凌万顷之茫然【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这类题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2.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

15、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A 项,所以,古义,用来 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小人,古义,指士卒;今义,品行低劣的人。B 项,非常,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穷困,古义,处境艰难;今义,贫穷。C 项,无穷,古今同义,没有尽头;感慨,古今同义,感触。D 项,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茫然,古义,茫茫无边,无边无际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故选 C 项。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贫贱有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 女也不爽(过错) ,士贰其行B.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搁)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C. 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 知不可乎

16、骤(屡次)得D. 何可胜(尽)道也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帮助)之【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B 项,耽:沉迷,迷恋。故选 B项。【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

17、员刚到任)、“春秋”(年龄)、 “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9.下列句

18、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可以无悔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耳得之而为声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良乃入,具告沛公【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 项,以,前一个是连词,不译;后一个连词,相当于“而” ,

19、表并列。B 项,于,前一个介词,表被动;后一个介词,在。C 项,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D 项,乃,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后一个是副词,才。故选 C 项。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 而今安在哉A. 客有吹洞箫者 B.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 ,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 ,数

20、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 。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例句是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A 项,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客,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B 项,一般的反问句,没有文言特殊句式。C 项,介词结构后置句,月于东山之上出。 D 项,宾语前置句,以何解忧。故选 D 项。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夙兴夜寐长余佩之陆离卿当日胜贵死生亦大矣不知东方之既白泣孤舟之嫠妇火尚足以明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后世之谬其传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

21、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 (在)晚上;是形容词作动词,加高、加长;是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是形容词作名词,大事;是形容词作动词,天亮;是使动用法,使哭泣;是形容词作动词,照明;是形容词作名词,艰险和僻远的地方;是形容词作动词,弄错。故选 C项。【点睛】词类活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

22、,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

23、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吾得兄事之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常以身翼沛公。C. 箕居以骂曰D. 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

24、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句,兄,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那样;A 项,活,使动用法,使 活下来;B 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C 项,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D 项,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装。故选 A 项。13.下面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私见张良,俱告以事A. 夫晋,何厌之有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C. 燕王拜送于庭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

25、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 ,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 ,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 。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例句,俱告以事,是状语后置句(还有省略句,俱以事告(之) ;A 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 “之”是提宾标志词;B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太子及知其事宾客, “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C项,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燕王于庭拜送;D 项,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者”

26、“也”表判断。故选 C项。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将军战河南D. 以其无礼于晋【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解答这类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2.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A 项,行李

27、,古义,使者;今义,出门要带的东西。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C 项,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D 项,无礼,古今同义,没有礼貌。故选 D 项。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篇,分为“风” “雅” “颂”三大类。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 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风骚” , “风”指国风 , “骚”指离骚 ;

28、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D.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作者蔡元培,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也叫演讲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讲话的文稿。【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 项, “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 风骚, 风 指国风 , 骚指离骚 ”陈述有误。诗经和 楚辞的合称。故选 C 项。1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29、沁园春 长沙属于旧体诗词, “沁园春”是词牌, “长沙”是题目。毛泽东同志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通过写景忆事,抒发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B.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著作是司马迁的史记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体裁,又称作曲子、乐府、长短句、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D. “雨巷诗人”戴望舒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他的诗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朦胧飘忽的诗风;徐志摩则注重意境的创造与音乐的和谐,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

30、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 项, “徐志摩则注重意境的创造与音乐的和谐,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分析有误。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是戴望舒的雨巷 。故选 D 项。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22 分)17.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答案】 (1) (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2)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

31、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不羁地生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所以,的原因;备,防备;他盗,其他盗贼;出入,偏义复词,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第二句中,或,有人的;诸,之于;悟,通“晤” ,面对面。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

32、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文言文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33、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

34、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

35、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

36、,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18.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固:本来B. 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C.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引:引用D.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过:过分19.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A.

37、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C.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 送孟浩然之广陵20. 翻译文中句子。(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答案】18. D 19. B 20. (1)纵使江东的父老乡亲觉得可怜我,奉我为王,我又能有什么面目见他们?纵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难道就不会有愧于心么?(2)项羽说:“我听说汉王(刘邦)出千金买我的头,封万户侯,我把这点好处留给你吧。”于是自刎而死。【解析】【18 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必须将该词放入句中,将句放入语段

38、中,结合前后文进行推敲理解,不能孤立去理解这个词,更不能以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常见义项来代替它在文中的特殊含义。D 项,过,过错的意思。不是过分的意思。故选 D 项。【19 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例句中,之,代词,指这件事;A 项,之,结构助词,的; B 项,之,代词,它,指赤兔马;C 项,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

39、,之,动词,到,往。故选 B 项。【2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纵,纵使;王,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之,代词,指江东父老;彼,代词,他们;籍,指项籍,可译为“我” ;独,难道。第二句中,乃,于是;购,悬赏;为,给 ;若,你;德,恩惠,好处。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

40、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 “结发”( 男子成年) 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 “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

41、、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

42、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

43、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44、。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

45、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 (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

46、义,一起争夺(天下) ,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 (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 (他)号称为“霸王” 。(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 (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 ,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 (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 (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 (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 ,不是(我

47、)用兵的罪过啊” ,这岂不是谬误啊!三、现代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青草的声音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在绿色中变得诗意葱茏,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远山被这种神秘的春之手点拨着,草色驱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将大山渲染得绿意盎然。草的呢

48、喃是那么柔和,深情地回应着大地母亲的爱抚和呼唤,它们日生夜长,日益繁茂。那片片叶茎,在风的细语中悄悄地抻大抻长,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绿色的生命体酣畅地吟唱。它们的花瓣在阳光下层层地舒展着,轻轻地绽放,一朵又一朵,发出难以觉察的声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籁。我迷恋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倾听着植物生长的声音,倾听着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样。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上来的它们争着在山坡上、河岸边的泥沙地里,冒出了毛绒绒的团状幼苗。接着,蒲公英也出来了,长得漫山遍野那黄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在风中飘姑朵花,狗尾巴草我最初接触的小草,是从茵陈草开始的,它给了我太多的儿时记忆。在我的家乡,父亲是个乡镇医生,每年都会依据季节和草药药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回不同的药材来。每年最先采摘的,就是茵陈草了。 那时我家房头有位肝病患者脸黄黄的,每年都大量的吞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