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0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赤壁赋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2赤壁赋中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3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
2、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6赤壁赋中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
3、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驾一叶之扁舟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易错成语勤温习1前些日子,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大厦一事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闻题材,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现在,
4、人们关注的是美国如何对恐怖分子采取军事行动。(炙手可热,只用于人,不用于事。) 2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以无所不为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所不为,2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3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用反了。改为“事半功倍”。) 4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5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创作以前。(世代相承,侧重“继承”。这里宜用“世代相传”。)写作素
5、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源泉经典素材:孔子跟师襄学琴。开始时,学了一支曲子,练了 10 来天,他还在不停地练。师襄说:“差不多了,再学另一支曲子吧!” 孔子说:“我才学会了谱子,还没有掌握技法啊!”过了一些时候,师襄让他学另一支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支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呢。”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还弄不清作曲子的是什么样的人,就继续弹练下去。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有一天,孔子兴奋地跑来对师襄说:“我已经了解曲子的作者了。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视,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感化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是这样的呢?”师襄高兴地说“一点不错。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时新素材19 世纪后期法国批
6、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工夫,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习作。1879 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 6 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得到福楼拜的允许后发表了,莫泊桑从此一举成名。清词丽句背一点1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接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血雨。(林语堂)2当我们需要勇
7、气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需要洒脱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浅狭。需要廉洁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偏私。3对于昨天,不必再去追怀思念;对于明天,也不用放声召唤。既不沉溺往事,也不空望未来,抓紧现在吧!切不要虚度流年。4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5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36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熹7理想必须
8、在现实中有其根源、基础,否则只是空想。8一个人游乐崇高的伟大思想,还要有一定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9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马上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10伟大的事业,要靠进强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技能再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和写景的技巧。一、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咏怀、咏史怀古几种。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9、怆然而涕下。在这首诗中,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直接发出了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深沉之音,不借外物,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思想和感情, 引人共鸣。像这样的手法,就是直抒胸臆。2咏物言志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
10、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3借景抒情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44即事感怀在赏析咏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诗人的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贴。5怀古咏史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用典、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对比等,比较常见,答题时注意分析效果。三、修辞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答题时重点是结合诗歌分析效果。四、景
13、物描写的技巧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11 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 分)【答案】5(1)(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1 分)(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
15、”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 分)(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 分)(2)(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每点 2 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16、 D。【技巧点拨】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诗歌的艺术手法从三个方面考虑,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感怀,此题是借景抒情中的以景结情。表现手法上主要有对比、衬托、用典、动静、虚实、抑扬等,此题主要是虚写(想象),然后是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设问、夸张、借代等,此题主要是比喻和拟人。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分析效果。(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宠辱休惊”“闲处过平生”“小窗”“灯火多情”“晚山翠”“秋水明”。【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
17、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两首词中的“宠辱休惊”“闲处过平生”“小窗”“灯火多情”“晚山翠”“秋水明”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春日郊外唐 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
18、)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6 分)(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6【答案】(1)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写远山、近水、垂柳等,从听觉写莺语,从触觉写日暖、风来,从嗅觉写草香。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远山,再写近水,最后写身边的细草,层次分明。比喻:莺语、草香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3 分。每点 1 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这样的结尾使诗有了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无限之悬想,使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解析】(1)【
1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题关键词为“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主要集中在诗歌的前三联。首联写早春二月,郊外早已榆槐吐嫩,春色满原野。“春光”“榆槐”,高度概括,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颔联为全篇警句,紧承“春光”二字展开形象化描写。上句写远山一抹,衬以皑皑的未融积雪,色彩鲜明;下句则写水面波明似镜,映出了垂杨的倒影。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颈联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嗅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诗人别开生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
20、草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重点考查修辞手法“比喻”,以及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再次
21、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的写景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7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
22、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比如本题要求“最后两句”。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尾联”,但情感是有前面三联景物描写表现出
23、来的。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三、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
24、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 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 分)【答案】(1)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1 分)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析2 分)。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 分),为词人重游南楼(注意点题)奠定富有悲剧色彩(或伤感或悲凉或凄怆都可)的感情基调(1 分)。(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 2 分)(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
25、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 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 分)。【解析】(1)【试题分析】开篇二句描绘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目的在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8【名师点睛】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26、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赏析】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
27、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继而点明“二十年重过南楼”的题旨,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做铺垫。末三句用夸张手法写词人行色匆匆,来不及在柳树下把船系稳就要离开,因为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亲友团聚的好时节,自己不能在此久留。下阕写忧患国事。头两句
28、忆旧,当年与自己同游黄鹤楼、断矶头的故人,如今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暗含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叹,把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主旨“旧江山浑是新愁”。这是全词的精华,深化了题旨。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目睹“旧江山”,想到国运更加衰败,收复中原希望渺茫,词人愁到了“全都是新愁”的程度;“旧江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结尾三句是“浑是新愁”的具体化,词人想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却无心操办,因为少年时代的激情豪兴已一去不返,国运如此衰败,“新愁”如此深重,桂花美酒易得,忧
29、患国事的愁绪却无法消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9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释: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 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1)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5 分)(2)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
30、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6 分)【答案】(1)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视觉、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寂静的晚渡图。(2 分)不同之处,本诗巧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王诗,巧用叠词,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面感。(3 分)(2)尾联借范蠡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的典故表达诗人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 分)表现了淡泊遗世,忘却机心,厌倦名利的归隐之志,(2 分)另一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
31、遁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迹暗表达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1分) “谁解”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 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 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试题分析】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
32、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10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
33、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 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 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
34、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题。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1)全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 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5 分)【答案】(1) 全诗通过描写春风吹落春花,树木清阴,湖岸宁静,庭院幽深,鸟儿啼唱等景象(2 分),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暮春山景图(2 分),表达了作者恬淡宁静、怡然自乐的心境。(2 分)注:答“透露出孤寂之感”可得 1 分、(2) 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
35、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答出“以动衬静”给 2 分,分析恰当 3 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解析】(1)试题分析: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明”为本,稍作敷展。“翳翳”,
36、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11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五六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能力捷进测一、 【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秋 兴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
37、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11以“丹枫”照应“秋” ;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解析】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愁,要求概括其原因,且目标是中间两联。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 “乾坤迮” ,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一
38、“愁” , “病入中年” “日月遒” , “遒” ,迫近,中年多病时光迫近,这是二“愁”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 “百战” ,战事不断,这是三愁, “空许国” , “空” ,白白地,徒然而无措,空有报国之壮志,却无法施展,这是四愁, “画角” ,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愁思。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2【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
39、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
40、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 “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 “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 “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
41、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二、 【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 ,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 分)(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 分
42、)【答案】13(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正因为能“清游” “静处” ,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
43、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 “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 “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 “人独立” “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 ,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
44、赏评价 D。【名师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该题中关注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 “世有机”入手分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考点定位】体会重
45、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题重在对情和景的关系(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考查。三、【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4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节选) 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 ,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 ,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46、【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2)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
47、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
48、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 13 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15(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