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阶段质量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128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阶段质量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阶段质量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阶段质量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阶段质量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阶段质量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A 卷 学业水平达标)(时间:60 分钟 满分:51 分)一、新闻阅读(38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4 分)“嫦娥”奔向月宫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

2、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他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新闻链接一:_嫦娥的传

3、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这反映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嫦娥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生导师李剑国教授说。古代的月神叫作“常仪(音娥)” ,后来这两个字转化为“嫦娥” 。嫦娥最早的名字是“姮娥” ,而“姮”这个字在古代和“嫦”同音,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遂改为“嫦娥” 。公元 14 世纪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在一把椅子上绑了 47 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的大风筝。然后坐在上面,并命仆人点燃火箭,随着火箭一声轰鸣,这位世

4、界上首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就消失在火焰中。他以生命的代价向着神秘的太空发起了第一次冲锋。20 世纪70 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 ,以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新闻链接二:诗人与月亮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赏月将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便因此而生,经久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追月抒情,- 2 -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自然涌上心头,留下不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 ,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离乡时“

5、明月明年何处看” ,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 ,失意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文章有删改)1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不超过 30字)(4 分)答:_答案: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2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 分)答:_答案:专家解读“奔月”神话 “嫦娥”寄托探月梦想3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 分)答:_答案

6、: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材料一(新京报2017.01.14) 雾霾,是昨天政协委员讨论、聊天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谈及刚刚经历的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大家非常关注,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雾霾事关民生,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其实,近几年来,市政协一直都在跟踪全市的雾霾治理工作。2016 年,市政协将“雾霾治理”作为重大议题,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协主席、主管副市长出席,23 个承办单位、48位政协委员参加。委员

7、们提出的 94 条建议,有 82 条被完全采纳、12 条被部分采纳,进一步促进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对机制等重点工作的完善。今年,市政协又将 PM2.5 治理阶段性目标列入民生重点协商议题,且提上了与津冀两地政协协商的议程。被市政协委员们紧盯不放的背后,是雾霾已成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难言之痛!在雾霾笼罩之下,整个城市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显然,雾霾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要积极面对、妥善处置。材料二(中视财经网 2017.01.09)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 9天多的雾霾,从 1 月 8 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

8、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 3 -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 月 6 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 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的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问题。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做出部署。 “向环境污染宣战” “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是本届政府对百姓做出的郑重承诺。2013 年 9 月,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9、计划 ,提出十个方面的 35 项措施,执行 3 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 2013 年相比,74 个重点城市 PM2.5 浓度降低了 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材料三(参考消息网 12 月 20 日报道) 外媒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之下,多个城市正在限制汽车出行上路,并暂时关停了大量工厂。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12 月 19 日报道,首都北京以及邻近的天津市等超过 20 个城市在过去 48 小时一直启动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市在 12 月

10、19 日暂时关闭了数百家工厂,交通部门对出行车辆采取单双号轮流限行的措施,限制出行车辆。报道称,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红色预警”从 12 月 16 日开始并将持续至 12 月 21 日,数十个城市的学校停课,并有其他应急措施进行中。河北省已下令工厂暂时关停或降低产量,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和燃煤锅炉实施停限产措施。山西省要求火电、钢铁、焦化、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降低生产负荷,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则实施停产。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多家棉花工厂已经暂时停产。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12 月 19 日引述中新社、中国天气网等消息,中国环境保护部12 月 18 日通报上述改善情况,并称中国各地积

11、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雾霾的效果初步显现。北京市 17 日的实际 PM2.5 日均浓度也比预测值下降。各地由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据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市“红警”启动后截至目前,北京市本地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约 1/3,本地产生的PM2.5 降低 20%以上。报道称,中国此轮污染范围广大,17 日上午,黄淮和江淮地区受霾影响区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接近 1/9,而且影响范围还在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等 23 个城市已发布“红色预警” ,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12 月 19 日报道称

12、,非政府组织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向记者展示了中国 4 600 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图表显示,全国有 270 家企业废气排放超标,只占全国监测企业的一小部分。他表示,数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些有害污- 4 -染物中包括被称为 PM2.5 的空气颗粒物。马军称,在 2013 年之前,没有一个城市的 PM2.5 的水平得到监测和发布。现在有超过 400 个城市的数据得到了监测与发布。中国进入了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时代。这比过去透明多了。他认为,PM2.5 水平在逐步下降,但困难的地方在于,现在是区域性污染,而非城市

13、污染。对北京来说,如果区域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风只会把雾霾从河北省吹过来。另一方面,中国可以接受的日均 PM2.5 水平是 75(微克每立方米),超过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高值。尽管如此,这个目标还是很难实现。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达不到。(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政协委员们谈及刚刚经历的雾霾,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因其是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B虽然在全国层面 PM2.5 浓度降低了 30%左右,但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所以今年中央表明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C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

14、的一个重要步骤。PM2.5 水平在逐步下降得益于此。D马军认为,只解决北京的雾霾问题,而不能解决北京周边譬如河北的雾霾问题,风也会把雾霾从北京周边地区吹过来。解析:选 D A 项, “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不全面,由原文可知“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B 项, “今年中央表明了”错, “中央早已在战略上做出部署” ,2013 年已提出措施并执行。C 项, “下降得益于此”无中生有。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A雾霾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雾霾问题已不单纯是环境问题,并将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B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

15、反应,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的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C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 3 年多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了根本性改善。D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减排措施落实,应对雾霾。由于污染物排放减少,积累速度变缓,峰值浓度有所降低。E我国可以接受的日均 PM2.5 水平是 75,超过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高值。但该目标仍不可能实现。解析:选 BD A 项, “并将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不准确,原文的相关表述为“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C 项, “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不正确,原文相关表述为“有明显改善” 。E项, “但该目标仍不可能实

16、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这个目标还是很难实现” 。- 5 -6我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答:_答案: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停限产;对城市污染物进行数据监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 2015 年 10 月 5 日 17 时 30 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既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 月 6 日“屠呦

17、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 36.8 万,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的微话题“2015 诺奖屠呦呦”阅读量达 70.9 万,央视新闻发起的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 400 万。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 60 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 47 700 篇。截至 10 月 7 日 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 6 144 篇,总阅读量超 1 149 万人次。(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有删改)材料二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 17 时 30 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 201

18、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摘自晶报 ,有删改)材料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 10 月 5 日,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

19、科学家分享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有接近 4 亿人会得疟疾,几十万人死亡。20 世纪 50 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再度肆虐。因为已有的抗疟疾药物如氯喹等由于使用的时间太长,疟原虫普遍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就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迫切的任务。- 6 -屠呦呦,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被选拔为国家“523”项目 500 多名研究人员中的一员,走上了找寻疟疾新疗法的科研之途。 “

20、523”项目确立的寻找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方向,就是从中草药当中提取和分离抗疟有效成分。科研人员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秘方,筛选了 4 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然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出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屠呦呦经过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 ,其中所包含的 640 多种草药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青蒿,是一种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多部中医药著作中皆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翻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后,屠呦呦迸发出灵感:古人所用的不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而

21、用的是青蒿鲜汁。并且她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传统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才可能有助于保持青蒿的抗疟活性。在怀疑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之后,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 60 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近200 次的实验失败之后,1971 年,屠呦呦终于证明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 100%的疗效。为了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屠呦呦经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在确认了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所在的课题小组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患者疟疾症状

22、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患者却没有这些临床效果。屠呦呦所在小组的其他人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也就是后来被她叫作“青蒿素”的东西。对于疟原虫有着良好抑制作用的青蒿提取物结晶,从此就被命名为“青蒿素” ,并且很快通过临床验证,对于奎宁容易产生抗药性的恶性疟疾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新一代的抗疟神药。(摘自工人日报 ,有删改)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则材料都关注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虽各有侧重,但都集中阐述了屠呦呦获奖对中国医学界的重要影响。B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具有说服力,也突出

23、了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奖的高度关注。C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范围内对新的抗疟药物的迫切需要,又有她自己屡经失败仍不放弃的坚定执着。D三则材料来源不一,由于其阅读群体的不同,其语言风格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解析:选 A A 项,纵观三则材料可以发现,虽然三则材料都提及屠呦呦获诺奖一事,但其内容是有区别的。材料一侧重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映,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 7 -会影响和意义,材料三重在说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4 分)( )A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24、上的贡献,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B诺贝尔奖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奖项,它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意义,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C屠呦呦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走上了找寻疟疾新疗法的科研之路。科研人员检验了无数的配方,筛选了 4 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 。D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为屠呦呦提供了灵感,使她找到了正确的实验方法,证明了青蒿素提取物在抗疟方面的效果。E证明了青蒿提取物对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十分有效之后,屠呦呦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

25、,即“青蒿素” 。解析:选 BD A 项,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表述有误,原文是说“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C 项,根据材料三中的“然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出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屠呦呦经过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 ”可知,选项表述有误。E 项, “屠呦呦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屠呦呦所在小组的其他人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 。9材料三在报道新闻事件后介绍了哪些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答:_答案:背景材料:介绍了疟疾对人类的威胁及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意思对

26、即可)作用:丰富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深化新闻主题,突出新闻价值。(意思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13 分)10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中国经济网酒泉 10 月 17 日讯(记者 佘惠敏) 今天清晨 7 时 30 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575 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 2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 6 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

27、2 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 2 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 30 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 8 -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 1 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 393 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 F 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 F 遥十火箭技术状态

28、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237 次飞行。答:_答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 分)昨天晚上 7 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辨。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颠簸,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 8 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 10 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

29、过脚面。晚上 8 点 04 分,南澳全镇停电。(节选自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答:_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3 月 30 日,茂名反 PX 游行事件发生当天的凌晨 0009,网友幻想书生 wjc 悄然将百度百科词条中 PX 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 。4 月 2 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惊讶地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对 PX 的解释内容竟是“剧毒” 。两个字的改变成了“词条保卫战”的导火索。自此之后,先后有网友多次对恶意篡

30、改行为进行客观更正,但连续几次都被人改回了“剧毒” 。“这些人怎么能不顾科学常识?”王润佳决定用所学知识科学解释 PX 词条,并采用各种方式号召同学们来宣传 PX 知识。随后,王润佳将自己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某社交网站上的头像改成了对二甲苯(PX)的化学式。还在人人网上建相册、传截图,号召同学们参与。看到王润佳的相册后,化工系大四学生蔡达理也参与修改了词条,并在修改原因中写道:“清华化工系今日誓死守卫词条。 ”此言一出,清华化工系的学子群起响应。- 9 -“跟他们坚持到底!”化工系大三学生张睿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刷新一下词条,随时准备“应战” 。不仅如此,清华化工学子捍卫 PX 低毒属性真相的战

31、场拓展到了各大网站。清华化工系和化学系学生邓耿、徐克、白如冰等积极参与百度、人人、知乎等网站的解疑释惑,迎来众多网民的点赞。据了解,以清华化工系为主力的清华学子,先后有近十人自发在知名网站上捍卫 PX 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PX 从化学毒性上看,的确是低毒的。 ”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骞伟中解释,通俗地讲,PX的毒性跟乙醇(俗称酒精)差不多。在连续 5 天内,词条被反复修改多达 28 次。清华化工系学生昼夜守护词条 120 个小时后,最终取得了这场词条保卫战的胜利。百度百科网站对 PX 词条最终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1)请你根据以上新闻素材,为这则新闻设计一个标题。(2 分)答:_(

32、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4 分)答:_答案:(1)(示例)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昼夜捍卫 PX 词条(2)(示例)清华学子捍卫 PX 词条所表现出的“固执” ,彰显了他们的理性与担当。事实上,PX 毒性大小是一个科学问题,弄清楚并不难,难的是在群情激愤之中对科学精神的坚持。在很多人责备中国教育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环境下,清华学子的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他们用这种担当引导因被误导而放大的虚假道德情绪,移除人们内心的非理性状态,为社会冷静达成共识而尽力。从现实效果上来看,PX 词条的修改之争达到了捍卫科学、阐明真相的效果,对于化解基于不同利益诉求的人们之间的冲突,达成共识,有着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