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第 8、10 则的含义;2.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涵,理解他所讲的“义”与“勇敢” 的关系。重点 文句翻译,重点文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难点 有关孔子“义”的内涵理解及拓展深入。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新授 课内练习(及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1、回顾旧知,检测预习熟读背诵第 1、2、3、4、7 则。二、学习第三部分“义与勇敢”一、 1、自读、翻译第 8、10 则;2、请学生翻译,归纳积累相关文言字词;3、请学生概括孔子对于“义与勇”的看法。
2、在孔子看来,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 。 “勇” ,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 “勇” ,必须符合“仁、义、礼、智” ,才算是“勇” ,否则就是“乱” 。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 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本课第 5、6、9 则,小组合作讨论文意。四、联系生活,抒发感悟。1、诵读全文,2、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一些事件,运用孔子所阐述的的道理,让学生谈谈感想与启示。形成文字,请学生代表发言。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总结的道理,理解巩固“义”作为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的相关内涵。六、作业:练习题。翻译文句时,尽量让学生学会自主翻译,教师予以引导补充,并归纳总结相关重点文言字词。总评或反思理解掌握孔子所阐述的关于“义”的内涵,并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想。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