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课件(打包10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件打包10套新人教版.zip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件打包10套新人教版.zip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18.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19.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21.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22.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24.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25.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27.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28.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31.ppt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32.pptx
  • 全部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18.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19.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21.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22.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24.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25.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27.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28.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07131.pptx--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07132.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9 皇帝的新装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认识童话安徒生, 19世纪 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 童话 作家。他的 160余篇童话在近 150年中被翻译成 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 《 丑小鸭 》《 海的女儿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夜莺 》等。走进作者大臣大臣 百姓皇帝 骗子 小孩感知情节分角色朗读课文温馨提示: ① 要读得正确、流利。② 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爱 皇帝做 骗子看君臣穿皇帝揭 小孩感知情节感受形象皇帝爱慕虚荣 荒淫奢侈昏庸无能 愚蠢可笑自欺欺人骗子 狡猾感受形象大臣自私虚伪愚蠢可笑百姓胆小怕事孩子单纯天真无所顾忌无私无畏感受形象升华主题这篇童话辛辣地嘲笑了皇帝大臣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同时启示我们,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让真、善、美充满人间。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 教师寄语19 皇帝的新装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安徒生 ( 1805--1875) 全名是:汉斯 ·克利斯坦 ·安徒生 ,19世纪 丹麦 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 童话作家 。 他的 160余篇童话在近 150年中被翻译成 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 《 丑小鸭 》 、《 海的女儿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夜莺 》《 皇帝的新装 》等。作者简介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炫耀 ( ) 滑稽 ( )陛下 ( ) 头衔 ( )称职 ( ) 自称 ( g )御聘 ( ) 赏赐 ( )xuàn jībì xiánchèn chēn yù pìn cì复述情节大臣大臣 百姓皇帝 骗子 小孩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 “骗 ”字进行活动的?你能用一个字高度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吗?理解形象大臣大臣皇帝骄奢淫逸 昏庸虚荣愚蠢无能 自欺欺人虚伪狡诈、表里不一 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小孩子天真、单纯,无所顾忌。理解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法突出中心。了解童话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的修辞手法。想象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具体事物加以夸大、幻想,创造出超现实的形象、情节,以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表现手法。了解童话归纳主题最奇异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安徒生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归纳主题20. 天上的街市导入新课夜晚 ,我们仰望天空 ,群星璀璨 ,那里 ,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 ,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 ,令人心驰神往。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 《 天上的街市 》 ,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体味诗的音乐美 ,探究诗的情感美。2.了解诗歌的联想和想象 ,想象诗的图画美 ,赏析诗的语言美。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 ,读出感情。2.熟悉诗人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作者写诗时的经历和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并通过练习学会使用这两种手法。初读感知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想象的世界吗 ?《 天上的街市 》 写的是美丽的夜景 ,想象并描绘了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品味词语1.第一节中的 “明 ”“闪 ”“现 ”“点 ”等词语好在哪里 ?前两句都用了 “明 ”字 ,联想自然。这两个 “明 ”字用法不同 ,前一个是动词 ,点亮的意思 ;后一个是形容词 ,明亮的意思。状写明星用 “现 ”,显现的意思 ,描摹了星星闪现的过程 ,用词准确。 “闪 ”与明星搭配 ,“点 ”与街灯搭配 ,都十分妥当。 这几个词语表明这节中所写的景物是诗人的想象 ,如去掉就变成了写实 ,这样不仅不合事理 ,诗的韵味也消失了。 不矛盾 ,因为四次使用 “定然 ”这个表示绝对肯定的词 ,一是使人感到诗人的想象真实可信 ,形象鲜明 ;二是表示诗人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2.第二节中的 “我想 ”和两个 “定然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能否删去 ?为什么 ?3.短短的 16行诗中 ,诗人用了四个 “定然 ”,天上的美景明明是诗人想象出来的 ,却又如此加以肯定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1.你认为 “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几句诗写得好吗 ?为什么 ?好 ,它能给人许多美好遐想 :他们相爱着 ,那么温馨 ,那么美满;他们远离肮脏 ,主宰着自己的命运。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 ,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 ,来表达诗人摆脱封建束缚的愿望 ,追求理想 ,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感悟精彩句子2.传说中的 “牛郎织女 ”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作者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 ?1.引用故事 ,寄托向往。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但在具体地运用这一故事时 ,作者又大胆地摒弃了其中具有悲剧色彩的内容 ,描绘出了牛郎织女幸福的结局、美好的生活图景 ,借以表达对美好世界的追求。2.语言朴素 ,表现力强。如写天河用 “浅浅的 ”,合乎人们观察所见 ;写牛郎织女的生活 ,只说他们 “骑着牛儿来往 ”“在天街闲游 ”“提着灯笼在走 ”,没有华丽的词藻 ,却勾画出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又如诗中多次使用了 “你看 ”“定然 ”“不信 ”“请看 ”等表肯定语气的词语 ,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3.节奏和谐 ,富有音乐美。这首诗每节四行 ,偶句押韵 ,四句换韵 ,读起来和谐优美 ,朗朗上口。探究方法感悟主旨这首诗 ,作者通过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描绘了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天上街市繁华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四幅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图景 ,表现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再 见20. 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 ;识记并理解诗中的生字生词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朗读 ,开发学生思维 ,鼓励大胆想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处处留心观察 ,展开想象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诗歌 ,品味诗句 ,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 ,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培养自然地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介绍作者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四川省乐山县人 ,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 ,有诗集 《 女神 》《 星空 》 、话剧 《 屈原 》 等。 写作背景二十世纪初 ,我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 ,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 ,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 ,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为了鼓励人们执着地寻求光明和理想 ,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缥缈 (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定然 :必须。陈列 :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珍奇 :珍贵而奇异。闲游 :悠闲地游逛。词语解释学习手法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能够( 七夕相会 )诗中的牛郎织女却能够( 自由来往 )由此及彼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本质区别在哪里 ? 下列诗句 ,哪些是联想 ?哪些是想象 ?1.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2.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4.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联想联想想象想象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 ,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 ,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 ,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 ,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 ,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渴望摆脱封建束缚 ,追求理想 ,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 ,学会思考 ,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温家宝1.课下搜集有关星空、月亮的诗句 ,下节课交流。2.复习本课精彩点。布置作业再 见28 女娲造人一 、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风俗通 》 二则读一读【 女娲 】 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 。【 抟 】 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 剧务 】 工作剧烈繁重。【 力不暇供 】 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 引 】 牵、拉。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译文译文 :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二、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 媒,因置婚姻 。读一读朗读课文,看看袁珂老先生的作品在这两则文言神话故事基础上增加了哪些内容?整体感知丰富了以下内容¡1.造人动机的产生¡2.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4.女娲的情绪和心理¡5.作者的评述整体感知要求: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 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恰当地复述课文。研读课文《 风俗通 》 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研读课文课文中哪儿体现出女娲的 “神 ”性?课文中哪儿 体现出女娲的 “人 ”性?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研读课文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神 ”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人 ”的心理、情感、活动想象大胆奇特想象真实合理神性人性神通广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女娲的形象研读课文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研读课文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走进神话走进神话神话特点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注: ① 姮( hénɡ)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又称 “嫦娥 ”。这则神话流传至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 “姮 ”为 “嫦 ”。②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 后汉书 •志 •天文(上) 》 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羿( yì),传说中夏代有穷民的君主,善于射箭。一说是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西王母,传说中的仙人名。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21 女娲造人《 风俗通 》 两则一、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二、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注释: 【 女娲 】 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 抟 】 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 剧务 】 工作剧烈繁重。【 力不暇供 】 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 引 】 牵、拉。朗读课文,看看袁珂的作品在这两则文言神话故事基础上增加了哪些内容?感知课文复述课文要求: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 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研读课文• 课文中哪儿体现出女娲的 “神 ”性?• 课文中哪儿体现出女娲的 “人 ”性?• 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走进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走进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走进神话• 神话的特点: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拓展延伸•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注: ① 姮( hénɡ)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又称 “嫦娥 ”。这则神话流传至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 “姮 ”为 “嫦 ”。②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 后汉书 •志 •天文(上) 》 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羿( yì),传说中夏代有穷民的君主,善于射箭。一说是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西王母,传说中的仙人名。22.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 “寓 ”是 “寄托 ”的意思。寓言就是把一种道理寄托在短小的故事里,让读者从中获得教益。由于它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因而成为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寓言有以下特点:一:寓言的主题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它借助于假托或虚构的小故事,突出一个单一的主题,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让读者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或教育。二:寓言总是借助于说故事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意图。三:寓言往往也以人类以外的生物为角色,采用拟人的手法。如 《东郭先生 》 中的中山狼,就是一个狡猾、凶狠的恶人的典型。四:寓言的篇幅简短,情节单纯,语言简练。如 《 乌鸦与狐狸 》 仅100多字,却描述了一个情节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教学目标1.翻译 《 穿井得一人 》《 杞人忧天 》 ,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和 《 蚊子和狮子 》 的故事情节。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 ,多角度概括寓意。《 穿井得一人 》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 ,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 “凿井得一人 ”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 “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 杞人忧天 》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那人说: “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探究 《 穿井得一人 》 的寓意 1.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的劳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 “丁氏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 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 ,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4.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寓言中 “晓之者 ”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 ,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 ,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 ,还是值得学习的。 3.如何看待 《 杞人忧天 》 中 “晓之者 ”的解释 ? 整天睡不好觉 ,吃不下饭。 探究 《 杞人忧天 》 的寓意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2.“晓之者 ”是怎样解 “忧 ”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无处没有空气 ,不会塌 ;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填满了四处 ,不会陷下去。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 ?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寓意 :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比喻义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小结寓言是一个怪物 ,当它朝你走过来时 ,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 (严文井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 《 智子疑邻 》 和 《 塞翁失马 》 的故事。再 见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 ,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中描写到的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又 “笑着问道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 “身为神使 ,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而 “白送 ”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告诉人们要谦虚 ,要有自知之明 ,不能妄自尊大。《 穿井得一人 》 的寓意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1.请概括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蚊子和狮子 》 的寓意 ,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 蚊子和狮子 》 开头直接引述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 ”对狮子说了一大段话,接着写蚊子 “吹着喇叭冲过去 ”, “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生动地描绘出蚊子进攻狮子时凶猛的样子,最后终于战胜了狮子。然后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最终丧生于 蜘蛛网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 ”,与上文的 “吹着喇叭,唱着凯歌 ”相呼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故事用来讽喻骄傲自大的人。 1.相同点 :结构相同 ,都是第 1段讲故事 ,第 2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 :(1)情节不同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采用三问三答 ,把情节推向高潮 ;《 蚊子和狮子 》 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2.再读课文 ,试着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子战斗 ,战胜了狮子 ;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 ,被蜘蛛网粘住。(2)寓意不同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 蚊子和狮子 》 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3)表现方法不同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把神当做人来写。 《 蚊子和狮子 》 则用拟人手法 ,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4)描写方式不同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 《 蚊子和狮子 》 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 ,表现蚊子勇敢机智 ,藐视强大的敌人。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 ,就化作凡人 ,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 ,问道 :“ 值多少钱 ?” 雕像者说 :“ 一个银元。 ”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 雕像者说 :“ 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 ,默不作声 ,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 ,趁狮子没有准备 ,张嘴就咬 ,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 ,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学写寓言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饶头 “白送 ”之后 ,他的心情如何 ?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 ,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飞走 ,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 ,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 ,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 ,并且尝试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仔细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 ,正确认识生活。作业布置1.依据课堂讨论 ,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 ,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 ,规整地抄到本子上。2.荐读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克雷洛夫寓言 》《 伊索寓言 》 。再 见22.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青蛙的肚皮 》 《 驴与愚蠢的狼 》《 怯懦的蝙蝠 》 《 狼和小羊 》《 贪婪的狗 》 《 愚蠢的乌鸦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 《伊索寓言 》《 韩非子 》《 淮南子 》 的有关文学常识。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领悟所蕴含的道理。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4.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 ,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重点)2.联系生活经验 ,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资料助读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 ,主人公可以是人 ,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 ,借小喻大 ,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 :“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 :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 ,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 ,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 《 伊索寓言 》 ,法国的 《 拉 ·封丹寓言 》 和俄国的 《 克雷洛夫寓言 》 。 2.伊索和 《 伊索寓言 》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人 ,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 5世纪末 ,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 》 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 ,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研读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 第 1段讲述故事 ,第 2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 ,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 ,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同中有变 ,“值多少钱 ”四个字用反复 ,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 ,第二次点明 ,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 ,第一次用确数 ,第二次比较而言 ,只说概数 ,第三次不用数词 ,贬低得一分不值。(2)雕像者的答语 ,如烘云托月 ,造成文意的陡转 ,给人以巨大反差 ,讽喻之意暗寓其中 ,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2)对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 ,轻轻一句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 ,这个算饶头 ,白送 ”答语 ,却见其情节波澜 ,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 :全篇故事分两层 ,其起因和开端是 ,发展和结局是 。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3.理解赫尔墨斯形象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①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想知道 ”是掩饰之辞 ,实际上是 “想得到 ”,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 “笑 ”说明了什么 ?②一个 “笑 ”字 ,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 ,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 ,他骄矜的 “笑 ”,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 ,以神喻人 ,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小结③“后来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 ,心想他身为神使 ,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③这段着意写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 ——作为最高神的宙斯 ,赫拉更不在话下 ,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 ,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 ,阿谀奉承的 ,他这样猜度别人 ,足见其心灵的卑劣。学习 《 蚊子和狮子 》 本文构思精巧 ,短短篇幅中 ,情节大起大落 ,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 ,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2.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1.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 ,语言精练 ,具有强烈的想象色彩 ,清新、形象 ,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1)本文的拟人 ,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 ,拟得逼真神似 ,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 “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 ”,以状其战胜狮子的得意忘形之态 ,十分新鲜、妥帖。(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 ,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 :骄兵必败 ,不自量力 ,大意失荆州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 (2)描写蚊子和狮子 “战斗 ”的过程 ,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 ,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 ,用来概括社会现象 ,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 ”能概括本文的寓意。(3)蚊子临死前似乎有所醒悟 ,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 ?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3)蚊子的醒悟是通过 “叹息 ”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 ,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句中的 “最强大 ”与 “小小 ”、 “较量过 ”与 “消灭了 ”形成强烈反差 ,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 ,而且能够取胜 ,这说明了什么 ? (4)蚊子的 “挑战宣言 ”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 ,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 ,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 ,世上万事万物 ,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 ,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 ,就可能以小胜大 ,以弱胜强。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 “挑战宣言 ”就去进攻狮子 ,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 ,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大胆想象,合情合理。课堂练习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 “白送 ”之用后 ,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 ?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 ,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课堂小结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 ,有神 ,也有动物 ;赫耳墨斯有“ 权力 ” ,蚊子有打败狮子的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 —— 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 ,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 ,以其深刻的寓意 ,在警示着我们。 作业布置自编寓言。题目一 :嘴和眼的对话 ;二 :树和斧子。要求 :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象合理 ;300字左右即可。再 见第二课时一、情景激趣《 左传 》 鲁庄公七年 (前 687年 )有这样的记载 :某天夜晚 ,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 ,忽然 ,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 ,落星砸毁半个国家 ,房屋焚烧 ,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 ,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 《 杞人忧天 》 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列子 ,名寇 ,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 ,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著有 《 列子 》 ,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 ,封建帝王尤为重视 ,唐玄宗天宝元年 (公元 742年 )将列子封为 “冲虚真人 ”,所著 《 列子 》 诏称 《 冲虚真经 》 ;宋徽宗封为 “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 “至德 ”,号曰 《 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 ,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一)积累词语杞 人 躇 步 跐 蹈舍 然 中 伤 星 宿qǐ chú cīshě zhòng xiù崩坠 :崩塌 ,坠落。 身亡所寄 :没有地方存身。 (亡 ,同 “无 ”。寄 ,依附 ,依托 ) 忧:忧愁、担心。 晓 :开导 若 :就像。 屈伸 :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 :行动和停留。 果 :如果 四虚 :四方。 奈地坏何 :那地坏了 (又 )怎么办呢。躇步跐蹈 :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 ,立。步 ,走。 ) 舍然 :舍弃心事的样子。 星宿 :泛指星辰。 只使 :纵使 ,即使。 中伤 :伤害。 积累词语课文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那人说: “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理解课文 整天睡不好觉 ,吃不下饭。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2.“晓之者 ”是怎样解 “忧 ”的 ? 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无处没有空气 ,不会塌 ;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填满了四处 ,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 《 杞人忧天 》 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 ,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 ,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 ,还是值得学习的。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 ?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寓意 :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比喻义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堂探究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 ?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再 见第三课时一、情景激趣本文选自 《 吕氏春秋 》 书卷二十二 《 慎行论 ·察传 》 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 》 又名 《 吕览 》 ,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 ,共 26卷 ,160篇。当时 ,魏国有信陵君 ,楚国有春申君 ,赵国有平原君 ,齐国有孟尝君 ,被称为 “四公子 ”他们都礼贤下士 ,结交宾客 ,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 ,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 ,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 ,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 ,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 ,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 ,所以号称 《 吕氏春秋 》 。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 ,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 ,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 ,若有人能增删一字 ,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情节结构( 1)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 2)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 3)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课文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 ,家里没有水井 ,需要出门去打水 ,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他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 “凿井得一人 ”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 ,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姓丁的答道 ,“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理解课文1.丁氏告人说 “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 “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 ,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 ,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1.个性解读。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 ?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由这条波浪线 ,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由一段短短的波浪线 ,我们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从多个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的直观画面 ,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但联想与想象又是不完全相同的。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感性形象的思维活动。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 ,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横向:鸡蛋、乒乓球、项链 -----------相似一无所有、零分、空白 --------相关 富足、圆满 -----------------------相反纵向:母鸡、鸡蛋、小鸡 ----过去、现在、未来超时空想象:鸡蛋外太空游记 ---------------纵横交错 小结:想象和联想就是从一点出发,利用事物间的 相似相关相反 的横向或者是 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 纵向联系,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我们看到一个话题,或者一个事物,要尽量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我们的思维,使文章内容丰富“房子 ”和 “茶 ”, “月亮 ”和 “花 ”的联想房子 → ( ),( ) → ( ),( ) → ( ),( ) → 茶 月亮 → ( ),( ) → ( ),( ) → ( ),( ) → 花。房间 房间 桌子桌子 茶杯 茶杯嫦娥 嫦娥 兔子兔子 草 草写作中合理运用想象和联想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展开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巴尔扎克说过: “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 ,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 ”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想象的基本特征 ——丰富又合理。我们既可以抓住事物间相似、相关、相反的关系,作横向的联想;也可以穷通古今 ,面向未来 ,做纵向的联想;甚至可以大胆虚构 ,超越时空。但是 ,一定不要忽略了想象的 合理性 —— 那就是符合事物的特征 ,符合生活的逻辑 ,讲究美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 “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 “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 “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甜:又甜又苦:淡淡的 :“甜 ”可以联想引申为生活的甜美,学习、工作的成功顺利,精神、思想的愉悦。 “甜 ”即享受生活的欢乐,避苦求甜是人性的自然。 “又苦又甜 ”可以联想引申为学习、生活、工作中苦甜共存,苦多甜少是人生的必然,化苦为甜是智者的超然,能苦会甜是做人的坦然,因而探索人生的意义就必须去品尝苦甜,在苦甜之间寻找平衡 “淡淡的味道 ”可以联想引申为学习、生活、工作中平淡真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或为人处事的心态,也可以 代表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 宏观角度来看: 三者综合起来考虑写成人生百味人生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