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课时作业(打包9套) 苏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时作业打包9套苏教版.zip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时作业打包9套苏教版.zip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曹刿论战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72.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70.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8.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出师表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6.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小石潭记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4.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2.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0.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苏教版20190123255.doc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58.docx
  • 全部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曹刿论战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72.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70.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8.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出师表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6.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小石潭记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4.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2.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60.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苏教版20190123255.docx--点击预览
    •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课时作业苏教版20190123258.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十七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辙乱(zhé)B.旗靡(mǐ) 小惠未徧(biàn) 长勺(sháo)C.远谋(móu) 肉食者鄙(bì) 弗敢(fú)D.败绩(jì) 公将驰之(chí) 登轼(sh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C.战于长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B.牺牲玉帛C.可以一战D.战于长勺5.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原句。(1)战前鲁庄公采取的取信于民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7·绥化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2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3)[孔孟之道亮国学] 孔子作为“至圣” ,孟子作为“亚圣” ,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4)[合作共赢悟国学] 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 ,今有“龟兔双赢理论” ;远有“丝绸之路” ,近有“一带一路” 。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一)2018·聊城(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 ① 之拔 ② 逼阳 ③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 ④ 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 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初气过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渐就衰竭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翻译句子。(4 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此善于用气者也。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2 分)答题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48 而 蓄 养 锐 气 先 备 外 援 以 待 内 之 自 毙10.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的作者有何不同?(2 分)(二)2017·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 《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4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1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1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 分)14. 《曹刿论战》一文词约而意丰,言简而意明。请你也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写一篇短文。 写作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49 5详解详析1.[解析] C “鄙”应读“bǐ” 。2.(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同“遍” ,遍及。(3)赐福,保佑。(4)动词,击鼓。3.[解析] B A 项,两个“以”分别是“凭借” “因为”的意思;B 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 项,两个“于”分别是“在” “向”的意思;D 项,两个“而”分别表承接和表并列。4.[解析] D A 项, “狱” ,古义为“案件” ,今义为“监狱” ;B 项, “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C 项, “可以” ,古义为“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5.(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3)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6.(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的答题思维是“什么(谁)” “是什么”“怎么样” 。材料一显然是在谈“五千年的文化” , “源远流长” ,灿烂辉煌;材料二则是关于“国学智慧” 、国学的作用的。[答案] 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2)[解析] 这是一道积累运用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关于“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故事和人物。古时“尊师孝亲”的故事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程门立雪”和“二十四孝” 。 “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有很多有典型性,比如“卧冰求鲤” “黄香温席”等。回答时要注意是“分别举出一例” 。[答案] 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孟故事的识记与积累。这道题的样式和要求,与上一题基本一样,但具体到了“孔子” “孟子” ,并且在答题内容上不设限。关于孔孟的成语或故事较多,如“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韦编三绝” “舍生取义” “孟母三迁” “孟母断杼”等。[答案] 成语示例:温故知新、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等。故事示例:孔子学琴、孟母三迁、孟母断杼等。(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运用能力。此题内涵丰富,外延宽泛。这就不仅需要学生对“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有所了解,还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 。[答案] 示例:国家层面有“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等各种各样的合作,以求共同发展和进步。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积极响应学校发出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号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合作共赢,此言非虚。(言之成理即可)7.(1)驱车追赶。(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都。(4)原因,缘故。8.[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重点词语“靡”翻译为“倒下” , “气”翻译为“士气” 。6[答案] (1)(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留下的痕迹杂乱,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齐军。(2)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9.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10.[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的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 ,还要“善于用气” 。[答案] 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 ,还要善于用“气” 。[参考译文][乙]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11.A12.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13.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人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 《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吏策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14.示例:初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了梦中的学校,我们积极“备战” 。白天,我们聆听“主帅”的教诲,把握“敌情” ,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晚上,我们在题海中演习,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 ,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然而大家依然坚持,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1十八 邹忌讽齐王纳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昳丽( ) 衣冠( )窥镜( ) 期年( )朝于齐( ) 间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王之蔽/甚矣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2017·成都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 冯有财谢满金2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杜丽莎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 王笃志刘致远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①________________,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②________________。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③________________;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④____________,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句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示例]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姓名:蒋力行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①姓名:__________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姓名:__________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2017·兰州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齐威王召即墨 ① 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 ② 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 ③ 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3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 ④ ,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 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子之居即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封之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断两处)(2 分)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9.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 分)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______想到齐威王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乙两文来看, “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4 分)(二)2018·泰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4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答题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51A.今有人于此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臣之妻私臣C.以牒为械 以丛草为林D.乃可攻也 乃入见11.句子翻译。(4 分)(1)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2)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为有窃疾矣” 。B.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蠢的行为。C.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D.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13.请你写一个片段,要求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写作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525详解详析1.yì guān kuī jī cháo jiàn2.(1)穿戴。(2)认为……美。(3)当面。(4)使……听到。3.(1)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2)古义:动词,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3)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本地;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4)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4.[解析] A 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邹忌/修/八尺有余。5.(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我们可以从这一代代名字中看出时代的变迁:三四十年代时,社会极端贫穷,大多数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很多人都充满了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而八九十年代,因为改革开放,外来的文化走入中国,为中国的人民大众所接受,这时候的命名就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上升到精神文明层次,姓名反映了优秀品质的追求。[答案] 用意:对优秀品质的追求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取名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2)[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补写句子,补写的句子要切合语境,语言得体、简洁。第一空,根据横线前“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和横线后的“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可知前后构成转折关系。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字独立于名之外”和横线后的“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 ,可知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第三空,诸葛亮的“亮”是“明亮”的意思,他的字“孔明”的“明”也是“明亮”的意思。这句话是对前述句子的举例说明。第四空,根据“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 “熹”与“晦”字义相反,可知前后构成相反关系,是以反义相对取字。[答案] ①成年之前未入社会时的称呼 ②密切相关 ③诸葛亮字孔明 ④名与字意思相反(3)(示例)①姓名:张浩宇 解说: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②姓名:李怡然 解说:怡然自乐,开心无比。6.[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实词。第(1)(2)小题出自课内,调动积累作答即可。注意“私”在句中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偏爱” 。第(3)(4)小题来自课外,需要结合语境、句意推测词义。第(3)小题,根据下文齐威王对即墨大夫所说的话,结合对“自子之居即墨也”句意的理解,可以推测出“居”字在此处的意思。第(4)小题,结合句意“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可推测“封”字的意思。[答案] (1)偏爱。(2)间或、偶尔。(3)主管,主政。(4)封赏,赏赐。7.[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要在理解语句大意的基础上,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进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其中“阿”指地点阿城,所以此处要断开。 “田野不辟” “人民贫馁”句式对仗整齐, “田野”对“人民” , “不辟”对“贫馁” ,所以“不辟”后面要断开。[答案]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8.(1)能够在众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受下等奖赏。6(2)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近臣来称誉你啊!9.(1)[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甲文中“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讲述的是邹忌自己生活中的琐事,他却由此联想到了治国大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表明齐威王的处境与自己相似,也受到蒙蔽。[答案] 生活琐事 自己受蒙蔽(意思对即可)(2)[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甲文是课内文言文,同学们容易把握其大意。乙文抓住“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这句话理解、概括即可。[答案]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近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城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近臣来称誉你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城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近臣。于是群臣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强盛的国家。10.[解析] B A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翻译为“在” 。B 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 。C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把” 。D 项中的两个“乃”都是副词,翻译为“于是,就” 。11.(1)(这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2)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12.A[参考译文]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便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看到邻人有粗布衣服便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看到邻人有粗劣饭食便想要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没有任何高大的树木,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楚王说:“好呀。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防御方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7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楚王说:“好呀。我不攻打宋国了。 ”13.略。1十九 《孟子》三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蹴(cù) 畎亩(quǎn) 傅说(shuō)B.拂士(bì) 曾益(zēng) 所恶(wù)C.不辟(bì) 勿丧(sànɡ) 不屑(xiè)D.万钟(zhōnɡ) 版筑(bǎn) 胶鬲(ɡé)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词类变化。(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大丈夫B.贤者能勿丧耳C.管夷吾举于士D.发于声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担子)C.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 ,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27.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成语大搜集] 《论语》 《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 ,请你找出来。(只写序号)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3)[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 ,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一)2018·深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礻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数封我矣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子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句子。(4 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10.请结合甲文,分析孙叔敖为什么让儿子“请寝之丘” 。(4 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 ① 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 ②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③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④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 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断两处)(2 分)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1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翌日,__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A.沈宣词 B.客C.王公遂 D.李公蔚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4答题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55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直,价值、价钱)1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 “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2 分)16.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 ,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4 分)17.请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写作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55 5详解详析1.[解析] A “说”应读“yuè” 。2.(1)“曾”同“增” ,增加。(2)“衡”同“横” ,梗塞,不顺。(3)“拂”同“弼” ,辅佐。(4)“辟”同“避” ,躲避。(5)“得”同“德” ,动词,感激。 “与”同“欤” ,语气词,表示反问。3.(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4.[解析] D 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解析] D “声”的古今义都是指声音。6.[解析] D “过”的意思是“犯过失” 。7.(1)示例:孟母断杼、韦编三绝、曾子杀猪、颜回好学、颜回拾金等。(2)③⑦(3)示例一:我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好的环境有利于成长成才。示例二:我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一个人的成才关键在于自己。8.(1)使……痛苦。(2)通“横” ,梗塞,不顺。(3)多次。(4)推辞。9.(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对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所以”翻译为“用这些方法” ;“动”翻译为“使……惊动” ;“忍”翻译为“使……坚忍” ;曾,同“增” ,增加。[答案]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2)(孙叔敖)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1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的理解,要求根据甲文分析原因,因此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结合甲文” 。答题时要求不仅能翻译出乙文中孙叔敖让儿子“请寝之丘”的原因,还要能用甲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去解释孙叔敖的这一举动。[答案] 甲文强调人要有忧患意识,做事要有远见,孙叔敖认为寝之丘地方贫瘠, 名声不好,楚国人畏惧鬼,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请封这个地方可以长时间拥有, 孙叔敖的忧患意识和长远目光荫庇了后人。[参考译文][乙]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11.[解析] B A 项, “足”分别为“使满足” “值得”的意思;B 项,两个“度”均为6“估计,推测”的意思;C 项, “是”分别为“这样” “判断动词”的意思;D 项, “市”分别为“动词,买” “名词,集市”的意思。12.[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谒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此句中, “他日”表示时间,后面有“谒”和“问”两个动作,因此应在“他日”和“公遂”后面断开。[答案]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13.[解析] C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出语句中省略的主语。联系上文“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或者下文“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不难判断出这里省略的主语应为“王公遂” 。14.[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括号内对“直”的“提示” 。同时还要抓住关键词“许”(答应)、 “遽”(就)等,注意将所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还要将后半句的被动句式(即“为……所……”)翻译出来。[答案] 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15.[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词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上下文情节进行词意推断并阐释理由。上文提到王公遂与沈宣词都不能驯服此马,下文“李公蔚市贡马”并得到了马,故应为“买”之意。[答案] 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 “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16.[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此题要求阐释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联系《马说》 ”的要求,即要在文中找寻王公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相关语句,比如“竟未尝乘”“公遂怒捶之” “度终不可禁”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将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可。[答案] 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 ,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 ,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令他满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客人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客人五十万钱作酬金,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谒王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 ”于是将马牵出,(马)举头斜视,一副不驯服的样子,(王公遂)始终跨不上马,公遂生气地去捶打马,又让马倒下,猜测这样也不能控制它。第二天,让几个儿子去骑,情况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用原来的价格卖给了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王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得来的马都不合心意。(后来)李公蔚看到这匹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皇家,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17.示例: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莫测,漆黑中又隐藏着无数点点星光。如果没有科技, “神五”就不会成功发射,杨利伟就不会飞入太空,科学家也不会探索到太空的奥妙,我们也不会知道火星和地球是一对“孪生兄弟”……正是因为有了科技,我们才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