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一课一练新人教版20190228133.doc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0190228128.ppt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0190228140.ppt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20190228132.doc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新人教版20190228121.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新人教版20190228122.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新人教版20190228123.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228130.doc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反思新人教版20190228135.doc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1新人教版20190228119.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1新人教版20190228136.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2新人教版20190228120.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2新人教版20190228137.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3新人教版20190228138.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新人教版20190228129.doc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教案新人教版20190228134.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知识教学新人教版20190228141.doc--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新人教版20190228131.doc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课件1新人教版20190228126.ppt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课件2新人教版20190228127.ppt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课件新人教版20190228124.ppt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课件新人教版20190228125.ppt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陶罐和铁罐课件新人教版20190228139.pptx--点击预览
-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盘点及练习课件新人教版20190228160.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6.陶罐和铁罐一、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jiāo àoqiān xūnuò ruòchén tǔ gǔ dài jià zhí二、一锤定音。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奚落(xī xì) 懦弱(nuò rǔ) 羞耻(chǐ cǐ)捧起(pěng pěn)掘开(jiē jué) 覆灭(fú fù) 处理(chǔ chù) 宫殿(diàn diǎn) 三、比一比,再组词。掏( )喊( )植( )扑( )谎( )淘( )感( )值( )朴( )慌( )四、查一查。和你同桌一起填,查对了就可以给涂上喜欢的颜色。“虚”应查大写字母( )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 ,再查画。在字典里解释有“① 空 ②虚弱 ③ 不真实的 在”谦虚“一词里应取第 ( )种解释。在“心虚“里应取第( )种解释。五、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找到他们的解释。连一连。奚落 轻视,不放在眼里。朴素 人烟稀少,十分冷清。荒凉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轻蔑朴实,不浮夸,不虚假六、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近义词:羞耻—( ) 懦弱—( ) 傲慢—( )反义词:谦虚—( ) 懦弱—( ) 美观—( )七、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东张西望( )①开,展开;②看,望;③陈设,铺排;④姓。扬长避短( )①举起,升起;②飘动;③发挥,发扬;④传播。八、我会选,还会填。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A.陶罐 B.铁罐(1)结实耐用,但易生锈的是( )(2)美观耐腐,但易破碎的是( )22.傲慢的铁罐和( )的陶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九、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2.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相提并论”指( )A.相处平安,不吵架。 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3.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_,陶罐一碰就会________,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 ;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________的,并不是来________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4.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一、骄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古代 价值二、xī nuò chǐ jué fù chǔ 三、组词略四、x 虍 2③①五、奚落 轻视,不放在眼里。朴素 人烟稀少,十分冷清。荒凉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轻蔑朴实,不浮夸,不虚假六、耻辱 软弱 骄傲 自满 坚强 丑陋七、①③八、1. B.A.2.略九、1.傲慢 谦虚 轻蔑 恼怒 2.B 3.坚硬 破碎 盛东西 互相碰撞 4.铁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瞧不起别人,要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1第 6 课《陶罐与铁罐》同步练习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陶罐兴(xīng xìng)奋地说。2.它一定闷(mēn mèn)得够受了。3.我不见得就比你差(chā chà)。二、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jiāo àoqiān xūnuò ruò chén tǔ gǔ dài jià zhí三、比一比,组成词语。骄( ) 虚( ) 恼( ) 奚()桥() 虑( ) 脑( ) 溪(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堆积物 ( )的神气 ( )的陶罐( )的废墟 ( )的宫殿 ( )的铁罐五、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王朝覆灭( )了。2.一个人惊讶( )地说。3.铁罐恼怒( )了。六、查一查。“虚”应查大写字母(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画。在字典里解释有“① 空 ②虚弱 ③ 不真实的 在”谦虚“一词里应取第 ( )种解释。在“心虚“里应取第( )种解释。七、判断正误。(1)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2)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八、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地回答。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相提并论”指( )A.相处平安,不吵架。 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3.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xīng mēn chà二、骄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古代 价值三、骄(骄傲 ) 虚(虚心 ) 恼(恼怒 ) 桥(大桥 ) 虑(考虑 ) 脑(脑筋 ) 四、(厚厚)的堆积物 (轻蔑)的神气 (谦虚)的陶罐(荒凉)的废墟 (倒塌)的宫殿 (骄傲)的铁罐五、毁灭 惊奇 愤怒 六、x 虍 七、× 1《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节课去年谷老师上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通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的把握。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过品读,学生还知道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不过,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直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待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1《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由于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1《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一、抓对话、重朗读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一点文章。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请两位学生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二、以对比、悟品格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锤炼。1《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 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 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 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2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上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 1~9自然段。 ①通过 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 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 1~9段,学习 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 10~17自然段,并思考: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更不能因此骄傲。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1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4.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共事。 ”的做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课文有不少新词,如何让学生理解是一个难点;关于寓意的把握,怎样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含义。[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六课《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4.同学们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5.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国王御厨里的一个坚硬的铁罐和一个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二、 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屏幕出示词语,先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在心里记住它。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1.看拼音,写词语。gāoào( )qiānràng( )ruò xiǎo( )gǔ dài(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国王的橱柜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3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1.集中识字。(1)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3)引导分组观察:“骄、傲、谦、懦、弱、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尘”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横钩。(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比如:骄和桥、捧和棒、虚和虑、懦和需、尘和尖、价和介。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同后记忆并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如“谦”的右半部分的中间部分不要少写一横;“捧”右下部分不要多写一横, ;“傲”中间部分的上部不要少写一横。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2.比一比,组词语。骄( )桥( )捧( )棒( )虚( )虑( )懦( )需( )尘( )尖( )价( )介(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新词。4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 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1.听 1——9 自然段的课文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这九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理解“奚落” 。(1)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 ,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3.这几个自然段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4.学习 2——9 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9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描写神态的词语用直线画出来。5.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2)指名朗读第一行,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铁罐很傲慢。 “傲慢”是什么意思?——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板书:傲慢(3)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4)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嘲笑铁罐)(5)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6)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第二句。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④“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 )盛东西的, 并( )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⑤“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5(7)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陶罐谦虚友好。 “谦虚”是什么意思?——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板书:谦虚(8)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9)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10)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6.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3)学习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①指名朗读,师生评议。②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又一次体会到了铁罐的傲慢。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懦弱 轻蔑)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如:性格懦弱。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第二句。 )同学们看,这有一个省略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④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⑤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4)学习第三次对话。①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1.在选段的第④自然段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2.不改变句子原意,将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3. 第④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4. 铁罐和陶罐都是用来_________的。铁罐的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陶罐的优点是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5. 选段中的画线词是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从6组对话。 (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②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指名读。 )③谁来说说这段话中几个词语的意思?(恼怒:气恼,发怒。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④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⑤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5)学习第四次对话。①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②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③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生:奚落。 )④谁来说说这段话中几个词语的意思?(羞耻:不光彩,不体面。理会:理睬。 )⑤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 )同位分角色练习。⑥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7.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1——9 自然段。8.谈话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79.学习 10——17 自然段。(1)请学生默读课文 10——17 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覆灭:全部被消灭。覆盖:遮盖。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 )(2)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3)学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光洁 朴素 美观 不复存在)(5)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0.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课文,感情朗读。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课堂小结8[教学板书]陶罐和铁罐陶罐 铁罐谦虚 傲慢光洁 朴素 美观 不复存在[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 、 “轻蔑”的神气、 “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9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 。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高傲 谦让 弱小 古代2.骄傲 大桥 捧着 木棒 虚心 考虑 懦弱 需要 尘土 尖尖 价格 介绍第二课时1.是 不是 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3.陶罐的话4. 盛东西 不易碎 易氧化 保存时间长 易碎、怕碰5.骄傲 谦虚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内容简析】10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言之一,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行一场比赛决定谁的力量比较强,能让路过的旅人脱下斗篷。北风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紧。然而,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人因为闷热而不得不脱下斗篷。【引发思考】北风在自然界代表寒冷、令人发抖,在这则寓言里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经常引起他人的反感;太阳则是一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力量的勇者。北风累得筋疲力尽,却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太阳稍露身手,旅人便情不自禁解衣摘帽。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人,而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力远远比暴力大。【故事寓意】北风与太阳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是胜利者。1《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斜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像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3、读下列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2课文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国王的橱柜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 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3、学生自读,教师巡视。4、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5、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6、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板书: 谦虚 傲慢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4、教师巡视、指导。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3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2、当陶罐被人们清理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4、学生交流。5、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板书设计:6 陶罐和铁罐陶罐 铁罐谦虚 傲慢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1《陶罐和铁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 10 个生字,要求会写 11 个字。练习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争辩、恼怒、羞耻、轻蔑、和睦相处、朴素、陶、流逝、宫殿、掘等字词的意思,读懂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学习,读懂这些词语表达出来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态度。2.练习抓住重点复述课文,能够比较详细地复述课文中两个人争吵的部分,简要复述结果部分。3.通过读课文体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做人应该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友好相处”的道理。4.首先,体会对比的写法,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其次,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二、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家乡有句俗语“没有勺子不碰锅的” ,意思是人们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琐碎小事就吵起来没完没了,应该和睦相处。但是,在国王家的厨房里,两个罐子却无缘无故地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大声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生子的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一)自学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并结合课后要求,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2.同桌互相检查对要求会认的字的认读情况。前后桌交流哪些字音比较难读难记。3.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难读难记的字音做记录。4.指导学生分组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朴素的意思,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再读词语的同时,顺便引导其理解争辩、恼怒、羞耻几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5.读课文,随着将课文读的通顺,顺便读懂陶、宫殿、流逝、掘的意思。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复述课文内容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指导要点:把争吵的过程讲清楚,把故事的结果和陶罐的表现讲清楚。(三)交流读故事的感受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陶罐和铁罐分别有怎样的印象呢?铁罐:欺负人、蛮横、瞧不起人。陶罐:谦虚、温和、忍让、期待和睦相处。2.体会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四)研读课文 1~9 自然段抓住作者对两个角色对比鲜明的行为、语言描写,体会对比的写法,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读课文 1~9 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读后,要求学生勾画出写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在突出表现了铁罐态度的词语下面画线。2.学生交流文中具体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行为。3.提示学生再次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陶罐的谦虚、忍让、希望和睦相处的特点的,边读边勾画出具体表现陶罐特点的词语。24.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在作者笔下,故事中铁罐和陶罐的态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体会:(1)铁罐:奚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引导思考句子的意思,抓住“敢” “子”来体会铁罐的轻蔑不尊敬。 (奚落就是专门说人家的短处,取笑对方。 “你敢吗?”不是铁罐不知道对方敢不敢,而是明知对方不敢而故意发问,其实是在揭短啊。这就是奚落。而且,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 ,加上一个“子”跟“陶罐” ,有区别吗?在这里,这“子”在表达着对对方的极度瞧不起、不尊敬对方啊。这是对铁罐人格的入骨刻画。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 ”引导学生抓住“不管、兄弟”来体会谦虚、和气的特征。(什么叫谦虚?实事求是,承认自己有短处。但是,并不失人格魅力──“铁罐兄弟。 ”他将对方称之为兄弟,不为你的人格低下而发怒、气氛,这是一个怎样宽宏大度啊!)(2)铁罐:轻蔑。“我就知道”跟“我知道” ,体会两句话语气是不一样的。 (“就知道”是原本的,而不是刚知道的, “就知道”将原本轻蔑的语气加重了。所以作者说“更加轻蔑” ,在这里,作者用了“懦弱的东西!”这样的句子,表现铁罐的人格特点──不单单是瞧不起、揭短了,他开始羞辱对方。 )陶罐在这时候还是不亢不卑,为什么要争辩?陶罐想告诉对方:承认短处,不是懦弱。我也有自己的长处。(3)铁罐:恼怒。抓住铁罐听了陶罐的争辩,竟然“愤怒”了,引导学生体会:因为什么愤怒,陶罐想说他自己也有长处,铁罐竟然不能容忍陶罐有一点长处,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嘲讽、羞辱辩解,这是何等霸道啊!在这里,铁罐的傲慢、无理在升级。 “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消失掉。 ”看不起对方到什么程度?盼着你赶快消失──连在一起相处都不愿意。陶罐:则继续克制。 “何必这样说呢?”面对对方的羞辱,陶罐仍然大度, “何必”在这里充分的传递出了这样的意思。(4)铁罐的傲慢则继续升级。抓住“和你在一起都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引导学生体会:这里,铁罐不再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而改成了“你算什么东西!” “算”这个词用得好啊,你的身份地位跟我并不平等,怎么能跟你相处呢?而且,不再是“盼望”对方消失,而改为:“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简直就是欺负人,在用自己的长处对比别人短处的时候,横行霸道到了极致!陶罐知道这样的人不可理喻,干脆不再理会。随着引导学生体会,指导朗读。(五)深入体会文本主旨文章的结尾令人可笑,同时也是令人惋惜的。谈一谈,最后的结局可笑在哪里?令人惋惜在哪里?给人启示在哪里?(六)总结写法人物的一个特点,通过写他与其他人互动、对话过程中的态度变化,就能够写得非常具体。就本课而言,就是写他变化着的神态、语气和话语内容。(七)小练笔观察一段人物对话,将人物对话内容和对话时神态语气的变化观察细致,说一说,再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