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院前医疗急救管理 相关法律法规,目 录,第一条 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第三条 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
2、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施。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 第四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规划和指导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 第3号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0月22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主任 李斌 2013年11月29日,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章 机构设置,第五条 院前医疗急
3、救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与急救网络医院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共同实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第七条 急救中心(站)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和登记。 。,第八条 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因地域或者交通原因,设区的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县(县级市),可以依托县级医院或者独立设置一个县级急救中心(站)。 设区的市级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县级急救中心(站)并提供业务指导。第九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
4、部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医院专科情况等指定急救网络医院,并将急救网络医院名单向社会公告。急救网络医院按照其承担任务达到急救中心(站)基本要求。 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的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第二章 机构设置,第十条 急救中心(站)负责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指挥和调度,按照院前医疗急救需求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急救网络医院按照急救中心(站)指挥和调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救护车。救护车应当符合
5、救护车卫生行业标准,标志图案、标志灯具和警报器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急救中心(站)、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以及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着装应当统一标识,统一标注急救中心(站)名称和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第十三条 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 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 第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通讯系统应当具备系统集成、救护车定位追踪、呼叫号码和位置显示、计算机辅助指挥、移动数据传输、无线集群语音通讯等功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
6、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开展演练,推广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与水平。,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三章 执业管理,第十七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第十八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保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规范服务和迅速处置。 第二十一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配备专人每天24小时受理“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受理人员应当经设区的市级急救中心培训合格。 第二十二条
7、 急救中心(站)应当在接到“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后,根据院前医疗急救需要迅速派出或者从急救网络医院派出救护车和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不得因指挥调度原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第二十三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 第二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做好“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等记录及保管工作,并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相关规定,做好现场抢救、监护运送、途中救治和医院接收等记录及保管工作。 第二十五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费用,不得
8、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第二十六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现场救援和信息报告工作。 第二十七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除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的设置管理工作,对其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第三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对本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
9、业道德等情况进行管理、培训和考核,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处理等。,第三十六条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使用“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或者其他带有院前医疗急救呼叫性质号码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救护车开展院
10、前医疗急救服务的; (三)急救中心(站)因指挥调度或者费用等因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 (四)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第五章 法律责任,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国卫办医函2014304号,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技术职务评审、考核、聘任等方面有倾斜政策,保证院前医疗急救队伍稳定。 积极协调物价部门,院前医疗急救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相适应,并建立相应调整机制。 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急救中心(站)的应急储备。 建立规范的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的有效衔接流程。 加
11、强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演练。 没有开设除“120”以外的其他承担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电话号码。 对院前医疗急救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卫生行政部门内容,加强建设,严格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定急救网络医院,并将名单向社会公告。 急救中心(站)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和登记。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急救分站和配置救护车。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
12、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工作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范围: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1.加强指挥调度工作。 (1)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通讯系统功能符合要求。 (2)配备专人24小时受理“120”呼叫,呼叫受理人员经设区的市级以上急救中心培训合格。 (3)接到“120”呼叫后,根据需要迅速派出救护车和专业人员。没有因指挥调度原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没有调派不具有资质的单位及车辆承担出诊任务,没有呼救信息泄露。 (4)急救网络医院按照急救中心(站)指挥和调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5)开展指挥调度质量控制,
13、对调度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将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情况定期在内部公示。,2.加强救护车的管理和使用。 (1)救护车符合卫生行业标准,标志图案、标志灯具和警报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并统一车辆编号、车体标识、设备配置,定期检修和消毒。 (2)救护车报属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执行公安部门关于特种车辆号牌、年检及报废的规定,参加机动车辆强制保险。无手续不全、带有故障隐患、超期服役和年检不合格的车辆运行。 (3)医疗机构的车管部门定期组织安全驾驶和业务技术培训。 (4)救护车由当地急救中心(站)统一调派。行政区划不清或交界地带,由首次接听急救电话的急救中心(站)负责调派车辆并做好转接工作。 (5)
14、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遵守道路交通有关法律法规,按规定使用警笛警灯。 (6)救护车没有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除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外,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的活动内容,3.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1)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并做好“120”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现场抢救、监护运送、途中救治和医院接收等记录及保管工作。 (2)有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3)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资质符合要求,不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4)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着装标识统一,
15、统一标注急救中心(站)名称和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 (5)转运流程符合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 (6)建立接诊定期公示制度,按月公布各车组出诊次数、接诊人数,并纳入考核内容。 (7)加强本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处理等。,4.加强收费管理。 (1)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收费,对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 (2)没有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服务的情况。 5.加强公众科普宣传。 向公众提供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科普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能力。,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的活动内容,自查改进 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根据我委和省级
16、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认真梳理问题,落实办法相关要求。 检查指导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规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并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10月分别将年度活动开展情况报我委医政医管局。 抽查督导 生计生委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是规范服务、加强管理、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工作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重点突出,注重实效 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手,重点规范服务和收费,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呼叫反应和指挥调度问题,做到点面
17、结合、标本兼治、务求实效。 加强督导,注重宣传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工作督导,奖惩并举,认真督促整改,落实责任。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并加强对工作本身的宣传,营造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改促建,建立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将院前医疗急救作为加强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促进院前医疗急救快速、健康发展。,组织实施,工作要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患者生命,减少死亡伤残,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
18、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急救意识不断增强,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等医疗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但近年来由于监管缺失所暴露出的黑救护车、推诿患者、乱收费等问题充分说明在院前急救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急救医疗市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按照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2013.6.14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卫医发2004156号”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和“卫医政发200950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等规
19、定及精神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整治原则及目标 1、专项整治与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 2、机构自查与卫生行政部门督察相结合。 3、规范执业行为与树立行业形象相结合。 4、阶段性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二、整治内容及重点 1、加强对急救电话号码资源的管理,明确120特服号码的唯一性与权威性 规范急救电话号码设置 规范急救受理出诊调派 彻底整治医疗市场小广告,解读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内容,2、加强对急救专用车辆的使用管理,明确院前急救车辆只能用于出诊业务 规范院前急救车辆管理 规范院前急救车辆使用 严禁使用年检不合格车辆 3、加强对院前急救出诊收费的管理,明确出诊收费必须按照审批标
20、准执行 严格出诊收费审批公示制度 严禁制定业务收入提成标准 严禁因费用问题影响出诊抢救 4加强对接诊患者转运流程的管理,明确就急就近就服务能力的转运原则 明确转运原则并严格执行 建立接诊转归定期公示制度 禁止借转送患者谋取私利,三、整治方式及要点 1、点面结合,以面为主 2、明察暗访,暗访为主 3、标本兼治,治本为主 4、整管并举,管理为主开展院前急救专项整治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落实201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责无旁贷,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要求,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按照管理办法和整治方案的要求抓住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解读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内容,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3、坚持原则,加强督导 4、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5、严格要求,持续改进 6、固本强基,加强建设,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