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575067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制作:祝声扬,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2,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计算公式,复习,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3,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面对耀眼 的闪,震耳的雷声,我们,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4,刚才的天气,影响的是心情,接下来却是,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5,广东潮安发生雷击伤亡事件 造成7死4伤,中新网广州7月11日消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昨天下午5时40分,广东省潮安县铁铺、浮洋、凤塘三镇发生雷击伤亡事件,共造成7死4

2、伤。昨天下午5时40分,铁铺镇铺埔村8个村民在田间采茶时突遇暴雨,8人跑进茶园中央的凉亭避雨。这时暴雨夹着雷电将凉亭劈成两半,亭内8人都被击倒在地。不久,其中一村民因所站地点未被雨水淋湿,伤势较轻醒来,发现倒在身旁的妻子一只脚已被雷电击成黑色,背上衣服被烧掉一块,遂推醒妻子,夫妻两人骑摩托车回村求救。村干部和村民接报后赶赴事发地点,将其余6人送还进医院。当晚8时许,此6人被告不治。另悉,同是发生雷击伤亡的还有浮洋镇陇美村,1死1伤;凤塘镇,伤1人。,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6,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I=U/R当R一定时:U增大,I随着增大,想一想:,为什么高压线要架在

3、高空?,人体的安全电压低于36V,若人体接触到高压,通过 人体的电流就会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7,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电,不靠近高压电.,电压越高触电时,通过人体电流越大,对人的生命危害越大。,小结:,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8,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欧姆定律:I=U/R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想一想:电吹风为什么不可在浴室中使用?,答案,潮湿的皮肤比干燥时电阻要小,若有电压存在电流会很大;浴室中水分多,电吹风易进水漏电,很危险!,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9,小结:,当人体

4、用湿手触摸电器时,人体电阻变小,通过人体电流很大,同时用电器潮湿后,很容易变成导体,产生漏电等现象,造成触电事故。,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0,小资料,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1,想想议议,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发生触电事故。已知健康的人两手间的电阻最大为5k,此时,刚好不小心两手抓到了36V电源两极上,请你谈谈想法,他会会不会触电?,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2,此电流远小于100mA不会对人体生命产生极大危害,但人体已经很难摆脱带电体,这个电压对人体来说是很有意义的。,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

5、扬制作,13,为什么电流表不能与用电器并联? 电压表不能与用电器串联?,1、电流表电阻非常小,在电路中它相当于一跟导线,若与用电器并联,则形成短路。,2、电压表电阻非常大,在电路中它相当于一断开的开关,若与用电器串联,则形成断路。,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4,人体触及破损照明电路的电线,常常有触电危险,而小鸟两脚站在高压线上却平安无事,为什么?,小鸟两脚距离足够小,两脚间几乎没有电压,脚上又有绝缘的角质层,所以几乎没有电流流过小鸟的身体,因此小鸟不会触电而平安无事。,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5,2、短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直接把两极相连的现象。(电路中不能直接相

6、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了一起的现象),电路故障有以下两种:,1、断路:电路没有接通。如:灯丝烧断、灯头内的电线断了、接线柱松动等,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6,短路的危害:,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7,关于避雷针,早在公元220年至265年的三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避雷室的设备,这在当时的建筑物上都可以看到。公元420年至589年的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物上也有“避雷室”。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的建筑物上也都有不同形式的避雷设备雷公柱。避雷室、避雷柱,这些设施都是为了避免雷击而设置在各种建筑物上的。这些避雷设置,要

7、比以前认为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公元1752年发明避雷针要早得多。公元1752年富兰克林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和他的儿子)在费拉尔德亚城雷雨交加的一天进行了捕捉雷电的实验。他和他的儿子将一只带有铁丝尖 端的丝绸做的风筝放上了雷电轰鸣的雨空。不久由于风筝有铁丝,立即从云中导下了电,直传到铁丝末端钥匙上,并放出火花。他将钥匙接触莱顿瓶(一个可充电的设备)把雷电储存起来,使之充电。这个惊人的实验结果,打破了关于“静电”和“动电”的绝对分割开的归说法,为电学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富兰克林这一发现,使他想 到高大的建筑物经常有雷电击毁的情况,若把铁丝绑到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把雷电引入地下,不就可以避免雷击吗?于

8、是他搞了避雷针。当他的避雷针应用在各种高大建筑物上时,免除了雷电击毁的危险。以后,人们认为避雷针是美国人福兰克林最先发明的,苏联认为避雷针是18世纪时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发明的,然而事实证明避雷设备和避雷针是中国最早发明的,而且要比美国人、俄国人早1000多年。这个结论是由华南工学院建筑系龙庆忠教授,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并发表了论文,在论文中用大量的史科和实物证明避雷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这个结论不仅我国科学工作者证明了,而且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 戴马甘兰也证明中国人发明避雷针要比欧美国家早。因为他在我国旅行中也发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物上早就有避雷设置。,2019年2月7日星期四,祝声扬制作,18,本节知识树,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电,不靠近高压电.,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绝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