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章 移动通信原理.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575051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移动通信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2章 移动通信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2章 移动通信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2章 移动通信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2章 移动通信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移动通信原理,教师:龚萍 ,2,蜂窝的概念:系统设计基础, 蜂窝的基本概念 频率复用 信道分配策略 切换策略 干扰与系统容量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3,2.1 蜂窝的基本概念,1. 大区制 早期移动通信系统,4,大区制,l 单一、高发射功率,天线在高处 l 基站发射50w,覆盖半径3050Km l 运行于中小城市或业务量,不大的大城市。早期在1千平方英里范围,支持最多同时用户12。 l 无频率复用问题,5,大区制,优点: 网络结构简单、经济,无需独立交换设备;缺点: 容量低,用户容量在1000以下,总话务量在20爱尔兰以下,6,2. 小区制,解决频谱拥挤,增加容量,即利用有限频谱提供很高的容量

2、 蜂窝的概念。多个低功率发射的小区 每个区覆盖小每个基站分配总信道数的一部分靠近的基站分配不同的信道组,以减少干扰信道可复用多次,从而增加容量,但同信道干扰可接受。,7,2.2 频率复用,l小区制将每个小区的覆盖限制到其边界内,可使用同一组信道在相距足够远的小区使用。l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为系统内所有小区的基站选择和分配信道组的设计过程。,8,1. 小区形状,l 为了实现无缝隙覆盖,一个个天线辐射源产生的覆盖圆形必然会产生重叠。在通信中重叠区就是干扰区。那么在理论上采用什么样的多边形无缝隙结构才能使实际的天线覆盖圆圈重叠最小呢? l 多个小区覆盖大区,但无重叠。无重叠、等面积覆盖只有三种形状:

3、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r :小区中心到最远点的距离(实际为外接圆半径),9,小区形状,10,小区形状,结论:当r一定的时候, l 正六边形区域的中心距离最大l 正六边形区域的小区面积最大 所以:当总覆盖面积一定时,正六边形所用小区数最少。为达到中心到边缘的信号功率满足一定要求时,小区间干扰最小。,11,2. 基站发射机的位置,中心激励:全向天线 顶点激励:扇形定向天线 基站位置:实际允许1/4小区半径的偏移,12,3. 频率复用概念,(1)相同频率组用同一个字母 (2)实际的小区覆盖是不规则的,由场强测量或传播预测模型来确定。实际小区覆盖的确定:基站和移动台同功率通信地轮廓线。,13,

4、频率复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满足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又要避免干扰,采用了频率复用的方法; 相邻近小区不能采用相同的信道,而为了实现同一信道在服务区内重复使用,同信道小区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隔离距离。满足空间隔离距离的区域称为频率复用区。 在同一个频率复用区内的小区组成了一个蜂窝区群,且只有在不同的区群间的小区才能实现信道复用。 区群组成的基本条件:区群之间可以互相邻接,且无缝隙、无重叠的进行覆盖;相互邻接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14,在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网中经常采用7*3/21区群结构,即每个区群中包含7个基站,而每个基站覆盖3个小区,每个频率只用一次。在第二代

5、数字式GSM系统中,经常采用4*3/12模式;其结构如下:,15,4 频率复用分析,簇或区群(cluster):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 S:分配的频带确定的可用信道数k:每小区分配的信道数(KS)则有: S= k N 例如,S=56,N=7 ,k =8,16,频率复用分析,若一个簇在系统中复制M次,则C=M k NMS(每信道重复用M次)其中C:实际总的可提供的双工信道数 总容量与簇的重复次数成正比 N典型值:4,7或12,17,频率复用分析,N=4,18,频率复用分析,当S不变 l 若N减小,由S=Nk可知, k要增加,即每小区的信道数增加;而小区面积大小不变,则小区数不变,故容量

6、增加。即M增大,C=MS 增加,但此时同频小区距离减小,同信道干扰增加。l若采用最小可能的N值可提高容量。,19,频率复用分析,频率复用因子(frequency reuse factor):1/N每小区只分配给可用信道的1/N,若1/N大,则分配给每小区的信道数多。每簇小区数N满足:此处,i,j为非负整数。,20,频率复用分析,N=9+6+4=19 N=4+2+1=7 寻找最近的同信道邻近小区: (1) 沿六角形的中心连线移i个小区 (2)逆时针转60,再移j个小区,21,每簇小区数:,假设簇为六边形,如右图中虚线所围,簇的面积为A,每簇中的蜂窝小区数为N。令a为六边形蜂窝小区的面积,则有位于

7、簇中心的小区 的第一层同频小区 是等距离、对称分布的,离 的复用距离为D,因此簇的面积A可表示为:,22,则每簇的小区数N有把 代入,得:即有:,23,频率复用分析,例2.1 整个33MHz分配给一个FDD蜂窝系统。使用2个25 KHz的单工信道构成全双工的话音或控制信道,计算每小区可用信道数。(a)4-小区复用;(b)7-小区复用;(c)12-小区复用;(d)若1MHz的频谱专用做控制信道,确定在三种系统中每小区的控制与话音信道均匀分配方案。,24,频率复用分析,解:总信道数: 660 (a) N=4, 660/4=165 信道 (b) N=7, 660/7=95 信道 (c) N=12,

8、660/12=55 信道 (d)可用控制信道数: 20 将每个小区尽可能分配相同的信道数 总话音信道数: 640,25,频率复用分析,当N=4时 :控制: 20/45,(实际上,每小区只需分配一个信令信道) 话音: 160当N=7时 : 控制:20/7=3 ( 20=63+21) 话音: 91 (640=491+392=925+902),26,频率复用分析,控制:6个小区,每个为3;1个小区,每个为2; 话音:4个小区,每个为91;3个小区每个为92; (或5个小区,每个92;2个小区,每个90); 实际上,每小区一个控制信道。,27,频率复用分析,当N=12时:控制 =1,( 20=8241

9、)话音 =53,(640=538544)控制:8小区,每个 2;4小区,每个 1;话音:8小区,每个53;4小区 每个 54;实际:每小区1个信令信道。,28,2.3 信道分配策略,原因:为提高系统容量,小区制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信道复用技术。 信道分配: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一簇小区内优化分配信道,有效利用有限信道资源,提高系统容量 理解: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问题,约束条件是电磁兼容性限制,即同信道干扰、邻信道干扰和交调等 信道:频率,时隙,扩频码 信道分配分类:FCA、DCA、HCA1,29,固定信道分配策略,FCA: 根据预先估计的覆盖区域的业务载荷,将所有可用信道分配给N个小区。 优缺点:简

10、单,只要有空余信道,就可以建立呼叫;容易阻塞,较低的频带利用率,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中负载的变化借用策略:如小区自己的占满,向邻小区借,由MSC监督,30,动态信道分配(DCA),概念:预先不固定地分配信道给每个小区,而是在系统运行中,每当呼叫请求发生时,MSC根据当前网络的状态,动态地分配信道给申请的小区。 频率分配条件:此小区未使用此频率,且最小频率复用内的小区也未使用该频率。 优缺点:降低阻塞率,频带利用率高,无须信道规划,适应网络中的负荷变化,特别适合非对称业务;算法复杂,系统开销大,31,2.4 切换策略,切换:当移动台在行进中通话期间进入不同小区时, MSC自动把呼叫转移到属于新基站

11、的新信道的过程。 通常发生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另一个 基站覆盖的小区情况下,为保持通信的连续性,所进行 的无线链路转移工作。 还包括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引起的资源调整,32,从网络角度看切换可以按下列方式分类:,33,切换实现方案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 网络控制切换。 移动台控制切换 由移动台和网络共同控制的切换切换要求:切换要求优先于呼叫开始要求切换不要太频繁 切换不要被用户察觉使切换优先 保护信道:小区中总可用信道的一部分预留专用于切换请求。 切换要求排队,34,切换策略,规定开始切换的最佳信令电平。通常-90dBm-100dBm可接受电平(最小可用),切换门限稍高于此: 不能太大

12、或太小。图(a)未进行切换,原因:MSC分配切换正时或太小,无切换时间。,35,切换策略,确保被测信令电平不是由于瞬时衰落而下降。基站在切换前在某一时间可监视信号电平。所需时间长度依赖于运动速度,看接收信号的变化率。车速可在基站估计。 驻留时间(dwell time):一次呼叫维持在一个小区内,未进行切换的时间。 影响因素:传播,干扰,与基站距离等。变化很大,取决于速度和无线覆盖类型。有关驻留时间和统计数据对切换算法的设计很重要。,36,切换策略,切换过程: 1.第一代移动系统的切换过程由基站测量信号强度,由MSC来监督 2.第二代系统使用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每个移动台测量接收功率并报告

13、测量结果。切换比第一代快很多。系统间切换:在呼叫期间,移动台从一个系统移动到一个不同的MSC控制的系统。本地呼叫变成长途呼叫,成为漫游。,37,切换策略,实际切换考虑同时处理高速和低速用户的业务量,而保持对切换干预最少。 1,38,实际切换考虑,2小区拖尾(cell dragging)由于步行速度慢,到另一小区很慢,并未达 到切换条件。造成潜在干扰和业务管理的困难。解决办法:调整切换门限和无线覆盖参数3其他测量参数与信号强度在一起使用确定切 换。 如,同频与邻频干扰电平等。,39,实际切换考虑,4.切换类型 硬切换 软切换,40,其特点为在A、B小区分界线上“先断后切”,两状态(A B)出现暂

14、时中断,它出现在两个不同载波频率的小区间。,40,硬切换,41,软切换基本原理图如下:其特点为“先切后断”,三状态(A、AB、B),无中断。它一般出现在具有同一载波频率的CDMA(IS-95等)系统中。,软切换,42,实际切换过程 例1:GSM中,单个MSC内的两个BSC之间的越区硬切换,其原理性简化流程图如下。,42,越区切换,43,例2:GSM中,两个MSC间的切换。,43,越区切换,44,CDMA(IS-95)中两个BS间的软切换,44,越区切换,45,在CDMA(IS-95)软切换阈值的工作过程如下:,越区切换,46,2.5 干扰与系统容量,干扰是蜂窝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提高容量

15、 的瓶颈。干扰的表现:同小区的另一移动台邻小区的呼叫同频的基站非蜂窝系统 蜂窝系统的主要两类干扰:同信道干扰,邻信道干扰。,47,干扰与系统容量,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 1)同信道干扰:来自同信道小区信号间的干扰。不能靠增加发射功率来减小,而要使同信道 小区距离尽量远。,48,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2)同信道复用比Q当小区大小相同,基站发送功率相同,同信道干扰独立于发送功率,成为R,D的函数。R:小区半径 D:最近同信道小区中心距离Q=D/R对于正6边形:,49,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结论: 同信道复用比Q,50,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前向信道信噪比(S/I或SIR)的计算,i0: 同信道干扰小

16、区数 S: 所需接收基站的发送功率; Ii:第i个同频干扰小区的干扰功率。,51,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根据传播模型:, Pr:接收平均功率 d:距发送天线的距离 d0:参考点距发射天线的距离 P0:参考点接收功率 发射天线的远场为超过远场距离df的区域,52,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n:路径衰减指数 n=24 设移动台最坏情况在小区边缘: (第i干扰源与移动台的距离) 每个基站发送等功率,抗耗指数n相同特殊条件:1. 只考虑第一层干扰小区2. 有干扰小区与所属基站等距(=D),53,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第一层6个小区,近似等距。则,N=6.49,取N=7。 精确计算:最坏的情况,54,同信道

17、干扰和系统容量,55,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将Q4.6代入(2.11)得到 而由 (2.8) 得到 结论:对于7-小区区群, 稍低于18dB (对于最坏情况)。要使最坏的情况性能好=增加N,取大于7的N值。,56,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N=12,但容量大大减小,因为频谱的利用减少到1/12,得不偿失。 结论:同信道干扰决定系统性能,又决定频率复用、规划和总容量。 (对于U.S.AMPS,FM、30KHz信道,主观测试表明,当 时,能够提供足够好的话音质量,57,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例 2.2: 若需前向信道信噪比为15dB,路径损耗指数a)n=4 ,b)n=3时,为实现最大容量,求频率复用因

18、子和簇的大小。假定第一层有6个同信道小区,它们的与移动台等距离。 解:a) n=4 令N=7 Q= =,58,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b) n3 令N7 加大N,令N=12,则Q=6。答:a)频率复用因子1/7,区群尺寸 N=7; b) 频率复用因子1/12,区群尺寸N=12。,59,同信道干扰和系统容量,另解: a) n=4取N=7; b) n=3取N12。,60,干扰和系统容量,2.5.2 邻信道干扰 1邻信道干扰:来自相邻频率信号对所需信号的干扰。 来源:接入滤波器不完善,使临近频率漏进,61,邻信道干扰,2. 远近效应:,(邻近的发射机截获了用户的接收机) 或,62,邻信道干扰,3. 减

19、少邻信道干扰的措施1) 精确的滤波2) 信道分配分配给小区的信道频率上不相邻,且有最大的频率间隔。要使SIR能减到0dB需6倍的信道带宽,即邻信道间隔要大于6,使得邻信道干扰达到可接受水平。基站用高Q空腔滤波器。,63,邻信道干扰,例:美AMPS,64,邻信道干扰,原来666又增加166832 分给两个运营商 A. B. 其中395个话音 21个控制 A: 1-312 313-333 B: 355-666 334-354 扩展: A:667-716+ =83991-1023,65,邻信道干扰,B:717-799 83 每个共395话音信道分成21个子集,在每个子集中最近的相邻信道相隔21个信道

20、(如表2.2)七小区制:每小区使用3个子集,且小区中的每信道保证彼此相距7个信道。每小区使用iA+iB+iC,I为17,66,邻信道干扰,例:21个子集分配图 P25,1,1,1,67,邻信道干扰,3)功控以减小干扰 每用户发射电平要由基站始终控制,保证通话质量的最小发送功率,以减小反向干扰,对CDMA尤为重要。,68,2.6 中继和业务等级,中继(Trunking):大量用户共享数目较少的信道,信道按需接入,信道使用后收回。 话务量:单位 爱尔兰(Erlang) 1 Erl: 表示一信道每小时被完全占有1小时可承载的话务量强度。例如:一无线信道在一小时内被占用30分钟信道的话务量强度为0.5

21、 Erl。,69,中继和业务等级,服务等级(GoS):在忙小时期间用户接 入一中继系统的能力的度量。GoS通常作 为一次呼叫被阻塞的可能性或一次呼叫经 受大于某排队时间时延的可能性给出。,70,中继和业务等级,中继理论中所用公共用语的定义: 1建立时间:将一个中继无线信道分配给一个请求用户所需的时间。 2阻塞的呼叫:由于信道拥挤,在请求时未能实现的呼叫。 3. 保持时间:典型呼叫的平均持续时间,由H(秒)表示。,71,中继和业务等级,4.话务量强度:指定时间内信道被占用的总时间,以Erl来度量,用A表示。系统所提供的话务量也称爱尔兰容量。5.负荷:通过整个中继无线系统的话务量强度,用Erl度量

22、。6. 服务等级(GOS):规定为呼叫被阻塞的概率(或称呼损率,Erl B)或呼叫被延时超过某时间量的概率(Erl C),是拥挤程度的度量。,72,中继和业务等级,7. 请求率:每单位时间呼叫请求的平均数,由 (1/秒)表示。l 每用户产生的话务强度Au:(单位为Erl) :呼叫请求率(每小时请求次数) .H:保持时间(换算成小时,相当于一小时内占用时间),73,中继和业务等级,l U个用户系统 总话务量:C个信道的中继系统,话务量在信道间等分布,则每信道的话务量为:,74,中继和业务等级,1)A只是提供给中继系统的话务量,未必是集群系统承载的(受系统容量限制)。2)最大可能所承担的任务量:为

23、信道总数C Erl. 其中AC。例:AMPS设计为GoS为2%的阻塞。,75,中继和业务等级,两类中继系统:不提供呼叫请求排队提供排队 1. 不提供排队的系统:阻塞呼叫清除。呼叫到达由泊松分布确 定,假定有无数用户,且(a)呼叫无记忆性到达,随时要求信道;,76,不提供排队的系统,(b)用户占用信道的概率为指数分布(长时间呼叫不太可能);(c)有限的可用信道。称做 M/M/m排队,导出Erl B公式的推导,也称阻塞呼叫清除公式。,77,不提供排队的系统,该公式确定了呼叫被阻塞的概率,作为 不提供阻塞呼叫排队中继系统GoS的度量。这里,C:中继无线系统所提供的中继信道数A:提供的总话务量。 注:

24、1)有限用户情况公式更复杂;2)GoS的保守估计,因有限用户,阻塞概率要小。,78,中继和业务等级,2. 提供排队呼叫若不能立即获得信道,则呼叫被延迟,称为“阻塞呼叫时延”。设置一个时延t,等待t秒后,若未有信道,则呼叫被拒绝。 GoS定义为:在排队中等待一个规定的时间长度后,呼叫被阻塞的概率。,79,中继和业务等级,计算GoS分为两步: 爱尔兰C公式:求呼叫没有立即得到信道的概率,或者排队呼叫的概率。,80,中继和业务等级,GoS为:未立即得到信道,且时延t的概率。GoS=Pr时延t=Pr时延0 Pr时延t|时延0 =Pr时延0exp(-(C-A)t/H) H:一次呼叫的平均保持时间。 l

25、在一个排队系统中所有呼叫的平均时延D为:,81,中继和业务等级,l 排队呼叫的平均时延 (实际上可看成 其中 表示未排队的呼叫,末尾的0表示未排队的时延, :排队的那些呼叫的平均时延。 Erlang B和Erlang C曲线的解释: Erlang B: A , C , 阻塞概率的关系; Erlang C: A , C , 延迟概率的关系。,82,中继和业务等级,例24:对下列阻塞清除系统的中继信道数,0.5%的阻塞概率可支持多少用户?(a)1 ,(b) 5, (c)10 ,(d) 20, (e)100,假定每用户产生0.1Erl的话务量。解:采用查表方式,书中图2.6中继信道数阻塞概率话务量,

26、已知两个量求第3个量。 (d)C=20,GoS=0.005,查表为:A=11.10,83,例2.4(续),(e)C=100,GoS=0.005,查表得:A=80.9,84,例2.5,例25 某城区人口200万,三个移动网A.B.C A:394蜂窝,每个19信道;B:98 蜂窝,每个57信道; C:49 蜂窝,每个100信道。求:1)可支持的用户数,其中,GoS=2%阻塞率,=2次/小时 ,H=3分钟;2)每个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百分比。 解:1)A:,85,例2.5(续),B:,86,例2.5(续),C:,可支持的总用户数: N=47280+44100+43120=134500用户。,87,例2.

27、5(续),2)市场占有百分比 A: B: C: 总市场占有率: 2.36+2.205+2.156)% = 6.725%,88,例2.6,例26 某城面积1300平方英里,用7-小区复用模式覆盖,每小区半径4英里,分配40MHz频谱。一个全双工信道60KHz,GoS=0.02, Erl. B 系统。如对每用户提供话务量0.036Erl,计算:a)服务区内小区数, b)每小区信道数, c)每小区话务量强度, d)全城最大承载的业务量, e) 2%的GoS下可服务的总用户数, f)每信道移动台数, g)系统同时可服务的理论最大用户数。,89,例2.6 续,解: a) 正6边形:面积: , b)信道数

28、 每小区信道数 c) C=95,GoS=0.02,得A=84 Erld) e),90,例2.6 续,f)每信道移动台数g)系统中的可用信道数(全占满),91,例2.7,例 2.7 一个4小区系统中的正六边形小区半径为1.387Km,总系统中使用60个信道。若每用户负荷为0.029Erl,且次呼叫/小时,对爱尔兰C系统(5%的延时呼叫概率)计算:a)系统将支持每平方公里多少用户?b)一次延时呼叫必须等待大于10秒的概率?c)一次呼叫将被延迟大于10秒的概率?,92,例2.7 续,解:a) 对 Erl C, C=15,Pr延时0=5%,得 A=9Erl.,b) c),93,2.7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

29、,系统容量的定义:在一定频段内可能提供的信道或用户的最大数目2. 提高容量的措施: 小区分裂(cell splitting ) 划分扇区(sectoring ) 新的微小区(coverage zone approaches),94,小区分裂,小区分裂:将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提高信道复用次数-提高容量(或增加每单位面积的信道数)。 例:按半径的一半来分裂,一个小区含4个小区。,A点为基站:,95,小区分裂,半径 1.宏小区(macrocell) 35km 2.小区(cell) 几km 3.微小区(microcell) 1km 4.微微小区(picocell) 50m 新基站G在原来两基站G中间,

30、保证分裂后频率规划与原来相同; 新小区基站的发射功率应该下降; 小区分裂仅使同频率组的几何尺寸按比例缩小。,96,小区分裂,比如某点p:分裂前:分裂后:在小区边界上分裂,使分裂前后接收功率相同, 则:,97,小区分裂,结论:要保持S/I要求,分裂后发送功率必须减小。实际上,不同规模的小区可同时并存。旧小区中的信道分成两个信道群,分别对应大、小区的频率复用条件。,98,例 2.8,例2.8 如图每基站有60信道,不论大小。原始小区半径1km,每微小区半径0.5km,求正方形内包含信道数。,99,例 2.8 续,a) 不使用微小区;b)使用图中所标字母的微小区c)所有原始基站由微小区代替(边缘为内

31、)。解:a) F,A,B,C,E b) F,A,B,C,E 加上6:D,E,F,C,B,G,c) F,A,B,C,E 加上12:,100,2.7.2 分扇区,1保持小区半径不变,减小D/R比(实际减小D,即减小了N)。减小一个簇中的小区数,增加频率复用。 措施:单个全向天线 多个定向天线。 分扇区:将小区分成面积相同的若干扇形区域,单向天线用多个定向天线代替,通常分为3个120扇区或6个60扇区。,101,分扇区,102,分扇区,2. 同信道干扰分析减小了同信道干扰的小区数(采用定向天线)。,103,分扇区,对于 扇区,第一层干扰小区数为 2 (原来为6);对于 扇区,第一层干扰 小区数为 1

32、。 对于 扇区:(与书中(2.8)式计算结果24.4dB不同) 对于 扇区:,104,分扇区,3容量增加分析减小干扰容量增加 分扇区前的 值,分扇区后的保持相同的同信道干扰。总信道数S, 分扇区前每小区可用信道数: ,分扇区后每小区可用信道数: 容量改善系数:,105,分扇区,例如:原来 后来 则容量改善系数为:结论:由于分扇区,使得在相同的同信道干扰条件下,簇的规模N可以减小,从而增加了每小区可用的信道数,即增加了容量。,106,分扇区,4代价增加了无线数量,减小了中继效率或信道利用率,并使切换次数增加。很多现代基站支持分扇区,并允许在同一小区从一扇区到一扇区,107,例,例:一蜂窝系统,一

33、次呼叫平均持续2分钟,阻塞概率不大于1%。假定每用户平均每小时进行一次呼叫。若总共有395个业务信道,7-cell系统,每小区内有57个业务信道。假定为Erl B系统,求不分扇区的系统可承担的业务量和用户数。 解:C=57, GoS=0.01 =A=44.2Erl.,108,例(续),使用120扇区,每扇区: C=19, GoS=0.01=A=11.2呼叫/小时 每小时承担的呼叫: 相当于中继效率减小:,109,例(续),使用60扇区 使 (对7-小区制) 每扇区: C=10, GoS=0.01=A=4.2 (查表不准) 每小时承担的呼叫: 中继效率减小的百分比,110,例(续),结论:1)

34、分扇区,使得同信道干扰减小,从而可使簇的尺寸减小,使每小区信道增加,即提高了容量。2) 由于分扇区,信道利用率降低。3) 分扇区还使切换次数增加,增加了系统的负担。,111,2.7.3 一种新的微小区概念,基于7cell 复用的微小区概念,112,新的微小区概念, 3个或多个区域站(Tx/Rx)与基站连接,共享同一天线信道; MS由最强信号的区域服务。 特点:1)天线信道不分组; 2)由基站分配给区域站无线信道; 3)区域站位于小区外边沿; 4)移动台在区域之间使用相同的信道,不切换; 5)特别适用于公路和农村。,113,新的微小区概念,优点: 1)同信道干扰减小:区域发射机功率减小,且在小区

35、边缘,导致容量的增加。 2)不存在分扇区所产生的信道利用率减小。 前者:N=7, D/R=4.6; S/I 可达到18dB。 通过分析可知,这种区域微小系统,在最坏 情况下,S/I可达20 dB,比所需18dB信噪比有 2dB的余量;且比常规7小区系统增加2.33倍 的容量;同时还不降低信道利用率。此结构 被许多蜂窝系统采用。,114,新的微小区概念,注:N由7变成3时有:,115,补充内容,一分贝的概念 1)2)3),116,补充内容,二 关于噪声门限(noise threshold 或 noise floor) 就是限带系统的热噪声功率(T=17c或290k)T=F290,F为噪声系数 工作在室温的接收机热噪声门限。,117,补充内容,例.一放大器,有效噪声温度 10000K,10MHz带宽,求噪声门限。解:,118,本章总结,1. 基本概念:蜂窝系统,频率复用,小区形状,切换,系统容量,同信道干扰,邻信道干扰。 2. 中继系统: 两种: 阻塞呼叫清除,不提供排队 GoS Erlang B 阻塞呼叫延时,提供排队 GoS Erlang C 3. 提高容量的措施:小区分裂分扇区分区微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