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洗涤剂样品中总活性物含量、水分与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与表面活性剂的定性检验,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洗涤剂样品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2. 学习洗涤剂样品中水分与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3学习鉴定表面活性剂离子类型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及方法概述 (一) 洗涤剂样品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醇萃取物含有所有的表面活性物质,这些可以是肥皂、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和非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单独存在或混合状态)。,乙醇萃取物则含有肥皂和所有合成洗涤剂活性物和一些非洗涤物质,如未硫酸化脂肪醇和醚、未皂化脂肪酸、聚乙二醇、烷醇酰胺、乙醇胺硫酸化物等。一些无机盐(氯化钠、磷酸钠或钾)也可能微溶于醇中。如果
2、怀疑存在非洗涤物质,在用醇萃取前最好用石油醚萃取。,由于无水溶剂中很少溶解或完全不溶解无机盐,但是一些盐类明显地溶解在含水乙醇或含水丙酮中,所以用95%乙醇萃取活性物后,一般要进行氯化钠的校正。,方法:定量乙醇溶解物及乙醇溶解物中的氯化钠,产品中总活性物含量用乙醇溶解物量减去乙醇溶解物中的氯化钠量算得.,步骤:(乙醇溶解物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以水作空白试验。,计算:(l)乙醇溶解物中氯化钠的质量;(2)样品中总活性物含量的质量分数X,注:总活性物的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超过0.3%,以两次平行测定的算式平均值并表示至个位作为结果,(二)洗涤剂样品中水分与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烘箱法),
3、步骤: 1.精确称取洗涤剂样品约2g(准至0.001g),放于已恒量的称量瓶中。 2.将盛有样品的称量瓶放人(105士2)烘箱中干燥4h, 3.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0.5h后加盖,称量。,(三) 表面活性剂的定性检验,目的: 对表面活性剂样品进行初步检验,确定可能存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为进一步进行结构及定量分析提供依据。,表面活性剂的定性鉴定主要方法: 酸化法、染料指示剂法、沉淀法、纸色谱显色法和水解系统分析,1. 酸化法,在试管中,用几毫升水摇动少量醇萃取物,若生成泡沫,表示存在表面活性剂。加2一3滴稀盐酸,摇动,若泡沫被抑制,表示在其他表面活性剂中存在肥皂;若泡沫保持,表示存在除肥
4、皂外的表面活性剂。若在这种情况下加热至沸,并沸腾几分钟,如果泡沫消失,并形成脂肪层,表示存在易水解阴离子洗涤剂(烷基硫酸盐或烷基醚硫酸盐);如果泡沫保持,表示存在不易水解的阴离子洗涤剂烷基(芳基)磺酸盐、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其混合物。,2.染料指示剂法 亚甲基蓝-氯仿试验,原理:染料亚甲基蓝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它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形成可溶于氯仿的蓝色络合物,从而使蓝色从水相转移到氯仿相。本法可以鉴定除皂类之外的其他广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使蓝色转移,但会使水相发生乳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也不能使蓝色从水相转移到氯仿相,但利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可
5、以用间接法鉴定,操作步骤:在带塞试管中加入5ml 10g/L试样溶液,再加入1Om1亚甲基蓝溶液和5ml氯仿,将混合物振荡2-3min,然后使其分层,观察两层颜色,结果判断:,(1)如果氯仿层呈蓝色,而水层几乎无色,表明存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再加人试样溶液,则氯仿层产生更深的蓝色。因为试剂是酸性的,如果存在肥皂的话,则已经分解成脂肪酸,所以肥皂不能被检出,注意: 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存时,多少会有乳化现象发生,因此影响分层所需时间,但不妨碍定性鉴定,B.如为阴离于表面括性剂,往往含有硫、氮、磷中任一种元素,或同时含有两种。同时含三种元素的例子极鲜见。一般还含有K+、Na+, Ca2 + ,M
6、g2+、Ba2+ 等金属元素,还需考虑其反离子为NH4+和烷醇酰胺的可能性,但金属元素也可能是属于无机盐副产物或添加物。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不存在,可能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金属型除外),(2)如果水层的颜色较深,则表明存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试剂是酸性的,两性表面活性剂通常呈(微弱的)阳性结果,(3)如果水层呈乳状,或两层基本呈同一颜色则表明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如果有疑问,可用2mL水代替试样溶液进行对照试验。硝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盐不会产生干扰,取适量(约10g)洗涤剂溶于 5mL蒸馏水中作为试样,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和记录现象。以考察洗涤剂中的其它
7、助剂对此鉴定是否有干扰,碱性溴酚蓝法(鉴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原理:溴酚蓝属于阴离子型染料,能与季铵等阳离子活性基团形成络合物,操作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2mL 1%试样溶液,再加入0.2mL0.05%溴酚蓝溶液和O.5 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蓝色。再加入5mL氯仿,激烈振荡混合后,蓝色移至氯仿层,分取氯仿层于试管其中,边振荡边滴加0.1%十二烷基硫酸钠标准溶液,氯仿层逐渐变成无色。这一结果表明有季铵盐存在。试验对脂肪胺呈阴性。这一方法可作为季铵盐和脂肪胺的鉴别反应,3.沉淀法,(1) 鉴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基本原理:聚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型))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亲水性是由于醚键中的氧
8、原子与水中的氢形成氢键。增大了在水中的溶解度。但醚键与水分子的结合处并不牢固,在升温或遇收敛剂及某些金属盐类时,这个松弛结合的水就逐渐脱离而使表面活性物质析出,则溶液变为浑浊或产生沉淀,分析方法:,A. 鞣酸和氯化汞均能使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从水溶液中析出,在试样中加人上述任何一种试剂:如出现浑浊或形成沉淀,则表明样品中含有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硫氰酸钴盐试验,鉴定方法:将5mL10g/L试样水溶液置于试管中,加5mL试剂,振荡混匀,静置2h后观察颜色,若溶液呈红紫或紫色则为阴性。聚氧乙烯型非离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溶液呈蓝色,如果生成蓝紫色沉淀,而溶液为红紫色,则表示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2)鉴别季铵盐(铁氰化钾试验),原理:,操作方法:将2mL 0.3%铁氰化钾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加入2mI, 0.2%的试样水溶液,如产生黄色沉淀,即表明有季铵盐存在。该法对各类季按盐都适用,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定量测定注意操作精准 2. 分析天平正确使用及滴定终点准确判断 3. 注意仔细现象并准确得出结论,下周实验: 1. 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2. 塑料薄膜的红外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