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4550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学生分析: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到城里打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许多土地被开发建成工厂、商品房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

2、之甚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

3、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2性,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课前准备:向长辈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出示古诗,设疑导入。1、同学们,

4、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古诗,好吗?(课件出示悯农,学生朗读。)师:这首古诗是说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换来的啊!自古以来,我们的祖祖辈辈就一直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不怕烈日,不怕严寒,终年在土地上勤劳地耕耘着。那么同学们知道米饭是怎样来的吗?你了解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看看农作物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吧。现在(板书课题:从种植到收获)(出示课件从春到冬的劳作画面。)这些粮食的丰收得来多么不易呀!它渗透了劳动人们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通过课件的展示,我们可以总

5、结出农业生产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出示课件相关部分)3(1)怎样理解,“春种、夏管、秋收、冬闲”这句话呢?(2)农业生产为什么要分成四个阶段呢(3)什么季节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也就是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获,是具有季节性的。季节性(板书种植 - 收获)我们来看看我们这里一些常见农作物的情况。(出示水稻玉米番薯)(4)思考:我们这里现在是什么季节?可以种植什么农作物?(5)向长辈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出示相关课件)2、学习二十四节气歌。(1)农作物的生长与季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早就根据四季划分,总结出

6、二十四节气。(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并作简介。P8 页下)(2)齐读二十四节气歌。(3)师解说二十四节气歌。(4)看课本第 6、7 页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农作物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种植和收获的时间。(出示相关图)(5)说说自己对生活中二十四节气知识的了解。(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冬至那天客家人要吃鸡。)3、农业生产的地域性。(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这是因为很多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

7、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的地区,像水稻、甘蔗。有的农作物喜欢日照温和的地区,像小麦、棉花等。(出示相关三个课件)所以,农业生产还具有地域性。(板书)所以人们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选种适宜的农作物,由此形成各地不同的物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学生观察课本 9 页农作物分布图,4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2)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

8、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师小结:(1)小麦 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2)水稻 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

9、海地区有种植。(5)水果 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土地,为人类贡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激之情。4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 10 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 “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我们的

10、粮食作物,有哪些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有哪些是从国外进口的呢?(出示课件相关内容)二阅读与总结。同学们默读整节课内容,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作5物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食物,因为它是大地母亲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珍惜食物,因为从种植到收获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出示课件)我们还要懂得,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激之情。(出示课件)3、作业1、朗读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2、调查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哪些是本地生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板书:从种植到收获 季节性 不违农时种植 - 收获区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