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大西方哲学史最详细ppt.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3560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559 大小: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西方哲学史最详细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9页
北大西方哲学史最详细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9页
北大西方哲学史最详细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9页
北大西方哲学史最详细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9页
北大西方哲学史最详细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方哲学简史,主讲 李明清,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智慧”是指宇宙自然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柏拉图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这就是说,真正意义 上的智慧与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具有功利性和有用性 、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智慧本身。,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哲学家们把“智慧之爱”

2、变成“智慧之学”就成了他们千方百计企图实现的梦想,这个美梦一做就是2000多年。,二、学习哲学的意义,是训练理论思维的唯一途径。 有利于我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是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 是引导我们自考人生的意义等重大问题的最理想的向导。,三、教学计划,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第二章 早期自然哲学 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第四章 柏拉图哲学 第五章 亚里斯多德哲学 第六章 晚期希腊哲学,第七章 基督教哲学的诞生 第八章 早期经院哲学 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斯多德主义 第十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 自然科学的精神 第十三章 笛卡

3、尔的唯理论第十四章 唯理论的发展,第十五章 英国经验论 第十六章 法国启蒙哲学 第十七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十八章 绝对唯心论 第十九章 黑格尔哲学体系 第二十章 黑格尔哲学的余波,四、基本要求,请勿缺勤迟到早退,到课率在90%以上 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以便老师批阅计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如有疑问及时提出,第一编 古代哲学,古代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把它划分为早期自然哲学、雅典时期哲学和晚期哲学三个阶段。这部分包括教材前六章的内容。,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古希腊哲学的特质:,非宗教的精神 思辨精神,非宗教的精神,古希腊

4、哲学的非宗教精神突出地表现在神话中,古希腊神话所表现的世界观有以下特征:,第一、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 第二、神人同形同性。 第三、迷狂的宗教精神。 第四、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思辨精神,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的特点有: 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实践。,第二章 早期的自然哲学,从本原的数目是一还是多,是变化还是不变化的角度看,早期自然哲学可以分为:,1、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利亚派,3、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2、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4、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伊奥利亚派,(一)泰利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二)阿那

5、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 认为万物的生成是“无定”的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认为一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消亡。,(三)阿拉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四)赫拉克利特,从外在形态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从内在本性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的原则。,1、火是世界的本原。,2、逻各斯学说,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 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3、生成辩

6、证法,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对立和谐的关系 对立也是统一的关系 对立也是相对的关系,二、毕达哥拉斯派,1、灵魂不朽2、 最好的和谐、净化灵魂的手段、是音乐、哲学和数学。,(一)灵魂观念,(二) 数本原说,1.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律性。 2.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三、爱利亚派,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变的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一)克赛诺芬尼,(二)巴门尼德,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能够被说的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

7、一个东西”。 3.论证了“是者”有如下性质:不生不灭 连续性 完满性 4.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三) 芝诺,“二分法”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飞矢不动”“一倍的时等于一半的时间”。,芝诺否定运动的可能的四个证论:,四、元素派,认为火、土、气、水 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四根的组合和分离是外力的作用,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在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同类相知: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同类的根相接触时(叫“流射”),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思想则是“流射

8、”顺利的、全面的、清晰的感觉。,(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1.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2. 他认为种子本身没有致使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之外,叫作“心灵”。,他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力量,3.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提出认识是“异类相知”的理论。,异类相知: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认为可感性质包含着性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这一可感性质,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性质,正是这些感觉不到的性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性

9、质被感觉。,(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即绝对的充实,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的,但它是原子的活动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2. 他认为原子的性质有:原子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原子的结合使万物产生,原子的分离使物体消失。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在性质上没有差别,仅在形状、体积和位置排列上有差别。原子处在漩涡运动中。,3.认为心灵和灵魂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 4.在认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响论和约定论。影响论: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印象中的印象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影。约定论:认为对于像声音、颜色、味道等的

10、感觉,不是事物的本性生成的,而是人为造就的。,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一、智者运动 (一) 智者的含义1. 智者:原义为有智慧的人。在此专指“职业教师”,主要是指演说和辩论的技巧。,2. 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其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意义,也有对文明的破坏。,(二)智者运动的原因,为适应人们对社会史上的追求。 为适应希腊求其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三) 智者在社会政治上的两种学说,1. “自然说”:该学说在讨论人事问题时,认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到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人的本性是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弱肉强食其二、天生平等,2. “约定说”:

11、该学说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有不同的看法:民主制度法制德治,3.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怀疑注意、虚无主义、相对主义“我想是真的,就是真的;我相信是正确的,就是正确的”。,二、智者的代表人物,(一)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命题。用柏拉图的话说,“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该命题被后人赋予了各种含义:成为表现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观主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命题。,(二) 高尔吉亚,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 无物存在。 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即使可以认

12、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三、苏格拉底,(一)“认识你自己”命题的含义: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命题的意义:重新激发对真理的追求;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二)“德性就是知识”,1.命题的含义:认得德性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技艺,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德性就是知识。2.命题的意义:无人有意作恶,如果一个知道什么是善,他就会去实践它。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三)苏格拉底方法,认为做的只是要有正当的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 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第四章 柏拉图,柏拉图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

13、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 (一) “理念”的含义: 是事物的共相;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是事物摹仿的模型;是事物追求的目的。,(二) “理念”的特征,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 超感性: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 不变性和永恒性。 绝对性: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5.客观性: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 6.真实性:它是唯一真实的。 7.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追求的目的。 8.单一性和多数性:它即是同类事物的理念,又是不同类型事物的理念。 9.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三) 关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学说,“分有”说

14、“摹仿”说,二、柏拉图的知识论,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区分: 1.可知领域:理智领域、知识领域。对象:是者的理念世界主体:自由人知识形式:低级的知识数学理性的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2. 可感领域: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对象:可感事物,既不是是者,又不是非是者。 主体:囚徒 知识形式: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三、柏拉图的灵魂说,(一) 对灵魂的三重区分:1.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是灵魂的本性。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本性。,2. 灵魂的各部与各种德性相对应,

15、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理性智慧保王者 激情勇敢武士 欲望节制生产者,(二)灵魂回忆说:,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逻辑学 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艺术,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内容,(一)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1. 物理学的含义: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即自然科学。“自然”指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2. 论运动第一. 对运动的表述: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一个运动要成立,必须有三个要素:形式、缺乏和质料。称之为“运动三本原”。,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即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16、 说明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 这种转化是不断进行的,因此运动有连续性。 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因此运动是绝对的。 质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第二. 对事物运动原因的解说“四因说”,质料因: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留存于其中的东西。(生命离不开躯体、圆离不开弧等) 形式因:即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生命不在于躯体,而在于生命,生命的本质在灵魂。),动力因:指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策划是行动的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原因等) 目的因:即事物要实现的目标。,以上四个原因,又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第三. 论位移运动,对运动的分类:性质的;数量的;位置的,即位移运动。

17、位移运动最基本最重要认为位移运动只是在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个事物的位置才发生。,(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1. “形而上学”的含义: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科学的,其他科学研究对象只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于是译作“形而上学”。,2.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批判的目的是,否定柏拉图用理念来作为事物的本质、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一般和个别的思想。,第一、认为理念是无用的设定,柏拉图的理念没有达到解释个别事物具

18、体共同本质的目的;柏拉图的理念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在许多问题上对个别事物不能予以满意的说明。,第二、认为设定分离的理念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他证明了认识内容和认识对象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三、在他看来,设定两种认识对象相分离,还会造成“第三者”的逻辑悖谬。,(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1. “灵魂”的含义:“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中,灵魂与肉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和运动的原因。,2. 区分灵魂的类别和功能:,认为灵魂分成三大类,每一类的功能都不一样: 第一、植物灵魂:具有消化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

19、、动物灵魂:具有植物灵魂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感觉、生理欲望、行动的功能。 第三、人类灵魂:具有动物功能外,还具有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3. 论灵魂的感觉活动,第一、对感觉的划分。 第二、把感觉灵魂比作“蜡块”,感觉则是蜡块上的印章。 第三、强调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4. 论灵魂的理性认识,第一、理性灵魂是人类所特有的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 第二、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第三、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可知形式是从可感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第一、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的实践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科学。 第二、最高的善是幸福。 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是自然倾

20、向,是一切目的的目的。 幸福的本质是德性,幸福的外在条件是快乐。,1.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第三、认为有意行为才有善恶之分,无意行为没有道德属性。第四、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以来于“实践智慧”。,第五、论“中道”,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中道”。认为“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适中的德性就是善,是相对两个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认为各种邪恶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2.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第一、论国家 认为国家是家庭和村落的延续,但又认为它在本性上先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形式。 认为个人只有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德性,达到最高的幸福。 论述了国家的功能。,对政

21、体进行区分:认为理论上好的政体:君主制、贵族制、立宪制认为理论上不好的政体:暴君制、寡头制、民族制认为现实中最好的政体是立宪制,是“中道”的政体。,第二、论政体,第六章 晚期希腊哲学,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间。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一、晚期希腊哲学,从包括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哲学。,从哲学特征讲:,(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

22、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二、伊壁鸠鲁派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观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属于原子论。但是,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了发展: 在原子论的性质中加入了“重量”性质。 认为原子的下落运动会产生偏斜。,(一)原子论思想,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由于原子有了重量,增强了原子自己运动的说服力。 由于存在原子的偏斜运动,丰富了对原子运动形式的认识。 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产生了原子的直线运动,增加了对运动的偶然性的认识,说明了事物生成中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关系。,(二)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以感觉主义

23、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 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应该说他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与精神愉悦二者进行结合的企图,以克服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不足。,三、斯多亚派哲学,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主要来源于赫拉克里特的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的思想。主要表现于在不同的层次上论述世界万物。,(一)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1. 在微观层次上的观点:,(1)万事万物由元素构成,并消解为元素。 (2)火是最初的元素,是主动的本原;土、水、气三种元素由火产生,但水

24、和土是构成万物的被动元素。 (3)火和气两种元素构成的精气,叫做“普纽玛”或“精神”,它最富有火的能动性。,2.在可感的宏观层次上的观点:,(1)在被构成的万物中,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或“理性”,是它们二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2)理性依自身能力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低级的、最普遍的是“普纽玛”,最高级的是理智。,(3)理性所规定的形体由于理性的等级而被排列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的等级系列。(4)神是具有完全理智的形体,“有智谋的火”;人介于神和动物之间,人与神奉献理智,与动物分享灵魂。,3. 在宇宙观层次上的观点:,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形体,包括着千千万

25、万个体的普遍形体。 (1)宇宙是由事物的全部和宇宙秩序结合的整体。 (2)宇宙是有理性的,按照节律做循环运动。 (3)宇宙整体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有朽的,但火是永恒的、神圣的。,(二)斯多亚派的伦理学,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斯多亚派的所有伦理学观点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在斯多亚派看来,逻各斯是必然性,因此按照自然生活一就是服从命运,因为命运是最严格的必然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3. 认为人

26、虽然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顺从命运,也就是理性的态度,它的特点是“不动心”。4. 认为不顺从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具体为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因此他们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是对立的。,(三)斯多亚派的政治学,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 世界城邦遵循“自然律”或“自然法”。,四、怀疑派,认为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认为“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认为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就是最高的善的体现。,五、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三个,即太一、理智和灵魂。认为太一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认为太一生成其他本

27、体的过程叫“流溢”。“流溢”过程:“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认为人的灵魂可上升或下降。,第二编 中古哲学,第七章 基督教哲学的诞生,引言:基督教的产生公元1世纪初,耶稣创立基督教,最初不过是犹太教的一个很小的分支。耶稣的信徒们相信耶稣就是基督(Christ救世主),因而被称为基督徒,他们的宗教团体也就被成为基督教。,当耶稣以救世主的身份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引起了罗马统治者和犹太上层贵族的恐慌。于是,耶稣被判处死刑,钉在了十字架上。不久,在耶稣的信徒中间就开始流传耶稣基督复活等奇迹,而且相信他将再次降临人间,举行末日审判,上帝之国不久即可降临。,基督教最初虽然受罗马帝国的

28、残酷镇压,但却获得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社会下层民众的支持,从而迅速传播到了罗马帝国各地,作为当时被压迫民族的精神寄托,逐渐成为信徒众多的世界性宗教。,一、教父哲学的基本倾向,(一)教父和教父哲学1. 教父:基督教实现大一统过程中教义的捍卫者、教规的制定者和公教会的组织者。成为教父有四个必备条件:遵循正统学说、过圣洁生活、被教会册封、生活在基督教早期。,2. 教父哲学:教父都是神学家,都没有完整的哲学理论。但教父在创立神学理论时,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他们所知的哲学思想,或排斥、或利用改造、或求同存异。 哲学史家把教父著作包含的哲学因素,如他们提出的哲学问题、使用的哲学概念和思辨推理抽取出来,概括为教父哲

29、学。,(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十诫: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2. 三位一体: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和主宰者;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做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3. 原罪说: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

30、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因信称义: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信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到永福。,信地狱和永罚: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

31、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三) 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信仰主义:将信仰与哲学对立起来。德尔图良说:“上帝之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不感到羞耻,因为人必须为之羞耻。上帝之子死了,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这是荒谬。他被埋葬又复活了,这一事实是确实的,因为它是不可能的。”这句话被后人归纳为“唯其不可能,我才相信”。,.理性辩护主义: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以奥古斯丁为代表),二、奥古斯丁,(一)“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基督教哲学与其它哲学一样以追求幸福为目标。 哲学家的智慧只能产生意见纷争,远离幸福;基督徒把幸福看作上帝赐予的福分,只有被上帝拯救的人才会有幸福。 真正的哲学可以用普遍流行的现世教

32、学。对现世哲学有一个批判、吸收、改造、利用的过程。,(二) 对怀疑论的反驳,早期基督教信仰遇到怀疑派哲学家的严重挑战。奥古斯丁反驳怀疑论的出发点是人的自我意识。他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提出“我问你:你存在吗?你是否害怕被这一问题所欺骗呢?但如果你不存在,你也就不可能被欺骗了。”,“既然你确实存在,那么你只有活着才能知道这一点,因此你也确实活着,你知道这两件事绝对为真。”进而言之,我在怀疑这一事实证明至少有三件事是我所确定不疑的,即:我存在,我活着,我理解。这一论证使他成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想的先驱。,除了“我思”这种经验的事实真理之外,奥古斯丁还在逻辑、数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发现了“理性的真理”

33、。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确认这些真理的客观有效性,而在于寻找它们的形而上学根源。“不要到外部去寻找,要转入你自身,真理就居住在人的内心。”永恒的真理就是上帝。,(四) 光照说,“光照说”把上帝比作真理之光,把人的心灵比作眼睛,把理性比作视觉。正如只有在光照之下,眼镜才有所见,心灵只有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才能有所认识。所以,只有那些信仰上帝、热爱上帝的人才能自觉地、充分地接受真理,把这些真理集中起来,最后认识作为真理之源的上帝。,(五) 时间学说,世界与时间同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在创造万物的同时创造了时间。时间只是对创造物而言的。而上帝是超越一切变化的,因而是超越时间而永恒的。上帝也不是在一个时间中

34、超越时间,因而也不可能先于他自己创造的时间,在上帝那儿,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永恒的现在。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他关于时间的困惑留下这样一段名言:“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六) 神正论,奥古斯丁关于恶的起源和性质的解释是最早的神正论。意为面临着恶的存在而现实出上帝的正义。恶的存在与上帝的全知、全善、全能是否矛盾?,奥古斯丁把恶定义为“背离本性,趋向非存在倾向于存在的中断”。在世界这一存在的等级系统中,低一级事物是相对高一级事物的非存在,高一级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存在根据。如果一事物放弃这一根据,趋向比它低级的食物,这就是趋向非存在,表现出恶的性质。,恶分为三类

35、:物理的恶、认识的恶、伦理的恶。,奥古斯丁把基督教的理想和新柏拉图主义调和起认为人是灵魂和肉体的复合体。当我们选择了肉体的快乐而不是灵魂的善的时候,我们必须为这个世界上的恶负责任。把罪恶的根源归咎于意志自由。,(七) 意志自由说,不是有意做的事既不是恶,也不是善良,因此,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则将不会有公正的惩罚和奖赏。但是,赏罚的公正来自上帝的善,它必然存在。因此,上帝必然赋予人以自由的意志。奥古斯丁,(八)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写上帝之城,对历史做出新的解释,作出圣史和俗史的区别。圣史以后的俗史与人类命运无关,不但世界末日不可预测,而且世俗人事的兴衰都不会影响圣史已揭示了的恩典与相对就在提圣城

36、和俗城相区别的社会观。论证了圣城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爱自己并进而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并进而藐视自己者组成天上之城”。,圣城与俗城是区别实际上生活在同一国家中的人们的不同精神生活和命运的概念,并不是指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两者的区别在现世是有形的,但在来世却是无形的。,第八章 早期经院哲学,公元455年,西欧历史进入了黑暗时代。“黑暗时代”这一概念专指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特征。,经院哲学: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学院中人的思想”。其特定含义是,在公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经院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一是以“经院”为生存环境。 二是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一、安瑟尔谟,(一

37、) “信仰寻求理性”他试图把辩证法引入神学,当作论证神学信条的理性工具。他像神父派一样把基督教信仰 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一反教父派用信仰来排斥理性的做法,极力强调理性论证对于神学信条的重要意义。,安瑟尔谟认为:仅仅满足于神秘主义的信仰是人性的一种懒惰,上帝是不会拯救那些单靠信仰来领悟他的福音的懒虫和傻瓜的。例如,,他说:“主啊,我不敢洞察你的尊严,因为我绝不以我的理解力来和你的尊严相比拟;但我期盼多少能够理解你那为我所爱的真理。”,他坚信,信仰只是理解的前提。“基督教应该由信仰进展到理性。”,他的口号是:“信仰,然后理解。”,(二)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本体论证明”,其实就是从上帝的概念

38、直接推出上帝的存在。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段推理: 上帝是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正因为无与伦比地完满,所以)不仅存在于思想中,而且也在世纪上存在(否则它就不是无与伦比地完满了),因此上帝存在。,(三)高尼罗的反驳,高尼罗对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反驳: 首先,他说,理解一样东西和承认它的存在是两码事; 其次,观念内容的完满性并不包含实际存在。,高尼罗举例说:有一个传说的海岛迷失岛,这个海岛据说是所有岛屿中“最完美”的海岛,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它是我们心中的“最完美的”海岛就必然推出它是真实存在的。,(四)安瑟尔谟的回答,其回答是缺乏真正的逻

39、辑说服力。,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在中世纪神学的意义在于:它们构成了从教父哲学的神秘主义向经院哲学的理性神学过渡的重要中介。所以他被人们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二、阿伯拉尔,(一)苦难人生(略) (二)“理解导致信仰”与安瑟尔谟的“信仰寻求理解”的观点相反,阿伯拉尔主张“理解导致信仰”。安瑟尔谟把信仰当作理解的前提;阿伯拉尔则把理解当作信仰的前提。安瑟尔谟只是想用理性来论证信仰,理性只不过是为信仰装点门面的工具;阿伯拉尔则把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要求通过理解来树立起正确的信仰。,(三)辩证神学,阿伯拉尔认为,辩证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和批判。他主张对以往的一切权威

40、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吧应该不加怀疑地予以接受。他指出,“甚至连奥古斯丁这样的教父也会犯错误。我们犯错误的原因不是由于信仰本身,而是由于语言的歧义而导致的错误理解。”,三、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一)波菲利问题“共相”问题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最初源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波菲利在注释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是:,共相究竟是独立存在的,还是存在于理智之中? 共相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共相是与可感事物想分离的,还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在围绕共相问题的讨论之中,形成了唯名论和实在论两大派别,每一派别又分温和派和极端派,唯名论认为,存在

41、的事物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派认为,共相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 温和派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以概括或抽象而得到的,概念之存在于心灵之中。,实在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是比个别事物更加根本、更加实在的一般实体,它构成了个别事物存在的根据。,(二)阿伯拉尔的概念论,阿伯拉尔在共相问题上是一种温和的唯名论。对波菲利提出的三个问题,他的回答具有深刻的辩证内涵。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共相作为普遍概念具有客观内容,并非完全主观任意的空洞名称。但它们本身却不具有独立实在性,只能存在于理智之中。,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共相

42、作为名词是有形的,作为名词的意义是无形的,但心灵中有关于它的印象。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共相表述的事物共同状态在感性事物之中,但共相把握这一状态的方式却在理智之中,表现为心灵中的一般印象。,阿伯拉尔还提出了第四个问题:“共相是仅仅对可知事物的命名呢,还是也指某些其它事物?” 他认为,个别事物是产生共相的原因,但共相一旦产生,便成为不依赖于个别事物的心灵印象。即使个别事物消失,印象依然存在,如“玫瑰花”。,阿伯拉尔的观点是一般被称作“概念论”,即认为共相是逻辑概念与心灵中的观念。这就为后来的“实在论”(托马斯阿奎那)用上帝心中的理念说明个别事物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

43、义,一、十三世纪经院哲学的概况(略),二、托马斯主义,托马斯 阿奎那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的、最全面的体系。,(一)哲学和神学,1、认为哲学和神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第一、认为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客观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同样的对象可以被不同的方式认知而成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神学和哲学有着共同对象,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识它们,两者因此是两门独立的科学。,第二、认为神学虽然也使用演绎推理,但它的演绎前提与哲学的不同,而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演绎体系,因此神学和哲学是不同的科学。,第三、认为“在哲学

44、外,建立一种凭上帝启示的学问,是有益的”。好处是人类的拯救来得更合适、更准确。,2、认为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1) 认为神学“在思辨和实践两方面都超过其他科学” ,因此神学高于哲学。 (2)认为人的理性属于自然,而上帝的恩典又是成全自然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神学需要哲学。认为神学可借哲学“来把自己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二)上帝存在的证明,相对于安瑟尔谟的证明,托马斯的证明是后天的证明,即从经验出发的证明。 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的证明。 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证明。 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来证明。 从事物中发现完善性的等级来证明。 从自然的目的性来证明。,(三) 存在与本质的区分

45、,托马斯从维护神学的目的出发,在他的“形而上学”中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思想。1、关于“存在”的意义的观点第一、认为存在的意义指活动本身,是赋予一切事物现实性的活动,不是指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因此,它的特征在于它的现实性,也就是使潜在转变为现实的活动。第二、认为存在高于、优于、先于本质。,2、关于“实体”的划分的观点,托马斯根据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不同,把实体看作由高级到低级的等级系统。他把实体分为三类: 第一、上帝是最高实体。 第二、精神实体。 第三、物质实体。,(四) 感觉认识论,托马斯的认识论与他的实体学说是一致的,因此他首先论及有形事物为对象的认识形式感觉。1、认为感

46、觉是知识的一个来源,知识开始于感觉。他说:“有感觉才能理解”,“只有当感觉健全、精确时,心灵才能自由驰骋”。因此,他认为,感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犯错误的。,2、认为认识在感觉到理智的过程中,感觉区分为外感觉和内感觉两种形式。,外感觉是以有形事物为对象的感官活动,根据感官和感觉对象的结合的区分标准,分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其中触觉是最基本、最一般的外感觉。人的外感觉并不高于动物的外感觉。,内感觉以可感形式为对象,它是对外感觉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印象进行再认识,它能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在事物不出现的情况下,从各方面认识事物全部。它包括通感、辨别、想象、记忆四种形式,其中想象是最重要的内感觉

47、。想象意味着理智潜在地参与了感觉活动,因此想象是思想的初级阶段。人的内感觉超过动物的内感觉。,(五)理智抽象论,托马斯把理智活动看作比感觉活动更高级的认识活动。1、认为理智活动以抽象形式为对象,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也是知识的一个来源。2、认为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就是抽象活动,抽象活动是在感性活动内部自发产生的,他是把可感形式中的质料因素,即一切与具体形状、大小有关的印象完全排除,达到对无形的、普遍的形式的认识。,3、认为人的理智从有形事物抽象出来的普遍概念也就是共相,共相一方面是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独立概念或名称,另一方面又是存在于可感个体之中的普遍实在,是普遍概念的对应物。他在此企图调和唯名论和实

48、在论。,(六) 意欲和行为,1、认为人除了认知活动外,还有意欲的活动方式。意欲是人从内到外的活动,它以外部事物为目的,把自己的力量施加在外物上,改变或利用外物,外物的变化是意欲在心灵之外造成的结果。意欲也就是人的行为。2、认为意欲分为感性意欲和理性意欲两种,它们的差别就如感觉与理智、动物与人的差别一样。,感性意欲是动物意欲,是人的自然意欲;理性意欲则是意志。很显然,他认为意志要比感性意欲高级。,3、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行为”和“人的行为”人性行为是完全由理性意欲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所特有的属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人的行为则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的本质。,(七)

49、道德观,托马斯的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加神学的结果。1、认为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上帝,直接目的是幸福,幸福和上帝的关系是共有的善和最高的善的关系。2、认为德性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基本德性是以理性为标准的意志的习惯,有谨慎、正义、节制和坚韧四种;神学德性是意志遵循上帝启示和使徒教导而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包括信、望和爱。,(八)自然律,托马斯伦理学的核心是“自然律”。中世纪所说的“自然律”不是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它特指关于人的本性的规律。人的本性的规律是上帝制定的永恒律,并铭刻在人的心灵中,表现为人的自然禀赋和倾向。,“自然律”的内容为:趋善避恶以保全生命,通过夫妻关系来繁衍后代,在和平的环境里来探索真理,服从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九)托马斯的影响(略),第十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十三、四世纪,经院哲学有两个中心:一是巴黎大学:流行的是亚里斯多德主义;二是牛津大学:继承了十二世纪的英国学者研究数学和自然的传统。,一、罗吉尔培根,(一) “悲惨博士”的生平(略) (二) 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基督教学术革新)罗吉尔培根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造经院学术现状的计划。但他的改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宣扬上帝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