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国博弈中的叙利亚局势阿拉伯之春的又一春人文学院 姜志强2012.2.26,2011年,西亚北非的多个国家出现了剧烈的动荡。 1月14日,执政23年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民众示威浪潮中出逃,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 2月11日,执政30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 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 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2012年春在整个西亚北非动荡中叙利亚成为焦点,一、叙利亚情况简介 二、叙利亚之乱起因 三、叙利亚何以牵动大国神经? 四、叙利亚危机背后的各方角力
2、五、叙利亚局势的前景,一、叙利亚情况简介,1、地理状况: 叙利亚全称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世界著名古城,被誉为“天国里的城市”,迄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有人口370万(2002年) 面积185180平方公里(含戈兰高地)人口2369.5万(2010年)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人口状况:2369.5万(2010年),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和彻尔克斯人等。阿拉伯语为
3、国语,通用英语和法语。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其中,伊斯兰教逊尼派占80%(约占全国人口的68%),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1.5%)。,2、历史叙利亚有四千多年历史。 公元前3000年就有城邦国家埃勃拉古国存在。 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征服。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叙利亚。 公元前64年被古罗马人占领。 公元7世纪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11世纪欧洲十字军入侵。 13世纪末起受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统治。 从16世纪初起被奥斯曼帝国并吞达400年之久。 1920年4月,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
4、兰西军”一同开入叙利亚。 1940年6月,法向德投降,叙被纳粹德国控制。 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国名义宣布叙独立。1943年8月叙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 1946年4月17日,法国和英国军队被迫撤走,叙利亚取得全部独立,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58年2月1日,叙利亚和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脱离阿联,并重新建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63年3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成新政府。 1970年11月13日,国防部长兼空军司令阿萨德发动“纠正运动”,改组了党和政府,阿自任总理。 1971
5、年3月,阿萨德当选总统,任至2000年6月10日去世。 阿次子巴沙尔阿萨德于同年7月10日继任总统。,现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1965年9月出生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是叙利亚已故总统阿萨德的次子。 1982年高中毕业后,巴沙尔进入大马士革大学医学院学习,并在上大学期间取得了军籍。 1988年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称职的眼科医生,后弃医从政。 1994年,巴沙尔进入叙利亚霍姆斯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晋升为少校; 1996年1月他进入参谋指挥学院深造,1998年晋升为中校;1999年1月晋升为上校。 2000年6月阿萨德逝世后,巴沙尔当选叙利亚复兴党总书记,并晋升为大将兼叙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7月在总统
6、选举中以绝对多数票当选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上台后一度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经济上颁布一系列法令吸引外资、改善民生; 政治上释放政治犯,放松对媒体、言论的控制,打击贪污腐败等; 尤其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心要把国家带入互联网时代。经过两年所谓“大马士革之春”的新气象,老百姓对他期许很大。但改革步伐过快给叙利亚带来挑战,甚至威胁到巴沙尔和复兴社会党的执政地位。“大马士革之春”很快结束,叙利亚面对外部制裁压力、严重干旱、石油资源逐步减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在经济领域并没实现大发展,政治上也逐步收紧。,二、叙利亚之乱起因,1、乱起小学生涂鸦 2011年3月起,叙利亚德拉市的小学生为阿拉伯各地的形势所鼓舞,也
7、想要为国家做些事情。他们开始在墙上涂写了一些自己听到的反政权标语,他们随后遭到警方拘押。尽管当地一些部落首领立刻展开了斡旋,但叙安全部门不为所动。3月15日,在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一篇博文的鼓动下,数十名叙利亚人在大马士革市中心哈米迪亚市场游行,揭开了反政府活动的序幕。3月18日,德拉市爆发了上千人参加的游行。随后,抗议风暴蔓延至叙利亚全境。从3月下旬开始,叙利亚政府开始搜捕挑战政府的人士,到4月演变为政府和民众大规模的流血冲突。,2、事件经过与现状,去年3月中旬,叙利亚发生了民众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在国内反对派的推动和一些西方国家的煽动下,反政府示威持续不断。在叙利亚爆发的反政府示威
8、活动已持续数十月之久。据联合国统计,迄今死于流血冲突的人数已达5400多人。叙官方称,死亡者中有2000多名军人和安全人员。,3、叙利亚局势动荡起因,第一,公民权利缺失:叙利亚人的自由遭到严格限制军队、复兴党及官僚机构牢牢稳固着阿萨德政权,其统治通过对社会团体的控制和渗透延伸到社会基层,叙利亚人的自由遭到严格限制。该国实行一党专政,不存在自由选举。叙利亚从1962年就处于紧急状态法的管理之下,这项法令禁止群众集会和组织运动;当局也有权盘问任何人,并监督私人通讯和审查媒体。直到今年4月19日叙利亚政府通过法案,废除实施48年之久的紧急状态法。,第二,经济困境:石油面临枯竭 失业率节节攀高巴沙尔在
9、执政后,重视国内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进程。尽管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对内实行渐进式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设立经济特区等措施,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改革方案、对改革国有经济缺乏政治决心以及国际环境不佳,叙利亚的经济改革难以深入。支撑其经济的石油资源面临枯竭,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失业率节节攀升,人均收入徘徊在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的中后位,叙利亚百姓面对艰巨的经济和社会困境。,第三、贪污腐败:叙利亚几乎变成总统的家族企业政府部门腐败问题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盛行。民众不满巴沙尔家族的贪污腐败。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的贪污腐败问题一直都为社会所熟知。他的叔伯兄弟等都掌控着叙利亚的垄断行业和要害部门,不同程度地涉嫌
10、贪污腐败,对巴沙尔总统的威信造成负面影响。反对派表示:半个世纪以来,叙利亚已经变成家族企业。总统、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情报机构垄断了政权,对异己思想的丝毫苗头进行镇压。人民对此已经感到厌倦。,第四,教派矛盾: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矛盾交织叙利亚冲突实际上是整个中东问题的缩影。中东地区的人种和宗教信仰存在巨大差异,教派冲突、民族矛盾是中东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叙利亚人口2369.5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土库曼人等。8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其中,伊斯兰教逊尼派约占全国人口的68%,什叶派占20%。但仅占全国人口11.5%的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派却掌握
11、着国家的统治大权。人口数量与权力的倒挂,造成了叙利亚的权力冲突。,三、叙利亚何以牵动大国神经?,美国: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眼中钉” 长期以来,德黑兰大马士革真主党轴心是该地区反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唯一堡垒,而叙利亚则是该轴心的中枢。“911”事件后,美国一直将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黑名单。美指责叙的“罪名”有:长期支持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和黎巴嫩真主党;控制并操纵黎巴嫩政府,阻挠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暗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伊拉克战争,暗中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默许、甚至纵容恐怖分子穿越叙伊边境,直接威胁驻伊美军安全;与美国的敌人伊朗构筑战略联盟关系,威胁美对伊政策实施等,直接干扰了美国
12、在中东实现改造的战略。,法国:反叙急先锋在欧盟国家里,法国和叙利亚渊源最深。1920年4月,叙利亚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二战结束后,法国一直不愿意放弃对叙利亚的控制,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才不得不在1946年撤走叙利亚境内的英军和法军,同意叙利亚彻底独立。 独立后的叙利亚仍然与法国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法叙两国的上层。萨科齐2007年当选总统后,为建立“环地中海国家联盟“,一度和巴沙尔打得火热。但这一切很快幻灭。2008年,萨科齐派特使见巴沙尔,要求释放几名政治犯,做个姿态,以方便邀请他参加法国国庆庆典,但被巴沙尔“粗暴地一口回绝“。法国向叙利亚出口空客飞机的合同,也因美国的反对泡汤。萨科齐
13、从此恨透了巴沙尔。今年11月8日,法国外交部长朱佩表示,法国准备率先承认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全国委员会“。11月24日,朱佩称,不排除对叙利亚考虑采用军事手段。法国成为第一个提出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西方大国。,还有两件事情,法国一直难以释怀: 第一件,1981年9月4日,法国驻黎巴嫩大使路易德拉马尔被人暗杀。法国认为,参与谋杀行动的恐怖分子得到了叙利亚政府的资助; 第二件:法国人怀疑叙利亚参与了1983年10月23日发生的炸弹袭击法国驻贝鲁特军营案(导致58名法国士兵身亡)。,以色列:反叙前沿叙利亚一直高举反以大旗。叙利亚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让以色列时时刻刻就有威胁感,他占领的戈兰高地,现在为止
14、还没有还给叙利亚。如果叙利亚弱化了,他的北方就相对安全一点。,阿盟:制裁叙利亚起因是叙利亚日益恶化的暴力局面和总统阿萨德未能实施阿盟提议的地区和平计划,因此,去年阿盟部长们批准了一项惩罚叙利亚当局镇压抗议民众的大规模经济制裁方案。深层原因:主要源于教派矛盾。阿盟的主导国主要是逊尼派,叙利亚主要也是逊尼派,但领导人巴沙尔来自比较小的什叶派分支。而巴沙尔所镇压的反对派对象则恰恰是逊尼派。另一方面,叙利亚什叶派集团领导同伊朗保持密切关系,甚至在两伊战争中同伊朗站在一起,长期以来为逊尼派国家难以接受。叙利亚已经成为了伊朗牵头的所谓中东什叶派联盟中的重要成员,阿盟大国沙特跟伊朗的关系却很恶劣,沙特方面觉
15、得在这次冲突中推翻叙利亚的什叶派政府对伊朗方面将会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卡塔尔。对叙利亚的制裁恰恰更多是想通过阿盟的力量让巴沙尔平稳交权,阻止叙利亚内部流血事件的发生,避免让本地区更加动荡。,土耳其:为扩大地区影响力高调介入叙利亚是土耳其对阿拉伯世界政策的基石。近年来,土耳其在外交视点“向东看”,主要是想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策略,希望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变冷,而土叙关系蓬勃发展。土耳其通过与中东国家发展紧密的经济关系,积极调解地方冲突,试图影响地区稳定。土耳其规划建立一个由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叙利亚国内的权力之争会让土耳其的计划落空。
16、土耳其高调介入叙利亚问题,就是想扩大其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去年夏天,土耳其已经开始介入调停叙利亚国内的危机。土耳其拥有北约成员国、伊斯兰大国、G20成员国、叙利亚邻国的多重身份,因此土耳其对叙利亚局势的影响很重要。而一般认为,土耳其背后其实代表着美国和北约的力量,甚至有分析认为,一旦动武,土耳其会成为急先锋。,俄罗斯:叙利亚是合作伙伴 叙利亚和俄罗斯在多个方面和领域都是合作的态度: 1.在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叙利亚是唯一一个支持俄罗斯的中东伊斯兰国家; 2.在2008年9月多,叙利亚将塔尔图斯港租借给俄罗斯作为舰队驻港,这个港口向西正对着美国地中海舰队的总部意大利西西里、向南正好能够封
17、锁以色列海域,其用意不言自明; 3.在格鲁吉亚战争中,以色列公开向格鲁吉亚一方出售军火,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因此利用叙利亚牵制以色列也是俄罗斯的一个手段; 4.俄罗斯长期向叙利亚出售军火武器,并定期展开军事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叙利亚已经成为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坚固阵地和盟友。俄罗斯要抑制北约东扩对其战略空间的挤压,必须维护在中东的利益。,伊朗:重要外交盟友 巴沙尔阿萨德的家族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中的阿拉维派(Les Alaouites)。而伊朗的最大教派就是什叶派。这使得叙伊两国很容易走到一起。自1979年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和伊朗就保持着密切关系。两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建立了
18、全方位合作关系。尤其在安全领域,双方达成了一定程度的默契,保持着重要的协商渠道,在重大地区事务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军事联盟的特征。由于西方对伊朗的戒心很重。生怕伊朗拥有核武器,对西方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很想先拿叙利亚开刀,先搞垮叙伊准同盟,到时再收拾孤零零的伊朗就更加容易了。,中国:主持国际公道的叙利亚朋友 利益角度:中国在叙投资总额不大但增长速度快。早期在那里有很好的信誉度,不管是民间企业和国有企业,非国有和国有的企业,在那边都很受欢迎。中国的制造业比那里强,还有工程服务、建筑、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非常有竞争力。还有能源、矿产,尤其是农业。叙利亚是一个农业大国,在那里农业合作也很有前
19、途,旅游、文化产业的合作也有非常好的前景,而且现在也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基础。有网友认为:虽然我们在叙利亚也有些合同和工程,但是伊朗是我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将近三分之一的进口石油都是从伊朗进口,所以为了这层关系,我们支持叙利亚。,外交角度: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反推干涉他国内政,各国自主解决国内事务。1956年8月1日,叙利亚与中国建交。2004年6月,巴沙尔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总体来说叙利亚与中国关系十分友好,叙利亚的阿拉伯人对中国人也是十分友善。,钟声:对叙利亚人民负责,对中东和平稳定负责 http:/ 2012年02月17日06:45 人民网-
20、人民日报 叙利亚流血冲突是叙利亚人民的不幸,也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切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都应受到谴责,所有暴力活动必须立即全面停止。为此,国际社会要有明确立场,也要采取迅捷有效的行动。制止流血冲突刻不容缓,亦需冷静审慎,武力干预或强行推动“政权更迭”不是正道。一旦走错方向,背离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不仅将导致叙利亚问题复杂化,也将动摇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叙利亚人民负责,对中东和平稳定负责。中国对此有明确原则立场和具体行动,这也应成为解决叙利亚问题国际行动的指针。,法国时事评论家罗朗于罗新近指出:”叙利亚处于一个火药桶的核心。以巴问题、库尔德问题、塞浦路斯问题、伊拉克的动荡、黎巴嫩
21、的分裂、高加索问题、伊朗的威胁都聚集到了这个焦点上,以至于把叙利亚变成全球最危险的地区。”无论是法国还是美国都要小心,轻易不要点燃这个火药桶,否则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而这恰是各国的有识之士所不愿看到的。,四、叙利亚危机背后的各方角力,1、国内不同派别及其主张 国内反对派主要主要分三派:外部反对派、内部反对派与武装反对派。 外部反对派: 叙利亚全国委员会(Syrian National Council,SNC),是针对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总统政权的主要的“外部反对派”组织。该组织于2011年10月2日在伊斯坦布尔会议上宣布成立。据其领导人伯翰加利昂(Burhan Ghalioun)称,该委员会
22、已覆盖目前所有反对派势力的60%。 此外,不久前在伊斯坦布尔又宣布成立了一个新的外部反对派组织-变革民主运动(Democratic Movement for Change),其领袖为著名的维权人士库尔比(Ammar al-Kurbi),他的立场独立于叙全国委员会之外。 外部反对派拒绝同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进行任何对话,要求其立即下台并将权力临时移交至副总统法鲁克沙雷。,武装反对派 土耳其境内以利雅得阿萨德为首的自由叙利亚军成立后,坚定反对派的潜力得到了大大增强。据他称,军队目前已有3万名脱离正规军的军官与士兵,这些军人指责正规军对本国人民犯下流血罪行。2011年12月初,叙利亚国家委员会与自由叙利
23、亚军商定“建立交流与行动协调的长期渠道”。,内部反对派 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是叙利亚主要的内部反对派,于2011年6月末宣布成立。其总协调员哈桑阿卜杜-阿济姆依靠一系列反对派,诸如海萨姆曼纳、阿列夫达利利亚和米歇尔基洛。该机构囊括一系列左翼与民族主义倾向的组织、库尔德党与独立异见人士。 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与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在许多问题的立场上是一致的,尽管两者之间并没有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其他派别建设叙利亚国家运动,主席为政论家卢艾侯赛因;叙利亚变革和解放人民阵线(领导人为前共产党员格德里贾米勒),后者主张与政府展开对话,并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该国内政。,2、国际派别及其主张
24、 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等国为一派:制裁孤立推翻现政权,不惜采取军事行动; 阿盟为一派:敦促巴沙尔下台,交出政权,政权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俄国、伊朗等为一派:反对外部干预,主张本国自主解决内部事务。上述三派各自主张不同,相互关系错综复杂,而不同派别内部动机立场出发点各自不同。,中国特使:中方希望以政治方式解决叙利亚问题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24日表示,人民要求变革的意愿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同时也主张这样一个变革应该是通过政治的、和平的方式来实现,要反对、制止暴力的行为,造成民众伤亡的暴力行为应该停止。吴思科称,中国采取的立场着眼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着眼于叙利亚整体人民的利益,绝不是庇
25、护某一方面,反对某一方面。中国与叙利亚的当权者、反对派都进行了接触。叙利亚动乱之后,他已经两次到叙利亚访问,既见了官方人员,也见了反对派人员。吴思科明确表示,支持阿盟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它的框架内通过政治的方式来解决。吴思科说,叙利亚不同于利比亚,如用军事干预手段解决的话,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整个地区和平、稳定的影响都大得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平解决问题,可能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付出的代价和留下的后遗症可能要小一些。,焦点之一:美国政策:据日前“维基解密”网站透露出的消息,美政府长期暗中资助叙利亚国内外的反对派,似乎再次证明了美国想推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猜测。从2005年至
26、2010年,美国共资助叙利亚反对派1200万美元,其中,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利亚流亡者组织“正义与发展运动”获得了600万美元。据“维基解密”网站透露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通过美国方面的资金援助,叙利亚流亡组织2009年4月在英国伦敦筹建了一个卫星电视频道巴拉达电视台(Barada TV)该电视台主要播放反叙利亚政府的电视节目,并且针对叙利亚国内民众进行煽动。 2011年10月24日,美国宣布基于安全原因撤回驻叙利亚大使。美国真的会动武吗?这不仅是全世界的猜测,也是摆在奥巴马桌上的难题。,焦点之二:“叙利亚之友”会议 当地时间2月24日下午3时20分,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叙利亚之友”会议在突尼斯首都突
27、尼斯城举行。来自阿盟、欧盟、非盟、伊斯兰发展组织、联合国、美国、法国、德国、土耳其等6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外长或代表出席。叙利亚之友会议会后发表公报,宣布支持反对派,承认反对派是合法代表,敦促叙利亚政府立即停止暴力,要求人道主义救援进入,并威胁追加新制裁。“叙利亚之友”集团,是在俄中两国否定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反叙利亚决议之后,由法国总统萨科奇倡导而成立的,得到美国、欧盟成员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主要成员国的支持。,此外,叙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叙利亚库尔德全国委员会”、“叙利亚解放军”出席了会议,而叙另一影响较大的反对派组织“民族协调机构”则以会议不能满足和达到其所要求的目的,而拒绝与
28、会。突尼斯总统马祖吉当天在会议上建议,以“也门模式”政治解决叙利亚流血冲突,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及其家人给予司法豁免,由俄罗斯予以收留。他还建议阿盟向叙派出维和部队。叙利亚国家电视台当日播出“叙利亚之友”会议召开的画面,配以“突尼斯会议:针对叙利亚人民的阴谋”的标题。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3日就中方不出席“叙利亚之友”会议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该会议的目的、作用和机制等尚需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也不了解会议的筹备情况,难以出席此次会议。这一决定遭到英美点名批评,俄伊引发欢呼。,叙利亚之友大会反对任何对叙军事干涉 2012年02月25日11:25 新华网 大会闭幕时发表的主席声明强调,突尼斯“叙利亚之友”
29、会议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干涉,并表示支持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大会表示完全支持阿盟为推动叙利亚民主过渡所采取的一切倡议和举措,特别是支持阿盟关于在叙利亚当局和反对派之间进行“认真政治对话”的倡议。大会呼吁组成叙利亚民族团结政府,但强调阿萨德总统“不得参加民族团结政府,必须把权力移交给现任第一副总统”。大会还强调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以使叙利亚人民对尊严、自由、和平、稳定、改革和民主的期盼成为现实。,焦点之三:中俄三次联手对联合国涉叙利亚决议投反对票,第一次反对票:,第二次反对票:北京时间2月17日凌晨,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叙利亚问题新决议草案,对阿盟提出的一份有关结束叙利亚国内暴力冲突的倡议表示支持,
30、倡议总统阿萨德将权力移交给第一副总统。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等12国投了反对票。,第三次反对票:联合国决议谴责叙利亚侵犯人权 中俄投反对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3月1日通过决议,谴责叙利亚政府侵犯人权。该决议以37票赞成、3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俄罗斯、古巴、中国投了反对票。,中国为何投反对票?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充分关照叙利亚人民根本利益 反对政治斡旋前强行表决 避免利比亚模式重演 动武或造成“伊拉克式”的灾难,五、叙利亚局势的前景, 第一种可能:叙利亚问题和平解决 从目前来看,并非不存在和平解决的条件。与偏处北非,远离中东核心区的利比亚不同,叙利亚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周边
31、国家(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黎巴嫩)形势脆弱而复杂,叙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西方以及阿盟而言,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选择。 第二种可能:叙利亚问题长陷僵局。 在此种情形下,叙内部继续抗议不断,外部遭到最严厉制裁,将成为当前“阿拉伯之春”面临重压的多国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的孤岛。不过,这一僵局虽有可能形成,但恐最终难以持久。随着反对派的不断壮大,外部介入力度加大,这一僵局可能被逐步打破。, 第三种可能:叙利亚陷入内战之中 当前爆发内战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来,反对派已积极筹建武装,并频繁对叙军警机构发动袭击(巴沙尔总统称武装冲突和暴力袭击已导致叙军警死亡8
32、00余人),和平抗议日益向武装对抗发展,“和平起义”日益转向“武装起义”,叙已出现内战的苗头。 第四种可能:复制利比亚模式 当前叙利亚尚不具备复制利比亚战争的条件,但形势正向那一方向发展,有关国家和组织也在积极向该方向推动。据悉,部分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正酝酿国际干预叙利亚问题。这与利比亚战前国际干涉步骤几乎完全一致,提交安理会实际上就是为下一步国际干预提供合法性。 综合上述四种情形,从目前来看,都不能排除可能性。从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来看,第一、三和四种情形实际发生可能性最大。但是,无论上述何种情形发生,巴沙尔未来前景都堪忧。,从突尼斯开始,陆陆续续,在22个阿盟国家内部已经有19个有反对派的示威运动。这些国家中的绝大多数都曾经长期被殖民,在殖民之后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基本都是非常专制的,像卡扎菲这样的政治领袖,都是乘着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之风上台的。然而,随着对石油财富的畸形分配,以及当地政权的日渐腐败和暴戾,人们逐渐抛却了以往的反殖民情绪,转而偏向反专制的情结。究竟结果怎样,关键看叙利亚人民的选择。如果最近叙利亚执政当局能通过新宪法草案,或许事情会沿着自己解决的方向发展,如果通不过呢?叙利亚反对派和国际反对派会无动于衷,任其自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