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与朱元思书过关检测班级 姓名 分数 1.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是_(朝代)的_家_(姓名) 。 (4 分)2.给加粗字注音(每空 1 分,共 8 分)泠泠( )作响 嘤嘤( )成韵 鸢飞戾天( ) ( )水皆缥碧( ) 经纶世务者( ) 互相轩邈(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每空 2 分,共 24 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 )横柯上蔽( ) 窥谷忘反(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 (3 分)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翻译下列句子(每句 2 分,共 16 分)(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理解填空(1)本文总领全
3、文的句子是_(2 分)(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 (每个要点 1 分,共 5 分)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 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 分)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山之_、山之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每空 1 分,共5 分)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3 分)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
4、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8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 (3 分)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9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2 分)10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 分)1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3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 “千百” , “千” “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
5、从详到略。1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 (3 分)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1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 “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 “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 “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 “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1 与朱元思书过关检测参考答案一、卷面分(3 分)二、基础训练(53 分)1. 艺文类聚 南朝梁
6、文学 吴均 2.lng yng yun l pio ln xun mio3.全、都 一样的颜色顺、随 甚于箭,比箭还快 飞奔的马 向高处 向远处 穷尽 至 平息4.B 5.奇特的山,奇异的水,独一无二。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4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三、阅读与训练(44 分)1 (1)树枝 (2)通“返” ,返回2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3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清澈) ,急(湍急) 山高,树多,景美4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6.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D 8B 9.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0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11D 12D 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