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眠是什麼 為什麼需要睡眠?,製作人員:王唯竹、郭世偉、陳韋呈,睡眠,你猜!那件事我們每天花8個小時,每週56小時,每月224小時,每年2,688個小時,來從事這項活動沒錯!正是睡眠!顯然我們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無所事事。但是睡眠真的就是無所事事?它看起來像是如此闔眼,肌肉放鬆,呼吸規律,對聲音或是光線缺乏反應。如果你留意觀察腦中正在發生的事,那真是出人意料!腦部非常活躍。你正在做某些事! 科學家藉著在頭皮上貼電極記錄腦部的活性,然後將電極連結至腦波儀(electroencephalograph),此儀器以腦波圖(encephalogram or EEG)記錄大腦活動。腦波圖的波形極為眾所皆
2、知的腦波。,睡眠,一眠大寸,古早人說一眠大寸,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十分重視成長中小孩的睡眠。現代社會生活習慣及父母管教方式的改變,已逐漸衝擊小孩的睡眠時間及內容,有可能進步影響小孩的成長。臨床上常見的小兒童睡眠障礙包括有夜間哭鬧(夜泣)、夜間搖頭、夢遊、夜驚、夜尿、磨牙等,除夢遊外分述如下:,夜泣,夜泣:在正常的嬰兒並不少見,但是每週超過3次或連續發生影響到雙親的睡眠,則需要尋求醫師的協助。主要的原因包括哺乳不足、室內太熱、尿布疹、鼻塞、腹脹、耳痛等等。其他心理上的因素如照顧上的日夜顛倒、保護過度、習慣被人抱著、睡前太過興奮、旅行或環境吵雜等,均會引起小兒夜間的哭鬧。,夜間搖頭,夜間搖頭:這是指睡
3、覺前,左右或前後方向頭部的晃動。大多發生在乳幼兒,特別是有發展遲緩的小孩。這種現象多是心理上的不安等環境因素所造成,有時在入睡後,特別是動眼期,也會發生。夜間搖頭常常會被誤認為是抽慉或痙攣的動作,必須正確的鑑別。,夜驚,夜驚:約有1-4%的小兒會發生,男生較多,大多從3-12歲開始出現,青春期後逐漸消失。一般幾天或幾週發生一次,也有每天發生的例子。發生時,患兒因極端的恐怖而有大聲的叫喊、身體抖動、瞳孔放大、呼吸、心跳急促等現象,持續約數分鐘。次早醒來後,雖有恐怖的感覺,但詳情卻記不起來。有夜驚的兒童的性格多屬較神經質的,白天的壓力如興奮、發燒或太過疲倦均會誘發夜驚的發生。,夜尿,夜尿:夜尿也是
4、屬於一種睡眠障礙,定義是指排尿調節功能已經完成的小孩在睡眠中不經意的的遺尿現象。4-5歲的小孩約有10-15%有夜尿,女生較多。一般分成一次性夜尿及二次性夜尿。次性夜尿是指從乳兒期延續下來的夜尿;若曾經有幾個月以上未發生而再出現的夜尿,就稱為二次性夜尿。一次性夜尿的原因大多與成長因子有關,如過度保護、放任、沒認真訓練等。二次性夜尿的原因則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增添寶寶或父母離異,要引起大人的注意。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智能發展遲緩、罹患神經性或泌尿道的疾病等器質性的原因也必須考慮。,磨牙,磨牙:睡覺中的磨牙也十分常見(5-15%),但會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齒顎關節的疼痛。其原因尚不
5、明白,但心理因素較被接受。 小兒的睡眠障礙雖沒有急迫性的危險,但會影響小兒的成長與日間的學習能力,同時可能隱藏潛在的器質性病變或癲癇的可能性。因此,為人父母者不可輕忽小孩的睡眠障礙。,睡眠的定義,在最初,法國的學者認為睡眠只是身體內部需要的反映,感官活動及身體的物理運動在睡眠時會停止,但若給予合適刺激便可使其醒來。現代醫學界則普遍認為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目的是為恢復精力而作出合適的休息,由專責睡眠及覺醒的中樞神經管理。在睡眠時人腦並沒有停止工作,只是換了模式,使身體可以更有效儲存所需的能量,並對精神和體力作出補充。睡眠亦是最好的休息方法,既能保持身體健康和補充體力,亦可提高工作能力。,睡眠的類
6、型,由於每一個人性格、體質、職業或生活的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遂形成了不同的睡眠類型。睡眠的類型,主要都是長期的生活及工作安排培養起來的,它不存在明顯的好壞差別,主要因人而異,只要能保持充分的精力進行工作生活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精神不振,那麼你的睡眠類型可能就有問題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你可以改變現在有問題的睡眠類型。,早睡晚起型:,這類型的人,他們跟早睡早起的人一樣很早上床睡覺,但進入睡覺狀態不太理想。縱使身子已經躺在床上,卻很難入睡,或處於淺睡狀態同不容易進入深睡型態,熟睡時間相對較短,整夜的睡眠比較淺,不能熟睡。因此他們只好遲一點起床,來補足在床上不能睡眠的即間。這種睡眠模式的人
7、,由於睡眠時間長,入睡較遲白天精神好,但是到了傍晚後精神明顯變差。,早睡早起型:,這類型的人,是最標準又健康的生活型態晚上很早就寢,約十時入睡,而早上六時左右便醒過來。早睡早起型的人,睡眠循環一般非常規律,有足夠深沉睡眠的即間,讓身體徹底休息。這種類型的人,中午前精神特別好,下午稍差,晚上最差。如果中午適當午睡,將一天精力充沛。,晚睡早起型:,這類型的人,很多時間因為娛樂或工作的緣故,就寢的時間已經很遲,身體相當疲倦,所以較易入睡,一旦入睡便很快進入深沉睡眠形態。但他們早上卻需要早起工作,身體也習慣了早起的節奏,所以接近天亮時,只處於淺眠狀態,很容易覺醒。這種睡眠模式的人,容易入睡,睡得也很熟
8、。白天的精力不如晚上,喜歡在夜裏從事,晚睡晚起型:,這類型的人,不到淩晨二、三時不睡覺,日間最少要過了中午才願意起床。晚睡晚起的人,因為休息即間倒亂,起床後許久精神必定還不好,腦筋模糊、事事提不起勁,活動能力亦低 。這種睡眠模式的人,多數有睡眠不足的感覺,上午會感到頭腦不清,下午會稍好轉,要到黃昏左右,情況才會好轉。,睡眠的階段,每天夜晚睡眠依著規律的週期進行。每回睡眠時腦波圖的型態依著可預測的方式變化好幾次。睡眠有兩個基本型式: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以及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快速動眼睡眠有時稱為逆理睡眠(parad
9、oxical sleep)。 嬰兒的睡眠時間裡,有50%的時間處於慢波睡眠,50的時間處於快速動眼睡眠。 成人大約有20% 的睡眠時間為REM睡眠,80的時間為慢波睡眠。老年人睡眠時的快數動眼睡眠時間少於15。,腦波圖,這些腦波圖(EEG,electroencephalogram) 顯示出腦部的活動記錄; 肌電圖EMG (electromyogram)顯示肌肉活動; 眼電圖(EOG,electroculogram) 顯示神經的運動。在清醒,快速動眼期(REM sleep )和慢波睡眠期(SWS sleep)此三種活動記錄皆有不同。,夢境,大部分的夢境發生於快速動眼期。在快速動眼期,一個人的眼睛
10、會快速的前後移動。睡眠研究者發現,當他們喚醒正在快速動眼期的受試者,這些受試者會說他們剛剛正在作夢。快速動眼期的腦波圖和人們醒著時候很相像。然而,快速動眼期時的肌肉是靜止幾乎不動的。肌肉並不活躍,使我們免於將夢中的動作付諸行動。又就是說夢遊的人,並非處於快速動眼期,並非將夢境化為行動。 慢波睡眠實際上是4個不同的睡眠階段 (階段1 , 階段2 , 階段 3,以及階段 4) 各有著不同的腦波圖。 階段腦波的頻率腦波振幅大小 清醒8-25 Hz低16-8 Hz低24-7 Hz 非經常性出現的睡眠紡錘波 非經常性的 K複合波中31-3 Hz高4少於 2 Hz高快速動眼期多於10 Hz低,階段腦波的頻
11、率腦波振幅大小,腦波圖的型態,當我們入睡的時候,我們的腦有點像是摩天輪,經歷不同的睡眠階段。 當我們漸漸睡去,首先我們進入睡眠的第一階段。在幾分鐘之後,腦波圖的型態轉換至睡眠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然後是第四階段。然後再倒推回來:第三階段,第二階段,然後是快速動眼睡眠再倒推一次,又倒推一次,還有一次,於是乎你便看見下面的圖。如下圖所示,在8小時的睡眠過程中,腦部經歷這些循環4-5次。,腦波圖,睡眠總長度以及快速動眼睡眠隨年齡改變,睡眠的型態,隨著人老化,睡眠的型態也跟著改變。正如上面的兩章圖,嬰兒的睡眠時間較長,而且其快速動眼期也比大孩子和成人來的高。例如:新生嬰兒每天大約睡16小時,其中有一半
12、的時間是在快速動眼時期。老年人(50-85歲) 每天只睡5.75-6 小時,其中13.8-15% 的時間是快速動眼期。,孩子成長的睡眠,如你所預期,隨著孩子成長,他們每天花在睡面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張圖說明了夜間睡眠與日間睡眠隨著年齡的變化。,為何需要睡眠?,為何需要睡眠?這似乎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想想如果不需要睡眠,那麼你可以做多少事?然而,睡眠是必要的。關於為何我們需要睡眠的理由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議題。為什麼大部分的動物需要睡眠?睡多久是需要的呢? 絕大部分 較高等的動物需要在日間或夜間的某些時段入睡。他們安歇不動。科學家們記錄了鳥類、爬蟲類、以及哺乳類,但目前並不清楚昆蟲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是
13、否同樣需要睡眠。 沒有人可以確定為何人需要睡眠,不過這裡有兩種基本理論可以參考: 睡眠有恢復元氣的功能 睡眠有調適的功能,睡眠,恢復元氣的功能,這個睡眠理論假設睡眠復原清醒時所做的工作。實驗顯示動物的運動量越大,慢波睡眠的比例增加。因此,如果每當受試者處於睡眠第四階段時,便將受試者搖醒,以剝奪其慢波睡眠,之後受試者反應說身體覺得累。若是受試者的腦波圖出現快速動眼期的型態時,搖醒受試者以剝奪快速動眼睡眠,他們可能會變得焦慮,暴躁。如果動物的快速動眼期被剝奪數天之久,然後恢復不受干擾的睡眠, 將出現“快速動眼期反彈效應“ 快速動眼期所發生的次數更加頻繁,與持續的時間更久。 睡眠,尤其是快速動眼睡眠
14、,同樣被視為對於記憶與學習甚為重要。睡眠可能對於記憶有所幫助。,睡眠是適應的過程,睡眠可能是應動物自我保護的需求應運而生。例如:某些動物在日間尋找食物、飲用水,因為有日照時,能見度較高。當夜色低垂,對這些動物而言,最好是儲備體力,躲避獵食,避免若入隱而未見的陷阱。有趣的是哪一種動物睡最多,哪一種動物睡最少呢?一般而言,那些成為其他動物池中之物的動物們睡眠時間則很短。,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2001年美國睡眠電話調查結果重要事項,(受訪者有1004位成人): 63%的成年受訪者每晚的睡眠短於8個小時的建議值; 31% 少於7個小時。 40% 的美國受訪者表示白天會有昏沈的情形 過去五年,美國人花在工
15、作的時間變長,睡眠變少。 每十位當中有八位表示如果他們瞭解睡眠有助於改善健康與記憶,他們會多睡一些。,補充,您可曾想過你睡多久,做多少夢 ?平均人每天睡八個小時。也就是人生的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你每年大約睡122天。 75歲的老先生,有25年的歲月是用在睡眠上的。 不同的動物的睡眠時間其差異很大。 好比說睡眠.平均我們在一次8小時的睡眠裡進入快速動眼期5 次。假使我們假設每次快速動眼期我們都作夢,那麼一年之內,我們會做1825個夢呢!當然我們並不記得這些零零種種的夢境。 75歲的老人大約有136,875 個夢呢! ;0,補充,睡眠疾病影響7千萬美國人口。每年因此花費1兆億的經費在意外事故,醫
16、療費用以及失業救濟上。(統計資料:Brain Facts,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2002) 夢遊,也就是一般所知的“somnambulism“; 說夢話則是“somniloquy.“,補充,早睡早起,身體好,富裕,多智慧。“ -班哲明 、富蘭克林, 1758 年,於窮理查年鑑(Poor Richards Almanack) “樹林是如此深邃美幽暗,但我會謹守諾言,完成前方的路程“ -羅柏 弗斯特, 1923年 (風雪夜裡駐馬樹旁) “睡眠勝於醫藥“ - 英國諺語 “睡眠是健康的開始“ - 愛爾蘭諺語 “睡眠時眾生平等“- 西班牙諺語,補充,“多睡覺,少生病。“-
17、 威爾斯諺語 “Dreaming of eating will not satisfy the hungry.“ - 非洲諺語 “睡眠是後天養成的習慣。細胞不需要睡覺。魚兒終夜悠游水裡。甚至於連馬兒也無需睡眠。所以,人不需要睡眠。“ - 湯姆斯 、愛迪生,發明家 “我從不使用鬧鐘。清晨五點未到我便醒來。在部隊之中,我總是在起床號響起之前,便起身工作。我討厭睡眠,那太浪費時間了。“ - 以薩克 、愛西蒙,科幻作家,補充,延伸閱讀 美國國家睡眠研究疾病中心 睡眠網 腦部知識基礎篇瞭解睡眠 國家睡眠基金會 睡眠與學習神經科學協會 翻來覆去睡不著:如何安眠 人類睡眠現象,補充,心得感想,讀完這篇報告,我們三個知道了非常多關於睡眠的知識。所以,我們希望這次的健康報告的分數能是100分,因為這可能是我們三個最後一次一起同時站上同一個講台報告,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這個講台上拿到100分,留下一個最美好的回憶,也為我們的最後一次報告畫下完美的句點。希望以後還可以站上講台上和一大堆伙計一起報告健康報告,所以,我對這次健康報告的分數非常有把握,希望這次健康報告的分數能夠非常高。,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sleep_c.html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405/11.htm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