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清华大学历史系 彭林,第一讲 礼是什么,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义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精神。,钱穆(宾四)先生像,一堂中国文化课 钱穆:邓尔麟,“中国文化是由中国士人在许多世纪中培养起来的,而中国的士人是相当具有世界性的。对中国人来说,文化是宇宙性的,所谓乡俗、风情和方言只代表某一地区。要理解这一区别必须理解“礼”这个概念。”礼是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基本概念。,一堂中国文化课 钱穆:邓尔麟,“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
2、”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要理解中国文化非如此不可,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风俗习惯。”中国的礼区别于西方的风俗,无所不包。,一堂中国文化课 钱穆:邓尔麟,“当“礼”被延伸的时候,家族就形成了,“礼”的适用范围再扩大就成了“民族”。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首先,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
3、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曲礼,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是指族群与族群,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事,协于分艺。 礼记礼运 儒家认为礼就是天道在人类社会的运用,儒家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处处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第四,礼是统治秩序。 古代中国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以及并列关系的处理原则,都用“礼”的形式来体现。,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
4、论述,第五,礼是国家典制。国家典礼都是按照以人法天的原则制定的。,天子与北极天帝相对应,天乙所居在紫薇垣,则天子所居称紫禁城。,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第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礼记曲礼,儒家对礼的概念与功用的论述,第六,礼是人际交往的方式。 人与人交往,如何称乎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如何宴饮等等,都有礼的规定。行为合于礼,是有教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甚至在双方并未见面,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礼学实际上就是“上古文化史之学”,中国的“礼”, 实际上是儒家文化体系的总称,今试以仪礼、周礼及大小戴礼记所涉及之内容观之,则天子侯国建制、疆域划分、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役财用、冠昏丧祭、服饰膳食、宫室车马、农商医卜、天文律历、工艺制作,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范围之广,与今日文化之概念相比,或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三礼之学,实即研究上古文化史之学。 钱玄三礼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