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评课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 “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
2、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然后
3、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 “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 。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最后品读 12 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 “扯” “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