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故而知新,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你能写出一条食物链吗?,教学目标,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和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 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产者
2、 (植物),呼吸作用,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作用,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 解 者,呼吸作用,太阳能,2.能量流动传递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或者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什么方向?,可见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生产者 (植物),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分解者,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输入:能量的最初源头: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3、能的总量 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网)传递转化: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 散失:各级生物的 呼吸作用 及分解者的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能量以热能散失),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总结,3.能量流动的特点:,第一、单向流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原因:,a.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第二、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 10 20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b.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各营养级级中的能量都要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原因:,如图表示某
4、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 兔的能量传递效果。 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能量的一部分。,D,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概念,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 , H , O , N, P, S 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注意:,生态系统所指 物质所指 循环所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生物圈,,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过程,下
5、图是碳循环的图解,考虑:,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 、C、 D 各代表什么生物?,2 、碳分别以什么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练一练,3, 大气中的 CO2 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_ 作用。,4 、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靠_ 作用。,5 、限制我国西北地区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_ 。,练一练,6 、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用什么方法解决?,练一练,小结:,( 1 )碳循环的形式: ( 2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 3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 4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5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 6 )碳进入大气的途径:(7 )现在碳循环异常导
6、致结果:,CO2 ;,CO2 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光合 作用;,食物链;,生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温室效应。,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代表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丙,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其同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 B、丙每增加1kg的体重,只要需要25kg的甲。 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表示为:甲 乙 丙 丁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全球性
7、、反复循环,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_; 2、物质是能量的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载体,动力,合成与分解,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 的粮食,玉米的秸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作为能源,沼渣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和鸡之间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和牛的种间关系是_.,(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看自_所固定的_,无机 环境中碳以_形式进入人工生态系统.,(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 (填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无,牛和鸡食用玉米的不同部位 (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捕食、竞争,捕食,玉米,太阳能,二氧化碳,减少,同等传递效率下,经过鸡食用后, 能量散失比例更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