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民族宗教监管.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1037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宗教监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民族宗教监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民族宗教监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民族宗教监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民族宗教监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族宗教监管,一、民族宗教安全监管 二、民族宗教财务监管 三、民族宗教舆情监管 四、民族宗教食品监管,民族宗教安全监管,我国安全监管部门在宗教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强调了四个问题: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尤其是宗教活动场所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大信众聚集的地方,确保宗教场所的安全是政府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要突出安全重点。宗教场所密集,安全压力很大的地方,建议安全监管部门把该地区作为重点防范区域,给予高度关注和指导帮助。 三是要强化安全教育。各级都要把安全教育作为防范事故,确保安全的思想基础。 四是要组织应急演练。宗

2、教团体和宗教场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适时组织演练,大力提高突出事件应对能力。,为确保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稳定,民宗局需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采取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切实把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涉及民族宗教方面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的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安全稳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排查隐患,化解矛盾 按照“属地管

3、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发挥乡镇综治办、村调委会和法制宣传员、信息联络员的作用,认真抓好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的防范化解工作,从源头上、政策层面上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深入开展民族宗教领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专项活动,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彻底排查清楚,不留疏漏,不留死角。深入毗邻民族地区的乡镇,及时排查因边界、放牧、水事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隐患,增进了与民族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了边界睦邻和谐稳定。深入宗教活动场所排查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规范宗教活动,确保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三是注重宣传,强化教育 为了

4、进一步加强宗教教职人员政策法规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政策法制观念,民宗局组织举办全县道教教职人员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培训班,认真学习解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办法,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密切联系信教群众,团结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上来,为社会和谐稳定多做协调情绪的工作,多做沟通思想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多作贡献。,四是畅通渠道,落实责任 民宗局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落实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制度,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上报、果断处置,不瞒报漏报,贻误时机,确保信息畅通。建立健全民族

5、宗教动态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返回,民族宗教财务监管,中国宗教活动场所近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比较混乱。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该办法3月1日起试行后,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就办法的相关细则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书面采访。,中国在寺观教堂试行新的财务监管办法,中国依法登记的、约13万处宗教活动场所今年3月起面对一项新的财务监管办法。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表示,这一办法将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国家对

6、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范管理范围。 就3月1日起试行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相关细节,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负责人近日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书面采访。这位负责人指出,中国宗教活动场所近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例如,有些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家长作风盛行,肆意侵吞场所财物,中饱私囊;有些宗教活动场所资金流向混乱;有些单位和个人侵占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他说:“对此,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多年来不断呼吁,要求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的监督管理”。,在中国,宗教活动场属民间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许多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基本处于“自我

7、管理”状态。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将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纳入了规范范畴。 共9章40条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要制定本场所的财务管理制度,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对本场所的财务进行民主管理,确保本场所资产安全有效,用于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同时,国家宗教局政法司负责人指出,办法明确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要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向其登记管理机关提供财务报告,接受政府监督管理”。 据介绍,中国各地宗教工作部门今年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2011年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工

8、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着力解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东省湛江市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试点工作,一、宣传发动,抓好培训 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宣传材料,广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使全市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化对财务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熟悉掌握有关规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为开展好此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指导和协助市佛教协会、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分批举办寺庵、教堂财务人员培训班,学习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财务基础知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

9、理科目设置与记账、会计法律法规等,现已培训200多人,收到很好的效果。,二、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试点方案。根据省民族宗教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选定佛教清凉寺、圆明庵、护国寺,基督教牧爱堂、迈陈堂,天主教霞山天主教堂等6间宗教活动场所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试点场所,其中基督教牧爱堂、迈陈堂由徐闻县民族宗教局负责协助指导;护国寺由遂溪县民族宗教局负责协助指导;圆明庵由麻章区民族宗教局负责协助指导。并要求其他县(市、区)根据情况选择试点场所,在取得经验之后,再全面铺开。,三、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成立以市民族宗教局局长庞安杰为组长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0、要求此次承担试点任务的徐闻县、遂溪县和麻章区民族宗教局以及其宗教团体和试点宗教活动场所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人员分工、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要求各县(市、区)民族宗教局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的指导、监督,提高服务意识。市民族宗教局定期或不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试点场所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四、检查验收,总结经验 力争在2011年2月前,组织对试点场所进行检查验收,主要包括:场所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情况、试点工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程序、每个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界人士的思想认识状况、试点工作取得的具体成效等,

11、并据此对试点工作作出评估。 要求承担试点任务的徐闻县、遂溪县和麻章区的民族宗教局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形成书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使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早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返回,民族宗教舆情监管,除了政府对民族宗教的日常的行政监管外,媒体和网络的监管也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他们的言论往往对大众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与民族宗教有关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就要建立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网络。 对此,不少地方县市加强了对民族宗教的舆情监管。例如:会同县多措并举加强民族宗教网络舆情监管。其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分级明确监管责任 全县成立民族宗教网络舆情

12、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将网络舆情监管纳入信访工作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由县政府、民宗局分别指派1名政治敏锐性强、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员作为专职监管员,并在会同县政府门户网站注册官方用户名,针对网民留言及时回复、解释,作好网下处理。 二、建立舆情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了民族宗教网络舆情管理办法和民族宗教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重点围绕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突出加强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控与处理,确保有效应对和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三、专注舆情梳理回复 2名专职监管员对前期全县民族宗教网络舆情监管情况进行精心梳理,调查核实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认真吸取网民意见和建议,查

13、找并改进监管中的不足。截至7月底,已先后回复网友留言12条、办理网民来信8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到两个100%。四、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把网络舆情及网民信访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主动公开民族宗教政策、行政职权行使流程和动态工作信息,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使网络舆情成为促进科学决策、改进民宗工作的“助推器”。,除了会同县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外,在我国的新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特征以及新疆与周边地区存在大量跨国跨界民族等历史遗留与现实问题,加之复杂的国际势力的干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股势力”等组织把网络作为反华渠道,建立网站和专门机构,雇佣网络写手,制造

14、和利用网络谣言,对社会热点和敏感新闻进行恶意炒作,散布反动言论,在意识形态、 思想文化领域制造事端。社会不满分子抓住网络热点问题造谣生事、煽风点火,妄图挑起社会矛盾破坏社会政治稳定。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发生过程说明了网络舆情在暴力恐怖事件中所起的消极作用。,针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 一、加强网络舆情研判。 二、采取多种舆论引导方式快速应对,充分发挥新闻网站的先发优势,权威披露,以正视听。 三、在网络中培养意见领袖和发展盟友 四、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 五、建立网络舆情跟踪制度。 六、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制度。政府机关利用政府网站,发布真实、客观、全面、及时的突发事

15、件信息,减少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监管需要,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网络舆情的应对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信息素质:网络舆情的应对需要专业技术,信息技术属于新技术,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少;文化素质:既要会母语,又要会汉语;既要熟悉中国文化又要熟悉少数民族文化;政治素质:在舆情发生之前,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在舆情发生以后,要善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二、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网络舆情政府工作办公室。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 三、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组织系统网

16、络舆情应对处置机构。成立少数民族地区组织系统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信息报告、通报制度。 返回,民族宗教食品监管,一、民族宗教食品监管概念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民族宗教食品监管概念:主要是清真食品监管。对于清真饮食问题,民族和宗教管理部门应该协同商业、公安等部门,定期进行必要的监管,宣传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市场,保证清真食品经营户和消费者的合

17、法权益。,二、清真食品及其监管的概念,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少数民族(以下简称食用清真食品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饮食、副食品、食品。是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特需品。 清真食品监管包括对清真食品的“食品”自然属性的管理,即对清真食品安全等问题的管理,由食品安全相关管理部门来完成;对“清真”社会属性的管理,即对清真食品涉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事务的管理, 由县级以上政府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完成。,三、清真食品及其监管的内容,一、 清真标志牌的管理 1、市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清真食品网点和保障清真食品供应的基本供应点的规划及

18、其调整,并做好清真食品供应点的扶持工作。 2、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当事先向市或者区、县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清真标志牌。 3、未取得清真标志牌的,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清真标志牌由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 禁止伪造、转让、租借或者买卖清真标志牌。,二、生产、经营条件 1、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当按照食用清真食品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 2、 清真食品的主辅原料应当符合清真要求,并附有效证明。 3、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储存、销售的场地应当保证专用,不得运送、称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 4、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当在其字号、招牌和食

19、品的名称、包装上显著标明“清真”两字,并可以标有清真含义的符号。 5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其字号、招牌以及食品的名称、包装和宣传广告,不得含有食用清真食品少数民族禁忌的语言、文字或者图像。 6、禁止携带清真禁忌食品、物品进入清真食品的专营场所,三、 优惠措施 1 、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清真食品基本供应点,给予下列优惠: (一)对改造项目给予补贴; (二)对经营场地租金给予补贴; (三)对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补贴; (四)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其他补贴。 2、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再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自不再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之日起,停止享有本条例规定的各项优惠。 3、因建设工

20、程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拆迁清真食品供应点的,拆迁人应当事先征求市或者区、县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遵循同等条件“拆一还一”、就近、及时、便于经营的原则,妥善安置。,四、 法律责任 1、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予以下列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七条规定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第十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第二款、第十九条规定的,处以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

21、一,情节严重的,市或者区、县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暂扣或者吊销其清真标志牌。,2 、当事人对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 、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清真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清真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是

22、清真冷库问题。 二是代理商问题。 三是收回、核发清真牌、许可证难问题。 四是清真食品监管队伍编制落实难问题。 五是各省清真食品法规有相驳之处,监管难问题。,清真食品监管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投入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尽快解决清真冷库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清真不清”的问题。 二是代理商区别对待。 三是鉴于清真牌收回难问题,建议以后制作清真牌时,也要标明有效日期,与清真食品许可证的有效期一致,到期作废,不用收回。 四是建议政府加大对清真食品监管队伍的力度,尽快落实清真食品执法队伍的编制和经费问题,以确保清真食品的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建议出台全国性清真食品管理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