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69721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及评析作 者:王晓奕/薛法根作者简介:王晓奕,薛法根,江苏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原文出处:小学教学:语文版(郑州 )2012 年第 3 期 第 17-19 页期刊名称: 小学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 2012 年 08 期 师:课文是这样描写这两棵樟树的。 (出示课文第 4 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生自由朗读)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这是两棵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的樟树。生:这是两棵不高、枝干伸向四面八方的樟树。师:不高,却很不一般。读好这些描写,就能读出这样两棵樟树的不一般。(出示: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生读得较平淡)师:

2、体会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想象一下樟树的样子,再来读。(生读得有明显进步)师:啊,这两棵才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掌声)这些词语勾勒出了这两棵樟树的特点,我们读书就要读出这些特点。来,一起读!(生齐读第 4 自然段)师:这段话围绕樟树写了它的枝繁叶茂,蓬蓬勃勃。 (板书:枝繁叶茂)其实,课文每一自然段都是围绕樟树写的,用心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段话围绕樟树写了什么。【以读代讲,以问促读,学生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了这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也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那些看似寻常的词语在这一问一读中,骤然凸显出独有的意味,不用图片、音像,依然可以让学生凭借语言获得樟树的形象感。这样的方式,简单而

3、富有语文味。 】师:谁愿意读课文开头的几个自然段?生:(读第 1 自然段)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师:两棵什么树?没写,往下读。生:(读第 2 自然段)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这到底是两棵什么样的树呢?还是没写,往下读。生:(读第 3 自然段) “这是两棵樟树。 ”师:啊,原来生:(全体接读) “这是两棵樟树。 ”师:其实这三个自然段就写了一个意思,什么意思?生: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师:这三个自然段写得非常有意思,有什么意思?生:课文一开始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什么树,让我们有读下去的好奇

4、心。师:越是不写,读者就越想看。这样的写法真有意思。【阅读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容易“滑过去”的文字上作“停留” ,方能欣赏到文字背后的“语言风景” 。而这,来自于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敏锐感知,来自于教师“适时打断”的教学机智。 】(生读第 5 自然段)师:请重读一遍最后一句话。生:“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这句话太重要了,你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吗?生:因为这段话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师:对,这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板书:可贵之处)在哪里?聪明的你一定知地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课文写了在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樟树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人们总爱在

5、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师:很好!阅读要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指板书)课文写了四部分内容,而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哪一部分?生: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师: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樟树的可贵之处的。(生自由朗读)生:拿樟树和别的树进行对比,突出了樟树香气的可贵。生:写石榴树其实是为了写樟树。生:很多树没有香气,而樟树有香气。师:懂了,这就叫欲扬先抑。生: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师:写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直接写。 (板书:直接写)怎么永久保持?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6、。 ”师:枝枯叶落的时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香气依然不变,这就是“永久” 。这句话是具体写。 (板书:具体写)生:“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这句话没写香气呀?生: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师:这句话从香气的作用、功能写香气永久保持,这是侧面写。 (板书:侧面写)直接写、具体写、侧面写,同一个意思用了不同写法,强调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生齐读)师:我们读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还要读出作者对樟树的独特情感。这种独特情感就藏在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关联词中,谁来读一读?(生朗读第 5 自然段,强调突出关

7、联词:而 却而且 即使仍然只要就)师:这些关联词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喜爱樟树的香气。生:赞美樟树的香气。生:对樟树有一种敬畏。师:体会得很细腻。谁能通过这些词语,把作者蕴藏其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生有感情地朗读)师:请记住,课文中的关联词常常关联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现在,谁有本事根据这些关联词背诵这段话?(生流利地背诵第 5 自然段)师:像这样文质兼美的语段我们不但要理解、体会,还要积累。来,一起背一背。【一篇文章可教的语段很多,善教者绝不面面俱到,而是聚焦在重点语段作比较透彻的解读。此处教学呈现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分辨中心句,理清语段层次;了解对比写法,知晓樟树

8、香气独特;比较“同中有异” ,领会三种写法;提示关联词语,练习美读背诵。最为可贵的是对语段中关联词的指导,点出了语言表达的一个秘密:实词表意,虚词表情。关注诸如关联词这样的虚词,可以更为真切地感悟到文本中不易觉察的作者情意,这是教给了学生一把解开文本情感世界的钥匙。诚然,直接写、具体写、侧面写,从如何写的角度来揭示了表达的不同,但学生对此未必能透彻地理解,因而可以暂时不教,或者可以用更为形象的方法。 】师:课文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请你读一读。(出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生读)师:“瞻仰”怎么理解?生:就是看的意思。师:天花板能瞻

9、仰吗?前面的讲台能瞻仰吗?(生摇头,大笑)师:什么是需要瞻仰的?生:李老师。师:李老师是谁?生:我们的班主任。(众大笑不止)师:(严肃地)没什么可笑的,不知者不怪。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很敬爱李老师,真的难能可贵。不过你要记住,对于还健在的人,不能用“瞻仰”这个词,否则可要闹笑话的。(生感激地点头)师:瞻仰的对象有特殊的意义,是庄严的,神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所以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你瞻仰过什么?生:我瞻仰过毛主席纪念堂。师:是的,创造新中国的伟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瞻仰。生:我瞻仰过鲁迅故居。师:瞻仰伟人故居,这是一种崇高精神的熏陶。那些值得我们瞻仰的人或物一定会增加你生命的厚度!让我们再来

10、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第 6 自然段)【“一花一菩提” ,一词一境界。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教师巧用故谬法:“天花板能瞻仰吗?”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理解了“瞻仰”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在学生用错了对象,众人皆当笑话的时候,教师看到了孩子原本的用意,一句“不知者不怪” ,化尴尬于无形,对众人也作了一个善意的提醒。 “瞻仰”一词的精彩教学,折射出教师的美好情怀和教学境界比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人的精神品质。 】师:如果这两棵樟树长在田野里,人们会特地前去留影纪念吗?(生摇头)生:人们要纪念的是宋庆龄。师:因此,这两棵樟树就有了象征意义。人们看到这两棵樟树就想到了生:宋庆龄。师:所以文章不是以“两棵樟树”

11、为题,而是题为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老师也发了一份资料给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请你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画下来。(生默读资料,圈画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师: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生纷纷举手)你能不能写几句话,用上“无论总是” “只要就” “即使仍然”这些关联词,来赞美、颂扬宋庆龄?最后一句要这样写: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生动笔写)师:写一句的合格,写两句的优秀,写三句的了不得,能写四句的不得了!(众笑)生:宋庆龄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即使孙中山逝世,她仍然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哪怕蒋介石等人用钱收买她,她仍

12、然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概括了宋庆龄一生的品质,而且你连用了两个关联词优秀!生:哪怕国民党反动派武力威胁,用钱收买,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再读读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生:应该先说用钱收买,再说威胁。师:改一改。生:哪怕国民党反动派用钱收买、武力威胁,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在“武力威胁”前加上“甚至”就更好了,再来试试。生:哪怕国民党反动派用钱收买,甚至武力威胁,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看,现在就通顺了,准确了。生:如果人民有需要,她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要宋庆龄活着一天,反动势力“四人帮”就不敢撤掉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樟树有香气,宋庆龄有正气,宋庆

13、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师:你更了不起,不仅用了两个关联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点出了树与人的联系。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生:香气能永久保持。师:而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正气永存!这两棵见证着宋庆龄光辉一生的樟树,至今依然挺立在她故居的庭院里。老师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把这两棵樟树移植到自己的心田里。【补充阅读,是为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服务的,而不能喧宾夺主,淡化对文本的学习。阅读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可以对宋庆龄与樟树的可贵之处有一个更为深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课文读到课外,提升阅读理解力。教师在学生补充阅读的基础上,创设了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联词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的练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14、而教师评点中的机智点拨,则让学生在及时的修改中渐渐增长了能力。这样的补充阅读,有法有度,事半功倍。 】【总评】我们常常感叹现时的语文课堂媒体课件泛滥,表演作秀无度,更有甚者,用“声色光电”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情感体验,淹没了语文的育人价值,削弱了教学的成长功能。各式各样非语文的方式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胃口” ,致使阅读教学变得肤浅而庸俗。回归教学常识,回到教学常态,回复教学常规,摒弃那些教学的“花架子” “噱头” ,用语文的方式教学生学语文,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纯净起来,是我们的渴求,更是学生的渴望。何谓语文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方式,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15、发展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句似绕口令一样的话语凸显出来的“听说读写”四个字,就是语文的基本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领域。在王晓奕老师的这堂语文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些最朴素、最简单,然而也最有效率、最有意味的语文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常用方法,甚至已经渐渐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朗读、背诵、写话,理解、体会、运用,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读写结合,提问、归纳、点拨没有花哨的表演,也没有煽情的音乐,更没有诱人的动画,就在师生静静的阅读中,原本平平淡淡的语言,甚至毫不起眼的词句,也能生出那么多的韵味,读出那么丰富的情意。可以说,学生是用最语文的方式,沉浸到了文本的语言中,既从中领悟到了樟树与宋庆龄的“可贵之处” ,又从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可贵之处” 。由此,学得简单而轻松,却又学得厚实而睿智。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或许正是一条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科学路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