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区调讲课稿.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9369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调讲课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区调讲课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区调讲课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区调讲课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区调讲课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5万区调工作方法2012年3月23日,区调工作是做什么的做些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区调工作是做什么的,首先要明确比例尺的概念(国家正规) 中比例尺20万、25万 大比例尺5万 总则中目的任务:1/5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查明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安全、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近年来,区调填图紧紧围绕地质找矿开展工作,因此在任务书中多增加了矿产调查内容,这是近年来区调工作的变化。,浅覆盖区1/5万

2、区调目的任务,浅覆盖区1/5万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地质调查、工程揭露、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填制1/5万基岩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重点是查明区内覆盖层及其以下地层、岩石、构造及其它地质体的基本特征,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城市建设、矿产普查及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农业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浅覆盖区1/5万指导思想,以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工程揭露和地质观察研究为主,结合物(化)探、遥感技术等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浅覆盖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精度与质量。 要清楚一点:浅覆盖区填图与裸露区填

3、图的区别,执行标准,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 0158-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2011征求意见稿),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99版) ZB/T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GB/T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DZ/T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4、及图示 DZ/T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D2006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做些啥(工作内容),沉积岩区 侵入岩区 火山岩区 变质岩区 第四纪地质 构造 旅游地质资源 矿产资源 灾害地质,基础地质工作要求:对野外地质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综合能力,同时要紧紧抓住地学发展前沿领域的动态,地层,设计中要明确建组典型剖面及地层含义 层型(典型)剖面:正、副、选、新、次,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群、组、段、层)方法填图。 依据古生物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确定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属性,采用时代+地层单位名称汉语拼音表示。 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

5、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 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非正式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研究它们与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进行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对比研究。 进行沉积环境、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岩层形成和发展演化历史的研究。,沉积岩区(5万),侵入岩区(5万),以侵入体为基本单位填图,用岩性+时代表示。 首先解体岩基,划分侵入体(依据岩性、岩石结构、内部接触关系) 侵入体时代确定:与围岩关系、侵入体间关系、同位素年龄 查明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

6、构造、组构特征(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包体特征(捕虏体、残留体和深源暗色包体)、脉岩(派生脉岩和区域性脉岩)的规模、产状和组分等。 就位机制、时空分布、岩浆演化。探讨岩浆混合作用、形成构造背景。,火山岩区(5万),火山岩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地层单位表示与沉积岩区相同 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 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注意寻找化石)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韵律、喷发旋回,建立喷发序列、划分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的时代。 依据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

7、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岩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 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 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变质岩区(5万),变质岩采用构造 地(岩)层法或构造 岩石法填图。 ! “ “ # 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堆积岩原则上按! “ $ 要求进行,注意研究变质 变形作 *)( 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浅变质的侵入岩类岩体可参照! “ # 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 ! “ # “ $ 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 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 ! “ #

8、 “ % 查明不同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 ! “ # “ # 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 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 ! “ # “ & 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 矿作用的关系。 ! “ # “ ! 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 地层 单位、构造$ 岩层单位、构造$ 岩石单位,分别建立地层层序、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 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蛇绿混杂岩(25万),对“混杂岩”或“蛇绿混杂岩”的调查和

9、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填图。 在整体上查明“混杂岩”或“蛇绿混杂岩”分布延伸范围的基础上,重点对内部构成进行观察记录,分别收集混杂岩的岩片(块)和基质两者各自的岩性、岩相和时代依据。要从构成混杂岩的基本构件之一# 各类岩块(片)的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依据)、相态(岩相特征)、位态(原始生成部位)和变形、变质调查入手,追寻其原始生成环境、时空结构和变位、变形、变质历程,为恢复其造山带三维结构和揭示造山带形成机制及大地构造演化历程提供有关基础资料。 对混杂岩岩块(片)赋存的“基质”进行物质成分、时代、变形变质特点调查。 在混杂岩地层剖面或主干调查路线上要按基质和岩块(片)对内部物质组成进

10、行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块(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要注意岩块(片)与基质之间、岩块(片)与岩块(片)之间接触关系特征性质的调查。 对混杂岩中不同类型的岩块或岩片,需详细圈定和填制。在测区内的混杂岩区,应选择关键地段加密路线填绘大比例尺的混杂岩地质图,表达不同时空尺度的岩块(片)与岩块(片)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的岩块(片)与混杂岩基质之间的关系。,第四纪地质(5万),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 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

11、层层序。 调查第四系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构造(5万),查明各种构造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做出分析。 建立区域构造格架,研究不同期次构造迭加关系及演化序列。 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和地质环境的影响。 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控矿作用的关系。,其它方面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资源 对区内具有观赏价值和重要科学意义的典型地质现象和地理地貌景观,进行调查研究。 矿产资源 对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潜在价值进行了解。对新发现的矿

12、化、蚀变现象进行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测试样品。 灾害地质 注意收集对人民生产生活危害较大的灾害地质资料。,怎么做,工作程序 立项论证、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野外验收及补课、资料整理、图件编制、野外验收及补课、报告编写、成果验收、资料归档,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制(槽探和等工程揭露)、实验测试(取样)、综合研究(包括物化遥等资料的应用),数字化填图,做到什么程度,精度、程度(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提交什么样的成果 剖面比例尺(工程间距、成图比例尺) 样品采集目的(如薄片)和取样方法 浅覆盖区的质量监控要点,路线网度,线距500800M 点距300500M 一个图

13、幅内的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在北方不少于500-700,南方不少于600-800 所有重要的地质界线和地质体,如岩石地层单位的组(岩组)段(岩段)界线,一些有意义的特殊的非正式地层单位等都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主要是剖面控制。,剖面布设原则,一个图幅内的不同沉积地层、不同时代和类型的火山岩侵入岩单元和变质岩填图单位一般至少要有1-2 条实测剖面控制,联测图幅可按联测区布署,一般一个填图单位应有2-3 条剖面控制,比例尺、般不小于一比五千。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也可部分或全部引用。 单幅剖面40-60km,地质体标定,地质填图只标定直径大于100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长度大于250的线

14、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的断层、褶皱构造。对小于上述规模,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体、控矿层、含矿层和找矿标志以及其它特殊地质现象,可用相应的符号、花纹跨大或归并表示。 基岩区内面积小于0.5 和沟谷中宽度小于100 的第四系,在图上不予表示仍按基岩填制。在大片第四系覆盖区进行填图时,要充分收集工程揭露资料,根据任务需要有条件时可进行必要的物探和浅钻,编制基岩地质图。 各类地质点在地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50。,技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

15、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岩石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观察、描述及分类与命名,提示,野外地质现象和岩石不会是教科书中那样理想,其岩石面貌多由于后期地质作用而失去原来面目,野外要尽量寻找和恢复岩石的本来面貌。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区分原始岩石、构造岩、矿化蚀变岩等。,岩石野外工作基本思路,野外对岩石进行观察、描述和定名是各类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第一手资料。在观察到岩石后,首先要根据岩石的构造,尤其是一些特征的构造以及结构,将它们的基本岩石大类分开。在露头尺度上,观察和描述记录岩石,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构造和结构,可以辨认出的矿物成分、特征和百分含量的估计;结合岩石的产

16、状和重要现象的素描,再依据不同岩石大类有关的命名方案,共同进行岩石的最后定名。工具:放大镜、小刀等,1.岩石描述,(1) 产状构造 (2) 颜色 (3) 结构+成分 (4) 沉积构造、岩浆流动收缩构造、变质构造 (5) 变形构造 (6) 变质、蚀变与矿化 (7) 地形、植被等特征,eg.中细粒石英闪长岩,浅灰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斜长石自形到半自形的板条状分布,含量约45%,粒度主要在1-6mm;黑云母和角闪石约占30%,并以黑云母为主,粒度在1-5 mm之间;它形粒状的石英约占6-8%;一些以它形为主的白色长石估计是钾长石。,2.岩石命

17、名-一般规则,(1)岩石名称组成颜色+蚀变+化学+构造+结构+次要成分+主要成分+基本名称,(2)岩石野外鉴定过程,1, 依据结构、构造、产状确定岩石大类 2, 依据结构和成分定名,3.岩石大类区分,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 沉积岩(陆源碎屑岩、自生沉积岩) 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热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石英 斜长石 碱性长石 普通角闪石 黑云母 黄铁矿(多数褐铁矿化) 磁铁矿 红柱石 石榴子石 透闪石,常见矿物类型,一、岩浆岩,肉眼鉴定火成岩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产状(野外产出形态)、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最后确定其岩石

18、名称。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第四步是为岩浆岩定名。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岩石名称。另外,在野外还要注意查明岩浆岩体的产状,即岩体的空间分布位置、规模大小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结合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以推论岩石的形成环境。也要注意不同侵入体或同一侵入体之间的岩性变化、时间顺序及相互关系。,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暗色矿物(铁镁矿物):

19、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硅铝矿物):斜长石、钾长石、似长石、石英色率:暗色矿物含量的百分数,1、主要矿物类型:,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90,40,15,色率,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钾长石和斜长石肉眼鉴定:,辉石和角闪石肉眼鉴定:,侵入岩,结构:岩石结晶程度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构造块状、斑杂、条带、片麻、球状,QAP分类图解,岩体观察 野外应收集的资料,(1) 分布、产状(位态、接触关系) (2) 原生岩浆构造 (3) 岩石组构(fabric) (4) 矿物组成(主,副,不透明) (5) 主要矿物的特征:颜色、粒度、晶形、成分估计与矿物种

20、属、粒内结构(双晶、环带) 、分布特征和存在方式、变形、蚀变 (6) 岩相变化、火山机构恢复 (7) 围岩变化(变形、变质、蚀变) (8) 内部岩脉 (9) 包体特征 (10) 采集样品,样品新鲜程度判断,(1) 颗粒边界、解理清楚 (2) 无斑点和条带 (3) 长石透明 (4) 无次生脉体和矿物 (5) 易敲出尖棱,侵入世代的确定,(1) 晚期以岩脉形式存在于早期中 (2) 早期以包体形式存在于晚期中 (3) 晚期面理平行于接触带 (4) 晚期切穿早期面理 (5) 烘烤边与冷凝边,侵入岩体相带的划分,边缘相、过渡相、中央相观察从边缘相到中央相 矿物组合, 含量. 结构构造 颜色,二、沉积岩,

21、1 沉积岩的层厚分级 2 沉积岩的粒级划分 3 内碎屑岩类型与命名 (1) 生物碎屑 (2) 鲕粒 (3) 团粒 (4) 团块 (5) 粒屑 (6) 命名 4 质、含*质,沉积岩的构造,按形成时间,原生沉积构造,次生沉积构造,按形成机理,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复合成因构造,几种重要的物理构造:,层理 波痕 冲刷构造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几种重要的化学构造:,晶痕和假晶 鸟眼构造 缝合线构造 结核构造,(一)砾岩和角砾岩野外鉴定要点及描述内容,1、颜色 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并注意它的成因。 2、砾石成分 鉴定各种砾石成分,并确定各砾石成分占全部砾石的百分含量,以及全部砾石在

22、岩石中的百分含量。 3、砾石的大小及分选性;如分选不好,应指出一般大小以及最大和最小的粒径及其含量。 4、砾石的圆度、球度及形状,表面特征。 5、填隙物的成分、性质和含量;胶结类型。 6、其它 砾石有无定向排列或叠瓦状排列;有无次性脉穿插岩石等。,(二)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1、颜色 准确描述岩石的颜色,并推断其成因。 2、碎屑成分 石英、长石、云母及重矿物占全部碎屑的含量,岩屑的种类及其占全部碎屑的含量。 3、碎屑粒度 砾级、粗砂级、中砂级、细砂级、粉砂级碎屑各占全部碎屑的百分含量;分选程度。 4、碎屑颗粒的形状及磨圆度。 5、胶结物的成分及占整个岩石的含量。 6、杂基成分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23、 7、结构:支撑类型和碎屑颗粒接触性质、结构成熟度及胶结类型。 8、成岩后生变化。 9、生物残骸。 10、构造。,砂岩的粒度分类方案,按碎屑颗粒粒度(D)可划分为: 粗砂岩: D=10.5mm 中砂岩: D=0.50.25mm 细砂岩: D=0.250.1mm 极细砂岩: D=0.10.05mm,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考虑三种碎屑颗粒之间的比例:,1. 石英砂岩: Q95%, F+R1 3. 岩屑石英砂岩: Q =9575%, F:R3 5. 岩屑长石砂岩: Q75%, F:R = 3:11:3 6. 长石岩屑砂岩: Q75%, F:R=1:11:3 7. 岩屑砂岩:Q75%, F:R1,

24、(三)粉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观察和描述内容与砂岩大致相同。由于颗粒细大难以观察辨认,应尽可能的区分碎屑和填隙物。,(四)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1、颜色,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2、泥质成分(粘土矿物)占岩石的百分含量,注意滑腻程度、断口特征及粘舌性。 3、野外可见机械混入物成分及含量。 4、固结坚硬程度,注意可塑性,在水中是否容易泡软等性质。 5、构造:注意区分页理和块状构造 6、生物化石成分。 7、成岩后生变化。,(五)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1石灰岩(具粒屑结构)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1)颜色。 (2)矿物成分: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混入的粘土矿物、陆源砂及粉砂、有机质的含量。 (3)

25、颗粒:种类、形态、大小及其含量,分选性及填集程度;内碎屑的磨蚀程度,生物碎屑的离解破碎及磨蚀程度;注意颗粒是否重结晶。 (4)填隙物:尽可能区分亮晶和泥晶,并确定其含量;若填隙物明显重结晶,可采用微晶、粉晶和细晶等描述其大小。 (5)颗粒支撑类型、颗粒接触性质及胶结类型;给予恰当的结构名称。 (6)野外可鉴别的主要生物种类。 (7)成岩后生变化:白云石化作用、缝合线及裂缝的出现等。 (8)野外见到的孔隙情况。 (9)构造特征。,石灰岩分类方案,Dunham (1962) & Embry and Klovan (1971),2、白云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具粒屑结构的白云岩其观察描述内容同上述石灰岩

26、。泥晶白云岩和细粗晶白云岩应注意描述晶粒的大小,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关系等。,白云岩分类方案,也可按照石灰岩的分类方案,将石灰岩改为白云岩即可,三、变质岩,变质结构 (1) 变余结构 (2) 交代结构 (3) 变晶结构 (4) 变形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块状 片状 片麻状 板状 千枚状 条带状 斑状,观察岩石总体颜色、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

27、应作简略描述。,观察与描述:,变质岩分类命名,一、基本类型的划分依据最显著的基本特征(1)面理化的岩石构造决定岩石的基本名称 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2)无面理至弱面理化主要矿物成分(产状) 如:石英岩 (以Q为主)大理岩 (以碳酸盐矿物Cc、Dol为主)蛇纹岩 (以Ser为主)角岩 (接触变质,除石英岩、大理岩外),变质岩分类命名,二、命名原则:(1)矿物名称基本名称,基本名称前矿物按“少前多后”排列,矿物间以“-”分开。如石榴石-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通常矿物不超过4个)(2)当原岩特征十分清楚时,以 “变(质)+原岩名称”命名。 例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玄武岩等,区域变质

28、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分类:脉体/基体 原岩构造特征及改造程度 命名: (1)注入混合岩类: 脉体+基体+构造混合岩eg:长英质斜长角闪角砾混合岩 (2)混合片麻岩: 构造+暗色矿物+混合片麻岩eg:眼球状黑云母混合片麻岩 (3)混合花岗岩:构造+暗色矿物+混合花岗岩eg: 阴影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条带状混合岩,构造岩,脆性变形结构断层角砾结构(压碎角砾结构)、断层泥状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碎粒结构. 碎粉结构,(1)结构与构造,(2). 韧性变形结构,糜棱结构:波形消光,变形纹,变形带,拔丝结构,糜棱岩,2.分类,(1) 未固结构造岩 粒径2 mm,碎屑可以拼合:破裂岩 粒径2 m

29、m,碎屑不能拼合:断层角砾岩 0.1 mm90%:糜棱岩化* 90%碎斑50%:初糜棱岩 50%碎斑10%:糜棱岩 碎斑碎基粒径0.1 mm:超糜棱岩,(3) 发育面理结构、不保留韧性变形结构的岩石 碎基粒径0.1 mm,碎斑30%:构造片麻岩(4) 不发育片理构造、原岩矿物细粒化 碎块2 mm,初碎裂岩化,碎裂岩 0.5 mm碎块2 mm:碎斑岩 0.02 mm 碎块0.5 mm:碎粒岩 碎块0.02 mm:超碎裂岩,工作区内火山岩比较发育,野外要注意岩石鉴别(酸、中、基) 要注意岩层产状 不要忽视潜火山岩(脉岩) 火山碎屑岩要注意基质和碎屑物结构 注意冷却单元和岩流单位 注意火山构造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本项目要解决的重要地质问题,1、乌云盆地火山喷发规律与成矿作用 2、乌云结雅盆地南缘盆山耦合的动力学演 化机制研究,黑龙江省浅覆盖区地质调查的思维,宏观微观 微观宏观 先路线后剖面,区调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拼搏进取、无私奉献! 要多看书、勤于思考、恳钻研 野外要反复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