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两大阵营趋于缓和社会主义阵营内发出了改革的呼声亚非新兴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世界经济科技开始迅速发展等,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挑战 以美国
2、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封锁和禁运。 中国希望打破封锁和限制,扩大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并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但都难以实现。,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3对照搬苏联经验的反思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我们积累了一些建设的经验,也陆续觉察到斯大林和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4总结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为探索提供契机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揭了盖子”、“捅了漏子” “现在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
3、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 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5.论十大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
4、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也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
5、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6.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中 共 八 大 会 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7.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毛泽东强调,工人、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还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7、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此外,他还提出,要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林曾认为一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做根本性问题提出来。,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这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了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
9、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标语:我们要面包,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
10、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相适应,相适应,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
11、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不相适应,相适应,不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非对抗性,特点:相适应又相矛盾,解决途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社会矛盾 (性质: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统一),人民内部矛盾 (是非问题) (非对抗性质),敌我矛盾 (敌我问题) (对抗性质),民主方法,专政方法,转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总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 对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 对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 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对于民族间的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坚持民主集中
12、制的原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13、1.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受苏联的影响,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促使党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2.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在论述十大关系时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这种关系概括为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鉴于东欧一些国
14、家照搬苏联经验,牺牲轻工业、农业,片面地发展重工业,损害了人民利益的教训,毛泽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建设社会主义,丢了人民,建立不了重工业,丢了人民,这是不成的”。,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3.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 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毛泽东探寻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出发点。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不是对立关系,而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因此,不能孤立地发展工业,必须是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两条腿走路”。,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
15、针: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农轻重为序。,两条路走路的方针:-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根据“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这一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毛泽东首先提出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的发展更加稳固。而后,他又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发展关系问题看成是“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他还提出,过去安排计划是重、轻、农,这个关系要反一下,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毛泽东的这种以农业为基础进行工业化建设
16、的思想,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这一结合中国国情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的设计,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不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发端皆在于此。,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关于社
17、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战略目标: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 发展步骤:“两步走”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强调要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
18、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
19、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整风 运动,探 索,政 治,经 济,反右扩大化,主要 矛盾,建设 方针,中共 八大,综合 平衡 稳步 前进,反右倾 斗争,建设 总路线,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三 年 困 难,自然灾害,苏联违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20、曲折前进,前进,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一重大课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胜利,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尽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无论是成功
21、地经验还是失误 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庐山会议由纠左变成了反右倾,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2、
2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七千人大会总结反思中央经济工作,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67年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彪林,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疯狂的文化大革命,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
23、包围示意图,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在经济建设上忽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在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党指导思想逐渐发生 了“左”的偏差,表现,原因,认识有待于继续探索,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