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8921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他是谁?,俄罗斯总理(前总统)普京,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 (苏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据材料分析: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

2、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外部干涉;国内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非

3、常政策: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克服危机,巩固政权,思考:这一政策的最初目的?,背景,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由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前线和工厂需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积极作用:失误:,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 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为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病和错误: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一些措施不符

4、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进行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协约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战争,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年艰苦的内战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依然适应苏俄以后的发展呢?,材料一: 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全体公民,不分职业年龄,都必须无条件履行苏维埃政府所赋予的保卫祖国的任务。,材料二: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

5、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战争的需要、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思考:你认为苏联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吗?,提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角度。,延伸: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没有事例也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原理的?,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人民公社化,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四: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6、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材料四说明什么?,当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 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材料五: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现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归纳

7、材料五反映的现象,分析原因,原因:战争、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六: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战时

8、共产主义政策激化社会矛盾,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严峻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模式)。,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9、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3、新经济政策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

10、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2.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3.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拓展认识: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政策实施的启迪:,判断某项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 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是否符合国情;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 D、行为合

11、法,没有人干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 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