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南北朝,2013级 中国古代前期史,魏晋南北朝概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魏晋南北朝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曲折发展,承上启下,是隋唐经济文化高潮的过渡期和准备期。此时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区域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扩大,五胡内迁,汉化与胡化共存。门阀世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据优势,形成门阀制度。南朝以后,寒门地主抬头,把持政局,士族衰落。思想文化多样化。玄学流行,佛道教传播,文学艺术发展。,三国鼎立一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二 曹操统一北方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四 曹魏的经济和政治五 蜀汉的兴衰 六 孙吴对江南的开发,参考书目,陈寅恪 王仲荦、唐长孺
2、、何兹全、周一良、 田余庆、韩国磐、高 敏、万绳楠 各通史断代部分 专史,一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1董卓专朝政2割据局面形成,1董卓专朝政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府摇摇欲坠,而地方势力却迅速崛起。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其子刘辩继位。灵帝后兄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灭宦官,因事机不密,何进反被宦官所杀。袁绍遂带兵入宫,诛杀宦官2000余人。东汉长期以来争权夺利的外戚和宦官集团终于同归于尽,政权落入董卓的手中。,一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董卓迁都,关东混战董卓本是陇西豪强,以镇压羌人和黄巾起义升迁至并州牧,驻军河东(今山西夏县)。何进谋诛宦官,密召他带兵入京为援。董卓入京后,废少
3、帝刘辩,另立灵帝9岁的庶子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他独揽朝政大权。董卓专朝政,激起关东地方势力的强烈不满。关东的州郡牧守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讨伐董卓的联军。董卓为避关东兵锋,乃迁都长安。他纵兵掠抢,焚毁洛阳及周围200里的宫室、民居,驱逼洛阳百姓数百万口西去。董卓离开后,关东联军则开始割据混战。,蒿里行 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初平三年(192年),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部下吕布杀死,后来,他的部将又相互攻杀,长
4、安一片混乱。至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辗转返回洛阳时,割据局面已经形成。,2割据局面形成,汉末军阀割据图,曹操统一北方1曹操势力的发展2迎献帝,定都许昌3官渡之战4曹操基本统一北方,1曹操势力的发展曹操(155220年),沛国谯(安徽亳州)人。其父曹嵩是东汉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买官至太尉。曹操少机警,有权术,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跟随皇甫嵩镇压颍川黄巾军,后来又募兵参加讨伐董卓,后来,在济北(山东长清)打败了青州黄巾军,“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从此势力大振。,曹操,曹操统一北方,2迎献帝,定都许昌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立即迎献帝定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在政治
5、上取得了优势。当时,大河南北几经战争破坏,粮食极端缺乏,不少割据武装因饥饿而瓦解离散,不攻自破。于是,曹操又开始在许都周围实行屯田,当年获得谷物百余万斛,这样,曹操就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成了唯一能和袁绍抗衡的力量。,曹操,3官渡之战当曹操大体上平定黄河以南时,袁绍也平定了黄河以北。建安五年(200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内)。袁绍兵多势众,粮草丰足,但刚愎自用,多疑少决。曹操采取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战术,连连挫败袁军。后来,曹操又两次袭击袁军运粮车,烧光全部粮草,终于在官渡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取得了统一北方的决定性胜利。,官渡之战遗址,官渡之战中,曹袁力量对比 袁绍有大军十万,战马
6、万匹;曹操用来抵抗袁绍的军队,大约只有一二万人。 袁绍占有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曹操只占兖、豫二州。 从军队、物资的数量和后方力量上来看,袁绍远远超过曹操。 但曹操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比袁绍得人心。 在治军上,袁绍法令不严,士气不振;曹操赏罚严明,上下齐心,军队的战斗力强。 在用人上,袁绍任人唯亲,曹操唯才是举。,官渡之战示意图,官渡之战后二年,袁绍死,其子袁谭、袁尚争位,互相火并。在几年中,曹操攻下邺城,杀袁谭,占有了幽、冀、青、并四州。袁尚投奔乌桓王蹋顿。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军出征,大破蹋顿和袁氏的联军,斩蹋顿。袁尚奔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至此,曹操基本上统
7、一了北方。,4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遗址(今湖北蒲圻西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赤壁之战2曹操进军关中、汉中3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企图扫平南方割据势力。这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举州而降。依附于荆州的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谋士诸葛亮到江东,同孙权结盟,共谋抗曹之计。与孙刘联军5万人遭遇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曹军流行疫病,北人不习水战。孙军主帅周瑜派将领黄盖诈降,因风纵火,焚毁曹军舰船,然后孙刘大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曹操进军关中、汉中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曹操对孙、刘采
8、取以防御为主的方针。同时,曹操致力于整顿内部,巩固后方。211年,曹操进军关中,先平定了关中的割据势力,又收服了凉州。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战败投降。至此,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蜀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正式称帝,都建业(江苏南京),国号吴。,三国形势图,3三国鼎立,曹魏的经济和政治1屯田制度2田租户调令3士家制4九品中正制5司马氏的崛起,1屯田制度 民屯 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推行民屯成功后,第二年便下令把民屯制度推广到其他地区。曹魏政府规定
9、,屯田客凡用官牛者将收获物的六成缴国家,不用官牛的缴五成。沉重的负担使屯田客生活极其困苦,所以,逃亡现象相当多。,曹魏屯田管理 机构示意图 (中央)大司农(郡)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县)典农都尉屯司马(管理50名屯田客),军屯军屯出现的时间与民屯差不多,设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以及度支都尉等管理军屯生产。军屯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所谓“士家”)。,军屯画像砖(嘉峪关魏晋墓出土),2田租户调令204年,曹操颁布了对自耕农的田租户调令:“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种按户征收绵绢的户调制,此时正式创立。曹操在颁布田租户调令时,申明地方官不得再乱收苛捐杂税,并严禁“强民有所
10、隐藏而弱民兼赋”,这对安定自耕农的生产都起了一些积极作用。,3士家制曹魏政权为了控制军队,规定“士家”另立军籍,在政府指定的地区聚居。世代当兵,父死子继,兄死弟代。为了保证兵源,曹魏规定士女必须嫁给士,寡妇也要由官府作主再行配士。“士家”子弟一般不能做官,也不能免除士籍。,4九品中正制曹操死后数月,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时,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而有识鉴的官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与他同籍而流散在外的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宴饮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九品中正制初行时,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
11、,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臧否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但在士族阶层发展和易代纷纭的岁月中,此制并不能长久地超然于士族势力和政局之外而坚持其既定准则,西晋时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制度的工具。,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宋书恩幸传),九品中正制与士族,司马懿是曹魏的元老重臣,辅助曹丕父子,明帝死,曹芳继
12、位,司马懿和宗室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感到受到排挤,称病在家,表面上假装谦让,暗中等待时机,紧紧抓住军权不放。正始十年(249年)一月,曹爽随从皇帝曹芳到洛阳城郊去祭扫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以莫须有的“反逆”罪名,族灭曹爽及其同党。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父子手里。高平陵政变,司马懿,5司马氏的崛起,司马懿,五 蜀汉兴衰,1刘备与诸葛亮2诸葛亮治蜀3安定南中4诸葛亮北伐5蜀汉灭亡,1刘备与诸葛亮刘备(161223年),字玄德, 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汉宗室之后。他小时侯家道已经中衰,东汉末,他依靠大商人的资助组织了一支武装,势力一直比较弱小。袁绍失败后,他到荆州依附刘表。
13、当时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打天下。,刘备,诸葛亮,五 蜀汉的兴衰,诸葛亮与隆中对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人,避难于荆州。他才识过人,但英雄无用武之地。刘备不耻下问,使他大受感动。他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跨有荆益,保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并且出山辅佐刘备。,襄樊古隆中遗址,诸葛亮生活在哪儿,生于山东,出山后到成都任丞相。死于五丈原。 南阳说与襄阳隆中说争论不休。 三国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
14、求闻达於诸侯。” 清南阳知府顾嘉蘅:“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1958年,胡耀邦(团中央第一书记)到南阳:“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辨多得少得。”,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入蜀,占据了蜀地。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又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然而,荆州却被孙吴夺去,大将关羽折损。 222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倾全国兵力东攻孙权,双方战于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蜀军从巫峡至夷陵连营700里,吴军大将陆逊坚守不战。后来陆逊乘天气燥热、蜀军疲惫之机发起火攻,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不久,刘备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2诸
15、葛亮治蜀蜀汉建立后,杰出政治家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时,他不负刘备所托,鞠躬尽瘁,使蜀汉社会政治经济平稳发展。他力主蜀吴联盟,两国一直保持良好关系。蜀国内部比较复杂,诸葛亮把礼治和法治结合起来,较好地处理这些矛盾。诸葛亮推行了“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的政策,缓和了内部的矛盾,使蜀汉的政治比较清明。,3安定南中刘备死后,蜀汉内部动乱,南中四郡上层乘机叛乱。225年(建兴三年),诸葛亮开始对南中用兵,在与益州(云南晋宁)首领孟获作战时,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服投降,南中四郡便完全平定。诸葛亮对南中的用兵,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客观上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
16、的联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因此,关于他的传说得以长期在这些地区流传。,从建兴六年(228年) 起,诸葛亮致力于北伐,至十二年(234年)共出兵五次。他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戎阵整齐,法令明肃;创造木牛、流马,以克服山区运输困难。诸葛亮打了一些胜仗,也派兵在渭水旁屯田,作长期打算,但终因粮运不继而功亏一篑,最后病死军中。,4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率十万大军出岐山(甘肃西和祁山堡),关中震动;但因前锋马谡违反调度,失去战略要地街亭(甘肃秦安境),被迫退军。 同年冬,诸葛亮又率众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粮尽退兵。 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占
17、武都、阴平二郡(甘肃成县和文县)。 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魏将司马懿坚壁防御,蜀由于粮尽而退兵。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进军五丈原(陕西郿县境),屯田于渭水南岸,与司马懿相持。不久,诸葛亮积劳成疾,卒于军中,蜀汉退军。,陈寿评诸葛亮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上诸葛氏集表,5蜀汉灭亡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景耀六年(263年),魏军三路攻蜀,姜维在剑阁抗拒魏钟会大军,而魏邓艾则轻军出阴平(
18、今甘肃文县西)险道南下,于这年冬灭蜀。蜀国历二帝,共四十三年。,成都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六 孙吴对江南的开发1孙氏占江东2江南经济发展3卫温出使夷洲4领兵制和复客制5吴灭亡,1孙氏占江东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其父孙坚原是袁术的部下,后来被刘表所杀,长子孙策代领。195年,孙策带领千余人渡江向江东发展。他到江东后,得到江南朱、张、顾、陆和江北的周瑜、张昭等一批士族豪强的支持,在江东站稳了脚跟。200年,孙策死,弟孙权袭领旧部。孙权又得到了鲁肃、诸葛瑾、张昭、周瑜、吕蒙、陆逊等人的支持,地位逐渐巩固下来。,六 孙吴对江南的开发,孙权,征讨山越“山越” 指分布在
19、江南山地的越人后裔。他们对孙权的统治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孙权一再派兵围剿,大批的山越被迫迁出山区,其强壮者被征为兵,孱弱者则编入民户。在孙吴军队中,山越几占一半。他们逐渐和汉族人民融合。,屯田 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水利 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相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 青瓷业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 造船业很兴盛,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2江南经济发展,3卫温出使夷洲台湾在汉、魏时称夷洲。三国时,台湾高山族还处在原始部落阶
20、段。高山族人经常到吴国的会稽出售他们织的布,滨海的会稽人也多有到台湾去的。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统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吴国青釉鸡首壶,4领兵制和复客制东吴时,推行复客制和世袭领兵制来保障世家豪族的利益。 复客制,即国家允许官僚大族所占有的佃客免除赋役。他们的佃客多由国家赐予,如东吴政府曾赐吕蒙“寻阳屯田六百人”。他们的佃客也有自行招募的,但也不向国家服役纳税。 世袭领兵制,即东吴政权允许大族将领率领的兵可以世代相袭。东吴的兵需为将领种地,服各种杂役,实际上是将领的农奴。,三国的牛车,东吴的世家大族东吴政权是在流寓到江南的
21、江北大族和江南土著大族的联合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到了吴后期,以吴郡顾、陆、朱、张为首的江南大族开始压倒江北大族,在政权机构中居于主导的地位。由于东吴政权的培植,江南世家豪族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史称:吴国的大族“势利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仆从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抱朴子吴失),吴国银唾壶,5吴灭亡孙权晚年,刚愎自用,猜忌残忍。在立太子时,孙权反复无常,大臣因此分成两派分别党附于两个皇子。孙权恐怕引起内部分崩离析,另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吴国政治日益混乱。西晋咸宁五年(279),晋武帝分6路出兵伐吴,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二年。,晋伐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