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中低体温的预防,路岐红,学习内容,低体温的标准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低体温的危害低体温的预防,学习目标,理解何谓低体温了解手术过程中影响体温的因素了解术中低体温的危害掌握低体温的预防措施,低体温的标准,核心温度低于36为低体温核心温度是指在人体的肺动脉、鼓膜、食管、鼻咽部、直肠和膀胱等部位的温度。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在实施外科手术病人中50%70%病人可发生轻度低体温。,术中低体温的分级,临床上一般将核心温度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 3430为浅低温; 3028为中低温; 20为深低温; 15为超深低温,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年龄,麻醉作用,手术前相关因素,体腔长时间暴露,产热不
2、足,手术中相关因素,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8,年龄,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肌肉变薄、肌张力变低、皮肤血管收缩反应能力、心血管贮备功能低下。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8,体腔长时间暴露,医生手术操作时间长护士手术配合不熟悉 各种仪器设备不良突发的事件,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8,产热不足,危重病人、极度衰弱:产热能力低下皮肤完整性受损:大创伤、脱套伤、严重烧伤。,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8,手术前相关因素,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导致低体温。保暖措施不力:转运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利。,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8,手术中相
3、关因素,术前消毒裸露皮肤面积大 大手术 胸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使用冷液体冲洗体腔 快速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库血,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麻醉剂的应用及麻醉的影响 室温:低于22 皮肤裸露、消毒:热量蒸发 体腔冲洗、体腔长时间暴露 输液、输血 呼吸道热量丢失,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全身麻醉药损害正常体温调节体温调节阈值增加0.24体温调节反应损害 区域阻滞-影响热的再分布 肌松药-丧失肌张力,产热减少,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静脉输液温度低 直接降低中心体温成人静脉输注1L室温下的液体或1单位4的血液,平均体温约降低0.25,灌洗液温度低 体腔开放蒸发 半开放呼吸回路机械通气时,干燥凉的气体通气,约有百分之十的
4、代谢热量经呼吸丢失 麻醉气体温度低,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全身麻醉使病人丧失了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能力,全麻开始的第一h内,由于冷反应阈值的降低,体温降低未能得到及时的冷反应调节,热量从机体核心向外周转移,导致核心温度降低1-1.5。全麻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效应,核心温度变化范围大约为4以内,导致体温下降。,术中低体温的危害,麻醉及术后恢复延长低体温时内脏血流减少肝脏功能降低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药物代谢减慢,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一,咪唑安定-与正常体温的患者相比,低体温患者的咪唑安定血药浓度值增加了5倍。当病人的体核温度上升到35 以上,其咪唑安定血药浓度却显
5、著减少了。 芬太尼-芬太尼是在肝脏中被代谢的。人类和动物研究表明,芬太尼的代谢能增加约25%的血浆浓度,这是在32肝血流量减少所导致的这一结果与其他高肝脏提取率的药物是一致的。(如异丙酚和心得安),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二,异丙酚-人们曾在6个病人中展开一项研究以确定中等低体温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肝血流量的影响和阿曲库铵在健康志愿者体内持续作用的时间。异丙酚的浓度在体温为34时比37高出28%以上。正常温度志愿者肝血流量减少了23%,标准偏差为11%,相比之下,低体温志愿者肝血流量减少了33%,标准偏差为11%。肝血流量是通过吲哚菁绿的连续静脉输液来确定的。低体温引起肝血流量的减少,进而阻
6、碍异丙酚的清除。,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二,维库溴铵-维库溴铵是一种神经肌肉阻断剂,可用于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病人出现的寒颤症。无论神经肌肉阻断药物是否存在,低体温都会引起肌肉力量的减小。如果体温降低2,神经肌肉阻断持续的时间可能会增加一倍。只要周边血管不收缩,中心小体和神经肌肉的温度就会同时下降。在一项以人为对象的研究中,允许中心小体温度从36.5 逐步下降至34,血浆中维库溴铵浓度却随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加。因此,如果患者从正常温度过渡到低体温状态,必须频繁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监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增加伤口感染率 蛋白质衰竭、负氮平衡 低血钾 切口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伤口愈合延迟,感
7、染率增加 术中温度低于35,伤口的感染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20%,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负氮平衡,即由食氮量少于排泄物中的氮量。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慢性消耗性疾病,组织创伤和饥饿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消瘦,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患者的伤口难以愈合等.当摄入的氨基酸少于消耗的氨基酸时,将物摄入的出现如营养不良、腰酸背痛、头昏目眩、体弱多病、代谢功能衰退等症状。,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心肌传导功能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复温时耗氧量及CO2增加,导致高碳酸血症,儿茶酚胺释放,心率增加,肺动脉高压。 血容量下降,血液粘滞度
8、升高,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碳酸血症导致心率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术中血管收缩,术后高血压,引起低血钾,抑制窦房节功能,减慢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室颤域,血压下降,心率减缓,体温 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影响机体代谢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酸中毒,电解质失衡 免疫功能障碍 机体耗氧量增加 内环境改变,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影响凝血功能 体温低于35,以下指标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延长 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低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影响血小板膜受体功能 血小板变形能力减弱 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降低 抑制血栓烷2释放 减少血
9、小板计数并影响其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血栓烷A2和前列环素的作用相反,它可降低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具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适度低温(34)利于保护组织 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休克的发生 对器官移植手术有器官保护作用 降低组织氧需和氧耗 稳定细胞膜 减少毒性产物生成 开展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提供可能,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监测体温:维持核心温度在36以上根据病人情况、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心脏手术:鼻咽温及肛温肝移植:鼻咽温或肛温、血温(肺动脉漂浮导管)主要监测部位为鼻咽温和肛温,测温方法的分类,按测量原理,热膨胀式测温法,热敏电阻测
10、温法,辐射温度测量法,化学测温法,热电偶测量法,声学温度测温法,压力测温法,按测温仪器与被测体的接触方式,接触式,非接触式,分类,临床应用,测量原理,接触方式,测温部位,整体测温 局部测温,物理测温 化学测温,接触式测温 非接触式测温,肺动脉中心测温 直肠测温 口腔测温 腋下测温 前额测温 耳鼓膜测温,玻璃温度计测温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热敏电阻测温法,热敏电阻测温系统测温的基本原理是将随温度变化的电阻转化为电压变量,一般由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温电路、连接导线和显示仪表等组成。,红外耳鼓膜测温计,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调节室温:24-25为宜 保暖:麻醉诱导前采取保温措施,特别是四
11、肢有足够的保温,可抑制正常的阵发性血管收缩,从而抑制体温的再分布。覆盖保温:通过覆盖皮肤可以减少热量丢失。一层覆盖物可减少约30%的热量丢失,但这种改善并不随覆盖物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大手术需要使用一些主动加温措施:电加热毯,暖风机等,禁止使用热水袋,避免烫伤。 输注液体和血液加温恒温箱、加温器等,液体或血液制品加温至37。 冲洗液加温:大量冲洗体腔时,应加温液体至37。,保暖,维持体温在36 以上,婴幼儿低体温,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血流速度快,出血及输液造成热丢失和冷稀释严重,散热面积大,体表面积大于成人,皮下脂肪导热性强,热储备低。 婴幼儿低体温死亡率远高于成人。 婴幼儿保温措施的使用要始于麻醉前。,老年人低体温,老年人低体温综合症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没有治疗方法,死亡率很高。老年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体液分布改变,循环减慢,产热降低等因素,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特别是已经存在低体温综合症的老年人,手术中发生不明原因死亡,应认真询问病史,给予充分重视。,小 结,低体温对机体生理功能有多种影响。 环境、手术操作、输液、麻醉均可导致低体温并影响病人的转归。 加温输液、保温措施非常重要。围术期低体温的防止不容忽视!,预防重于治疗,谢谢!,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