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及高祖本纪,比较司马迁书写项羽及刘邦的异同。,1、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简介,史记独特在以人物为核心,史记撰写人物主要分为三类,即“本纪”“世家”与“列传”。项羽、刘邦是秦汉时期楚、汉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二人事迹在司马迁著的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中蝉联,形成鲜明对比,清楚地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因果关系,向世人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通过描写项羽、刘邦这两个领袖人物的形象,展示导致楚、汉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存亡兴灭的原因,这应该是司马迁撰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的动机。,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
2、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其叙事之生动, 其语言之精彩, 尤其是对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描写, 其成就更是空前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伟大, 又有普通人所常有的弱点, 千载之下读之, 仍觉其虎虎有生气, 历历如在目前。,高祖本纪记载了刘邦的一生的功绩。篇幅虽长,简而言之,可分为四部分:出身之异,起兵抗秦,楚汉之争,平定天下。此篇中刘邦的形象带着流氓的意味,但总体来说还是大度而有豪气,善于用人,能屈能伸。关于创作初衷,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基本宗旨。两个人物传记中有大量重合的
3、事件,并突出对比了刘项二人在特殊历史时期中的同与异。,2、司马迁笔下刘邦、项羽相同点,(1)褒贬并行太史公在刘项二人的评价上采取褒贬并行的方式。既对其缺点提出批评,又不乏对其优点的歌颂。(2)相貌在史记中,刘项二人的相貌均突出“不凡”的特征。项羽:“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3)胸怀大志: 见秦始皇的一幕,实际上反映二人胸怀大志。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4)疏于学: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项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5) 通过写歌来突出二人的气魄和优点: 刘邦: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项羽: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3、司马迁笔下刘邦、项羽不同点,(1)写出身背景差异:史记首先从刘邦、项羽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和个人品性写起。项羽其先人“世世为楚将,封于项”,“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从小受到过的文化知识、军事知识、军事技
5、能的熏陶,将门世家,圣人苗裔。才能卓越,年少有为,个人武艺高强,但是却无长性,每件事都难做成。,刘邦平民出身,“沛丰邑中阳里人,父曰太公,母曰刘媪”。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以至酒债累累,却不思偿付,每到年终,酒家只好“折券弃债”;赴吕公的宴席,“不持一钱”,却要萧何在礼单上给他大书“贺钱万”,刘邦出自乡野寒门,仁义大度 ,好逸恶劳,贪恋酒色,轻慢、无赖。刘邦只是一个游手好闲、横行无赖之徒,但却对富贵荣华有着强烈的向往。一介草民,流氓味浓,但有大志,出生时有母亲又怪梦,预示其为人中龙凤。,(2)只在刘
6、邦的出身上使用神话史记的文学性使其不仅仅局限于记述历史,太史公对刘邦的描写中就加入了大量的神话内容。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而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为了显示刘邦的与众不同,司马迁编造刘邦出身,接着又编造了赤帝子斩白帝子等神话。以此证明出身寒微的刘邦日后成为汉朝的开国之君实属天意。而关于项羽并没有太多夸张的神话描写。这是二人描写中不同之处。,(3)着重见
7、秦始皇的不同态度在两篇传记之初,两人都见到了秦始皇,但态度完全不同。“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可见项羽鲁莽直率、旁若无人。同时也暗示着项羽具有强烈的造反动机,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极其自负,不善克制的特征。而刘邦的反映却并不相同。“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的语气充满企慕,与其委婉,不给人留下话柄,虽不满于现实处境,渴望权力,但是善于掩饰自己。仅仅通过描写二人见到始皇的不同态度,就可看其日后功成就名。,(4)通过侧面突出二人不同的个性:刘项的个性差异是太史公突出表现的一部分内容。项羽突出体现的
8、是其有勇无谋,重情重义,同时又迷信武力,刚愎自用,他听不进许他人意见。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但有的只是匹夫之勇。太史公透过韩信的一句话尽显项羽本色:“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而项羽重情重义,也受到太史公称颂。,自负,讲义气,但缺乏长远眼光。“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劳当爵者,印玩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陈平认为“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因此,项羽既有十足的勇气、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但是他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残暴好杀、任人唯亲、意忌信谗、注重虚誉注定将他推向
9、失败的边缘。,相比之下,刘邦自私无赖,缺乏了项羽的霸气和魄力:赴吕公的宴席,“不持一钱”,却要萧何在礼单上给他大书“贺钱万”,“郦生来见,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足见其懒散惰怠之态。 而且刘邦在更为自私,“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为了自己不惜抛弃自己的子女。在利益面前的无情无义。,但刘邦为人谦虚,善于言辞,善于用人,被推为皇帝时推辞“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由此夺得天下。写项羽,太史公突出其“勇”,写刘邦,太史公则突出其“奸”。,(5)笼络人心:争取民心方面,项羽远远不及刘邦。项羽信奉“以力征经营天下”,自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10、,处处“以杀伐立威”,不考虑在政治上延揽民心。,在进攻襄城时,由于襄城军民“坚守不下”,便在攻克之后,把守城军民全部活埋。 项羽收编了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吏卒,投降的秦吏卒不堪忍受诸侯吏卒的“奴虏使之,轻折辱”发出怨言,项羽以“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下令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万新安城南”。 待到进入关中,项羽即“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屠烧秦咸阳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项羽不善于克制自己,不分析不考察形势,自恃勇武,凶残暴虐,对于投降的百
11、姓和士兵暴虐屠杀,不善于笼络人心。 在突出项王残暴上面,太史公不遗余力。,刘邦在笼络人心上下足功夫:当攻入关中地区后,有人建议杀掉秦王子婴,刘邦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他进入秦宫后“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并与关中父老约定从秦法中选其三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作为临时法律”。也因此“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又两次“大赦天下”,延揽民心。刘邦善于包装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解民困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并且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克制自己的欲望,非常善于笼络人心 。写项羽的残暴、刘邦的
12、“爱民”,寄托了太史公期待仁政、关注百姓、反对暴政的思想。,(6)用人方面项羽不善用人、不听劝谏而纷纷投汉。当有人劝他建都关中时,他自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暴露出缺乏战略眼光的致命弱点。在陈平使反间计后,“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项羽周围本不缺贤者,但终究由于他不善用人而纷纷离他而去。,刘邦自认“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
13、中。”,对手下的大臣了解善用:“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同样是定都,项羽不听劝谏,而刘邦却善于听取建议。由此反映太史公称许敢于直谏之人和善于听取良策之人。,(7)歌唱内容不同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纵横一世毁于一旦的伤感、不平与悲哀。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刘邦: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衣锦还乡的自得、重视人才,希望求得人才安邦定国。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通过
14、描写二人歌唱内容的差异,反映二人结局的差距。,(8)太史公的态度不同:“不虚美”“不隐恶”,尊重历史的“实录”精神,是贯穿史记全书的基本原则。但总的来说,司马迁在撰写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时,在某些方面的描述上,带有一定的尊项抑刘倾向。,在司马迁笔下,项羽是被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来加以记述和品评的。项羽本纪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勇猛好战但在关键问题上缺乏战略眼光、优柔寡断,不善用人,导致最后失败的悲剧人物的形象。而司马迁在撰写高祖本纪时,真实地刻画了一个豪放大度、好酒及色,善于用人和用计而又喜猜疑的成功的英雄形象。刘邦固然是胜者,可世人
15、偏偏都会在史记中看到他那副小人面孔。而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含恨自刎,却赢得了后世无数赞誉。,相比项羽,刘邦的形象更近似于一个跳梁小丑:他年少时便以无赖、不学无术闻名乡里,在后来的秦末战争中,他不止一次的暴露出一个流氓的本性,贪财好色,优柔寡断。 司马迁看来,刘邦都算不得是人中豪杰,他的一生之中,没有哪一件事显露出他有一丝人情味。所有动作都是为他走向皇位和稳固天下做准备。总而言之,司马迁对项、刘二人的描写和评价是十分公允的。他充分肯定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其为人残暴,逞匹夫之勇,缺乏战略眼光提出批评。,司马迁为何要贬刘邦褒项羽? 司马迁自己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他因李陵一案,锒铛入狱,最终惨遭宫刑。惺惺相惜,才能把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项羽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富有感情。,太史公所写的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不以成败论英雄, 歌颂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并将其列入本纪,但作者同情项羽不假,但对项羽生性残暴、肆意杀戮、不讲政治、不讲外交、用人唯亲也写得非常具体、非常准确。,相反,司马迁批评刘邦, 但他对刘邦政治思想、战略战术,尤其是他的能顺应时代、应合民心, 他的善于用人以及那种像条件反射一样的随机应变的本领, 都令人叹为观止。在作品最后的论赞中作者又一分为二地称道了项羽的功勋,也准确地指出了他的严重错误,作者的交代全面,评价准确,表现了司马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