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领导者道德与伦理,本章重点,价值观的定义及其形成过程 个人道德发展的层次及伦理原则 领导道德与伦理的理论 影响领导者道德素质的因素,第一节 道德伦理与价值观,伦理观与价值观概述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与领导,价值观的定义与形成,价值观是阐述个人认为是重要的一般行为或事态的构想、概念(Gordon,1975,p.2)父 母 宗 教 同 伴个人价值观体系技 术 教 育媒 体影响个人价值观发展的部分因素,价值观通过6种不同方式来影响领导者 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对即将到来的情境和问题的感知。 领导者的价值观会影响到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有关问题的决策。 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2、它们影响着领导者对不同的个人和群体的感觉。 价值观常常会影响领导者对个人成功和组织成功的感知,并会影响其赢得这些成功的方式。 价值观为领导区分正确与错误、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基础 价值观也会影响领导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或抵制组织压力和目标。,第二节 领导道德与伦理的起源和发展,领导伦理的起源与发展 今日的道德领导 关于领导道德层面的实证研究 领导的进退两难 成为道德型领导 领导伦理的原则,领导伦理的起源与发展,伦理理论的范围 行为:结果(目的论的观点) 道德的利己主义 功利主义利他主义责任(义务论的观点) 人格:以美德为基础的理论,今日的道德领导,关于领导道德层面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有众多
3、公司因为违反道德准则或法律规章而被告上法庭 当企业的领导者以自私和贪婪为准则,很多员工就会对不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 在公司里,道德的表现往往是上行下效的,领导的进退两难,纯粹理性化领导者和道德伦理型领导者之间的比较,成为道德型领导,道德型领导(moral leadership) :在其行为中明是非,走正路,追求公平、诚实、善良和正义。一个领导者做出道德抉择的能力与他的道德修养层次有关。,领导伦理的原则,尊重他人 为他人服务 公正 诚实 建设团队,第三节 领导道德与伦理理论,中国古代领导伦理理论西方领导伦理理论 海费茨的领导伦理观 伯恩斯的领导伦理观 格林利夫的领导伦理观,中国古代领导伦理理论,在
4、中国古代,人们尤其把修身视为官员道德养成的一个极为重要方面,即“修身为本”。一个官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道德教化,另一方面也需要自身的修养与锻炼。 对于领导者来说,修身与治国是双向关系。一方面,修身是施行德治的前提;另一方面,德治也是修身的必要条件。国家治理得好,正义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有德之人才能在社会中行得通。否则,一个不尚力不尚德的社会,不能给人提供修身的条件,即使修身做好了,在社会中也一无用处。而双向关系的实现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开明。,西方领导伦理理论,海费茨的领导伦理观 领导道德与伦理的核心在于领导者如何帮助追随者应对冲突以及从中影响变革。 伯恩斯的领导伦理观 领导者应该
5、在关注追随者需要、价值和道德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迈进,这是其主要任务。 格林利夫的领导伦理观 服务式领导,服务于追随者是领导的主要责任和道德领导的本质,第四节 领导道德与伦理行为,领导道德与伦理的行为构成领导者道德与伦理行为的发展阶段 影响领导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领导道德与伦理的评判 领导道德与伦理的未来研究,领导道德与伦理的行为构成,道德行为是四个内心交流过程的结果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道德敏感性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道德判断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道德动力 第四个组成部分是道德行动,领导者道德与伦理行为的发展阶段,个人道德发展的6个阶段组成了3个道德层面 第一层次,道德成规前期第二层次,
6、道德成规期第三层次,道德自律期,群体和组织层面的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中的道德成规前期是指组织以成员普遍存在的恐惧和操控为特征,生活是一个道德丛林,惟一重要的事是生存,不管这种生存是通过背信弃义、操控还是欺诈实现。 组织中的道德风气的最高阶段是道德自律期,它以高度原则性的、公开的决策规范为特征,包括“尊重正义和有建设性、创造性的少数人的权力:寻求一致同意,而非倚赖多数人投票原则。,影响领导者道德素质的因素,个人特征 结构变量 组织文化 问题强度,领导道德与伦理的评判,动机方面的评判手段方面的评判结果方面的评判,领导道德与伦理的未来研究,古往今来,领导道德与伦理始终是学者和政治家们讨论的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恰恰反映出,领导道德与伦理对领导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对领导道德与伦理事务的经验研究是相当新的一个课题,对这个课题还有许多需要知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