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人员作业的劳动条件表现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生产经营单位在组织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其作业环境存在程度不同的职业危害。长期在有职业危害的环境中劳动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患职业病是必然的。,职业病是一种与工业发展、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致使的疾病。职业病主要是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侵扰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也是一种与工业发展、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不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发生的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主要是作业场所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存在隐患 、生产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作业环境存在事故隐患等诱发的。,据统计,截至年底,我国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已超过亿人,职业危害如不能得到有效防
2、控,相关职业病将危害劳动者健康、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如何做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是今天与大家交流的话题。,一、职业危害基本情况二、职业危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三、学习理解职业病防治法应掌握 的要点四、目前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工作 重点五、职业病的种类六、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职业危害基本情况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职业危害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截至年底,全国职业危害申报企业万家,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达亿。职业危害分布于全国三十多个行业,职业危害不但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也存在于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元器件等新兴产业,带来了诸多新的职业危害和污染问题。,煤炭、冶金、建材、有色
3、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职业危害最为突出。全国约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企业万家,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达亿)。大于2亿的劳动者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尘肺病65.3万例,还有60多万可疑尘肺人员,新发尘肺病人以每年1.5-2万例的速度增长)。重大恶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射线、细菌、霉菌等;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而
4、引发的颈椎病,肩周炎,痔疮等慢性病)。,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诊断标准明确,结合国情,由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称为狭义的职业病,或称法定(规定)职业病。职业病患者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一是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二是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三是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四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职业病呈现的五大特点:一是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二是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三是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四是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五是职
5、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随着企业的发展,如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性疾病会越来越多。据劳动部门调查,这些职业病患者群体中,50%以上是农民工。这些数据意味着我国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者承受了极大的身心痛苦,甚至失去生命,很多家庭因病返贫,政府和社会则要为以农民工为代表的职业病患者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一)粉尘危害尘肺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常见的职业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能引起尘肺的粉尘多达数十种。其中主要以矽尘和煤尘引起的尘肺病人最多,约占全国尘肺发病人数的 87%,是我国尘肺防治的重点。,案例:张海超开胸验肺张海超是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
6、04年6月,他到新密曲梁乡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振东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工种。2007年下半年,他感到身体不适,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他也没太在意,一直当做感冒来治,但效果不好。 2007年10月,张海超从振东公司离职不久,又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是肺结核,但不能确诊。,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张海超先后去过郑州市二院、省胸科医院、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数家医院检查,医生们都给出了一致的结论:职业病尘肺。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鉴定由当地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出具相
7、关证明,譬如,组织机构代码、职工工作时间、从事工种等。,由于振东公司不配合,张海超无法到职防所进行鉴定,而其他综合类医院又无权对职业病进行鉴定。无奈,张海超于2009年2月7日到新密市政府有关部门求助。5月,新密市信访局终于表态,由郑州市职防所对张海超的病情进行鉴定。5月25日,郑州市职防所出具了诊断证明,鉴定结果是“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意见是:进行肺结核诊治,建议到综合医院进一步诊治。,张海超决定“开胸验肺”,弄清自己的病情。 结果胸部一打开,医生就发现了他肺上的大量粉尘,肉眼可见。医生还为张海超做了肺部切片检验,排除了肺结核的可能。在郑大一附院出具的张海超的出院诊断:“尘肺
8、合并感染”。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郑州市立即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2009年7月26日,经全面系统地讨论、分析、会诊最终确诊张海超患尘肺病。,处理结果:河南省卫生厅给予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撤职处分,撤销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樊梅芳、王晓光、牛心华等3人尘肺病诊断资格证书。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侯振东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公司副总经理秦永彬开除党籍处分,解除秦永彬副总经理职务。依法追究后勤负责人郑海军的责任;责成相关部门对该公司罚款25万元。,8岁女娃患肺癌 “雾霾”会导致肺癌的产生,华东地区最近查到了肺癌最小的患者,年仅8岁。江苏省肿瘤医院某医生
9、认为,这名8岁女童患肺癌的原因是家住在马路边,由于长期吸入公路粉尘,才导致癌症的发生。雾霾主要是因为PM2.5会沉积在肺部引起炎症,从而引起一些恶性病变。,据了解,南京一家医院的胸外科有120张病床,但是肺癌患者就占据了50张。其中有不少患者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劳力人群,这些人大多都不是吸烟引起的病症。根据医院统计,肺癌患者的增长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但是最近几年,增长率最快的是3岁到50岁的人群。,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 及地面灰尘。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
10、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坏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对人体危害轻重,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比不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危害大。其次是粉尘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大颗粒的粉尘容易降落,在空气中漂移时间短,不容易被吸
11、入,不会发生危害。,根据粉尘的大小可分为: 飘尘,指粉尘直径小于10m的固体微粒,它能较长期地在大气中漂浮,有时也称为浮游粉尘。也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降尘,指粉尘直径大于10m的固体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它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粉尘是怎样危害人体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直径小于5微米的飘尘,它能巧妙地越过层层关卡,自由进入人体肺胞。不溶性的尘粒在人体肺胞沉积下来,天长日久,隨着沉积物增厚扩大肺胞壁纤维增生,肺部排除异物的能力减弱,结果为患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为尘肺、肺癌等疾病铺平了道路。另一部份可溶性尘粒跑进血管,由血液输送到其他内脏器官。,粉尘到哪里,就在哪里兴风作浪、兴妖作怪。人体
12、首当其冲的受害部位是呼吸系统。粉尘使呼吸道粘膜干燥、充血,咽部不适,发生剌激性咳喇;粉尘破坏气管粘膜上皮纤毛的活动,减弱分泌物的排泄能力。粉尘长时间停留在呼吸道内,还会为病菌的繁殖带来方便,以致发生咽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粉尘在空中互相碰撞,有很强的吸附力。这些为数众多的飘尘碰到空气中的污染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碳氢化合物等,会同它们结合,然后伺机侵害人体。沾着铅、汞、锰等金属的粉尘,能引起人体神经、血液、消化等系统障碍。,粉尘与锌、铜、铝等金属蒸气糾合在一起,使人体出现金属热。粉尘碰上煤焦油之类的致癌物质,结人体的危害就更大了。粉尘还是病菌的庇护所,不少细菌在这里安然生活。这
13、些细菌隨着粉尘在空中游荡。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传播病菌的能力就越强。,1、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
14、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随粉尘吸入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2、 粉尘对肺部的作用: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产生的尘肺病,
15、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改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尘肺。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电焊肺、铸工肺等13种尘肺病。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二是肺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其危害比尘肺小。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三是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由有机粉尘引起的,如棉尘、麻尘、皮毛粉尘、木尘等。 。,(二)毒物危害据职业病报
16、告统计,近年来我国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约四十多类。每年全国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几千人,死亡数百人。据有关部门对焦炉逸散物、氯甲醇、石棉、联苯胺、苯、砷、氯乙烯、铬等8种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的调查,这8种化学物质的职业病危害均可导致职业肿瘤,并且发病率很高。,在被调查的23个省、市的460个厂矿企业共 156000人中,从事石棉作业工人的肺癌发病率比一般居民高9倍,从事联苯胶作业工人的膀胱癌为正常发病率的24倍,接触苯作业职工苯白血病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6倍。,1、工业毒物的形态(1)气体 :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17、(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4)烟:为直径小于O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5)气溶胶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 m 0 001 m。,2、工业毒物的分类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一般分为:(1)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2)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3)强酸和碱物质,如硫酸、硝酸、盐
18、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类、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7)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3、毒物的作用性质: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靶器官)可分为: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毒物具有二种作用,
19、有的具有多种作用或全身性作用。,4、侵入人体的途径(1) 呼吸道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雾、烟及粉尘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因此,呼吸道是工业毒物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由于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面积大,肺胞壁极薄,其表面又为碳酸的液体所湿润,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肺泡对毒物的吸收极其迅速,如人体吸进大量的氰化氢、一氧化碳或苯等,在数分钟内就可以中毒昏倒。另外,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无法起到解毒作用,所以有更大的危险性。,(2) 皮肤工业毒物经皮肤吸收而致中毒者也较常见。它是穿过表皮屏障或通过毛囊和皮脂腺而进入人体的。经皮肤侵入的毒物
20、也不经肝脏而直接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能够经皮肤侵入的毒物主要有脂溶性毒物,如芳香族氨基或硝基化合物、有机金属类(如四乙基铅、有机锡)、有机磷化合物、氯代烃类等。,(3) 消化道工业毒物由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机会很少,主要是食用受毒物污染的食物或毒物溅入口腔造成的。由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三)放射性污染危害目前,射线技术和核技术在我国工业、农业、医学、科研教学和国防等领域已广泛应用,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不断增加。由于放射线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一旦发生事故,危害严重。,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要经历物
21、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学四个辐射作用的不同阶段。当人体吸收辐射能之后,先在分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尤其是大分子的损伤。有的发生在瞬间, 有的需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放大过程才能显示所致组织器官的可见损伤,因此时间较久,甚至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放射性物质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1、直接损伤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2、间接损伤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 H+、OH-和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3、远期效应
22、 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及遗传效应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射后其小孩发生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儿、畸形)的几率增加 9 倍。又如,受广岛、长崎原子弹辐射的孕妇,有的就生下了弱智的孩子。根据医学界权威人士的研究发现,受放射线诊断的孕妇生的孩子小时候患癌和白血病的比例增加。,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 径:1、呼吸道进入从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程度与其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有关。难溶性气溶胶吸收较慢,可溶性较快;气溶胶粒径越大,在肺部的沉积越少。气溶胶被肺泡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流向全身。2、消化道食入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重
23、要途径。放射性物质既能被人体直接摄入,也能通过生物体,经食物链途径进入体内。,3、皮肤或粘膜侵入皮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 1%1.2%左右,经由皮肤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随血液直接输送到全身。由伤口进入的放射性物质吸收率较高。无论以哪种途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都会选择性地定位在某个或某几个器官或组织内,叫做“选 择性分布”。其中,被定位的器官称为“紧要器官”,将受到某种放射性的较多照射,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如 氡会导致肺癌等。,(四)噪声性听力损伤1、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
24、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球磨、汽机发电、空压机、块状物料破碎、研磨、纺纱、织造、制条、凿岩、爆破、掘进等。,2、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暂时性听力阈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时间延长会导致全频受损,甚至噪声性耳聋,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3、除造成听觉损伤外,噪声还会诱发多种其他疾病,如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等;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
25、影响。,4、影响因素(1)噪声强度。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出现的越早,损伤越严重,受伤的人数也越多。80dB(A)以下的噪声一般不会引起身体器质性的变化,长期接触85dB(A)以上的噪声,接触噪声人员的自觉症状和听力损失程度均随声级增加而增加。,(2)噪声频谱。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比低频噪声大,窄频带噪声比宽频带噪声危害大。频谱可以影响听力损伤的程度,但不会影响听力损失的高频听谷。,(3)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听力损伤越严重,损伤人数也越多。暴露在强噪声中的时间过长,导致听力严重损伤。此外,持续接触噪声对人体的危
26、害比间断接触大。防止噪声危害,用人单位应建立隔声休息室,实行工间休息制度,使工人暂时离开车间,缩短接噪时间,有助于恢复听力。,(4)噪声性质。生产性噪声有多种分类方法,职业卫生工作中一般是根据持续时间和出现形态,将生产性噪声分为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2种。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如果噪声的声级、频谱、时间等条件相同,接触脉冲噪声工人的耳聋、高血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发病率均较接触稳态噪声的工人高。脉冲噪声的峰值声压级越大、宽度越长、次数越多、重复率越快、上升时间越短,对听阈的损伤越大。,(5)协同作用。如果生产现场同时存在振动、高温、寒冷或某些有毒物质等因素,噪声的不良作用会放大,对听觉器官
27、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比噪声单独作用更为明显。,(6)身体健康状况及个体敏感度。在同样条件下,对噪声敏感的个体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特别是耳病患者,即使接触时间不长或接触噪声强度不高,也可能出现明显病变。这与遗传、机体生理与生化代谢、耳部结构以及社会或心理因素等有关。,据有关专家预测,对于职业病危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后10年左右将有大批的职业病人出现。因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会导致劳动者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脏、肝脏、肾脏、皮肤严重损害,致死、致残和严重摧残身心,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因此,需要以国家强制力来预防职业病危害,控制和消除已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28、,因此为加强政府监管,以尽快遏制职业病多发的势头,中央编办于2010年10月8日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规定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通知就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如下:,卫生部的职责: (一)负责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拟订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三)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四)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
29、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 (五)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六)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 (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 年月日至 2010年10月8日期间,职业病防治法的执法主体是卫生部门。,安全监管总局的职责: (一)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组织拟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相关标准。 (二)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
30、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三)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四)负责依法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卫生培训工作。,(五)负责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职业卫生检查等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 (六)负
31、责汇总、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职责: (一)负责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监管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定劳动合同。 (二)依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做好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全国总工会的职责: 依法参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反映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职业危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危害因素,并危及从业人员健康的,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包括:(一)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
32、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二)劳动过程,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有关。(三)作业环境,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按其性质,可按以下因素类:(一)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这
33、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
34、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三)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的问题(一)职业健康工作基础薄弱。据有关部门调研,目前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的不足,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不足,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不到,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的约为,在劳动合同中告知职业病危害内容的仅占。,(二)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劳动者防护意识较差。据有关部门调研,不论是管理者
35、还是一线职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尘、毒、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比如一些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设施、工艺未采取工程控制和治理措施,岗位人员无个体防护措施;一些劳动者缺乏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展缓慢,职业卫生基础比较差,职业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三、学习理解职业病防治法应掌握的要点当前,职业病防治法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开展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法律依据,要履行好监管职责,就要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职业
36、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年月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此次通过的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九十条,比修改前多十一条,修改之处约80处左右。,1、职业病定义: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在用人单位之前加了个“等”字,这就意味着职业病患病群体从原来限定于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这三类用人实体的劳动从业人员放大到了所有的用人单位,一字之差便扩大了职业病保护范围。,2、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 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
37、申报制度: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4、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5、确立了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职业病“防、治、保、维” 有部门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
38、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围绕职业病的防、治、保、维四个主要环节,明确了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理顺了监管体制。“防”主要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治”涉及到体检、诊断鉴定和治疗,主要由卫生部门来承担;“保”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维”主要由工会负责。首次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安监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和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管职责。,6、围绕“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多项法律制度。突出强调用人单位
39、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明确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如对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处罚,罚款上限为五十万元。,第十四条,强调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特别是新增加了设备要求,拓宽了从源头控制的途径,进一步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
40、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高危粉尘”首次写入法条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增加对从事高危粉尘作业实行特殊管理的规定,突出了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粉尘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尘肺病基本都是高危粉尘所致。,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山东、辽宁、安徽、湖南、山西、河北、重庆等八个省市的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部分地方国有煤矿及乡镇煤矿的调研结果看,煤矿职工尘肺病检出率是:国有重点煤矿
41、,地方煤矿,乡镇煤矿。如果按照国家要求的体检比例,对全国煤矿万接尘人员进行体检和诊断,按上述检出率推算,每年尘肺病检出人数高达万人。,据统计,2010年共报告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占报告职业病的87.4%,而新发尘肺病绝大多数是高危粉尘所致。因此,控制了高危粉尘所致职业病,也就基本解决了我国尘肺病高发的问题。,8、 职业病人可申请救助由于职业病的隐匿性比较强,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到发病需要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之后才有可能暴露出来。在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应当怎样求助?,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
42、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措施,使前款规定的职业病病人获得医疗救治”。,9、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应用职业危害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有害因素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是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的职业卫生设计和安全监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的主要依据。,-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在职
43、业病防治工作中,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治理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包括治理职业病危害的设备,采取的预防职业病发生的工程措施。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建设项目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要求,落实到设计中,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查,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方可施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试运行后要按相关规定请有资质中介机构编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作为安全监管部门验收的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管实行属地管辖、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安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
44、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跨地区的,规定跨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实施监督管理。,10、诊断机构有权现场调查为了保障职业病病人的权益,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需要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十日内组织现场调查。用人
45、单位不得拒绝、阻挠。,四、 目前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提高认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作为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法律,一是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二是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三是突出了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2、认真履行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形成责权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监察机制。加强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设立独立的内设机构,充实专业的监管人员,配备适应职业卫生监管监察工作需要的车辆、快速检测设备、个体防护用品等
46、技术装备,完善职业卫生监管监察体系。,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健全并落实各项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落实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措施。3、抓住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以防治矽尘、高毒物质等职业病危害为重点,继续,在花岗岩和石英岩类矿山(包括石英砂、钼矿、金矿等,主要是采掘、破碎、筛分等工序)、石棉、木质家具制造业 (主要是胶和漆)、水泥生产、石材加工领域等行业领域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督促用人单位革新技术工艺,更新生产装备,加快防尘防毒设施技术改造,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4、严格职业卫生“三
47、同时”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用人单位要依法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监管部门要按照分工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建立完善严谨、透明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并加强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工作效率。,5、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要通过监管执法:促进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落实主体责任;抓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摸清监管对象的底数,为监管工作奠定基础;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抓
48、好日常监察、专项监察,,重点监察、定期监察,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抓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用人单位要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健全并落实各项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落实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含负责人、管理人员、操 作人员) ,提高其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增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其职业危害防护能力。,6、建立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的前提是做好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目的:掌握管辖地区内各企业,尤其是工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所管辖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调查要求 :管辖地区内的所有工矿企业,必须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建立档案。
49、在日常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要及时将生产环境监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和企业变迁情况录入职业卫生档案,以备查阅、分析。 调查内容:一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的历史、隶属关系、性质、机构设置、男女职工人数、产品种类、有害因素、有害职业的分布、接触有害因素的人数、产值以及利税情况等; 二是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记录使用的原料名称、中间产品、产品及年产量、,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并绘制工艺流程图;三是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车间、工段和班组是否按照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进行合理布局、采光照明、车间空气状况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相邻车间有无相互影响等; 四是劳动组织及班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每周几个工作日、每日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及在外有无兼职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