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策略探讨,一、课程背景与意义,二、课程性质与特点,三、课程成就与问题,四、实施途径与方法,一、课程背景与意义 (一)开设的背景,1时代发展对社会成员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国际视野信息时代信息能力职业竞争综合能力 科技创新创新能力,2.克服分科教学的弊端 分科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割裂事 物的密切联系; 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个性发展; 过分注重接受学习,忽视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 “圈养”,脱离社会实践。,3.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高考改革,双向择业,终身发展,都需要综 合素质。高考“分数 + 综合素质”录取,考试命题以 能力为导向,6,(二)课程的意义 为每一个
2、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机会。 用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拓展学习时空,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一)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基础。 非指定领域:如传统活动,10,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 预设性教材非预设性的资源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生成的主题课堂教学时空开放的时空间接学习实践学习“教”师“导”师同步为主个性需要,
3、与学科课程的区别,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 独立的课程,不是其它课程的附庸。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小学三年级至高中开设。小学、初中每周2课时,高中每周3课时,共23学分。,(二)特点1整体性。活动主题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课程形式以活动为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空间、评价标准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活动有计划性,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将不断生成新主题。5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
4、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等等。,三、课程成就与问题 (一)成就1学生喜欢。所有学生都有“用武之地”。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学习兴趣十分浓厚。,2.综合能力提高。凡是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3. 家长、社会满意。4.发展趋势:校本课程,基地建设。大主题,长作业。,(二)问题1. 实施环境差。生源竞争、教育评价、升学竞争、急功近利、安全压力、就业压力等,导致教育短视行为盛行。,2. 课程边缘化。课表上有课,实际被其它考试学科挤占;师资力量薄弱,一般作为搭配课;有的学校索性不开
5、课,中学尤甚。3. 有课无活动。极少走出教室或学校,黑板上“种田”。,4. 教师不会教。多数任课教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对课程性质、特点、培养目标理解不够,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力不从心。, 不会备课。由于教师对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一般程序不甚了解,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备课重点放在“怎样教知识”方面,主要精力用于写教学内容,缺乏对活动指导的预设性。, 不会用教材。把教材内容当“课文”讲解,把“知识” 灌输给学生,教材中的每个主题活动内容一般讲12课时,教材内容全部教完。要“用教材”,不能“教教材”。例如,“家用电器”冰箱。主要讲冰箱可以冰什么,有什么作用,而不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冰箱发展、冰冻的原理、给人
6、们生活带来的好处等。学生没兴趣。,把教材提问当练习题做。教材中的提问,是为学生活动提供方向或线索;要让学生实践体验,不能当成文化学科的作业让学生做。, 有课无活动。不联系实际,讲大话、空话、套话,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做工”。 缺乏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效劳动!例如,“走近成功人士”,不联系社会实际。, 活动形式化。由于活动的目标不明,活动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活动没有什么价值。, 教学方法欠缺。教学目的不明、途径不清、方法欠缺;“以教为主”,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特长教学。例1:“调查社区的生活习俗”。有一位美术教师,第一节课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调查了解社区的生活习俗,而是用大量的精力讲手抄
7、报怎样设计,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当堂课设计手抄报。一节课几乎完成了本主题活动所有的活动过程。这堂课就成为地道的美术实践课。例2:四年级“我们出游去”。某教师引导学生拟订出游方案,但学生讨论时,教师没有提示学生,出游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还叫学生带手机、地图、胡椒面儿。,四、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充分备课 1选择教育资源。校内资源,校外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凭借这些资源开展活动。,2确立活动主题。活动主题(或研究性学习课题或设计制作的物体名称)。中国近代史的调查与研究 中国(?)近代史的调查研究课间十分钟学生兴趣活动调查研究学生课间兴趣活动调查研究,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秀山县农
8、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秀山县 社农民近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 妈妈,请多陪陪我 (三年级)不适宜作课题 我的课间活动 (中年级)设计?总结? 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初中)爸爸妈妈去哪儿了? 村留守儿童 状况的调查,3设计指导方案。 活动主题:科学、简练、明了。 活动目的:以三维目标而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纲要要求。,活动准备:第一,教师“试水”或“踩点”;第二,教师准备,如收听天气预报、准备药品,与相关人员联系等;第三,提出学生需要准备的事项,例如分组、准备活动用具等。,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分解任务,组建队伍,规定时间,预设问题。教师的设计不能取代学生的活动计划。,4链接相关资料。与本课有直接关联,预计学生难以找到的资料信息,教师可以事先提供。,(二)精心指导活动过程指导是中心环节。一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自始至终开展活动,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给予方法指导。例如,指导学生选择主题、调查问卷、筛选资料、提炼成果、展示汇报成果,等等。如,环保宣传活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