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社会工作行政与 社会工作督导,第一节 社会工作行政第二节 社会工作督导,第一节 社会工作行政,一、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和特征 1、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 社会工作行政(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又称为社会行政或社会福利行政。,“社会工作行政可称为转化社会政策成社会工作行政的过程。” 基德内(John C. Kidneigh)社会工作行政是促成社区资源(人力和财力)转化为社区服务的过程。 斯宾塞,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连续的行动过程,这一过程的运作是为达到共同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并运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运用协助与合作的方法,这是一个计划、组织
2、和领导行政运行的过程。 崔克尔(Harleigh B.Trecker) 社会工作行政一方面是政府公共行政的一个部门,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间接方法。 白秀雄 (台湾),社会行工作行政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进行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分析与策划,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可以运作的政策。其二,通过社会服务机构把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服务过程。其三,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的方法与技术以提高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其中,政府社会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服务;作为一个有诸多策略合成的过程,社会工作行政旨在保证政
3、策对象的福利权利,发挥社会福利的功能。,2、社会工作行政的特征,首先,社会工作行政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社会工作行政的形态特征。 其次,作为“行政”管理,它与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相区别。 王思斌认为在涉及范围、直接目标、执行者三个方面都存在区别。,再次,由于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多涉及社会福利,其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使国家的社会政策能得到贯彻、落实。因而,其服务行为不存在营利的目的。最后,从方法层面看,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在手段上具有专业性。,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历史演变,行政思想 西方社会的社会福利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的“幸福论”、古罗马人的“责任观念
4、”以及希伯来人的“公正观念”。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记礼运大问篇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周礼则记载“保息六政(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之说,管子则有“九惠之教(养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赈闲、接绝)”的主张。,制度层面 在资本主义出现以前是没有制度化的社会工作行政的,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在工业革命后,也陆续推行了“汉堡制度”、“爱尔伯福制度”以及“新汉堡制度”等制度,促进了救济行政的发展。在中国,汉宣帝时代所设置的“常平仓”和后来的“义仓”、“社仓”等,以及周代至清代的“保息荒政”、历代的“仓储制度”等措施,都是
5、我国古代救济事业的重要制度安排。,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行政概念,则应该追溯到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时期所发展出来的“机构间的合作”以及“社区组织”的概念,这些概念和组织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工作行政的雏形。1914年,社会工作行政在美国首度成为社会工作学院学生的训练课程之一。 1944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课程委员会将社会福利行政作为训练学生的八门基本课程之一。 l 978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提出将社会工作行政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从而使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我国,由于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相当的不成熟,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不够
6、完善,社会福利机构严重不足。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更侧重于宏观方面,而不是治疗性的个人辅导方面。宏观工作包括政策分析与策划、政策与计划的制定、社会问题的研究、服务及机构的管理等,这些方面大多属于社会工作行政的范畴。,三、社会工作行政的主要功能,1、很多学者认同将社会行政的功能分为三个层次来把握: 一是制度的层次。制度层次主要是宏观控制,这是建立社会福利体制方面的功能,即转化社会目标成为社会服务行动方案。 二是管理的层次。这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功能,其目标是提高效率与减少浪费,使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功效。 三是技术的层次。这是专业服务的提
7、供方面的功能,其目标是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张曙认为,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即实施社会政策;进行有效管理;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社会政策原则和措施的实施,包括解释社会政策,策划社会政策落实的具体方案,推动方案的实施,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协调和控制,以合理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督促社会服务进程,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在社会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对已有的各项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四、社会工作行政人员,社会行政人员一般是社会机构的领导者,他不直接提供服务,而是领导整个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8、认为社会福利行政人员应具备下列各项的技术与能力:(1)事前有合乎实际的思考和计划;(2)评估某项计划的可行性;(3)考虑实行有无其它方式;(4)预估这一决策所带来的影响;(5)定出事情的轻重缓急;(6)做决定;(7)同时处理多重角色从工作;(8)维持个人的心理平衡;(9)了解官僚制度的功能及组织理论,并运用这一知识完成机构目标;(10)使其他人能发挥其个人及团体的持长有效率的工作,并弥补其所受限制之处;(11)妥善运用权力及授予权力;(12)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13)做事果断。,五、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内容,1、方案策划良好的方案应具备:(1)实际性。(2)可行性。 (3)具体性。 (4)明晰
9、性。(5)适应性。(6)整体性。,2、组织组织是指为了推行社会福利事务,对工作人员工作进行工作过程中的职权分配所形成的管辖体系,其目的在于分工合作,分层负责,以有效的发挥专业服务的实际功效,提供社会成员所需的服务。,3、人事部署 人员部署是指包括社会福利机构中有关人员的约聘、任用、训练、进修及管理等人事政策的实施,使人尽其才,事尽其功,是落实工作方案,达成工作成效的体制准备。4、领导 领导是机构行政主管的职责,成功的领导者也应该有优秀的综合素质,他(她)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领袖才能、勇于面对和承担的胆识。,5、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可以提高内在的行政效能。协调就是使机构的各部门间,各工
10、作人员间能分工合作,协同一致地达成机构的目标及任务。 6、督导与激励 督导是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下属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是渗透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能、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的综合性活动。 激励就是激发员工动机,诱导其行为,发挥其潜力,满足工作者的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归属需要。,7、公共关系 社会工作机构想要增加一般民众对机构的认识,就需要搞好公共关系与宣传,以得到民众在物质上及精神上的支持。公共关系与宣传就是与其他服务机构、政府、媒体和大众进行积极联络。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经验分享、人员往来、媒体分布、居民大会等都是获得外来支持和强化外在资源的重要策略。,8、资金运作 资金运作涉及经
11、费募集、预算、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内容。9、评估 评估就是机构行政人员、服务对象、主管部门和专家利用科学的评估技术,从多个方面对社会工作行政进行评价和测量,对机构的各项方案、行政措施和执行情况等加以评定和审查的过程。,六、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研究,目前国内对社会工作行政的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应用说。认为行政学与社会工作行政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社会工作行政是一般行政学原理的应用和发展。 替代说。认为社会工作行政人员的工作,与私营企业行政人员和经理并无分别,因此,可以用管理取代行政。 范例说。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也不同于工商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独特的“
12、范例”或“范式”。,第二节 社会工作督导,一、社会工作督导概念“督导是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社会工作知识和技术从训练有素的工作者传授给新进者或学生。”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对机构内的新的工作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督导程序,传授专业服务的方法和技术,以增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巧,并确保对案主提供专业服务的素质。 廖荣利 (台湾),督导是一种程序,借助这种程序以对执行机构方案计划有直接职责的工作人员,由机构指定的专业工作者协助他依照他的需要来学习,协助他尽量运用他的知识和技术,协助他增进自己的能
13、力,以便使他更有效地下作。 威廉逊(Margaret Williamson),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辅助方法,通过督导者对新的社会工作者或实习生的监督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熟练程度,增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工作及其专业教育的质量,切实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 张乐天(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督导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工作方法或程序。它是通过督导者对被督导者的指导、督促,使被督导者能够更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伦理开展工作,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取得预期的效果。,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可以分为教育功能、行政功能和支持功能三个方面。社会工作督导的教育功能是督导
14、最重要的功能,是指通过督导的过程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督导的行政功能是指通过督导的过程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机构和实际工作人员的服务品质,确保服务质量。 社会工作督导的支持功能是指由成熟的有经验的督导者给没有经验的新工作者以情绪上的支持与指导。,三、督导者与受督导者,1、督导者所谓督导者就是社会工作机构中从事督导工作的人员,他的职责是实施对受督导者的督导工作。督导者必须受过充分的专业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要对督导的知识和技术有深入的认识。,2、受督导者所谓受督导者就是在社会工作机构中接受督导训练的人员。他们在
15、指定的督导者定期持续的指导之下,为受助者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服务或治疗。受督导者包括已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新的社会工作者、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实习学生、未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非专业的志愿工作人员四类。,3、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和程序,(1)个别督导方法 它是由一位督导者对一位受督导者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指导的方法,其督导方式是定期进行讨论会谈。这种会谈往往是每周或每月举行一次,每次12小时,前后共要延续至两年不等。会谈的内容主要是受督导者在为案主(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提供服务时遇到的各种专业程序和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包括受督导者在业务学习、行政措施以及社会政策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在
16、督导过程中,督导者还可以向受督导者布置作业。,(2)集体督导方法。是一位督导者对数位受督导者的督导。集体督导由一位督导者与数位受督导者组成一个小组,定期举行小组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各受督导者在专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每次讨论中,由小组中的l至2名受督导者提供书面或口头的工作记录和讨论要点,然后督导者主持小组讨论,以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和寻找解决的有效途径。,(3)同辈互动督导方法。 同辈互动督导没有固定的督导者,一个团体中的所有成员都以同等地位参与督导和被督导。在这种督导团体中,所有成员都有他们各自缺乏和有待学习之处。同辈互动督导的主要方式是定期举行会议,每次会议都有一个主持人,他可以
17、是工作团体的成员,也可以是一个行政人员,主持人只负责会议的进程。同辈督导会议讨论实际的社会工作进程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交流个人的感受与困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后形成团体决策。在这种督导方法中,人人都是教育者,又都是学习者。,(4)个案咨询督导方法。个案咨询督导是由督导者扮演咨询者的角色,接受工作者的咨询服务要求的方式。这种方法通过不定期的咨询会议,对工作者所提出的业务或个人适应的问题,从事一问一答和共同思考方式的督导活动。,(5)部门整合督导方法。 是由异质性大,研究领域不同的人员共同举行定期持续性的会议来进行咨询和督导。督导会议所讨论的事项是成员预先拟定讨论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视其需要提出议题。会议讨论的决议是由团队成员共同协商而成,而非个别成员的自我决定。这种督导会议的主持人,往往是一位行政领导,他不算是督导,也没有教育成员的责任。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贡献是这类会议的最大特色。,四、中国的社会工作督导,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和督导一直是社会工作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 探寻并发展适合中国社会现状和社会工作发展需求的督导理论和模式以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督导效果,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