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脱轨原因及其防止措施,一、影响脱轨的因素影响车辆脱轨的因素很多,诸如列车碰撞、线路和车辆最不利条件的组合以及车辆或线路的故障等等,都可能引起脱轨。通常,车辆脱轨不是由单一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的不利组合造成的。综合起来,影响脱轨的因素与下述几方面有关。,1线路状态 )曲线超高 车辆在曲线上低速运行时,曲线外轨超高使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从而使外侧车轮减载,内侧车轮增载,而高速运行时,由于曲线外轨超高不足,使车体向曲线外侧倾斜,产生指向曲线外侧的侧向水平力,从而使内侧车轮减载,外侧车轮增载。 )线路的顺坡、三角坑、偶然的凹凸不平等都会使车体产生扭曲,从而引起各车轮轮重的增减载。 例如圆曲线和
2、直线交接的过渡曲线(称为缓和曲线)不是处于一个平面内,过渡曲线的内侧钢轨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而外侧钢轨逐渐递减(或递增,视运行方向而定),使两侧钢轨处于扭曲状态,即线路纵断面有一定的坡度,这就是所谓顺坡。当车辆由直线进入缓和曲线时,导向轮对的外侧车轮轮重增载,而由圆曲线进人缓和曲线时,导向轮对的外侧车轮轮重减载。 )线路横向不平顺、小半径曲线、道岔以及局部不平直都可能引起较大 的侧向力。 )在形曲线上,当机车推进时,车辆之间的纵向作用力将使侧向力增大。, 车辆结构参数和状态 )转向架和车辆的斜对称载荷产生固有的轮重增减载。 转向架的斜对称载荷可能是由于构架、弹簧和轮径的制造公差造成的;车辆的斜
3、对称载荷可能是由于左右空气弹簧的压力差、四角旁承高低不平、前后心盘面不平行或对角旁承压死等原因造成的。当转向架构架、车体的扭曲刚度和轴箱弹簧垂直刚度较大时,车辆经过扭曲线路的轮重减载量也较大; )旁承摩擦力矩阻碍转向架转动,车辆通过曲线时,摩擦力矩增加,轮缘侧向力也增大。我国车辆研究部门对长米客车的试验表明,若用旁承支重,摩擦力矩增加时,相应的轮缘侧向力大约增加。摩擦力矩大者,轮缘侧压力就大些,其脱轨系数也大些; )轴箱横向定位刚度过大,将使轮对与钢轨之间的侧向力增大; )车辆的重心位置越高,则未被平衡的横向力引起的垂直增减载越大。象罐车、棚车的重心较高,所以抗脱轨的安全性较差。 此外,车辆振
4、动、车轴的平行度、轮缘倾角、轮轨之间的摩擦系数等等,对于抗脱轨的安全性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运用条件 )车辆的装载状态。空车比重车容易脱轨,这是由于空车时的弹簧挠度比较小,对线路扭曲的适应能力较差;货物偏载将使重心偏向一侧或一端,也会影响到各车轮轮重的分配。因此,对货物偏载要有一定的限制; )有大车与小车连挂的列车通过曲线时,由于大车端部偏离线路中心线比小车大,因此大车对小车有较大的指向曲线外侧的侧向力; )不同的运行速度,对车辆脱轨有不同的影响。当车辆通过曲线时,通常分为超速、平衡速度、低速三种情况。试验表明,通过曲线时,低速运行比高速运行容易发生脱轨; )反向运行即当机车推进时,车辆之间的车钩作用力是压缩力,有可能造成车辆两端各向线路一侧偏移的状态,产生如同前述的在形曲线上运行那样,使前后转向架侧向力增大。同时,还有可能使车辆向上撅起,使其轮重减载; )风力对防止脱轨安全性也是不利的,特别是对长大轻型的车体,风力影响更为显著。,综上所述,引起车辆脱轨的原因很多,而从脱轨时受力分析的角度来看,影响车辆脱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轮重减小的,一类是使轮轨之间的侧向力加大的。据我国车辆科研部门试验表明,车辆低速通过曲线时,轮重减载比侧向力的加大更不利。因而在这种运行条件下,分析和研究车辆脱轨问题时,应着重注意轮重减载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到侧向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