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7361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 础 训 练,(一)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释】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迁居市旁/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此又非所以处子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可以处吾子矣/处江湖之远 D.遂居焉/不可久居,A(于是)(B.用来/的原因;C.安置/处在;D.定居/停

2、留),A,基 础 训 练,.,.,.,.,.,.,.,.,.,.,2.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孟 子 幼 时 其 舍 近 墓 常 嬉 为 墓 间 之 事。3.孟母三迁的原因是什么?4.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不良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太大。,基 础 训 练,启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环境对人的熏染很大;对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安家置业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等。 ,【参考译文】 孟子小时候,他的家邻近墓地,常常学做墓地里烧埋等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里不是我用来安顿教育孩子的地方。”于是搬到集市旁边居住;孟子又玩学商人自夸

3、自卖的游戏,母亲说:“这里也不是我用来安置教育孩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宫的近旁;孟子于是学做祭祀、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他的母亲说:“这里可以安置我的孩子了。”于是就定居在那里。,基 础 训 练,(二)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曾子:孔子弟子曾参。女:通“汝”,你。特:只,只是,只不过。,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

4、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顾反为女杀彘/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妻适市来/而此地适与余近 C.曾子欲捕彘杀之/解衣欲睡 D.子而不信其母/小信未孚,C(想要)(A.回头,待会儿再来/拜访;B.到、 去/正好;D.相信/信用),C,基 础 训 练,.,.,.,.,.,.,.,.,2.对画波浪线句“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 B.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真诚对待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 C.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把实情告诉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

5、)教育的方法。D.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信任他的母亲,这不是能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原因。,A,基 础 训 练,3.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4.曾子认为“婴儿非与戏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基 础 训 练,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这个故事的寓意,你会联想到哪些名言或成语?,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注意教育方法,要说到做到,以身作则(或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既要言传,更要身教)

6、。会联想到: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她的儿子跟在她后面哭。她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曾子的妻子去市集上回来,曾子想捉猪杀掉它。他的妻子制止他说:“我只是和孩子说着玩的啊。”曾子说:“小孩子不可以随便说着玩的,孩子没有知识,全是靠向父母学习,等父母去教育他。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育孩子去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杀了猪煮给孩子吃。,基 础 训 练,(三)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

7、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注释】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太子:指唐高宗李治。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公输盘 B.汝知稼穑之艰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水所以载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见其息于木下,则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D(就)(A.看见/会见;B.知道/智慧;C.用来/的原因),基 础 训 练,.,.

8、,.,.,.,.,.,.,.,.,.,2.对画波浪线句子“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就是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的原因,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是船啊。B.水可以用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是船啊。 C.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老百姓就是水,皇帝就是船啊。D.水可以使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是船啊。,B,基 础 训 练,3.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汝 知 其 劳 逸 不 竭 其 力 则 常 得 乘 之 矣。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怎样

9、的思想性格和特点?5.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居安思危,教子心切,教导有方。,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饭,就说:“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也有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见他乘船,就说:“水可以用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是船啊!”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按照墨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

10、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基 础 训 练,(四)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书舍:书塾。亲:父母。愿:羡慕。中心:内心。恻然:悲伤的样子,此指怜悯同情的样子。,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邴原少孤/孤常读书 B.凡得学者/得为众人而已耶 C.故泣耳/故虽有名马 D

11、.吾徒相教/召令徒属曰,C(所以)(A.丧父/我;B.得到/能够;D.白白地/部下),C,基 础 训 练,.,.,.,.,.,.,.,.,2.对文中画横线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白地指导你,不收学费。 B.未成年人如果立志读书,我可以白教,不收钱财。 C.你如果有志气,我情愿白教你,不要求你给学费。 D.你如果有读书的理想,我愿意白白地指导你,不收取你的钱财。,A,基 础 训 练,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一 则 愿 其 不 孤 二 则 羡 其 得 学 中 心 感 伤 故 泣 耳。4.读

12、了这段短文,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5.文中的邴原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刻苦勤奋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仁慈惜才,无私奉献的人。,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回答说:“没钱交学费呀。”老师说:“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邴原于是进了学堂读书。一个冬天,就

13、读熟了孝经和论语。,基 础 训 练,(五)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列子:名御寇,战国时的哲学家。关尹子:传说中的人名。所以中者:射中的原因所在。,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矣/明道中 B.请于关伊子/俯身倾耳以请 C.退而习之/是进亦忧,退亦忧 D.守而勿失/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请教)(A.射中目标/中期

14、;C.回去/退居;D.保持/州郡的长官),B,基 础 训 练,.,.,.,.,.,.,.,.,2.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可 矣 守 而 勿 失 也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3.关尹子为什么对知道射中目标的原因看得如此重要?,因为射中了而不知为什么射中,这个“中”是偶然的,很难再中,这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射箭。只有知道了射中的原因,才能百发百中,这才是真正学会了射箭。,基 础 训 练,4.列子学射的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无借鉴意义?如果有,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基 础 训 练,【

15、参考译文】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目标了,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道:“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道:“不知道。”关尹子道:“这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三年后又把自己的练习情况报告关尹子。关尹子道:“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列子道:“知道了。”关尹子道:“这就行了!紧紧记住,不要忘记。不仅射箭这样,治理国家和自己做人也都是这样。”,基 础 训 练,(六)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16、!”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俟(s):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昼寝厅事/怀民亦未寝 B.信不诬哉/小信未孚 C.而阴怀不测/朝晖夕阴 D.兽不足道/策之不以其道,A(睡)(B.确实/信用;C.暗地里/阴暗;D.说出来/方法),A,基 础 训 练,.,.,.,.,.,.,.,.,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

17、也。 B.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C.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D.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D,基 础 训 练,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狗也没有受到伤害。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容易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

18、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拿起枕头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是真实的,,基 础 训 练,根本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单单只有这点野心。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基 础 训 练,(七)吕蒙正雅量 (清)潘永因 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参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

19、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复能忘固不如弗知也。”时人服其量。 (选自宋稗类钞) 【注释】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三入相位。卒后赠中书令,谥文穆。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同列:同僚;同事。,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记人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入朝堂/月色入户 C.悔不穷问/蝉则千转不穷 D.固不如弗知也/汝心之固,A(过失)(B.进入/照进;C.彻底追究/停止;D.所以/顽固),A,基 础 训 练,.,.,.,.,

20、.,.,.,.,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文穆佯为不闻而过。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若 一 知 其 姓 名 则 终 身 不 复 能 忘 固 不 如 弗 知 也。,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便走过去了。,基 础 训 练,4.这段短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质?从吕蒙正的雅量,我们可以联想起哪句俗语?5.从吕蒙正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启示:在日常生活中,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应该宽宏大量,胸怀宽广,不要小心眼,斤斤计较。,不计人过,宽宏大量,胸怀宽广。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基 础 训 练,(八)清太祖躬行节俭 (清)陈康祺 太祖尝出猎,雪初霁,恐草

21、上浮雪沾濡,撷衣而行。侍卫辈私语曰:“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太祖闻之,笑曰:“吾岂无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赐汝等与其被雪沾濡何如鲜洁为愈。躬行节俭,汝等正当效法耳。”自是八旗臣民,无敢以衣华服从事者。 (选自郎潜纪闻) 【注释】霁(j):雨后或雪后转晴。撷(xi):摘取。八旗: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y)衣:华丽的衣服。,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祖尝出猎/未尝识书具 B.侍卫辈私语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躬行节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汝等正当效法耳/恐托付不效,A(曾经)(B.私下/偏爱;C

22、.亲自/躬身弯腰;D.学习/实现,成功),A,基 础 训 练,.,.,.,.,.,.,.,.,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吾 岂 无 衣 而 惜 之 吾 常 以 衣 赐 汝 等 与 其 被 雪 沾 濡 何 如 鲜 洁 为 愈。,皇上什么东西没有,怎么还爱惜一件衣服呢?,基 础 训 练,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清太祖怎样的美德?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启示: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厉行;上行下效,作为上级或长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要上级或长辈以身作则,没有什么事做

23、不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躬行节俭,以身作则。,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清太祖曾经外出打猎,当时雪后初晴,他担心草上的浮雪打湿了衣服,便把它解下来提着走路。侍卫们私下议论道:“陛下什么东西没有,怎么还爱惜一件衣服呢?”太祖听了,笑着说:“我难道是没有衣服才爱惜它吗?我常常把衣服赏赐给你们,(不过身上穿的衣服)与其被雪打湿,哪比得上鲜艳、干净更好。我亲自施行节约、俭朴,你们这些人正应该学习才是。”从此,八旗的臣民,没有谁敢穿着华丽的衣服办事。,基 础 训 练,(九)韩滉身居高位不骄奢 滉虽为宰相子,性节俭,衣裘茵衽,十年一易。甚暑不执扇,居处漏薄,取庇风雨。门当列戟以父时门第不忍坏乃不请

24、。堂先无挟庑,弟洄稍增补之,滉见即彻去,曰:“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坠。若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作以伤俭德?”居重位,清潔疾恶,不为家人资产。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基 础 训 练,【注释】滉(hung):韩滉,唐宰相韩休的儿子。茵:坐垫。衽:席子。漏薄:简陋。庑(w):廊屋。彻:同“撤”,撤去。摧:折断。圮(p):毁坏倒塌。清潔:清廉正直。潔,同“洁”。,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十年一易/寒暑易节 B.吾等奉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缮之则已/入则无法家拂士 D.清潔疾恶/恶能无纪,A(更换)(B.继承/侍奉;C.就/如果;D.坏

25、人坏事/怎么),A,基 础 训 练,.,.,.,.,.,.,.,.,2.对画横线句子“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坠”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的君主曾在这里容身,我们继承下来,常常担心出现差错或过失。 B.父亲曾在这里容身,我们在这里侍奉他,常常担心出现差错或过失。 C.父亲曾在这里容身,我们继承下来,常常担心出现差错或过失。D.父亲曾在这里容身,我们在这里侍奉他,常常担心会掉下去。,C,基 础 训 练,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门 当 列 戟 以 父 时 门 第 不 忍 坏 乃 不 请。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韩滉怎样的高风亮节?5.韩滉

26、这段故事对我们立身处世有何启发?,启发:生活要勤俭朴素,为人要清廉正直。,身居高位而不骄奢,生活俭朴,清廉正直。,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韩滉虽然是宰相的儿子,可是生性节俭,衣服、皮裘、坐垫和席子等用品,十年才更置一次。酷热天气也不拿扇子,住处十分简陋,仅满足于遮蔽风雨。(按照他的职位)门前应当排列戟这种兵器,因不忍损坏父亲原来的府第门户,就不向皇帝请求。正屋周围原先没有廊房,他的弟弟韩洄稍加扩建,韩滉见了立即令人撤去,说:“父亲曾在这里容身,我们继承下来,常常担心出现差错或过失。如果毁坏倒塌,修补一下就可以了,怎么敢改建扩充来损伤勤俭的美德呢?”韩滉身居高位,清廉正直,痛恨坏人坏事,不

27、替家里的人购置产业。,基 础 训 练,(十)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宋)司马光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基 础 训 练,【注释】郭子仪:唐代名将,和后文李光弼,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牙将:副将。不相能:不能和睦相处。能,和睦,此义只用于“不相能”这个词组里。仆:谦称代词,我。纤(xin)毫:细小。,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8、 ) A.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大儿初醒声 B.虽同席不交谈/虽有千里之能 C.光弼恐见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子仪趋堂下/尝趋百里外,D(跑向)(A.当初/刚刚;B.即使/虽然;C.被/认清),D,基 础 训 练,.,.,.,.,.,.,.,.,2.对画横线句子“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国家不太平,皇上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平定天下,我怎么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呢! B.现在国家不太平,主人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处理事情,仆从怎么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呢! C.现在国都不太平,皇上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平定天下,我怎么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呢! D.现在国家战乱,皇上被

29、人侮辱,没有你不能平定天下,我不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啊!,A,基 础 训 练,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因 涕 泣 勉 以 忠 义 即 荐 之 为 节 度 使 遂 同 破 贼 无 纤 毫 猜 忌。 4.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郭子仪怎样的品质特点?5.这段文字对郭子仪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情等描写。,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前嫌,待人赤诚,以德报怨的高贵品质。,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郭子仪当初与李光弼一起做安思顺的副将,不能和睦相处,即使同席共座也从不互相谈话。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主将,李光弼恐怕被杀害,于是跪下请求郭子仪说:

30、“我个人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宽恕我的妻子和儿女。”郭子仪快步走到大堂下边,握着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不太平,皇上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平定天下,我怎么敢心怀私愤呢?”同时流着眼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还立即推荐他做节度使,终于一起打败了敌人,彼此间没有丝毫的猜疑和妒忌了。,基 础 训 练,(十一)卢沟桥 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初建,我正统九年修之。桥二百步,石栏列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桥北而村数百家己巳岁虏焚掠略尽。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 【注释】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赘:通“缀”,连结。神勒:神妙的雕刻。墩堡:战争中防御敌人的碉堡

31、。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基 础 训 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顾抱负赘/不屑一顾 B.数之辄不尽/扶苏以数谏故 C.态色相得/不复得路 D.狮母乳/妇抚儿乳,A(回头看)(B.计算/多次;C.适合/找到;D.初生的/喂),A,基 础 训 练,.,.,.,.,.,.,.,.,2.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桥 北 而 村 数 百 家 己 巳 岁 虏 焚 掠 略 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4.本文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本文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卢沟桥。重点是桥侧雕刻的石狮。,村头上

32、防御敌人侵犯的碉堡,顺河蜿蜒曲折,望去如同城墙上的女墙。,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卢沟桥横跨卢沟水两岸,金国明昌(金章宗完颜璟年号)初期建成,我朝(作者的朝代,明朝)正统(明英宗年号)九年又进行了修补。桥长二百步,(两侧)石头栏杆、柱子的顶上,母狮和幼狮,回头看的、抱在怀中的、背着幼狮的、连在一起的,姿态表情相呼应,数都数不完。俗语说:(这是)鲁国公输班(即鲁班,姓公输)神妙的雕刻。桥北有个村子,有好几百户。己巳年元朝的兵马焚烧、抢夺几乎光了。村头上防御敌人侵犯的碉堡,顺河蜿蜒曲折,望去如同城墙上的女墙。,基 础 训 练,(十二)民众如水,载舟覆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

33、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直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选自二十五史旧唐书魏征传),基 础 训 练,【注释】殷忧:深深的忧虑。殷:大。道:治理。傲物:傲视他人。物:他人,众人。董:督察,治理。直:同“值”,值得。,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克终者盖寡/盖竹柏影也 B.今守之而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C.振之以威怒/蒙辞以军

34、中多务 D.终苟免而不怀仁/故不为苟得也,C(用)(A.大概/原来是;B.够/值得;D.只是/苟且),C,基 础 训 练,.,.,.,.,.,.,.,.,2.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虽 董 之 以 严 刑 振 之 以 威 怒 终 苟 免 而 不 怀 仁 貌 恭 而 不 心 服。,(原来)深怀忧虑时必定竭尽诚心对待下面的人,已经实现志向后就会放纵自己,傲视他人。,基 础 训 练,4.作者认为“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5.(水)能“载舟覆舟”,这里的“水”和“

35、舟”分别比喻什么?水能载舟和水能覆舟原因分别是什么?,“水”比喻民众,“舟”比喻君王。水能载舟,是因为舟之待水,竭诚一体,不放纵自己,不傲视下民。水能覆舟,是因为江山在手,君临天下,放纵自己,为所欲为,激怒了民众之水。,原因是夺取江山时深怀忧虑而竭诚对待民众,深得民众的支持拥护;守护江山时,志向已经实现而放纵自己,傲视民众,得不到民众的真心支持拥护。,基 础 训 练,(十三)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于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

36、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选自贞观政要贪鄙第二十六),基 础 训 练,【注释】巢:筑巢,名词用作动词。下文“复穴于窟下”中的“穴”,用法与此同。履忠正,蹈公清:履、蹈:履行,实行。忠正,忠诚正直。公清:公平清廉。,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犹恐其不高/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B.鱼藏于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然而为人所获者/卒获有所闻 D.食厚禄/设酒杀鸡作食,B(在)(A.仍然/好像;C.捕获/获取;D.享受/食物),B,基 础 训 练,.,.,.,.,.,.,.,.,2.翻译下面的句子

37、。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3.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然 陷 其 身 者 皆 为 贪 冒 财 利 与 夫 鱼 鸟 何 以 异 哉?,鸟在树林里栖息,还担心不够高,又把窝筑到树顶上。,基 础 训 练,4.唐太宗的忠告有何特点?5.唐太宗认为当官的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祸害?,“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切不可贪图财物和好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人说:鸟在树林里栖息,仍然担心不够高,又把巢筑到树顶上;鱼在水中潜藏,仍然担心水不够深,又在洞窟之下建穴。然而最终被人所捕获,都是因为贪婪食饵的缘故。今日人臣

38、接受任命,身居高位,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应当做到忠诚正直,办事公平清廉,那么就会无灾无害,长久保持富贵。古人又说:祸福是不分门第的,全是人为招引的结果。但使自己陷入灾祸之中的,都是因为贪图财物和好处,(在这个问题上,)人和那些鱼、鸟有什么区别呢?你们应当认真想一想这些话,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警戒。”,基 础 训 练,(十四)召兵 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注】。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召:招来,引入。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饥荒、疾疫,人民的疲敝,内政的动

39、乱,都会召来敌国的入侵,即战争。,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荆人起兵/起于鲁 B.饥召兵/兵甲已足 C.今荆人起兵将攻齐/柳条将舒未舒 D.不如备之/前人之述备矣,C(将要)(A.发起/动身;B.战争/兵器;D.防备/周全、详尽),C,基 础 训 练,.,.,.,.,.,.,.,.,2.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君 筑 台 三 年 今 荆 人 起 兵 将 攻 齐 臣 恐 其 攻 齐 为 声 而 以 袭 秦 为 实 也。3.任妄为什么认为荆人起兵不是攻齐,而是要进攻秦国?,因为齐国没有“召兵”的内因,而秦国具有引

40、来外患的条件大建宫室,人民劳瘁不堪。,基 础 训 练,4.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任妄是个怎样的人?5.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启示: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平时,“知己知彼”都非常重要。,善于分析问题,较有政治和军事头脑的人。,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秦康公(大兴土木)修亭台用了三年的时间。这时,荆人发兵,(扬言)要进攻齐国。任妄(对秦康公)说:“国家闹饥荒会招来战争,闹疾疫会招来战争,民劳瘁会招来战争,政局动乱会招来战争。您修建亭台已经三年了,(人民已经劳瘁了,在这种情况下)荆国发兵要攻齐,我恐怕他们是以攻齐为名,而实际是要偷袭咱们秦国。不如咱们好好地防备他们。”(于是秦国派兵)戍守东部的边

41、界,荆人就按兵不动了。,基 础 训 练,(十五)苻融断案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宋郑克折狱龟鉴)【注释】前秦,晋朝末年氐(d)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牧: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牧,州的行政长官。,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冀州牧/以牒为械 B.莫知其孰是/孰视之 C.可二人并走/几欲先走 D.故知不善走

42、者贼也/择其善者而从之,C(跑)(A.担任/当作;B.哪一个/通“熟”,仔细;D.擅长/好的),C,基 础 训 练,.,.,.,.,.,.,.,.,2.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3.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 喝 贼 路 人 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基 础 训 练,4.苻融断案表现出苻融怎样的性格特点?5苻融断案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对貌似复杂的问题,只要抓住关键环节,让事实说话,就可迎刃而解。(可多角度分析,言之有理皆可),足智多谋,善于抓住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43、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基 础 训 练,(十六)钱太守断鹅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

44、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倾,使人问鹅供状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持一鹅入市/已持臣守圉之器 B.计四只/计日以还 C.令其供状/予观夫巴陵胜状 D.守指一鹅曰/争高直指,A(拿着)(B.共计/计算;C.状词/景色;D.指着/向上),A,基 础 训 练,.,.,.,.,.,.,.,.,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45、”标出来。公 令 人 取 店 中 鹅 计 四 只 各 以 一 纸 给 笔 砚 分 四 处 令 其 供 状。3.翻译下面的句子。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回来后要回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基 础 训 练,4.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什么? 5.从钱太守断鹅可知他是个怎样的人?,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太守,有许多奇怪的政策。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回来后要回自

46、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就告到衙门。钱大人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他们写供状。人们全都感到惊讶。吃完饭,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出来,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交待了。”,基 础 训 练,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太守说:“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青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于是认罪。,基 础 训 练,(十七)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注】。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

47、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注释】太常:古代主管礼乐的官府。,基 础 训 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弦而鼓之/齐人三鼓 B.作断纹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匣而埋诸土/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莫不然矣/父利其然也,D(这样)(A.弹奏/敲鼓进军;B.漆上/有所作为;C.装在匣子里/镜匣),D,基 础 训 练,.,.,.,.,.,.,.,.,2.翻译下面的句子。悲

48、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3.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贵 人 过 而 见 之 易 之 以 百 金 献 诸 朝。,这样的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基 础 训 练,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寓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理。,基 础 训 练,【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做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

49、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基 础 训 练,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样的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基 础 训 练,(十八)世家子赴试 有一世家子,颇能文,初赴童试讫,父令诵文,谓必首选,及揭案竟不录。父怪之,以让县尹,尹检视原卷则是用笔淡如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父回家怒,罚其子跪于阶下,厉声责问。对曰:“只因考场中没个童子在傍代我磨墨,只就黑砚抻写,所以淡了。” (选自寓林折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