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 运动技能的学习,人类所有选择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都需要动作技能,第一节 技能与学习,人类的技能有很多,从那些需要对大肌肉群控制和协调的技能(如举重或摔跤)到那些注重对小肌肉群的精确调节的技能(如打字或修理钟表),操作技能不仅涉及人类的一些基本的生存问题,也同人的高级活动有关。运动技能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注重身体运动技能的训练,学习结果虽以身体动作来表现,但又遵从认知学习的一般规律。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运动知识的过程,更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指主观上认识的,能表现客观外界的知识、事实的知识。就是说,人能够作出表述的
2、知识。“知道那是”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指关于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操作的、实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在一个人的意识域之外,如走路、骑车、说话、系鞋带等,往往操作比说明更为容易。“知道如何”,学习的定义学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learning Deep and wide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reading and study.学習 学,習。特,学校系統的勉强。心理学後天的経験,生活体行動仕方持続的变化過程。以上是从掌握知识的构成或知识的真正占有之观点得出的一般概念。而心理学上对于“学习”一词的概念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
3、行为潜势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1、学习因经验而产生经验(experience)是指个体生活习得的积累。如习惯、知识、技能、观念等。因经验而产生学习的情况有两大类: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书法:如何握笔、按纸、润墨、运笔);无计划情境中的学习(偶然的、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如看到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遵守交通规则;报道饮食中毒-注意饮食卫生)。总之,经验是构成学习的重要条件。先有引发经验的情境,个人在情境中活动,而后才产生学习(情境教学、直接经验、间接经验)。,2、行为或行为潜势的改变行为的改变较为容易引起重视,因为由行为上的改变而推知其是否已产生学习较为可行。例如学认字时,开始只见字形,经练习后,
4、见字形即可发出字音并了解字意,由此可以推知已产生了学习。在体育运动中,动作的完成无疑可以视为一种学习,但是否没有掌握动作就意味着不存在学习呢?事实并非如此。反复的练习虽然暂时没有造成行为上的根本改变,但在这一表面现象(失败)的背后有着行为潜势的改变,这也是一种学习。另外,有时长时间的练习始终未能完成动作,但改变了某些条件(环境)后即能完成,这也可以证明在此以前存在着一定的行为潜势的改变。,3、较为持久的改变无论是外显行为或行为潜势,如果改变是非常短暂的,它就不能称之为学习(酒改变了人的清醒状态、由亮到暗引起的视觉变化等)。当然,由学习获得的行为也并非能够永久保持(遗忘)。 4、学习有多种类型学
5、习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凡是因经验产生的行为改变均称为学习。至于学得的行为可能属于生活习惯方面,也可能属于身体活动技能方面、书本知识方面、理念方面等。,学习理论自古以来,对人类的知识起源的探讨一直就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哲学主题,一向称为“知识论”或“认识论”(epistemology)。虽然哲学家们都同意,知识之来源是学习,但对人类“何以能学习知识?”与“如何学到知识?”两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哲学理论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理论。其中,对以后的学习心理发展有着比较大影响的是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和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性主义。,1、 经验主义学习理论按洛克的经验主义之主张,人
6、类的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反对理性主义者所提倡的先天观念的说法。洛克认为,人类本性有如白板(tabula rasa),纯然无色,不分善恶,其后的一切改变,完全取决于后天的经验。即人类的知识完全来自后天在生存环境中学得的经验,环境将其信息写在原始纯净的心灵上。学得之经验构成观念(或知觉),而后经过联想旧会变成知识。此类将零碎观念汇集为知识的历程,被称为观念联想(association of ideas)。例如:幼儿对狗的观察经验中,最初可能只注意到狗的大概外部形象,这便形成一种观念。如果此时被教以狗的声音,幼儿于是又学得了一个观念。等下次狗出现在面前时,幼儿就可能将狗的形象与声音联想起来,形成
7、对狗的认识。随着对狗的进一步观察(经验),可以发现狗的许多其他细节,可以了解狗的结构、各种特性、种类、演变历史、甚至不同语言对狗的称呼等,更多观念的联想使有关狗的知识变得更为复杂而且丰富。经验主义哲学家们就是以此种“观念联想”来解释人类学习知识的历程,在哲学心理学上被称为联想心理学(association psychology)。联想心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就演变成了科学心理学初期的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但联结主义所强调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想,而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系统地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如何联结的理论者,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哲学上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到
8、联想心理学,而后到联结主义心理学,再到行为主义;从英国到美国;这种学习观在文化延续上是一脉相传的。,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两大要点) Thorndikes learning theory of trial-error(1)学习是由经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问题情境中,个体表现出多种尝试性的反应,直到其中有一个正确反应出现,将问题解决为止。多种尝试性的反应中,能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满足结果的反应,就是在该刺激情境中学得的特定反应。在某刺激情境中学得某特定反应之后,其它进行尝试但无效的反应便不再出现。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其一与特定刺激固定联结的历程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trial-and-erro
9、r learning)。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也正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特征。,(2)在尝试错误学习历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能够与某一刺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反应(触及机关)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出笼得食)。这是尝试错误学习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则,称之为效果律(law of effect)。另外还有两项附属原则:用以解释影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强度,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的练习律(law of exercise)。应该指出的是,练习律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只有在得到效果时才能得到强化,故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即刺激与反应间的联
10、结随个体本身准备状态而异。个体在准备反应的状态下,听其反应则感到满足。有过满足经验,以后遇到同样情境时,个体会继续同样反应。,根据桑代克的观点,首先,体育运动的练习过程也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不断的练习中,行动与结果的结合光靠单一的练习还难以实现,必须给练习者以正确的结果知识(反馈信息)。对好的结果以肯定和鉴赏等,以利于联结的实现。其次,一定的练习数量是完成联结的重要保证,要注意动机的保持。另外,让练习者处于较好的心理准备状态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说 Skinners learning theory of operant conditioning与尝试错误理念相似,旨在探
11、究个体在有限度的自由活动的环境中,如何在其既有反应中学习到运用其中的某一反应,去达到某种目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不过,在操作条件学习中,被增强的不是某一特殊的反应,而是作出某个反应的一般倾向。反应早在强化前发生,它不会改变,强化所改变的是同类反应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操作条件学习的类化与辨别现象,正是表明了在操作条件学习实现后,当出现相似刺激时,会表现出同样反应即为刺激类化现象(鸽子:黄色亮片-啄击,红色亮片-啄击。黄红均强化-全啄)。即使有相似刺激同时出现,也会表现出有选择的反应即为刺激辨别(强化一种刺激,只啄相应的一种亮片)。在体育运动中,随着熟练程度
12、的提高。每次的动作越发相似,只对较好的给予肯定,能够提高刺激辨别能力,使动作更精确。,泛化与分化(反馈的作用) 练习的结果使个体对于适宜的条件刺激作出的正确反应出现得越来越多并越来越精确,这种反应逐渐固定便迈向自动化过程。但是在练习的初期,当出现虽与原刺激有异,但较相似的刺激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同样的反应,这就称之为泛化(操作条件学习中的类化原理)。由于对相近刺激亦产生反应,使精确度降低,出现错误增多的现象。刺激越相似,反应越强烈。随着练习的进行,稍微的刺激差别就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个体对条件刺激特殊性的辨别即为分化(操作条件学习中的辨别原理)。,第一阶段(初步掌握动作阶段) 我们在学习新的运动技
13、能时,首先接受有关正确地完成操作的具体方法(听觉:讲解;视觉:示范),明确活动需要实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信息转化(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并贮存于记忆中,在以后的练习中以此目标为基准进行尝试。除了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练习者的能力特别强、动作很简单且讲解非常清楚、示范效果很好)使练习者能迅速地实现目标水平外,一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便会给练习者各种指示或告知练习的结果,同时练习者也会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了解运动结果。以这些结果为信息,在思维的参与下找出与目标水平的差距,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再由中枢发出指令进行新的活动去验证假设。当假设得到证实即能实现目标任务的完
14、成而得到强化,否则再以反馈的形式将新的误差传入中枢循环进行。,第二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 辨别阈值的不断降低提高了分化的水平,使动作的清晰度越来越高,也使大脑中枢发出的指令越来越精细准确,与目标水平一致的运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这种频率达到或接近100%时,便标志着运动技能自动化的实现。 内部本体感觉能力的提高正是练习最根本的目的,这与运动可以提高本体感觉,而本体感觉好的个体掌握运动技能更快的现象是一致的。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往往体现在由粗到细(信息的强度)、由外到内(信息的来源)的过程中,而后者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关键。在内部反馈信息和外部反馈信息之间建立起清晰的联系后,对目标水平的实现状态和
15、非实现状态差异的辨别逐渐摆脱外部反馈而转向内部反馈,分辨能力由弱变强的过程便是运动技能的完熟过程。这同样意味着有意识和无意识进行反馈信息处理过程的显和隐的变化过程,反馈并没有消失,只是不为我们注意而已。,可以认为,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泛化和分化现象是自然形成的、不可分割的(two pages on one paper),但为了加快运动技能形成而进行的辨别学习(discrimination learning),即对特定刺激后产生的反应进行强化,类似的其它刺激不强化,以达到消除错误反应的方式方法是人为进行的。故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或教练员应该着重解决的是如何使分化加速,有效地缩短泛化期。,古
16、时武家有句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其中的意义非同一般,不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更道出了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真谛。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是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表象,作为以后与反馈信息进行比较辨别的基准,以师导为主;而后期是以向本体内部感觉的转化为主,应以自通为要。 悟性为何物?,斯金纳在讨论条件强化物时认为,一个条件强化物如同许多初级(一级)强化物发生联系,那么,这个条件强化物就被泛化,成为泛化了的强化物,产生泛化性强化。例如:金钱就是“最好的泛化强化物”,因为钱能为衣食住行开路。他同时还认为,被人注意、热爱、赞扬等也属泛化性强化物。,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Banduras learning
17、 theory of observation班杜拉由实验得出,观察学习不但可以超越经由赏罚控制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而且可以超越事先设计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儿童分为3组看电影,前半部分内容相同:成人踢打橡皮人。后半部分:1组:成人得到惩罚;2组:得到奖励;3组:无结果。看过后分别给以橡皮人玩,任他们自由处理。结果表现为:1组的粗暴行为最少;2组的粗暴行为最多。由此可以看到,替代强化对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反映了“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重要性。,2、 理性主义学习理论笛卡儿认为,人类生而具有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心为身之主,身体的一切活动系由生而具有的理性的心所控制。
18、笛卡儿心支配身的理念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集其大成,成为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按理性主义者的看法,人类知识的来源不凭经验,只凭自明之理的直觉和演绎推理几可构成知识。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也称演绎(deduction),系根据一个普遍承认的原则或定理定律为前提,从而推演到特定的事例,最后得到一个肯定结论的思考方法。经验虽然有助于知识的构成,但知识不等于经验的简单积累。到20世纪初,受先天结构观点的影响,在欧洲出现了完形心理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从哲学上理性主义的知识论到官能心理学,而后到完形心理学,再到认知心理学;由欧洲到美国(完形心
19、理学到美国后发展成为认知心理学)。,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柯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所设计的实验情境是把猩猩放在笼内,把作为目的物的水果放在笼外等取不到的地方,水果可以用间接的方法得到:笼内有一根手杖,猩猩可以用来取物;笼内放两根竹竿,接起来的长度就能够着水果;笼内放有箱子,站在一个箱上或两个叠起来的箱上就能得到悬挂着的水果;有秋千似的绳子,可以荡着绳子去取水果。实验结果发现,猩猩得不到食物时,往往不是乱动乱跳地进行各种尝试,在错误中偶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强化物的引导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而是安静地在那里看,然后突然采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取得水果。根据这一现象,柯勒断言动物的学习是一种突然的领
20、悟和理解,他认为感知、理解、认识问题时,洞察力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柯勒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有机体的能动作用,从具有较高智力水平动物的行为中演绎出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智慧应有的理解作用,同时将学习看作是认识与再认识的活动。因此,它比行为主义更少机械性,更符合人的有意识的学习特点。尽管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除了运动知识以外,主要是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智能学习相比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依靠人的认识过程的组织作用、观察事物的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手段是练习,但在练习中,不积极思考动作原理,不分析发生错误原因之所在,机械地、盲目地练习,必然将运动技能的学习降低为动物的
21、“尝试错误”的过程。,然而,他把认识看成是脑自生的东西,甚至不承认过去经验的作用,把学习完全归于机体(心或脑)自身的一种组织活动,根本否定学习过程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这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可取的。就实验结果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在所谓的“顿悟”以前,猩猩一定对有关道具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了解了道具所具备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实验开始前,它们已经具备了采用顿悟学习所必备的经验,而我们很难否定在获得这些经验的过程中没有尝试错误成分的参与。,托尔曼的认知学习论托尔曼(Edward C.Tolman)自称是个行为主义者,却受到了格式塔学习观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中间变量的概念(organism)。他认为学习并
22、不象行为主义理论所主张的只是SR的简单联结,而是SO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托尔曼设计的三路迷津实验,a.先让白鼠有机会走过迷津中的每一条通路,以熟悉环境。b.在白鼠饥饿时,让它由出发点进入迷津,几次练习后,它学到舍弃第2、第3通路,选择第1通路直奔食物箱。这表明白鼠对第1通路的偏好最高。c.在A处将第1通路阻塞,发现白鼠迅速退回,改选第2通路。d.达到上述程度后,如在B处将第2通路阻塞,发现白鼠迅速退回,改走最远、练习最少的第3条通路,达到目的。,1,2,3,托尔曼通过随机分派的方式阻障A或B处,观察白鼠如何应付问题后发现,白鼠对3条
23、通路随阻障而改变的局势全部了然,就象开车多年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对大街小巷的路况十分熟悉,能根据情况随机应变。按托尔曼的解释,白鼠在迷津中到处游走后,已学到了整个迷津的认知图(cognitive map)。在此之后的行为是目的导向的,是在目标之下随机变化反应以达目的,而不是像操作条件学习理论认为的反应导向(受反应结果的后效强化所决定)。脑内形成的认知地图属于一种认知结构,它们能够按照认知图去行动,而不是盲目的行为习惯行动。,托尔曼设计的潜在学习实验(迷宫),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证明了,实验组在未获得强化以前其学习效果已经存在,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过程。由此可以说明,学习并不是
24、行为主义所认为的简单的SR联结。动物虽然并未受到食物的奖励,但它们的认知结构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动物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过程中,在头脑中有着一种预期(假说),这种预期指导着动物的行为。有的预期被证实即得到了强化,没有得到证实的预期就被抑制。正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促使认知产生了变化。,托尔曼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体育界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惟一手段,控制了练习手段就等于控制了训练效果,而学生、运动员的内在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潜在学习”的现象告诉我们,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不
25、仅要注意学生的外显行为和表面现象,而且还要注意了解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探究倾向,挖掘一切不易被察觉的积极因素,配合适当的鼓励和强化手段,调动学生最大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第二节 运动技能概述,一、 运动技能的概念,目前,对运动技能的界说繁多,没有统一的定论。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对技能是这样阐述的: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根据其论说,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操作,如写字、演奏、体操等。在完成一项任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
26、式组织起来(正确的动作技术与个人特点的有机结合)并顺利地进行时,就成为动作技能。日本体育心理学家松田岩男认为,运动技术都带有客观性质,但当它被个人熟悉、被内化、被掌握以后就可称为运动技能。心智技能则指为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行为包含着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成分,运动技能主要借助于骨骼肌的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实现的,对器械或自身操作的外显反应。可以认为,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在体育运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二
27、、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1、动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 2、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有意识向无意识过渡 3、运动程序的作用 4、运动技能的自动化 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 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动作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即任何一种动作技能都具有在时间上的先后动作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 1、动作的顺序性是不变的 如:原地推铅球,从持球、蹬腿、转体到最后出手用力的动作顺序是不变的。 2、动作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如:篮球的运球动作这种空间结构,有时幅度大,有时幅度小,有时节奏快,有时节奏慢,但运球的的基本样式是不变的。,熟练程度越高的动作技能,越能自动化地轻松敏捷且完善地完成。如:单手肩上投篮,随着
28、熟练程度的提高,投篮的技能越完善,投篮的命中率越高,而且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越少。,动作技能的自动化成分越大,或动作技能越完善,动作就越具有准确性和越少耗费能量,从而使完成该动作技能者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劳感也相对的降低。,动作技能熟练的标志,1、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 2、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 3、局部动作综合成连锁动作并受内部程序的控制 4、能有效地利用与任务有关的线索 5、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1、基本线索 2、反馈线索 3、无关线索,这是检验个体是否具有最熟练的动作技能的最好办法。一般地说,在紧急的情况下,可能会使不熟练者手足无措,但却能使熟练者的技能得以充分
29、发挥,甚至作出从未有过的精湛动作。,动作技能发展到熟练程度后的特点,人的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敏性、正确性与稳定性; 动作间能协调一致,有连贯性、整体性与简易性; 视觉的监督作用大大降低,而动觉控制的作用增强; 知觉的广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 紧张感逐渐消失,疲劳感也相对降低。,学习效果的保持(retention) 与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技能一样,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保持与学习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被刚刚掌握的初期阶段的“会做”或“能做”的表面现象所陶醉而停止练习。继续练习使技能进一步固定直至自动化过程的实现,这时的学习称为过度学习(overlearning)。,运动技能
30、的迁移 过去习得的运动技能,在新的技能学习时产生了影响即为运动技能的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or transfer of learning)。由于技能的迁移使后来的学习过程得到促进时为正(positive);反之则为负(negative)的迁移,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 *两侧性迁移 *语言-运动迁移 *由一种运动向其他运动迁移 这是运动技能迁移中最为关心的课题,也是运动训练中最具指导意义的迁移。但由于不同的运动技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然产生迁移的可能性比较小,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很有必要。,影响迁移的因素 *学习程度与迁移的关系 迁移往往表现为在不同的环境或条件下(更难、更复
31、杂),再现全部或部分动作技能的过程。因此,牢固地掌握动作技能(自动化),是有效地实现技能迁移的必要条件。 *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在体育运动中,由难向易的迁移比较便于实现。而由易向难的迁移就比较困难,但却是一种最为希望实现的迁移。 *认知能力与迁移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认识到运动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善于掌握新、旧内容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动作技能间的异同和变化规律,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总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大脑皮层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而条件反射泛化原理告诉我们,相似刺激物可以引起类同的反应。这就是运动技能迁
32、移的生理机制。因此,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越多,越巩固,其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也就越多、越牢固、越容易引起迁移。但,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是说,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某项运动技术,牢固地建立了完成某项运动技术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之后,对学习相类似的新技术才具有迁移的作用。如果在尚未掌握某项技术之前就学习新的类似的技术,或同时学习两项类似的新技术,那么,不仅不能起到迁移的作用,反而会起到互相干扰的作用。,为了促进迁移,防止干扰: 1.要合理安排教材和教学进度。使学生在掌握了一顶教材之后再学习另一项新教材。 2.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学生如能清楚地认识不同技术之间的共同因素和本质差别,并掌握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就能灵活地将新学得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 3.在练习中正确运用对比的方法。要善于在教学中对新旧技术的不同要求、条件和练习的方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加以明确的区别对比,可以防止和避免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