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年级下册综合复习测试(一)一、选择题1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余杭 D. 涿郡2女皇武则天留给后人的印象除了骄奢淫逸、跋扈专行等负面标签外,其实还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样的积极作为,还有在完善科举制度方面的以下贡献A. 创立明经科考儒家经书 B. 创立进士科并扩大录取范围C.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创立“贴经”和“八股文”3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
2、“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 ,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 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 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 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 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4 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历经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A. 讲授佛经 B. 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C. 传播中国的文学等文化知识 D. 在那烂陀寺游学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荒灾
3、,无以为生,于是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这段话陈述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A. 原因 B. 经过 C. 结果 D. 作用6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武轻文政策 C. 重文轻武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7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党项族28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同类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
4、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美国经济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 ”下面选项不能证明这个说法的是A. 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B. 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发明了司南 D. 太湖流域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颜语10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里” 。在元朝时有几个省称作“腹里”,它们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A. 山东 山
5、西 河北 B. 山东 山西 河南 C. 山东 山西 陕西 D. 山东 山西 北京112018 年 3 月 1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 ,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助长了台独势力。三国时期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元朝时台湾正式归属中央,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A. 枢密院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台湾省1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作者作品风格委婉、细腻、清秀,感情真挚,明白如话。该词人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陆游 D. 李清照13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参观都江堰 到赵
6、州桥上散步 用纸写诗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参加科举考试A. B. C. D. 14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这种“世风”源于A. 科举制度 B. 世袭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宗族制度315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 郑和下西洋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D.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7、16为了纪念汤显祖逝世 400 周年,我国曾发行了纪念邮票(如下图) 。作为明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A. 西游记 B. 水浒传C. 牡丹亭 D. 窦娥冤17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 100 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A. “均田免赋” B. “替天行道” C. “洗涤朝廷” D. “高筑墙,广积粮”18依据下图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1919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A. 交通拥堵问题 B. 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
8、移问题C.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D. 就业就医问题20史书记载,嘉庆元年(1796 年)时,国库存银为 5658 万两,而到嘉庆十九年时,仅为 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 1/6。对这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A. 官场整体腐败 B. 军队将领贪污兵饷 C. 出现财政危机 D. 农民阶级破产二、简答题21繁荣与开放是我国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隋唐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繁荣的局面,这与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分不开的。唐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出现了两个“治世”局面,请列举其中一个,并指出当时的在位皇帝。(2)经济繁荣是隋唐繁荣的最重要表现,那么唐朝进入全盛
9、时期是哪一时期? 4(3)文化繁荣也是隋唐繁荣的一个表现,请列举我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一例。(4)请列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种对外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 22和谐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某校同学进行“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去共同探究。步骤一:史实举例(1)完成表格(每空 1 分,计 3 分)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西汉 两次出使西域。唐朝 唐太宗把 嫁给松赞干布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步骤二:阅读探究材料一:北京 5 月 23 日电 22 日 7 时 50 分许,乌鲁木齐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目前已经造成 31 人死亡,94
10、 人受伤。中新网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中国通史(2)请你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分)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1 分)(3)材料二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1 分)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1 分)步骤三:学史感悟(4)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民族关系?(3 分)2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1、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古代历史史料汇编材料二:汉武帝在位 54 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5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三、综合题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12、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时期 概述 问题探究 总结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 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2)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今天哪一地区的管辖?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3)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明朝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清朝何年设置台湾府
13、,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727 年清朝开始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哪些?(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6参考答案1-20BCADA,CACCA,CDDAA,CACCC21 (1)如“贞观之治唐太宗;再如:“开元之治唐玄宗。(2)唐玄宗统治前期。(3)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诗的繁荣、书画作品倍出。(4)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等。我们今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22 (1) 张骞(1 分) ;文成公主(1 分) ;清朝(
14、1 分) 。(2)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1884 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等(1 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分)(3)元朝(1 分)回族(1 分) 。(4)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因地制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共同繁荣的道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坚决打击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等。 (言之有理即可,每点 1 分,共 3 分)23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
15、;铸造钱币;征讨匈奴。(2)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彻底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扫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思想上独尊儒术的推行,重视儒学教育,对汉文化及中华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统治下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 【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增强,年轻的汉武帝立志要有所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的王国问题;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2)本小题考查的是评价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彻底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扫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思想上独尊儒术的推行,重视儒学教育,对汉文化及中华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统治下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常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称为秦皇汉武。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24 (1)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大运河新疆(3)回族戚继光 1684 年驻藏大臣钓鱼岛、赤尾屿(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