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200万人饭碗.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566816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200万人饭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200万人饭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200万人饭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200万人饭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200万人饭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事业单位拟法人治理 改革涉及 200 万人饭碗聚焦广东事业单位改革广东事业单位改革涉及 200 多万人饭碗,省编办表示改革动作很大卓有成效日前,中央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部署。2006 年就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广东,几年来积极探索,不论是针对事业单位的专项改革还是分类改革,都付诸行动并卓有成效。在广东,事业单位改革牵涉到 200 多万人,这样一个牵涉面广,涉及到人、财、利益纠结的改革,在推行中蕴藏着怎样的改革智慧?动力和阻力有哪些?进展又如何?日前,新快报记者采访了省编办牵头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负责人。改革进度全省分类改革已进行过半全国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之前,2006 年国家确定选择

2、了广东、山西、浙江、上海、重庆 5 个试点省(市)。2007 年,广东省紧锣密鼓出台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什么时候才全面铺开呢?“全面铺开是省委、省政府在 2010 年 2 月份出台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后,该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广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总体而言,外界来看,我们的改革是静悄悄地,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我们的改革进展是比较顺利的。”随着广东事业单位的全面铺开,省、市、县三级的改革开始破冰。“广东事业单位改革动作很大!”广东省编办相关负责人向新快报记者透露,“省直一半以上的单位已完成分类工作,市、县的改革也进展顺利;交通、环保等领域率先进行了改革;

3、围绕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等民生问题,推进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相关领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是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环保两领域率先改革据统计,全国 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相当比例的传媒、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都集中在“事业单位”的大旗下。对于饮头啖汤、试点改革的广东来说,头绪纷繁复杂,如何突破?“不同于行政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非常广,是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改革和企业改革后的最后一个堡垒,是一个深水区。”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东事业单位改革是分步走的。据介绍,2007 年,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的时候,省确定在佛山市、交通和环

4、保领域以及省直原依(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而深圳市则是中央编办的试点市。该负责人说,改革之初,广东专门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据介绍,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是,政府必须要提供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这些是不能实行市场化,必须要政府提供保障。据透露,在改革当中,省编办还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着民生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推进一些专项改革,可以说“三个围绕”:围绕着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着民生问题,围绕着专项改革。“我们选择了这些领域、这些机构进行试点改革。这和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公共服务

5、的边界扩大了,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该负责人称。改革举措不再谁会哭就有奶吃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五小类“过去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后,谁家的孩子会哭,谁就有奶吃。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分类以后进行规范管理。”该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在改革实践中,广东按照中央的部署,同时又有所创新,将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五小类。据介绍,三大类包括:a、行政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有法律法规授权。b、经营服务类:完全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如招待所、一些报刊杂志等。c、公益类:又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公益一类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服务,不能由市场进行配置,例如义务教育

6、、公共卫生、文物保护等,都是属于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提供保障,也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公益三类就是具有公益性,但是基本上可以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如疗养院、咨询机构、评定机构、人才交流机构等。该负责人表示,分类以后,监管就跟得上来了。公益一类就是财政全额拨款,如九年义务教育;公益二类是政府给予部分资助,如公立医院;公益三类可以通过政府契约的方式(签订合同)和政府购买的方式来实现。对话专项改革成效“围绕分类改革,我们推进了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的专项改革。”省编办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通过改革,大大地扩大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边界和范围。公共服务边界扩至基层医院新快报:卫生的改革力度很大

7、,为何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定为公益一类?省编办:首先考虑到广东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政府有能力,政府公共服务的边界可以扩大到基层医院这一块。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像广东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医疗人才非常缺乏,有的没有一个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生。但只要我们解决当地医务工作的身份问题,保障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从政策导向上吸引人才到基层,人才能够留在基层,就可以不用什么病都挤到大医院去。再一个,现在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双向转诊”,很多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建立的联合转诊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市县公立医院将获部分拨款新快报:公立医院定为哪一类?省编办:对原来一些自筹经费、

8、自收自支的公立医院,这次分类定为公益二类,财政有部分拨款。农村中小学和职校大幅增编“在教育专项改革当中,我们做了不少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广东在全国第一个搞制度化建设,全面建立了教育的标准,标准涵盖中小学、大学、特殊教育等。“制度化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标准来拉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农村上学难、上学贵,好的学位特别缺乏,乡村的学位不多,我们通过编制进行调解,吸引人才,把中小学里或者是在义务教育那部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拉平。”该负责人还表示,另外,从 2005 年、2006 年开始,广东大幅度给教育如中小学校增编,配合省委、省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职业院校、中专、技工学

9、校也大幅度地增编。“如职业院校的增编幅度非常大。把人才稳定了,有效地保障了人才的供给,才能给当地提供更好教育服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核编 全额拨款“看病难、看病贵最主要的症结是,从解放以来到现在,我们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些还是集体所有制。”谈起医疗专项改革,该负责人如是表示。在卫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广东 2008 年出台了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今年 2 月又修订形成了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出台了广东省城市社区服务机构编制标准。“这个标准的重要意义在于,把原来是作为集体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变为公益一类。”“公益一类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还可以拿绩效工资。在搞

10、医改时,我们去调研,在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我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激动地当场为我们鼓掌,他们非常渴望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盼望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享受,尤其是 50 多岁的人,不改革他们退休后可能每个月就拿四五百块,好的也就一千多,但如果这次我们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公益一类,他们的退休待遇就和中小学退休教师拿的工资大致相同。”该负责人还介绍,2008 年广东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核编了,但是这次修订后,标准提高了。原来是每万人口配备 10 个医务人员,医改后,提高到每万人口 13 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口配备 8 名医务人员,而且也把他们作为公益一类。这样,将大

11、大地扩大医疗公共服务的边界。声音“公益一类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还可以拿绩效工资。在搞医改时,我们去调研,在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我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激动地当场为我们鼓掌,他们非常渴望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聚焦广东事业单位改革广东起草事业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的意见,改革亮点纷呈“之前,司机等工勤人员编制按该单位行政编制的 10%-15%核定。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省编办相关负责人向新快报记者透露,广东已经起草了开展事业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的意见,广东事业单位改革已有不少新突破。改革亮点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目前,广东已经起草了事业

12、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的意见。”该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广东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在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当中,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体系。另外,还进行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探索。“建立理事会是实行法人治理的重要体现。”该负责人认为通过建立法人治理,政府人员、相对方、业界精英可以共同参与事业单位的监管,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该措施的意义在于起到监管的作用。如医院,患者永远不知道看病为什么贵,为什么费用降不下来,但是只要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理事会以后,肯定会有相对方的代表来参与医院的监管。“这么做,事业单位或主管部门可能有不同看法,但这是方向。”该负责人如是表示。法定机构授权事业单位

13、“法定机构,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法定机构已经写进了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法定机构是通过立法或者规章给这些机构(事业单位)授权,法定机构产生在事业单位中,不完全是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还有公共服务类的。“深圳的前海管理局,是目前唯一一个通过深圳立法的机构,相关文件最近就要出台了,而且它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意义非常重大!”前海管理局是法定机构的试点之一,是广东改革的一个亮点。据介绍,定为法定机构的好处是:可以以法规、规章的形式赋权,包括一些行政执行权,职责范围扩大。还可以把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搞活。后勤服务全实行社会化之前,事业单位工勤司机、炊事员、维修、保洁、打字员、交

14、换员等后勤人员也是吃财政饭,捧“铁饭碗”。“这次改革,我们把政府机关,包括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据介绍,过去部门的后勤编制按照一定比例核定,现在是变为财政出钱购买服务。怎么实行社会化呢?“按照需要服务的定量,财政会按照定量支付资金,变为财政出钱购买服务。打破了后勤人员吃财政饭的状况。”记者了解到,广东事业单位改革还创新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探索了公共服务的各种方式,比如保留了公益三类,公益三类可以有财政的支付,但是这个财政支付不是纳入预算内的,而是通过契约或政府购买的方式来实现服务。改革实例250 多文化单位核销数千个编制“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比较明显。”该负责人透露,与教育、卫

15、生医疗改革不同,通过对报刊、杂志的清理、整顿,广东把相当一部分文化单位都转企推向市场,核销收回许多编制。据介绍,广东省直文艺演出院团转企转得最到位。另外,资源整合,构建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的体系,如星海演艺集团、南方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等,保证了文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管办分离原则,把原在省广电局的“三台一中心”全部划到南方影视传媒集团,政府只管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据透露,“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完成转制的文化单位超过 250 家,核销事业单位编制多达几千名。对话省编办今年要完成分类改革任务广东改革平稳效果较好新快报:广东改革单兵突进,整个事业单位改革,国家没有政策,都在探索,先做了

16、再说。整个改革思路是怎么样的?省编办:整体思路是在分类当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效果是很不错的。行政的回归行政,回归市场的转企。过去是撒胡椒面,财政年年都在增加,人人都有,但是人人都吃不饱。这次改革后规范了,公益一类必须保证,财力就集中起来了,三类的必须要市场化,经营服务类重点是要转企。现在我们的分类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目前,在 5 个试点省(市)中,我们改革的效果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属于比较好的,而且改革得比较平稳。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新快报:取得了哪些改革效果?省编办:1.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2.推动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3.推动了事业单位整合资源优化

17、资源,规范管理。编制实名制虚报难再有新快报:广东事业单位改革下一步工作是什么?省编办:今年要完成分类改革的任务,省里面要继续完成,市、县的改革也要稳步地推进。分类改革完了后,就是规范管理,要在制度上进行监管。制度上我们有出台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要实施一段时间,有效果以后,会向社会公布。除了平时的监管外,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通过年检、审查事业单位的年报制度、财务报表,还实行了网上监管,网上监管现在已经在进行了,还有实行了编制实名制。改革难点单兵突进步步小心 配套政策要等中央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财的问题、人的问题(包括招考、聘用、待遇如何、转企后政策如何等问题),最重要是社会保障。

18、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改革难点。“事实上,事业单位的改革,国家应该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出台。现在正在研究。”该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许多事业单位员工会担忧养老和保障问题,但省里面能不能搞个养老预算?肯定不行!必须要等国家的政策出台后,省里面才能参照着做。“所以说广东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单兵突进的,为什么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出台!”据了解,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没跟上,这是目前改革进程中的最大的一个难点。另外,人人都想往公益一类靠,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几十年都在事业单位内工作,大家都不愿意转企,不愿意自筹经费,改革动力不足也是目前一个现状。改革经验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机制“事实上,广

19、东事业单位改革的动作非常大,但总体还是比较平稳。改革要有政治智慧。”该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说。“改革中,收回编制、打破许多人的铁饭碗,势必深刻影响一些人的生活。另外,在事业单位的转企过程中,有些原来是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被改为二类或者三类,这些人怎么办?”作为牵头改革的相关负责人之一,该负责人能深深理解处于改革漩涡的被改革者的心态和忧虑。该负责人举例说,如广东省航道局原来是四级管理,改革后将四个层次改为两个层次,扁平化管理,收了很多编制。还有的单位,改革收了几百名编制。但是他们没有说不好。为什么?“这里除了要有资源整合的改革政治智慧外,还有就是处处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实,兴利不难,难于除弊!

20、在机关生活习惯的被改革者们,一旦“铁饭碗”被打破,阵痛肯定存在。对此,该负责人表示,“人的问题是最核心的。改革中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或给适合的过渡期。”现在还没有相关政策配套。”被改革者声音“收入福利社保没谱 希望多听员工心声”“尽管省里一再强调,改革后,利益不会受到很大冲击,但国家政策配套不是特别明晰,所以对改革仍存有担忧。”杨女士在广东省某事业单位工作了 20 多年,她所在的单位去年就完成了分类改革。她对新快报记者说,事业单位改革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设计合理,好处会有很多。“整个中国来讲,事业单位效率不是特别高,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包括我们这些身处事业单位的人都有

21、普遍同感。”杨女士表示。作为改革中的当事人,杨女士与其他许多人都有同感,“分类改革已经出来了,但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退休后的福利制度相关配套政策都还未出台。改革前景不甚明晰让人疑虑。”杨女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比如我单位被分到公益二类的话,我的退休工资是怎么样的,这得有一个交代。”在她看来,被改革者在清楚改革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阻力会小很多。所以她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策要配套。“事业单位改革,必然需要一系列配套:人事制度改革、机构编制改革、财政投入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改革、社保制度改革等等,但现在还没有相关政策配套。”声音“患者代表或参与医院监督“患者永远不知道看病为什么贵,为什么费用降不下来,但是只要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理事会以后,肯定会有相对方的代表来参与医院的监管。”省编办相关负责人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