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新陈代谢、内环境、稳态、反射、负反馈等基本概念。熟悉:生理机能活动调节方式;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了解:生理学的范畴和研究方法。【教学难点】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内容】、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复习思考题】1.解释说明兴奋性、内环境、 稳态的概念2.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产生原理和兴奋传导;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理;肌肉收缩原理。熟
2、悉:细胞的信号转导。了解:物质通过细胞的基本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神经纤维的分类及神经的营养作用;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教学难点】生物电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与肌肉收缩原理和调节机制。肌肉收缩原理。【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概述2、物质的跨膜转动:物质转动功能,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或电势差,不耗能,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 动转动(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耗能,包括离子泵,出胞和入胞)、细胞膜跨膜信号转导1、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藕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细胞膜跨膜信号转导(配体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cAMP、 cGMP、
3、IP3 、DG 、Ca2+)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征2、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3、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4、组织的兴奋性和兴奋性:刺激与兴奋;兴奋性和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肌细胞的收缩1、横纹肌:(1)骨骼肌兴奋-收缩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理,终板电位及其特征。Ca2+ 在传递中的作用,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及 Ca2+在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作用(细胞膜动作电位经横管传入三联管,引起终末池 Ca2+释放,钙触发钙释放,粗肌丝向 M 线滑行,引起肌肉收缩的原理及肌肉
4、舒张的原理)(2)骨骼肌收缩的机械力学特征:等长收缩、等张收缩概念及特点(前者产生张力、后者缩短距离)、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最适前负荷原理肌丝重叠最理想,后负荷越大,肌肉收缩的速度及距离越小、产生张力越大)。2、平滑肌:平滑肌的结构及收缩的原理。【复习思考题】1、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什么区别?、2、要引起组织或细胞反应,刺激必需具 备哪些条件? 为什么?、3、神经细胞受到一次阈上刺激发生兴奋时,其兴奋 性会发生哪些规律性变化?4、激素和神经递质是如何通过膜受体向细胞内传递 信息的?、5、何谓继发性主动转运?举例说明。、6、试比较钠、钾通道与钠泵 。、7、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5、、8、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9、简述易化扩散的特点。 、10、试述Na +-K+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11、试述可兴奋细胞在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变 化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基本原理。12、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13、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 现象?、1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15、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试述其过程。、16、何谓易化扩散?试比较“载体” 中介易化扩散和“ 通道”中介易化扩散的特点。17、什么是前负荷和后负荷?它们对肌肉收缩各有何影响? 、18、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说在最适初 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19、试
6、述膜受体结合的基本特征。 、20、简述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并比 较有髓纤维和无髓 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21、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在神 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特点。第三章 血 液【目的要求】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与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经的关系。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熟悉:体液分布,血细胞生理和数值及基本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血 细胞生成的调节。【教学难点】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与基本过程,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教学内容】一、血液概述1.血液的组成:血清;血细胞比容;血量;循环血量;贮存血量。2.血液的功能:(运输,机体防御功能,生理性止血
7、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3.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相对密度;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压(晶体压影响细胞内外水移动,胶体压影响血管内外水移动);血浆的 pH。二、血细胞生理1.造血过程2.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红细胞生理特性(通透性、可塑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功能(携 O2,运 输 O2 及 CO2);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影响其成熟的因素、调节);红细胞的破坏。3.白细胞生理:数量和形态;功能;生成和调节。4.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生成和调节。三、生理性止血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2.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纤维蛋
8、白原形成纤维蛋白);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四、血型血型与输血原则(ABO 血型、Rh 血型)【复习思考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2.白细胞有何生理功能?3.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4.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5.试述 ABO 血型的鉴定。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掌握:心肌细胞的类型及其静息电位形成和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心动周期及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及意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机机理,动物血 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冠脉循 环、肺循
9、环 和脑循环的血流特点;血-脑屏障与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基础及生理意义。熟悉:不同类型的自律细胞其动作电位、4 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和离子机制;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及生理意义,心肌收缩的特点;在心动周期各时相左心房室压力、容 积和瓣膜启闭变化,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静脉回流及影响因素,微循环 血流特点与功能,冠脉循环、肺循 环和脑循环的血流特点,冠脉血流量、脑血流量、肺循 环血流量调节。了解:心肌电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正常体表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心声的产生,血流 动 力学原理,组织液、淋巴液的生成与回吸收,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肺循环的生理特点,脑脊
10、液的生成与吸收。【教学难点】心肌细胞膜 Ik、Ik1 通道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间对 K+离子的通透性变化机制;自律细胞 4 期自动除极的离子机制,心动周期内左心房室压力、容积和瓣膜启闭变化,血流动力学原理,心脏与血管的神经支配作用,腺苷对冠脉血流的调节及机理;CO 2、一氧化氮( NO)对脑血流的调节及机理。【教学内容】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1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离子基础),自律细胞膜电位(最大舒张电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交感神经正性作用,迷走神经负性作用, 递质、受体,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导致心肌四性变化。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
11、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3心电图。二、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肌收缩的特点2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心动周期概念, 心脏收缩舒张,瓣膜开 闭,心室内压变化,心室容积变化,血流方向,血液回到心室的机制(心室抽吸作用是主要的) ,心脏泵功能调节:等长自身调节与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 缩力)。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输出量、搏出量、射血分数概念。4心泵功能的储备:心泵功能的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前者是主要的),心率(双向作用)。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三、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血量,心肌收 缩力,
12、外周阻力,大 动脉弹性,循环 血量与血量之比例) 。4微循环形成及血流通路,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循环,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循环血量调节(神经体液与代谢物质,代谢物质是主要因素)。5、组织液生成及回流 影响静脉回流因素(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骨骼肌收缩,呼吸运动)。6、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血管中枢的基本中枢(延髓),神经反射性调节(减压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形式2、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阿片肽,心 钠素,组织胺3、局部血流调节4、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2、
13、肺循环3、脑循环【复习思考题】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2.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3.简述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4.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5.何谓心脏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6.简述动脉血压的正常值。7.微循环有哪几条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如何?8.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9.何谓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 是多少? 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 ?1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11.心肌收缩有哪些特点?12.一个心动周期有几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13.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14.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局部体液因素有哪些
14、?15.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16.何谓平均充盈压? 其意 义是什么?17.什么是等长自身调节?18.什么是异长自身调节?19.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的全过程。20.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2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机制。2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23.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24.试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对心血管的作用。25.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26.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动脉血压的调节。27.试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28.试述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第五章
15、 呼 吸【目的要求】掌握:呼吸运动的三个过程和呼吸运动的调节。熟悉:呼吸的三个环节,血红蛋白与氧可逆性的结合,氧解离曲线及意义。了解:肺通气的结构基础,胸膜腔和呼吸肌及其在呼吸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肺通气原理,胸内负压形成及变化和意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氧解离曲线;动脉血 CO2 分压,O 2 分 压下降, H+浓度变化时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一、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的形式,呼吸时肺内压变化,胸内负压形成、变化和意义。肺通气阻力,气道阻力,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及意义。肺顺应性,比顺应性概念及意 义。2肺通气的功能的指标:潮气量,肺容量,肺活
16、量,用力肺活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有效通气量概念,及意义。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1气体扩散(气体的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扩散的面积和距离、温度),2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 换气,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在血液中运输形式,氧离曲线及上、中、下段的意义,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形式。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延髓呼吸中枢及作用,低位脑干及作用, 呼吸基本 节律形成(吸气切断机制)。2呼吸的反射反射性调节。 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 CO2 分压,O 2 分压下降,H +浓度变化时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肺扩张反射过程(反射弧五个环节)
17、,CO2、H+、O2 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复习思考题】1.何谓呼吸?呼吸全 过程由哪几个 环节组成?、2.简述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3.简述胸内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4.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5.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及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在 检测肺通气功能中意义有何不同?、6.何谓有效通气量?、7.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8.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9.何谓肺牵张反射? 有何生理意 义?、10.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其敏感刺激。、11CO2、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如何?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胃液性质、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调节。胰液性
18、质、成份作用。胆汁性质成份作用。胃肠道激素的作用。熟悉:神经体液因素对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了解:食物吸收的部位,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胃液性质、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调节。胰液性 质、成份作用。胆汁性质成份作用。糖、蛋白质、脂肪、水和无机盐、维生素吸收机制。【教学内容】、 概述1、 消化和吸收的定义,食物的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壁内神经丛和外来神经结构和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2、 几种主要胃肠道激素对消化道运动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唾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及分泌的调节,吞咽过程。 胃液性质、成份和作用。 胃液分泌调节:头期、胃期、肠期。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3、 胃外
19、来神经的作用,胃排空机制。二、小肠内消化:胰液性质、成份及作用,分泌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胆汁性质、成份和作用。胆汁分泌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胆盐的肠肝循环。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及分泌的调节。三、小肠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蠕 动、分节运动及生理意 义,回盲的功能,壁内神经丛及外来神经对小肠运动的调节作用。排便反射。食物吸收的部位,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复习思考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哪些?、2.什么是胃肠激素? 在消化功能 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胃肠激素有哪几种?、3.胃酸有何生理功能?、4.胃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5.小肠有哪几种运动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
20、6.简述胆汁的成分及其在消化中的作用?、7.将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是否能严重影响胰液分泌?为什么?、8.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9.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10.何谓脑肠肽?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目的要求】掌握:人体能量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机制。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体温相对恒定的生物学意 义。熟悉:间接测热法基本原理了解:体温的正常值、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教学难点】食物卡价、氧热价;呼吸商;间接测热法基本原理;散热途径、【教学内容】、能量代谢1食物卡价,氧热价,呼吸商 ,间接测热法基本原理。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正常值。二、体温1
21、体温概念(体内平均深部温度)及正常值(直肠,口腔,腋 窝温度)。2散热途径(辐射,传导,对流,蒸 发)。3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时,通过 寒颤产热增加,同 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时则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复习思考题】1.基础代谢率的概念。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人体体温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有哪些? 其正常值各是多少?3.根据散热原理,如何给高热病人降温?、4.简述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5.试述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目的要求】掌握:尿的生成及调节熟悉:肾脏排泄功能在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
22、中的意义;水利尿,渗透性利尿。了解:排泄概念与途径,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质肾单位结构及功能特点。【教学难点】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理及其特点;葡萄糖及水的重吸收机制;肾小管的 H+,NH4+,K+的分泌过程及意义;影响肾小管泌尿机能的因素,肾 泌尿机能的调节,抗利尿素的作用及其调节。 醛固酮作用及分泌调节。髓质高渗形成及其维持机理。【教学内容】一、概述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滤过,重吸收,分泌),近球小体的功能,直小血管的作用,肾脏排泄在维持环境中的意 义。二、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1肾的解剖2肾脏血流及其调节肾脏血流特点及肾血流调节:自身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全
23、身性调节及其意义。三、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效滤过压及其组成(肾毛细血管内压,血浆胶体压,囊内压,肾血浆流量)。2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特点(选择性重吸收),方式, Na+,Cl-,HCO3-,K+,葡萄糖及水的重吸收机制(Na+ 主动,Cl-被动,HCO3-优先重吸收,K+ 主动,葡萄糖需载体及 Na+重吸收,水渗透性重吸收, Na+、水分近曲小管稳定性重吸收与远曲小管调节性重吸收), 肾小管的 H+,NH4+,K+的分泌过程及意义(H+Na+交换与 K+Na+交换及 K+竞争,排酸重吸收碱是分泌的主要意义)。2影响肾小管泌
24、尿功能的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球管平衡), 髓质高渗形成的机制(外髓质是钠主动重吸收则内髓质是 Na+重吸收和尿素扩散到内髓质部),髓质高渗与尿稀释的关系(集合管,远曲小管液渗透压低于髓质,髓 质将小管液中水渗透性吸。五、尿生成的调节1肾内自身调节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球-管平衡。2.神经体液调节:肾神经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作用及分泌调节;抗利尿素的作用及其调节;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甲状旁腺素。六、血浆清除率1.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评估肾小管的功能。七、尿的排放1.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2.排尿反射:概念、
25、过程、机制【复习思考题】1.何谓肾小管重吸收? 影响因素有哪些 ?、2.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3.何谓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 值是多少?、4.肾素由哪里分泌? 它对机体水 盐平衡如何调节?、5.简述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和分泌调节因素。 、6.何谓球管平衡? 有何生理意 义?、7.何谓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8.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及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目的要求】掌握:感觉器官一般特性;内耳蜗感音机制;行波学说;前庭器的适宜刺激。熟悉:眼的调节;视觉和视网膜感光机能;视觉二元学说;视色素的光化学反应。了解:嗅觉和味觉的特点,皮肤感觉的机理。【教学难点】感
26、受器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视觉和视网膜感光机能,视觉二元学说,视野,声波向内耳传导,内耳蜗感音机制,行波学说。视觉和视网膜感光机能。【教学内容】一、感受器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眼的视觉功能1.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调节,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方法视力、明适应、暗适 应、 视 野、 视后像及融合的概念。2.眼的感光换能系统:(1)视网膜结构特点;视网膜的视锥和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视觉三元色学说。(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3)视锥系统的换能作用和颜色视觉(4
27、)视网膜的视觉信息处理(5)中枢视觉通路(6)与视觉有关的其他想象:明适应、暗适应、 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三、听觉器官1.耳的听阈和听域2.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向内耳传导(骨传导与气传导),内耳蜗感音换能作用及机制,耳蜗的生物 电现象,行波学 说;前庭器管的适宜刺激及生理功能,前庭反应。3.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的结构、行波学说、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四、前庭器官1.前庭器管的适宜刺激及生理功能。2.前庭反应和眼震颤五、嗅觉、味 觉、触 压觉、温度感觉及痛觉的概念及特点.【复习思考题】1.简述眼的视近调节。、2.简述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与功能。、3.何谓听觉的行波学说?、4.何谓微
28、音器电位? 有何特点 ?、5.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嗅觉、味觉、触压觉、温度感 觉及痛觉的概念及特点 .第十章 神经系统【目的要求】掌握:突触传递原理和特征,中枢抑制,感觉和丘脑投射系统,肌 张力的产生及其调节,睡眠与机制。熟悉: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 。神经递质的分类、作用和受体,中枢的感觉功能,自发电活 动与诱发电位。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神 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脑的高级 功能。【教学难点】反射弧,电突触、化学性突触传递机制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其特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牵涉痛概
29、念及其机制;肌牵张反射及其机制,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肌紧张的影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去大 脑僵直。运动传导通路对运动机能的影响。【教学内容】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1神经元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 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 养性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2神经胶质细胞分类与功能:生理特性、功能、神 经营 养因子。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1突触传递突触与接头的概念;突触的分类及结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2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
30、与调质的概念及分类,受体的概念与分类。3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的 类型及机制,中枢易化。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1)传入通路,丘脑的三类细胞群功能,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功能。(2)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3)躯体感觉的分类及特点。2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1)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2)内脏感觉:内脏痛的特点、牵涉痛及机理, 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3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四、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2姿势的中枢调节(1)脊髓的调节功能:脊休克、对侧伸
31、肌反射、 牵张反射;节间反射。(2)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的概念、表现、机制。状 态反射,翻正反射3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1)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大脑皮层的运动区,运动传导系统及功能。(2)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概念;新纹状体的功能结构与细胞;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肌紧张过强而运动过少性疾病;肌紧张不全而运动过多性疾病4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的三个分区及其功能(前庭小脑、脊髓小脑、新小 脑的主要功能)五、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1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2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3自发脑电活动,皮层诱发电位。六、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觉醒状态的
32、维持,睡眠活动的产生机制。七、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的优势半球与语言功能:联合皮质的基本功能;优势半球;语言中枢。2.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的基本概念、 、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生物学意义,过程、类型、分类;遗忘的概念及其意义;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3.睡眠与觉醒:睡眠的特征与分期、意义;睡眠与觉醒的神经机制。4.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检测技术:脑的诱发电位;脑电图;脑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八、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及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复习思考题】1.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2.简述神经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3.简述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4.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
33、征。、5.简述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及目前确定的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6.试述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与产生原理。7.何谓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各有何功能?、8.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它们各有何生理作用?、9.低位脑干有哪些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10.试述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主要区别。11.小脑有何生理功能。、12.简述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的分布及其投射规律。、13.简述去大脑僵直及其产生机制。、14.简述不同睡眠时相的特点及生理意义。、15.简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调节的主要功能。、16.何谓脑电的同步化和去同步化?、17.试述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主要区别。、18.内
34、脏痛是怎样引起的?有何特征?19.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产生原理。20.试述牵拉肌肉时,肌肉收缩的调节过程。21.试述植物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22.试述脊休克的表现及产生原理。十一章 内分泌【目的要求】掌握:主要激素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熟悉:下丘脑腺垂体靶腺间的关系和激素分泌调节了解: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机能过程中的作用原理;PACAP 的概念及作用。【教学难点】激素作用原理;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旁腺素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教学内容】一、概述1.激素概念,激素作用的方式、分类,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3.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基因表达学说主要内容 ;G 蛋
35、白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IP3 和 DG 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4激素分泌的调节:小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二、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1. 下丘脑和腺垂体:小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与腺垂体的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及其调节;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的生物作用。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结构功能联系、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血管升压素、催 产素。三、甲状腺内分泌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各系统的影响。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调控系统、TRH、T 3、T4
36、反馈调节、甲状腺自身调节 。四、甲状旁腺的内分泌与调节钙、磷代 谢的激素1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肾脏的作用;对骨的作用;对小肠吸收钙的作用。状旁腺的内分泌的调节2降钙素的生理作用,钙素的内分泌的调节31,25-二羟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五、肾上腺的内分泌1.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代谢;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2.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合成与代谢;儿茶酚胺的生物学作用;儿茶酚胺分泌的调节。六、胰岛的内分泌1.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及其作用机制;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分泌的调节。2.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七、其他腺体或组织的内
37、分泌1 前列腺素:合成和生物学作用。2.褪黑素:生物学作用。3.瘦素:生物学作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激素在体内的作用特点。、2.简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4.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哪些激素?、5.简述下丘脑-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的相互关系。、6.何谓应急反应?、7.神经垂体所释放激素的来源及生理作用?、8.试述激素的分类。、9.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作用、1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为什么不能骤然停药而必须逐渐减量?、11.调节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的激素有哪些?各有何作用?第十二章 生 殖【目的要求】掌握: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性激素生理作用。月经周期
38、的激素调节(雌激素、孕激素等)。熟悉:睾丸生理作用。了解:妊娠生理过程。双重细胞学说。【教学难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生理作用。月经周期的激素调节。【教学内容】一、男性生殖1.睾丸的功能:睾丸的精子发生;睾丸的内分泌功能:雄激素的生理作用。2.睾丸功能的调节3.阴茎勃起和射精二、女性生殖1.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卵子发生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卵巢的激素分泌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2.卵巢功能激素调节3.卵巢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生理作用;孕激素的生理作用。4.子宫内膜及其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及其激素调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雌激素的生理作用。、2.简述雄激素的生理作用。3.试述月经周期的概念及其激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