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概说诗钟目录第一节 诗钟的缘起和衰微第二节 诗钟的“律”与“格”一、诗钟的“律”二、诗钟的“格”专咏分咏 空咏一、正格二、别格第三节 杂体诗钟一、四言体二、五言体三、八言体 四、骈体式五、散文体六、虚字体七、删古体八、方言体第四节 诗钟与律诗、楹联的区别第五节 活动形式与钟评第六节 钟眼第七节 诗钟创作宜忌一. 钟诗字数二. 平仄格式三. 平仄要求四. 创作规定五. 对仗要求- 2 -六. 诗钟用韵 七. 创作手法 八.诗钟禁忌正文第一节 诗钟的缘起和衰微诗钟,别称嵌字偶句、分曹偶句、羊角对等。是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一种独特的韵文(或曰诗体),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自
2、己的一席之地。 它高雅、 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隽永和文思的敏捷。诗钟相传为福州人士所创,并随着他们的宦游,将诗钟作为一种全新诗体推向社会,一时诗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诗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首发于闽,走向全国。却如昙花,即开即谢。相传宋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诗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见载于坚匏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据明代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百数,内一联:“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
3、人已善为“诗钟”,但尚未推广。诗钟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诗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诗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诗钟或言源于福建的折枝诗,折枝诗简称折枝。命名缘由,或谓折枝诗于传统七律诗中摘句而为之,如折花树之枝然;或谓如作国画之取“折枝”式者,即甲画兰而乙画石,丙画桃花丁画梅,集部分之作而为整体。就内容与形式而言,折枝诗实质是取律诗中之颈联或颔联而自立诗名,是韵文的特殊形式,诗歌的别种体裁。福州传统说法,以古近体诗为大诗,以折枝诗为小诗。折枝又称改诗,系取古人现成诗句中字,纳入新作句子中,再造新诗句(对偶句)。改诗可能就是嵌字格折枝- 3 -诗的滥觞,故闽人至今犹称嵌字
4、格诗钟为改诗。在诗钟会上作折枝吟时,主持者先即席拈字或命题,而后限时收卷。道光时,李家瑞停云阁诗话载称:“吾乡先达在京,有击钵吟课”,指道光间,曾元澄、杨庆琛等人在北京组织荔香吟社,所作诗课集为击钵吟。何刚德作诗事数往诗云:“前辈有社名荔香,联吟击钵俱同乡。我年弱冠始学步,始白白纸城南坊。”此诗记其诗钟(折枝)之作,亦溯源于击钵吟课。“折枝”一词亦首见于此。清光绪间,黄理堂著雪鸿初集载:乡前辈林少穆(则徐)先生折枝诗句。可见,林则徐在未仕家居的嘉庆时代就已精于此道。当时折枝诗在达官贵人及名儒硕士中已经流行。总之,诗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国初期。所以,诗钟的鼎盛时期是清朝
5、末年到民国初期 ,这是诗钟的黄金时代。 诗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神韵,粤求学识,各有千秋。 但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 ,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这种特殊的诗体为何叫诗钟呢?名字来源与其规则有关,古人创作这种诗时,先出题限韵,尔后用线将铜钱捆于一炷香上,下边以铜盘为接,将香点燃,燃至捆铜钱处,线断铜钱落于盘,声响似敲钟,而此亦意味着答题时间结束,钟响而诗成,故曰诗钟。此外,“诗钟”亦名“战诗”,其由亦出于此,盖铜钱击盘之声闻如战鼓,催人构句,故得名。 有的也用诗钟来做酒令,时间到
6、,做不出的就要罚。,所以,诗钟这时又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 。 第二节 诗钟的“律”与“格”一、诗钟的“律”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诗钟呢?它是一种怎样的文字游戏呢?诗钟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仅有上下两句,十四个字(七言句多见, 五言句很少)。与律诗中的颔联、颈联相似,但又不是一般的律句 。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矩和准绳。- 4 -如律诗一样,诗钟有自身的“格律”,而且是极为严格的。就“律”而论,概之有五方面: 1、只限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字,不得增减。诗钟初创时期和活动的 过程中,曾出现过非七言句的形式,但始终未能成为正流。2、上下联写各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
7、、文义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3、用典与白描不拘,但不能一句运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诗钟上称为“独眼龙”。4、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5、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二、诗钟的“格”诗钟还因不同的命题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是谓“格”。诗钟的格式,时人多分两类:“分咏”和“嵌字”。或分三类:空咏(嵌字)、专咏(或称合咏)和分咏。或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或分嵌字与避字两类。下面细述三分法。专咏 专咏或称合咏。专咏一人或一事一物,而所咏之人、事、物在字面上不能出现,应从诗意中体现之,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
8、,且不犯题字。试看苏轼花影一诗中末二句:“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此虽为七绝之联,然若看作诗钟,以“花影”为题,亦勘称佳例。如咏包拯之诗钟云:“死后易名称孝肃,生前执法拟阎罗。”专咏又细分为两种情形:(一)专咏格(又称“单吟格”) 限咏一个主题,禁犯题字。如“傀儡”咏:一线机关何太巧,百般面目总非真。(二)专咏连环格(又称“单吟连环格”) 限一命题作一联诗钟,禁犯题字。同时又限定嵌字的字数和唱位,或不限唱位。如下三例:1、“燕”咏,嵌“灯”,不限位:华灯照舞昭阳殿,残碣留题海叟庵。- 5 -2、“思妇”咏,嵌“斜锁”,限第二唱:横斜钗影松云髻,牢锁春心紧指环。3、“辋川怀古”咏,嵌“
9、黄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黄叶木梢传画诀,白云水际冷诗魂。分咏 分咏亦称“雕玉双联”,以对举于“嵌珠”式。用两个绝不相干或绝不相称的、可供具体刻划吟咏的人、物、事为诗钟的命题,作吟咏的对象。与专咏恰恰相反 ,上下句是各自咏各自的,两句的意思完全不搭杠 ,上下句之间也没有连接意义。但只释其义,不能嵌入题字。切题要准确,对仗须工整,句法求协调,几近于诗谜。故撰作者常需运用典故以隐括之,无典可用者也需描绘形容,敷衍成趣。由于分咏之题互不相干,没有伦类,故转生风趣,益见作者才思之巧。比如,我们来歌咏岳飞和虎:岳飞,抗金英雄,历史人;,老虎,动物一个。这两个在一起完全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撰
10、成诗句如:“画尔不成翻类犬 ;字之曰举并称鹏 ”,就叫分咏。再举几例:“剔脚人,题名录”云:“足下功夫三寸铁,眼前身价一文钱。 “枕头,刽子手”云:“黄昏我便思依汝,白昼君偏敢杀人。 “报马,粪桶 ”云:“笔声急雨三更驿,蟾影斜阳十亩田。”“船 胞衣”云:“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赵菁衫钟联),后一句绝佳。“竹夫人 闰六月”云: “春冬不入三千队 秋夏平分十五天”。闰六月这题目难度很大,一般人往往会顾此失彼,写了六月,丢了闰字,着重于闰,又忽略了六月,作者毕竟是高手,抓住了闰六月是夏秋间多出来的三十天,理应半夏半秋,竹夫人(扇)又是夏秋用品,冬春必然打入冷宫,短短十四字,把春夏秋
11、冬都占全了,且还有四个数目字,两两平仄相对,靠“平分”和“不入”几个字,把前后有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实属不易。又如当今湖南资兴东江湖诗联擂台赛第五期征诗钟“分咏马摄影”,新疆曹文献夺得全能冠军,其诗钟分咏作品是“快门闪处常留美 先足开时又是春”。分咏又有连环格,其与分咏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题,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数,与单咏连环格相似。兹举二例:- 6 -1、“丹青丑女”咏,嵌“山黛”,限第四唱:画里云山妨小末,镜中眉黛胜无盐。2、“教馆考卷”咏,嵌“笔生花”,限用“鸿爪格”,不连可对:笔墨生涯聊卒岁,文章花样且趋时。 融“分咏、嵌字”为一体的诗钟 ,一般又简称为“连环体”。创作难度较任何
12、一种的诗钟都高,不易为之,故作品较少。空咏 空咏亦称嵌字格、嵌珠、限字体,分正格和别格。一、正格 亦称比翼格。做法是拈出两个单词,称做“钟题”或“眼字”,平声、仄声各一,按指定各嵌于七言联句中之第几字。其嵌于第一字或第三字者,两字皆平声亦可。所选两字单词,大多本不相对,但须要求所造之句字面浑成,巧妙成对。嵌字之眼字,分咏之题目,施诸上、下联则可以随意。作嵌字格者,眼字在这七个字中每个位置嵌一回,就是七回,一字为一唱。自第一字至第七字顺序为之,更番吟诵,故谓七唱。这种七唱联吟的诗钟又称为“连环唱”。 这类“连环唱”,又因循序变化,如顺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七唱是对位嵌字。就是说,眼字分别嵌在
13、上下联对应的同一位置。七唱各有名目:1、第一字曰凤顶格(又曰鹤顶、虎头、藏头),如“窗、夜”一唱,林则徐曾有句云:“窗虚权借月为榻,夜静每闻风打门。”2、第二字曰燕颔格(又曰凫颈),如“碧、鸡”二唱,陈宝琛有句云:“残碧殿秋犹有恋,老鸡知曙奈无声。”3、第三字曰鸢肩格(或鸳肩),如“青、高”三唱:“舞筵高烛江山暗,节府青樽郡县寒。”4、第四字曰蜂腰格,如“田、月”四唱云:“薄宦无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几时圆。”5、第五字曰鹤膝格,如“皋、马”五唱:“金钗心伤皋氏宅,玉环魂断马嵬坡。”6、第六字曰凫胫格,如“雪、如”六唱:“湖上残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归。”7、第七字曰鱼尾格(又曰雁足、坐脚),如“
14、水、尘”七唱:“锦帆东划吴江水,玉辇西扬蜀- 7 -道尘。”题字不管嵌在哪个位置,其整联的平仄都合格律要求。所以,熟练的掌握运用平起和仄起两种格式。有时题字前平后仄,第七唱必须倒转。下面举例:诗钟 “秋雁(七唱)”: 满天高曲长途雁; 一野黄花好个秋。连环唱举例:月/风鹤顶格:月下抚琴闻鸟语,风中鼓瑟见花开。燕颔格:明月窗前同醉酒,清风案上共吟诗。鸢肩格:何处月明烛落泪,此间风静我思亲。蜂腰格:常观明月思故里,久沐春风忆乡人。鹤膝格:星移斗转月华老,柳暗花明风景新。凫胫格:逝水年华随月淡,如烟往事伴风清。凤尾格: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又如,以“曲行”作连环唱: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
15、事已非。一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旧调忍弹金缕曲,新诗敢赋丽人行。二、别格 嵌字格除上述正格的七格外,还有以下多种格式 :8、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黄花:魁斗格 ”:- 8 -花门积雪千山白 ; 大漠飞沙一月黄 9、蝉联格 又叫“连理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 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 ; 蝉鸣西陆楚囚吟。“母曲”云:画屏银烛围云母, 曲几瓷盆供水仙。10、辘轳格 也叫“卷帘格”,“八叉格”,即将两题字分
16、嵌于第二字及第十字。或第三字及第十一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 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 ;微露瓠犀发妙香 (三二辘轳)11、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其实是正格七格的统称,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散书 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 ; 金宋相持大散关。 12、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 (汤网格)”:天末楼台横北固 ;云中城阙望西安。 13、云泥格 又叫鹭拳格。即将题字分嵌于上句第二字,下句末字。不得相对。例如 诗钟分咏风/雨(云泥格):秋风点醒菊花梦; 紫燕携来杏雨春。分咏 云泥 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 ;华屋偏多燕垒泥 。(远
17、人注:此诗钟不符合云泥格) 14、五四卷帘格 一字嵌上句第五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如“到 袍”云: 偶携游屐到琴峡 待脱征袍隐鉴湖 15、流水格 题字依题目的顺序任意分嵌于二句当中,题字不得相连,要求联语上下句意须相贯,顺序不可颠倒,似顺流之水,故得名。如“长薄”,限第五唱:乞多天上长生药, 医尽人间薄命花。16、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分咏 “红豆 ( 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 ;一口含樱画美人 红藕湾深双桨可 ;黄茅店小一灯如 但愿红颜终不老 ;须知此物最相思“分咏酒 花(晦明格):- 9 -阶前举杯邀月饮 蓠边信步赏花天 17、太极格 如诗句之回文,可反读之,不害
18、联意。“续横”限第二唱:断续钟声山半雨,纵横帆影月中湖。18、鼎峙格 又叫“品字格”。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成鼎峙之势,如“品”字,如等腰三角形或。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穷阴杀节霜铺地 中夜清寒月满天 19、勾股格 以三字分嵌两句,题中两字嵌于上下句相对位置,不限位,余一字不连,随意嵌。此格因三字分于三点,连线而成直角三角形之勾股弦,故得名。为与汤网格区别,相对两字不得放于句之首末。如“上官才(勾股格)”:江淹才尽怀中锦 ;疏广官休鬓上丝 20、押尾格 把平仄为 “仄仄平”或“仄平平”的三字,连续嵌在下联的最后三字位置。,不必对偶,但上下句
19、不意思必须连贯。如“一枝花”;万紫千红推领袖 岭梅先放一枝花 。“是当年”:回首六朝金粉地 青山不改是当年 。“曲江春”:好景一年君记取 杏花燕子曲江春。“去后思”:芳草经年绿 王孙去后思。21、鸿爪格 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题,分别嵌在上下句不限 定的位置上 ,但必须遵守诗钟“不连不对”的原则。所谓“不连”,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都不得连在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来的次序也是不允许的,必须隔开使用。“不对”就是命题中的任何 两个字,不可用在上下句相对应的位置上,即使天然成对的词也不行。例:、“射灯虎”云:虎观文章天射策,鳌江灯火夜张筵。、“天足会”云:地辟蜀江今大足,天开吴会古纹身。- 10 -22、
20、碎锦格 又叫散嵌格。即将题字(允许四字甚或四字以上),分嵌于任意一 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并。对嵌四字的碎锦格,历来还是有“不连不对”的严格规定。但观近代的一些联吟,还是不相并的例子多。显然“不连可对”在创作上较“不连不对”来的容易。例如“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 半肩行李一张琴。下面举例十三: 、“张三李四”,不连不对:四 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张三李四”,不相并:四万黄金推李镜,三千秦铁剩张椎。、“老鼠过街”上一下三,不连不对: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连不对: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一二三四”,限上联,不相并:一
21、月二星三宿四,春风冬露夏霜秋。、“钱少三文”,限下联,不相并:官路两堤多柳带,文园三径少苔钱。、“云气雨头过”,不连不对:雨声过涧溪头涨,岚气浮云洞口迷。、“十二月十二”,不相并:十里楼台十里月,二陵风雨二陵秋。、“圣荷西山景城”,不连不对:荷叶西风圣诞近,林山暮景小城忙。、“鸡鱼肉锣鼓板”,不相并:鸡市鼓声分社肉,板桥锣响卖溪鱼。 、“雨过山头云气湿”,不连不对:雨零云岭山生气,人过泉头水湿裳。 、“水流花谢两无情”,不相并:花若有情长不谢,水应无意两分流。 、“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并: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下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23、双钩格 又
22、称“香囊格”,将四个题字嵌于两联首尾,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南北高丽 (双钩格)”:丽水逆流环陇北 高邮名县着淮南。24、睡珠格 取四字,两字相联分嵌于上下句,不拘位置,平行相对即可。题字可互相调换。分咏“野菊 寒梅:”野菊千丛经日久 寒梅一树得春先 25、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海角钟声”:海城画角严兵卫 - 11 -山阁诗钟集友声。 26、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清泉石上流”:溪边瘦石多清籁;岩上飞泉少浊流。 27、竹节格 将六个题字分别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题字须三平三仄。如“霓 裳 中 序 第 一”:连裳列第唯中垢 ;登序骖霓
23、总一途。 28、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 ;江南沽酒杏花村 29、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无眠可到东方白;有发都为老境苍。30、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华屋芳林度碧阴。 31、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水流孤塞千声雁 村绕寒林万点鸦 32、集句格 集句式诗钟含有“分咏”和“嵌字”两种格式,除必须遵守两格的规矩外,还规定联吟者必须采用 前人的诗句或词句作为诗钟的联语,且词句仍需
24、七言,并且平仄须合符诗钟的特定要求。较创作而言,虽在对仗上的标准可略为宽松 ,但平仄格律仍需严格遵守。这就要求吟咏者的古诗词修养要相对丰富,运用自如。选用古人原句诗词,有时限唐诗。如分咏“二月 十二 集句格”: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 碧栏干外绣帘垂 (韩 偓)。 唐诗集句分咏“庸医 八字”:新鬼烦冤旧鬼哭 (杜甫 )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隐 )集句嵌字“女 花” 限第二唱:神女生涯原是梦 (李商隐 )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33、集锦格 所谓集锦,是说两句中之字,各集同类之名词而成也。可集花名,鸟名、戏名、书名、词牌、曲牌、电影等,但必须事先标明题意。 - 12 -如以花名,鸟名作集
25、锦格:合欢锦带红蝴蝶;比翼雪衣白鹭鸶以曲牌,戏名作集锦格:簇水暗香芳草渡;游园小宴浣花溪34、居易格 将古人的名字号分别嵌入上下联句,且要求语含双关。如: 留病转教能去病 (霍去病 ) 驻年翻自不延年 (李延年) 满载一船山色去 (王船山 ) 只留万里水光浮 (杨万里) 35、钟谜格 即以诗钟的形式,依灯谜的创作手法吟作诗钟联语。此格类同于“分 咏格”,唯不限定分咏的具体对象,只限吟咏的范围,如限定灯谜的谜目一样。诗钟联语就是谜面,分咏的具体对象则是谜底了。创作的灵活性较大。如:分咏词牌名: 明月二分魂有路 (梦扬州 ) 长堤十里柳无情 (台城路 )分咏书籍名: 已遣乌衣为寄信 燕子笺 更教红
26、叶与通情 韩诗外传 36、笼纱格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 。就是说,把题目中的字隐藏在诗钟的两个句子里,隐隐约约能看出来。笼纱格的取名来自两个典故:(一)、唐王播未显时,客居杨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食,为诸僧所不礼。贵后重游,见 昔日题于寺壁的诗句已为寺僧用碧纱盖护,因慨叹题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二)、宋魏野与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僧独用碧纱罩护寇诗,唯魏诗 尘封。从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尘,魏见喜而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诗钟据此两典为格名,既示珍贵,又取若隐若现之意。唯此格创作难度较大,故流传不广,吟咏者不多。举个例子:诗钟
27、“左易题目 (笼纱格)”云:“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赋才 ”。 “春 天(笼纱格)”云:“嫣红姹紫终归是 美景良辰可奈何 ”。 上联隐“春”字”,下联隐“天”字,用了人所熟知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来入吟。第三节 杂体诗钟在正、别格诗钟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诗钟曾经在诗钟活动中出现过,但由于各自的原因和历- 13 -史条件,未能为后来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发 展的机会。现录之以为备忘。一、四言体 一九三四年由何尔赓、陈天尺、陈祖光等先 生在福州倡为诗原之会,依诗钟联吟之例,变其体制。以“华社诗原”,作嵌字联,限四言 ,不连不对。华灯社酒,治诗论原。二、五言体 始见于黄理
28、堂雪鸿初集。以任意 拈出的两字,分别嵌入上下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诗钟,唯每句五字而已。1、“ 山秋”限第一唱:山色和云淡,秋声向晚多。2、“石山”,限第五唱:烟霞严氏石,风雨米家山。近时,五言体诗钟在台湾尚流行,但在大陆早已废弃不用。三、八言体 仅见诸于李家瑞停云阁诗话。分咏“放榜前一日杨太真”云:桂子秋风明朝得意 梨花春雨绝代承恩。四、骈体式 属分咏格的形式,唯字数不拘,类似楹联。见莫友堂屏麓草堂诗话。1、分咏“王安石须”云:定功罪于平生,吕诲弹章胜似欧阳荐牍; 数风流之佳话,谢家偶象何如张氏纱囊。2、分咏“岳武穆筋”云:四字铭忠,排奸相和金之议;一筹借展,破腐儒误汉之谋。联吟用了两“之”
29、字,属不规范之作。五、散文体 上下联不求对偶,但语意须相贯。又可分为“流水碎”和“押尾”两格式。1、流水碎依任意拈出的题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不相并,追求清新自然。如:“何在闻歌”云:灞桥秋在人何处,不忍重闻折柳歌。2、押尾格拈出三字,限嵌于下句联尾,须相并,不得分开。“曲江春”云:好景一年君记取,杏花燕子曲江春。六、虚字体 一联十四字纯用虚字,无一着实。如“欢此”限第四唱:不知过此伊胡底,无以为欢可奈何。- 14 -七、删古体(又称“改诗”) 要求用前人的诗句为依据,或续、或对、或改。较之创作,意味索然。聊备一格志之。1、续下格用前人诗句为上联,作下联以对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散句式“今
30、夜月明人尽望”,悲欢离合四般心。偶句式“渔妇晓妆波作镜”,牧童午睡草为毡。2、对上格用前人诗句为下联,创作上联以应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散句式 萧郎去后无消息,“何用吹箫向碧空”。偶句式 才见疏星思弄奕,“更闻寒雨劝飞觞”。 3、改句式改前人诗联上下句的前四字。原句:“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改为:短棹影分江月晓,远钟响彻海天秋。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余八字。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改为:为问楼头杨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折腰格。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余十字。原句:“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改为:临文最恨新涂饰,谈史方知旧废兴。
31、八、方言体 由于诗钟是从福州起步,走向全国的,故闽人喜以方言俚语为题,创作诗钟。1、“缠脚(裹脚)乞食仔(童丐)”云: 丝萝系处莲双瓣,衣钵传来竹一枝。2、“做普渡(荐幽道场)和尚聚媒(妻)”云:三界 斋坛喧鼓磬,两行花烛照袈裟。总之,诗钟的格式繁多,亦常随时代的风气有所创新。第四节 诗钟与律诗、楹联的区别诗钟虽然只有两句,十四字,源于律诗,有“改诗”、“折枝诗”之称,又因形同楹联,又有- 15 -“联吟”之雅号。但与两者相比,诗钟的格律又严谨得近乎苛刻。这大概也是诗钟难于流播并逐渐式微的缘故。它与律 诗、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1、字数铁定。正格的诗钟限于七言,一联十四字,不容增减 。而律诗除七
32、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诗。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 数千言。2、平仄严谨。诗钟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诗允许“拗救”,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3、吟咏限定。诗钟上下联句各咏各的主题,在文义上又要求完整划一。而律诗和楹联有明确单一的主题。诗钟有题而无情对无题。4、对仗工整。诗钟对对偶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对仗之熨贴匀整,又是律诗和楹联难望其项背的。总之,诗钟不是一般的律诗,不是无情对、分咏对联、,也不是 谜联,更不是对联的分支。它是一种特殊的律诗。当然,诗钟与七言联、五言联毕竟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字数、对仗、平仄、联格可以类比,这些方面是可以相通的;一般来说,当诗钟的两
33、句诗内容符合特定目的时,可以当作对联,否则不行。 当对联能够遵照诗钟的格律,并符合诗钟命题要求,可以把这样的对联当作诗钟。第五节 活动形式与钟评诗钟活动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两种形式。诗钟因结社活 动,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员定期相聚,点香出题,众人构思,至香尽缕断,钟响收卷,然后由专人抄写,进行评定。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灵活,视日期的长短 ,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将事先拈出的命题,由每期的主持人分寄 ,限期收稿,然后汇集,由专人抄写不署名,再分发众人评定。最后编辑成吟集,旧时称诗钟吟集为“钟聚”。- 16 -诗钟评取分八等,即元、殿、眼、花、胪、录、监、斗。落选者称遗珠。
34、元、殿、眼、花、胪号为五大唱,每门词宗于每门只取一首,录、监、斗则可多取。发唱时,先发唱殿,其后依次唱斗、监、录、胪、花、眼,最后唱元。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 或谓唐司空图所列诗品 二十四种,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 古第四、纤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 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 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 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第六节 钟眼“钟眼”正确的定义,应是:与所需嵌的字,所构成的一个固定词, 组成的这个词就叫钟眼
35、。由于钟题有时是随意翻取字典、或随手拈取所获得两个字而成,这两字的词性有时根本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对,这就需要找两个字,与之配成可对相对的词,才能完成这一诗钟。所以,钟眼”不同于“诗眼”、“联眼”,它不是整钟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也更不是诗钟的主旨所在。它是与嵌字(题字)所配成的一个词,或与嵌字相配成词的字,而并非嵌字本身。“钟眼”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使不同词性的两个嵌字,相配而成为一个词性相同或相近的词,使之具有可相对性。“钟眼”只能存在于嵌字诗钟里,多用于比翼格诗钟。我理解的是,尽管钟眼不是整钟最传神的一个字,但也是较重要的一个字或词。第七节 诗钟创作宜忌一. 钟诗字数诗钟每首分上下两联,
36、每联 7 字,总共 14 字,不得添减。二. 平仄格式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 平仄要求符合平仄格式,1 不论,3 在不犯孤平的前提下不论,2、4、5、6、7 分明。四. 创作规定1、扣题。诗钟要求扣题严格,一般不允许犯题字(嵌字诗钟除外),亦不可用近意词代替。整联切忌游离题面。 - 17 -2、用字。要求一字不可落空,尽量追求新意,出奇制胜。不允许重字,忌同音相犯等等。 3、用典。如果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对应用典,而且两个典故要求同时代或时代相近。一汉一唐还大体说得过去,若一春秋一民国就不合适。这要求作者熟悉典故,并能熟练运用。
37、五. 对仗要求1.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2. 不允许同义异字(合掌)。3. 小类相对: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宫室对宫室,等等。4. 名词相对:名词中的专有名词,只能和专有名词相对,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等等。5. 男人名和女人名不能相对。6. 大小事物不允许相对。如赤县(中国)对红都(北京)不能对仗。7. 不允许流水对。 8. 不允许借对。 六. 诗钟用韵 诗钟用平水韵。七. 创作手法 1. 白描法: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故,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这就是白描法。一定要注意立意高古、用语新奇,否则容易成为哑钟。 2. 比喻
38、法:将所咏之物比为另一物。 3. 化典法:化典法既是创作诗钟的基本技巧和捷径,又能够使联作显得厚重、沉稳,但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 4. 化句法:化用古人名句来表达所咏之物。 5. 集句法:集古人名句对仗,妙手天成。 6. 隐字法:故意将成语或古诗中某字隐去,所隐之字正是所咏之字。八.诗钟禁忌1. 忌“哑钟”:诗钟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 2. 忌“三脚钟”: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月”对“秋江”,风月为二- 18 -物,而秋江则为一物。 3. 忌“跛脚钟”:出句、对句,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句堂皇,一句纤巧,一句上,一句下,彼此失衡,此为“跛脚钟”。 4. 忌犯题字: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梅、月”分咏。若用香雪、暗香疏影、玉兔、桂阙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 5. 忌用叠字:钟眼位置尤甚。6. 忌偏离重心:所咏对象不是题目要求的内容。或者只是与题目有关联,而重点旁落。比如题目要求咏花,却咏成看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