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566709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下列关于气体的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粉末可以制备 CO2B用铁片和稀 H2SO4 反应制取 H2 时,为加快产生 H2 的速率可改用浓 H2SO4C加热分解 NH4HCO3 固体,将所得的气体进行适当处理可获得 NH3D用 KMnO4 固体和用 KClO3 固体制备 O2 的装置完全相同解析:选项 A,Na2CO3 粉末可以与稀硫酸等反应获取 CO2.选项 B,Fe 在浓 H2SO4 中发生钝化,不能得到大量的 H2.选项 C,加 热 NH4HCO3 得到 CO2、NH3、H2

2、O 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除去 CO2 和 H2O 即可得到 NH3.选项 D,用 KMnO4 固体和 KClO3固体制备 O2 都属于“固固 ”加热型,其装置完全相同答案:B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 1 和图 2 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发生装置的药品 干燥和集气装置A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图 1B 大理石和稀盐酸 图 1C 铜和稀硝酸 图 2D 生石灰和浓氨水 图 1解析:A 项,产生 O2,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项产生的 CO2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 项,生成的 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3、项,产生的 NH3 可用碱石灰干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3(2011大连模拟)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瓶中盛满水,从 B 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 NO2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 A 口进气来干燥 NH3C从 B 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 CO2D瓶中装满水,A 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 B 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 H2 的体积解析:NO 2 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NO2,NH3 不能用酸性干燥剂( 如浓H2SO4)干燥;CO 2 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 CO2时应 A 口进 气,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4(2010长沙模拟)实验桌上只有烧碱、

4、盐酸、铜片、大理石、蒸馏水五种试剂,从欠缺试剂的角度来看(实验仪器齐全 ),无法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A制取氢气 B制取碳酸钠C制取氯化铜 D测定盐酸的浓度解析:电解蒸馏水可制取氢气 ;盐酸与大理石可制取 CO2,CO2 与烧碱溶液反应可制得碳酸钠;电解盐酸,可先制得 Cl2,然后再与 Cu 反应,可制取 CuCl2;D 项测定盐酸浓度用中和滴定法,应使用标准碱性溶液和酸碱指示 剂答案:D5(2011广州测试)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解析: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氨气时有水生成, 试管口 应向下倾斜;NO 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NO2,应用排水法收集;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5、,收集氢气时导管应短进长出答案:D6要组装一套利用液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现在设计了如下五步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好铁圈,放好石棉网;用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装置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A BC D解析:实验仪器的安装原则:从下向上,从左向右首先固定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好铁圈,放好石棉网;把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

6、气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不漏气,再加液体反应物开始反应,制取气体答案:A7下列气体发生装置,当加入适当的块状固体和液体时不具有随开随关功能的是( )解析:“随开随关”原理是利用压强差控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打开止水夹,利用液体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接触而反应;关闭止水夹,产生气体的 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脱离而停止反应,而 D 不符合答案:D8(2010潍坊模拟)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H 2、O 2 Cl 2、CH 4NO 2、O 2 N 2、H 2A BC D解析:在光照条件下,CH 4 与 Cl

7、2发生化学反应, 产物中有 HCl 生成,因 HCl 易溶于水,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水会倒吸其中,正确;当滴入水时,反应4NO2O 22H 2O=4HNO3 也会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发 生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的现象, 正确; 中 CO、O2 均不溶于水,错误; 中 N2、H2 也不溶于水,光照时也不发生反应,错误 ,故 D 正确答案:D9(2010湖南四市九校联考)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其中可行的是( )选项 气体 a b c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 溶液B SO2 浓硫酸 Cu 酸性 KMnO4 溶液C NH3 浓

8、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D CO2 稀硝酸 CaCO3 浓硫酸解析:A 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生成的 NO2,不正确; B 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且酸性高锰酸钾能氧化 SO2,该装置不可行;C 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不正确答案:D10如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食盐水 KNO 3 溶液乙醇 Na 2CO3 溶液CCl 4 浓氨水A BC D解析:加入食盐水或乙醇相当于稀释硫酸使之与锌粒接触而反应;加入 KNO3 溶液会产生氮的低价态化合物而不是氢气;Na 2C

9、O3 溶液与 H2SO4 反 应消耗 H2SO4;CCl4 使得 H2SO4液面上升与 Zn 接触反应;浓氨水与 H2SO4 反应消耗 H2SO4,故可以加入.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0 分)11(10 分)(2011 合肥联考)某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装置制取某些气体,制取气体的反应所具有的特点是 _(2)利用装置、制取气体(K 2 关闭,K 1 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 可以收集H2、NH 3 等气体,但不能收集 O2 和 NO,理由是_.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

10、器装置) ,可收集 NO、O 2,改进的方法是_. 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作简易改进(改变仪器装置) ,可收集 NO2 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 (3)利用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K 2 打开,K 1 关闭)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 A 中加浓盐酸,B 中加_ ,C 中加_,观察到 C 中的现象是_解析:(1)依据装置的特点,可知所制取的气体的特点为反应不需要加热,且为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 气体的反应(2)由于装置中经 K1 的进气管为短管,收集的气体应是密度比空气小的,而 O2 的密度比空气大;NO 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且 NO 能与氧气反应;若利用装置作简易改进(不

11、改变仪器装置)收集 NO、O2,应将装置加满水,利用排水法收集;若利用装置作简易改进(改变仪 器装置),可收集 NO2 气体,由于 NO2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可将装置 中的进气管深入瓶底,出气管刚刚露出瓶塞(3)由于 A 中加 浓盐酸, 则 B 中加 KMnO4 固体, 产生 Cl2,从而验证了氧化性:KMnO4Cl2,然后将产生的 Cl2 通入到装置中与 Br 反 应,置换出 Br2,依据 Br2 溶于水溶液呈橙色来判断 Br2 的产生,从而验证氧化性 Cl2Br2.答案:(1)固液反应(或液液反应 )且反应不需加热(2)O2 的密度比空气大,NO 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且 NO 能与氧气

12、反应 将装置加满水 将装置中的进气管深入瓶底,出气管刚刚露出瓶塞(3)KMnO4 固体 NaBr 溶液 溶液呈橙色12(12 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以下仪器组合的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检查上图中反应器 A 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2)现要求从上图中选用所需的装置( 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实验时要防止污染下表是按装置的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写的,请将该表填写完整(加入的试剂自选).选用的装置( 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A浓盐酸、二氧化锰反应器(或产生气体)C(3)将氯气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

13、后褪色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有资料记载,高锰酸钾和浓盐酸混合后,在室温下很快就能放出氯气,由此可说明二氧化锰比高锰酸钾的氧化性_(5)人若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死亡某地化工厂的贮氯罐意外发生泄漏,周围被疏散的群众应采取的防御自救措施是_.解析:(1)反应器 A 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共 热制备气体,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制氯气检查反应器 A 的气密性可用液封法,因 为装置比较大,可以用酒精灯微 热(2)浓盐酸易挥发,所制得的 氯气中混有 HCl 和水蒸气,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尾气用 NaOH 溶液吸收(3)氯气溶于水生成 HCl 和 HClO,

14、酸可 导致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HClO 有漂白性,最终导致溶液褪色(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用 KMnO4时不需要加热,用 MnO2时要加热,所以氧化性:KMnO4MnO 2.(5)氯气有毒,能与碱液反应,密度比空气大,自救 时可用水或弱碱性溶液( 如肥皂水)将毛巾湿润,捂住口鼻,然后沿逆 风方向向地势较高处跑答案:(1)MnO 24HCl( 浓) MnCl2Cl 22H 2O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 = = = 将导气管插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或停止加热)后导气管中能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2)选用的装置(填字母) 加入

15、的试剂 作用C 饱和氯化钠溶液 除去 HClC 浓硫酸 除去 H2O收集 Cl2B NaOH 溶液 吸收多余的 Cl2(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酸能使溶液变红,次氯酸又能使溶液褪色(4)弱(5)先用水或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 )将毛巾润湿捂住口鼻,然后尽量沿逆风方向向地势较高处跑( 合理答案即可得分 )13(13 分)(2011 镇江模拟)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 NH3 与NOx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一)提供的装置(二)NH 3 的制取(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 填序号)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

16、集氯气 用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 实验室制氧气有时需要加热,有时不需要加热 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用浓盐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试管(2)从所提供的装置中选取一个能制取氨气的装置:_(填序号)(3)当采用你所选用的装置制取氨气时,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三)模拟尾气的处理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4)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5)装置 D 的作用有:使气体混合均匀、调节气流速度,还有一个作用是_(6)D 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 _(填序号) aCuSO 4 bH 2O cCCl 4 d 浓硫酸(7)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

17、陷是_解析:(2)实验室制备氨气可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加热 法,也可以用浓氨水与氧化钙(或氢 氧化钠)在常温下制取可 选装置为 C 或 G.(3)根据所 选装置写出相应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 中为 Cu 与稀硝酸的反 应:3Cu2NO 8H =3Cu2 2NO4H 2O.(5)NH3 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 D 还可以 3防止倒吸(6)D 中用饱和氨水防止氨气被吸收,因此还可以换成 CCl4.(7)该反应中尾气含有NO 等污染性气体,应除去后再排入空气中答案:(1) (2)C( 或 G)(3)2NH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 = = = = 或 NH3H2

18、OCaO= =Ca(OH)2NH 3( 要对应)(4)3Cu2NO 8H =3Cu2 2NO4H 2O 3(5)防止 NH3 发生倒吸 (6)c (7)NO 尾气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处理14(15 分)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 药品 制取气体 量气管中的液体 Cu、稀 HNO3 NO H2O NaOH 固体、浓氨水 NH3 Na2CO3 固体、稀 H2SO4 CO2 镁铝合金、NaOH 溶液( 足量 ) H2 H2O(1)简述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2)该同学认为实验可通过收集并测量 NO 气体的体积来探究 Cu 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

19、可行?_(填“ 可行”或“不可行”) ,原因是 _.(3)实验、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分别是_、 _(分别选一种)AH 2O BCCl 4C饱和 Na2CO3 溶液 D饱和 NaHCO3 溶液(4)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恢复至室温,_,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5)实验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编号 镁铝合金质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1.0 g 10.0 mL 347.5 mL 1.0 g 10.0 mL 335.0 mL 1.0 g 10.0 mL 344.5 mL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解析:(5)根据表格中数据,第次误差较大,应舍去,取第次和第次的平均值, 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346 mL,根据 2Al2NaOH 2H 2O=2NaAlO23H 2, 则 m(Al) 270.28 (g), 则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100%28%.0.34622.4 23 0.281.0答案:(1)关闭开关 A 和分液漏斗活塞,微热烧瓶,量气管中液面升高,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不可行 NO 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 NO2 溶于水,使测得的 NO 气体体积不准确 (3)B D (4)使量气装置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5)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