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杯”名著阅读经验交流走进红楼 共赏经典北京八中 葛小峰2016年10月12日,真 读,一、选择阅读时间 二、注重激发兴趣 三、划分阅读阶段,如何激发兴趣,1 在实践体验中阅读 2 与伙伴共同阅读 3 根据学生基础辅导阅读,在实践体验中阅读,1去大观园,做讲解员,学生讲解的景点有:曲径通幽、花塚、滴翠亭、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缀锦楼、暖香坞、藕香榭、嘉荫堂、蘅芜苑、栊翠庵、凹晶溪馆、凸碧山庄、大观楼、省亲别墅、顾恩思义殿、水月庵、 梨香苑、沁芳亭、沁芳桥等。,曲径通幽处,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有凤来仪,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茶闲烟尚绿,与伙伴共同阅读,2请学姐(非
2、中文专业)讲座红楼探究,3看87版电视剧 4 重视理科生读红楼的兴趣,1黛玉和宝玉就像双螺旋,虽然彼此缠绕,却永远不相依(高二6班 刘大为) 2ei+1=0 我想对黛玉说:也许,单独的你的一生只有残缺的意义,但你与宝玉确有着无尽说不清的联系,但是若将这些拼合在一起,你的存在便成了唯一。(高二6班 王仕豪) 3我想对宝钗说:人的生命就如同一次带电粒子在加速场中的偏移,纵使你查察周全,洞悉世情,拥有极高的荷质比,也不得不与其他粒子一样划出一道相同的弧线。只愿你归册之日,能心无怨怼,泰然处之。(高二6班 王逸微) 4对凤姐儿:命运与理想是同名的点电荷,你站在时间与空间的尽头苦心经营琢磨,终究还是眼睁
3、睁地看着他们靠近又错过。你的一己之力就是磁场中小小的感应电荷,无法逆转贾府的这盘残局,也无力挣脱命运的枷锁。(高二6班 薛晴) 5对妙玉:凡心如地转偏向力,平日里无知无觉,日积月累的受力中终会产生影响,甚至带来与本心相悖的巨大变动。(高二6班 郭子赫),划分阅读阶段,入门-初读-研读-深读-专题-,如何引领入门 :,我认为,读名著不要成为几个爱好文学学生的专利,老师也不要只是带着几个读的好的学生陶醉在远离市嚣的净土,而应该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捧起名著。我们今天研究的基点,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做的这件工作,不是老师带着几个爱好红楼梦的学生读,而是带着所有的同学读,包括不喜欢的,读不
4、进去的学生,有“少不读红楼”想法的等等,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走进红楼梦。对于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还是要费一番心思的。学生不同,方法也一定会不同,在初读阶段,一定要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就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便于及时解决。,学生读红楼第一遍时产生的问题: 1人物众多,难理关系。 2事件琐碎,难分轻重。 3头绪繁多,不易记忆。 4诗词太多,不懂其义。,1开设“红楼讲坛”,分回目讲解,2人物关系:从学生熟悉的人物作为关系图的起点,蔓延开去,手工绘制关系图。 3知识竞赛 4诗词专题,初期、中期产生的问题如下: 钗黛的性格特点及形成缘由、凤姐只有耍手段弄权术的一面吗?探春为什么苛刻舅
5、舅?黛玉与湘云同是幼丧双亲,为什么性格迥异?秦可卿的苦与乐?迎春探春的不同?妙玉只有“装”的一面?李纨的苦衷?尤二姐只有委屈吗?贾环为什么形容猥琐?贾母为什么不住在长子院中?刘姥姥聪明在哪儿?贾政打宝玉中没有爱吗?袭人是王夫人的奸细吗?宝钗看戏点老太太爱看的不对吗?宝琴为什么不是十二钗?戏子们之间是同性恋吗?元妃的委屈?香菱命为什么那么苦?为什么大观园的女孩子都喜欢宝玉? 等等,初读红楼时需要老师介入的问题 1 判词及曲子的对应关系: 2大观园中景观的位置、额联、建筑风格与人物的关系: 【怡红院】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二十三回、第四十一回中相应的部分。 【蘅芜苑】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二十二回、第
6、二十六回、第四十一回 【潇湘馆】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五回,【稻香村】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二十三回、 第四十一回中相应的部分。【秋爽斋】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二十二回、 第四十回【沁芳亭】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二十二回、 第四十回【曲径通幽】苏州园林建筑的风格,3 回 目:第 六 回 贾宝玉初试雨云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 十五 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 十六 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第四十一回 拢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4 诗词的赏析从楹联、酒令入手,再理解诗词。5前五回的内
7、容,6编辑红楼探梦顾问 葛小峰 主编 王逸微 副主编 高弘洁 万睿涵 美编 刘大为 编辑 王健坤 王子晗 秦 阳 周雨卉 王泰程 目录如下:,序,第一回 寻梦 01-1寻访大观园,第二回 识梦 02-1 人物关系图 02-2 红楼课堂 02-3 红楼人物诗歌 02-4 红楼梦歌曲 02-5 红楼对联 02-6 理科生看红楼,第三回 记梦 03-1 红楼梦检测,第四回 谈梦 04-1 红楼讲坛郭丹曦龙珊 04-2 红楼讲坛子云门生,第五回 析梦,05-1谈金陵十二钗 05-1-1此生尽去还痴泪,却似飞花逐水流谈林黛玉 05-1-2金锁索魂难逃俗世扰,蘅芜无尘怎敌空房凉谈薛宝钗 05-1-3喜荣华
8、正好,恨无常又到谈贾元春 05-1-4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谈贾迎春 05-1-5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谈贾探春 05-1-6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谈贾惜春 05-1-7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谈贾巧姐 05-1-8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谈史湘云 05-1-9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谈王熙凤 05-1-10莫诉空灵招仙气,怎奈凡俗惹尘埃谈妙玉 05-1-11秋风孤闻芳吟醉,春日难见米流香谈李纨 05-1-12情幻无他物,祸起缘此身谈秦可卿,05-2 谈其他重要角色 05-2-1误入凡尘十余载,做得美梦终需归谈贾宝玉 05-2-2乡下人粗陋不识仙境,樵居者受恩能怀感激谈刘姥
9、姥 05-2-3晋其爵曰王,假之威曰霸,美之谊曰逸呆谈薛蟠,05-3观大观园中的建筑 05-3-1幽竹掩修舍观潇湘馆 05-3-2蘅芷清芬观蘅芜苑 05-3-3好云香护采芹人观稻香村 05-3-4菱藕香深写竹桥观藕香榭 05-3-5隔岸花分一脉香观沁芳亭,05-4诗歌鉴赏,05-5情节分析及问题探讨,第六回 续梦 06-1红楼与我常相伴下一阶段的研读问题 06-2众品交荐编辑推荐红楼精彩片段 06-3编者感受,跋,再读红楼时,你会推荐大家再读哪个片段?并说明推荐理由、继续研读时应关注的问题。 一共推荐了约四十段,例如:痴公子偶窥天机 王逸微的推荐理由:对于小说,“泄底”本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但
10、在红楼梦这里,宝玉寻访幻境令读者陷入了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种迷蒙的感觉引人入胜,又令人嗟叹人物命运。宝玉于梦中窥见这些书册,本有可能了悟,但却因为他心中怀有执迷,所以未曾看破天机。这是宝玉之悲。而对红楼梦中诸多出众的女子而言,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改变已经确定好的结局,这种面对宿命的无能为力是她们的悲哀所在。这一节是作者为人物写的一首委婉深沉的挽歌,充分体现了红楼梦的悲剧性。 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作为记载众多女儿身世下场的书,里面的词赋即是谶语,其承载的意义远高于书中其他的诗词。作者运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举出极具象征意味的事物,又利用拆字法、谐音等技巧,在悲剧的基础上创作出了美感。
11、悲剧和美感交织在一起,此段可谓是整本红楼梦的精华。 研读问题:读这一段,需要我们反复揣摩的即是蕴涵在词赋里面的意味。从成书至今,人们对于这一段的解读一直有争议,在重读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的观点。,例如:晴雯撕扇 秦阳的推荐理由:时值端午佳节,宝玉被金钏儿的事搞得心情很糟糕。一腔无名火没有地方宣泄,正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扇子跌折。若在平时,以宝玉宽仁之心必不计较,但是此时晴雯就成了倒霉的出气筒了。宝玉便借机发一通脾气,对象是自己房中的一个丫鬟,而且就为跌扇一事。从这一点看,一个主子为扇子之事训斥一个仆人,也不算太过分。可偏偏晴雯又是块暴炭,立马反唇相讥。直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宝
12、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 宝玉赴宴回来,一再主动化解矛盾,直到说出一番无用的道理,任凭晴雯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地撕尽了。甚至宝玉夺过麝月的扇子,递与晴雯,在宝玉的嘻笑和纵容下,晴雯毫无顾忌,也撕作几半子。 研读问题:建议注意晴雯的刚烈与袭人麝月的柔顺的鲜明对比。同时,建议注意晴雯的性格与其后来遭遇的联系,还有注意宝玉平日对待下人的方式。,湘云啖肉 王健坤的推荐理由:雪地之中,脂粉佳人,割腥啖肉,火炉微烘,肉香袭人,大快朵颐,真乃人间一乐事。湘云不同于其他十一钗,她较旁人总是多了几分英豪壮阔,不论是醉卧芍药裀,还是雪地割腥啖肉,总归是其他女子不敢去做的。或许有人会因此认为
13、湘云性格略粗,不比他人才情,其实不然,湘云之所以获得世人盛赞恰是因其才情兼具,敢爱敢恨,于儿女情长中又多了些果决与担当。真道是:钟情名士引大义,英豪伟阔只真情。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研读问题:读至湘云处,不妨停下脚步,放空身心,只是静静陪着她,感受那英豪伟阔中的不易与心酸!,如何深入研读 学生深入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下阶段的学习中,你想研讨的关于红楼梦的问题是什么? 1红楼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太虚幻境与贾府众人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读后四十回?(高二6班 臧京涵) 2想要研究探讨人物在某情节中的行为和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高二6班 王天杨) 3想要研究探讨红楼中的建筑学相关问题
14、。(高二6班 王海枫) 4红楼中姓名及地点都有怎样的引申含义?(高二6班 郭子赫) 5红楼中北静王的设置意义何在?(高二6班 余曦晖) 6想要研究探讨红楼的文学艺术价值,如语言特色等。(高二6班 王静漪) 7想要研究探讨红楼中有关佛学的思考与问题,如人物对话中所蕴含的禅意或红楼之于儒释道的关系。(高二6班 王健坤) 8在太虚幻境中的那些情司中,情究景所指什么?这又在金陵十二钗身上如何体现?宝玉到底是无情人还是有情人?作者想借红楼表达出哪些情感?(高二6班 刘允洁) 9想要研究探讨红楼中的中国文化,例如其中儒、佛、道的思想与世俗的融合与冲突。(高二6班 隗睿) 10曹雪芹的人生轨迹对红楼有何影响
15、?(高二6班 杜若洲) 11想要研究探讨红楼中的暗线(喻)及其联系;红楼的诗词赏析。(高二6班 薛晴) 12想要探究红楼中的诗词。(高二6班 张嘉禾) 13想要探究红楼花品及其引申含义。 14想要探究红楼中各方面的文化,如茶文化、瓷文化、饮食文化等等。(高二6班 赵欣欣) 15曹雪芹著红楼的意义是?除宝玉外其他男性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高二6班 杨宇轩) 16想要探究红楼中的装饰品和家具文化。(高二6班 王仕豪) 17红楼中诗词有何机锋?从语言赏析的角度我们如何看待这些诗词?(高二6班 黄珺洁) 18红楼内容与其创作时代有怎样的联系?书中的人、物、地名称又有怎样的引申含义?(高二6班 高弘洁
16、) 19想要探究红楼中的各类文化。(高二6班 王子晗) 20想要探究红楼中的饮食文化。(高二6班 王泰程),如何深入研读学生深入阅读时产生的问题分组进行专题阅读,思考深度与广度的逐渐增加 1 品读人物的性格特点渐渐深入,逐渐读出自己的感受。2 读整本书时,注意同一个内容,在前后章回中的逐渐展开、互补延展,最后形成完整而全面的系统。 3 共赏红楼雅与俗:(录像)4红楼诗词赏析5 各种内容的对比阅读6 细读语言7 推荐一些评析性文章,1 品读人物的性格特点渐渐深入,逐渐读出自己的感受。读第一遍后写袭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 高二6班 王逸微 袭人虽说在红楼梦中只是一个丫鬟,但她几乎了贯穿了这部小说
17、,她原是贾母中的丫头,后来在怡红院服侍宝玉,她与宝玉的关系非一般的丫头可比。在文章很早时,贾宝玉初试云雨晴,其对象便是袭人。 “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从这里两人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就连林黛玉也会经常开玩笑称袭人为“嫂子”,这其间也包含了一丝醋意吧。 袭人更是被王夫人百般看中,在第三十四回中,在王夫人询问袭人时,袭人说了几句“不知好歹”的话,让王夫人内心百般感受她,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周全。你今儿这一番话倒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然不知道你这样好。”就是因为这一番话,让王夫人对袭人刮目相看,在以后的各种时候,在外人面前,也都
18、百般称赞她。 我想,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子。她们都是具备封建传统美德的典范,也是在不断劝宝玉读书的人。她们牢牢把握住现实的利益,从时守份,非常识时务。也挺符合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怜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也预示了最后嫁给了贾宝玉的好友蒋玉菡,而与宝玉无缘。,读第二遍后写袭人: 为袭人喝彩 高二6班 王逸微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说起袭人,看过红楼梦的人大抵都要踌躇一下。“心机重”、“老于世故”甚至是“奴颜媚骨”这样的词都被冠于袭人身上。看着人人都对其“口诛笔伐”时,(虽然我有时也认同)但是今日落笔却要为袭人正名。 此“正名”并非是要努力将袭
19、人与晴雯之死、大观园被检撇清关系,而是从世道人情上分析袭人行为,以及袭人这一身份的重要性。 “世道人情”区区四字,却有千钧之重。如你我这样的人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时,最忌讳这四个字。正是这种“忌讳”贬损了宝钗、袭人一流,成就了黛玉、静雯众人。袭人相比宝钗,又少了尊贵的出身、精神上的灵气和淡漠。综上种种,袭人成了十二钗正、副,又副中最“朴素”的角色。可以说,一个人一辈子或许也遇不到一个晴雯、半个黛玉,但是一两个袭人还是能够遇上的。归根结底,一个“俗”字大大贴在袭人这个形象上,让我等生活在俗世的人面对她的时候,心情总有点复杂。如果我们面对相同的情形,没有黛玉的一颗玲珑痴心,没有宝钗的淡然气度,没
20、有晴雯的勇决,又不喜孤绝的妙玉;膝下无幼子可盼,身边无琏、凤需去周旋,那我们的凭寄可不只有宝玉一个人了吗?我们想要轰轰烈烈的情感,可又顾虑自己的心被他人拿捏在手里任意玩弄;我们想要壮丽的以死明志,可又担心辜负他人的一片好意,落得个一身罪名;我们想要纵情恣意,嬉笑怒骂,可又在目睹了诸多人物的早夭后,深谙了明哲保身的道理。这些想干又不能干的瞬间,在多年后的回忆中统统化成了几声长叹。而在曹公的书中,就化成了袭人。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苛责于袭人,其实是对自我的逃避和不愿承认。,为袭人喝彩,首先喝彩的是塑造这个形象所需要的勇气。我以为,人们最惧怕的不是邪恶,而是无能为力。袭人身上凝聚了许多“不得以”,由“
21、不得以”才发展出了她的“隐忍求全”以及像攀援的爬山虎一样的生存之道。袭人的身上凝结着人性不愿意承认的脆弱和危机感,曹公塑造了她,此举正是对于人性的一次客观而不留情面的审视,毋庸置疑,这是需要勇气的。 为袭人喝彩,也在于她这一角色的必要性。换一个更绝对而直接的说法,红楼梦的十二钗少谁都可以,但是袭人不能少。因为袭人是将小说与现实相连接的点。我们从她身上找到现实中的熟悉感,才能顺着这个着力点,一点一点地迈进十二钗所谓“梦幻”中。袭人更多的承担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部分,而其他人则更多承担“高于生活”的部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公的“匠心”了。若是主要人物中没有这么一位贤袭人,红楼梦真的就是痴话连篇,顶多
22、就是一群“神妃仙子”下界体验清朝生活风俗的通俗文章;而有了以袭人为首的一群“朴素人物”,才有了这一本将真实的残忍和绮丽的梦幻结合在一起的鸿篇巨著。正所谓熟悉得让人连连嗟叹,有美好得让人心生向往。 最后,为袭人喝彩,也在于她给我的启发。若要我说,谁要是喜爱袭人,要么就是活得不明不白,要么就是活得太明白。这两者都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其实都处于中间态似懂非懂,看得清的是袭人的逢迎和顺应,看不清的是人性的弱点(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于这看清与看不清的交界处,我们可否对自己宽容些,坦然而直白地面对自己确实无能为力的事实,去善待每一个有着袭人气质的“俗人”。,为袭人喝彩,首先喝彩的是塑造这个形象所需要
23、的勇气。我以为,人们最惧怕的不是邪恶,而是无能为力。袭人身上凝聚了许多“不得以”,由“不得以”才发展出了她的“隐忍求全”以及像攀援的爬山虎一样的生存之道。袭人的身上凝结着人性不愿意承认的脆弱和危机感,曹公塑造了她,此举正是对于人性的一次客观而不留情面的审视,毋庸置疑,这是需要勇气的。 为袭人喝彩,也在于她这一角色的必要性。换一个更绝对而直接的说法,红楼梦的十二钗少谁都可以,但是袭人不能少。因为袭人是将小说与现实相连接的点。我们从她身上找到现实中的熟悉感,才能顺着这个着力点,一点一点地迈进十二钗所谓“梦幻”中。袭人更多的承担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部分,而其他人则更多承担“高于生活”的部分。由此也可
24、以看出曹公的“匠心”了。若是主要人物中没有这么一位贤袭人,红楼梦真的就是痴话连篇,顶多就是一群“神妃仙子”下界体验清朝生活风俗的通俗文章;而有了以袭人为首的一群“朴素人物”,才有了这一本将真实的残忍和绮丽的梦幻结合在一起的鸿篇巨著。正所谓熟悉得让人连连嗟叹,有美好得让人心生向往。 最后,为袭人喝彩,也在于她给我的启发。若要我说,谁要是喜爱袭人,要么就是活得不明不白,要么就是活得太明白。这两者都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其实都处于中间态似懂非懂,看得清的是袭人的逢迎和顺应,看不清的是人性的弱点(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于这看清与看不清的交界处,我们可否对自己宽容些,坦然而直白地面对自己确实无能为力的
25、事实,去善待每一个有着袭人气质的“俗人”。,2 读整本书时,注意同一个内容,在前后章回中的逐渐展开、互补延展,最后形成完整而全面的系统。 3 选一个点梳理一些人物与事件。 示例:共赏红楼雅与俗:(录像)4红楼诗词赏析5 各种内容的对比阅读6 细读语言雅-俗-平7 推荐一些评析性文章,7 推荐一些评析性文章或书籍内容:推荐文章或书籍的原则是有两类不建议学生看,一是考证太多的,一是文革中政治色彩太重的,阶级性太强的。时间:没读原著时,不建议读评析性文章,阅读第一遍后,可以读一些评析性的文章或书籍。深入研读时,可以读一些专题性的文章或书籍。,学生的评论文章 1读第一二遍过程中学生的鉴赏文章,更多的是
26、我看*, 2读第二三遍后学生的鉴赏文章,从更加综合,更加专题性,更加开阔的角度着手的。如: 红楼酒令研究 高二6班 汪欣然. 红楼看茶 高二6班周含章 毛益丁 红楼梦故事结构 高二6班王泰程 浅谈红楼梦服饰之功用 薛晴 红楼楹联匾额研究 高二八班秦阳 红楼语言赏析 高二八班黄语琦 浅谈红楼诗词 高二6班 王健坤 红楼丫鬟名字意蕴 高二6班 王逸微,示例:红楼梦故事结构 高二6班王泰程 再读(小字下划线部分为引用) 北京八中 高二6班 王泰程组员:余曦晖 王泰程 毛益丁 马明轩在上个学期,同学们已经对红楼梦有了很多了解。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样大部头的作品,但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绝对是第一次。正因
27、如此,我们对这部作品的了解绝大部分都是在内容方面。(以下的表述为个人想法,与专业定义存在很大的差距。引用的部分将指出。)对于写作而言,优秀的作家共通的最基础一点是信息量。(大家可以想想老舍,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这些信息量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脑海中有了信息量,可那和能用语言表达出这些信息又是两回事,这是第二步(由此产生的是不同的语言风格)。第三步便是如何筛选与排布这些信息,令这些信息具有明确合理的、适合于表达故事中心的逻辑关系。作者曹雪芹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能从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格外巨大的信息量(马,毛二位所讲之历史与考证),还能把这些巨大的信息量经过艺术加工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纸面上(余所讲之
28、写作手法),更能以一种复杂却又高效的结构(任何一个成功搭载了如此巨大信息量的结构,必定是高效的)将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有生命的复杂故事结构。 但红楼梦到底采用了何种结构仍然是众说纷纭。 实际上,我找不到任何一种结构能完美地契合红楼梦的故事结构。,(1).框架结构。这种结构首尾相合。如鲁迅的故乡 (2).线式结构。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单线索。B.复线式结构。就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又可分为:主副线式结构。主副线结构适合于中长篇小说,不适于短篇小说。主副线结构也有两线平行的结构。 (3).双环式结构。两个圆圈,但有交叉点。双环结构为十字架结构。 (4).螺旋式结构。 (5).链
29、式结构。如十日谈、一千零一夜。 (6).楼梯式结构。也叫台阶式结构。如鲁迅的祝福,水浒传里的林冲十回、宋江十回是台阶式结构。 (7).往复式结构, (8).翻板式结构。有的是单次翻板,有的是多次翻板。如莫泊桑的项链。小说要写“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有多次性翻板。如契诃夫的变色龙。 (9).多米诺骨牌式结构,或叫连锁式。 (10).拉抽屉式结构。结构形式:有有有有#无;无无无无#有。如我的叔叔于勒。 (11).抽底式结构。如莫泊桑的勋章到手了。 (12).拆信封式结构。 以往研究红楼梦的结构,大多是平面的、单线的剖析。通常所说的有以下几种: 网状结构。即以宝钗、黛玉、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经线,以贾、
30、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纬线,编织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情世态。 波纹结构。全书的细节、情节组成许许多多的大波、小波、前后起伏,回互钩连,蔚为大观,终于推出盛极必衰波峰至波谷的重大主题。 故事环环相套,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结构是板块式结构 中国古代小说常常采用积木式结构,就是说,一部长篇小说由许多板块构成,这些板块独立可以成篇,合在一起则构成长篇巨著。红楼梦也是由许多板块组成。比如:贾瑞的故事,秦钟的故事,尤二姐的故事,尤三姐的故事等等。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宝黛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核心。其他的板块都可以拿掉。但是,如果拿掉宝黛爱情故事这一板块,红楼梦就不能成为红楼梦了。 他认为红楼梦是
31、由一个个板块构成的。但我总觉得他所描述的这种板块性结构,和前面的网状,波纹结构也好,都显得十分单薄,更像是一种“一时兴起”的灵光,存在偶然性。这几种解释(以及其他的很多种,不列举)都没有给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承载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的原因。直到我看到了一种另一种方式的思考,那便是周汝昌先生所讲的立体式建筑结构。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结构可以比做 为立体式建筑,他认为作者曹雪芹是一位设计营造建章宫极为神奇伟大的建筑师,所建造出的是千门万户,复道回廊巨型建筑群,游人入内,目炫神摇,迷不得出。“千人百事,千头万绪,交加回互,仪态万方,而又条理脉络,井然不紊,即从一人一事去推寻。也无不起结互应,一发全身,字字
32、灵,笔笔到”。可以看出,周汝昌先生已经将红楼梦的故事结构由单薄的平面结构提升到了立体层面。他的想法给予了我启发。举个例子,一块活性炭虽然小,但其展开的面积却很大,这也是它吸附性很好的原因。对于红楼梦来说,它展开后则是整个的社会风貌,完全可以写成一本百科全书。这样庞大的信息量却被作者浓缩在了八十回文字中。其实,作者能够表达出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活用诗句。例如作为全书最关键的引子部分(16)回,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由,还早早地将金陵女子全部划入薄命司。作为一部大部头作品,居然在一开始就道出了故事的结局,这其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作者既然把结局早早告诉了读者,那他必然知
33、道作者即便看到了这些预示的结局,也仍然会兴味盎然地继续阅读。我想,是一种传统的神奇文体让他做到了这一点那便是诗句。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受,诗句中所蕴含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作者将人物的身世完全隐藏在了诗句中,激起了读者的想象,将本来不多的信息通过读者本人的各种联想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其实,恐怕除了作者,没人能知道那些诗所代表的含义,也正是如此,我总是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留下了这一部残缺的作品。不管原本是红学家所说的108回还是120回,如果这部作品是完整的,恐怕甚至会破坏它目前堪称完美的立体结构,使得它所蕴含的信息量大大降低。 二、生活场景描写。如作者在描写贾府,大观园的时候,特意营造了一种立体具象
34、的结构。想表达巨大信息量的方法绝不是把一切都写的很明白,而是特意隐去一些,表明一些(如中国画的留白),利用读者的想象来无限纵深地扩大作品内涵。而曹雪芹精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从空间尺度也从时间尺度上来描写贾府内的景观,还用不同人的眼光来描写。这样的做法大大增加了结构的立体性。 三、作者使用的多是楔子引入,谶语牵线,线索隐括的方法。他用前六回为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之后便是建筑的过程。有的楔子,线索就像是中国建筑中常用的屏风。你明明知道它所遮拦的是哪个房间,但却看不见它的背面。红楼梦中的所有楔子和谶语,全部都指向了一个同样的目标:贾府中人的最终结局。走在红楼梦中,真的和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如脂砚斋的评点中常说的,“万不可上了作者的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其原因就在于拥有特殊的结构,的确,红楼梦的立体结构,可以让读者以不同的维度将其展开。以上便是我们组对于红楼梦内容之外的一小点知识的补充,如果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共赏红楼,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