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阁夜,杜甫,宁海柔石中学 葛劲松,杜甫一生坎坷,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的手中,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乾元二年(759)秋,47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知人论世,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住了一年零九个月(765767)先后在赤甲、西阁等地居住,“阁夜”,即西阁之夜。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知人论世,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yng,j,qio,lio,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七言诗的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按节拍朗读,二二一二,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为悲抑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
3、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怆然有无穷之思”。,有感情朗读,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有: 一是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意象,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语言(炼字),探讨一:首联和颔联通过哪些意象 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首联中 、 、 、 等意象 传达出寒冷萧条的气氛。,颔联中 、 等意象传达出征战和动荡的气息,意境:,短景,天涯,霜雪,寒宵,鼓角,星河,悲壮萧瑟,名句欣赏:五
4、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1。释句: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 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 着波浪动荡摇摆。,2。意象解读: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 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 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表达出 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关键词一:意象,探讨二:说说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中“催”和“寒”字为什么用得好?,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寒”字既写了天寒,也写了诗人的心 寒,表达了客居天涯的凄寒。,冬季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短, “催”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 人生短促的感慨。,关键词二:
5、炼字,探讨三: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景和情的关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对比(对照、映衬)、反衬、衬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悲衬喜)、烘托、象征、用典、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动和静(动静结合)、虚和实(虚实结合)、抑和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褒和贬(明褒实贬、明贬实褒)等。 常用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反复、反问等。,关键词三:表现手法,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刘备) 下辇而自王。左思蜀都赋,“
6、卧龙跃马终黄土”用了哪两个典故? 有何用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诸葛亮,公孙述,用典,(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 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 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后汉书祢衡传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 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汉书天文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悲壮的鼓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 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和 痛苦。,用典,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探讨四:这首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 对什么事最为忧伤?,1。首联,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表达了客居天涯的凄寒,2。颈联、颔联,表达了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3。尾联,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 的苦难最为忧伤,关键词四:思想情感,杜甫(712770),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