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虾疾病与防治1、对虾患病时有哪些表现?摄食减少 在正常投喂、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对虾的消化道呈全空或半空状态,或者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水中残饵增多。活动量减弱,反应迟缓 将幼体放在烧杯中,可见趋光性差,常随杯中水旋转并沉入水底。幼虾和成虾则表现为游动缓慢,对人为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如受到刺激后不出现逃避反应,严重者伏在池边不动。行为异常 对虾在水面上长时间游动、转圈或上下翻动,有的无目的地游动,有的用头和剑突反复撞击池壁或失去正常的生活习性(如日本对虾的“潜沙”习性消失)。体色的改变 病虾多表现为体色较正常的深而灰暗,甲壳表面色素斑点增多,身体的局部可以变红(如红肢)、变黑(如黑鳃、甲壳黑
2、斑和褐斑等)或变白(如甲壳白斑、肌肉坏死部位在外观上呈白色混浊)等。幼体患病时,多身体透明度降低,肝胰急性坏死时由于大量的胡萝卜样物质释放,可出现全身变红的现象。养殖群体死亡率增高 正常情况下,一个养殖群体的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可出现个体减少的现象,这可以作为自然死亡,但如果在短期内出现高于平时的死亡率,则往往是患病的表现,有时在管理不很细致的养殖单位,这种死亡现象是所观察到的最早疾病症状。2、如何用血凝法野外快速诊断虾病?步骤从养殖池内选取待检对虾,擦干体表的水分;准备好一块载玻片(可用普通的玻璃片)和一张白纸(在观察血样时,用以衬托玻璃片);用刀片(或粗针头,或直接用手指)割破(刺破、撕破)对
3、虾的头胸甲和第一腹节处的背关节膜,使血液流出。以最快的速度将流出的血液,滴到已经准备好的玻璃上。观察并记录血液的颜色,清澈程度以及有无凝血反应。诊断 健康对虾的血液,在以肉眼观察时为清澈透明,呈淡青色。与空气接触后,能迅速凝结成冻胶状(越是健康的对虾凝血的时间越短,一般仅需 510 秒)。如果血液呈浅黄红色,浑浊、与空气接触后凝结的时间变长(超过 20 秒),或者完全不能凝结,则是不健康的对虾,血凝法既可以直接检查出对虾是否已经患病,又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出现的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3、养成期的药物给药方法有哪些?全池泼洒法 尽量准确的测量出虾池的实际水体积,然后
4、再计算出用药量。用药时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先投喂完饲料让对虾吃饱以后,再全池泼洒药物。有增氧机的应开机,使药物分布均匀。泼洒药物后,尽量保持对虾安静,不应再人为干扰。虾池溶氧过低或对虾“浮头”时不可用药。口服法 将药物按一定比例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后投喂,主要用于发病季节的预防和治疗。具体方法见下:将一餐的饵料量(应比正常的投饵量减少 30%40%)乘以用药剂量,得出用药总量;将药物加适量的水溶解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喷洒于饵料上,晒干;用海藻粉做保护膜,均匀喷洒于药饵上,以防止药饵入水后药物扩散与流失;一般选择对虾摄食量较大的傍晚投喂药饵,以使之尽快被对虾吃掉。此法的缺点是如果对虾失去摄食能力或
5、摄食量明显减少,则无疗效或疗效不会很高。4、虾池泼洒药物的最适宜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晨一般气压低、溶氧低,这时用药,会使本来就处于应激状态的对虾承受不了药物刺激,窒息而死。而在傍晚,也不适宜用药,这时尽管溶氧也很充足,但是对虾摄食最旺的时间,这时用药后往往会影响其正常摄食,而且不易观察对虾的反应,如果对虾出现不良反应,也不方便采取应对措施。而上午 10 时左右,溶氧较高,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也方便采取措施,是虾池用药的理想时间。5、如何预防虾病的发生?总的原则 预防为主(无病先防)、积极治疗(有病早治)、防治结合,无治早出虾,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定期使用药物对池水消毒 高温季节,定期选择使用生石灰、
6、漂白粉、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四烷基季胺盐络合碘和聚维酮碘等全池泼洒,对池水进行消毒,预防疾病发生。口服允许使用的抗菌药物 12土霉素、1%盐酸蒽诺沙星或 0.51氟哌酸制成饵料,连用 57 天,用量要足,时间要够,第一次投喂可加倍。可用海藻粉包被,晾干后投喂,据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售虾前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免药残超标。使用优质饵料 使用优质、能够提高对虾免疫力的饵料,必要时可在饵料中另添加 11.5Vc 脂和万分之二至五的 VE,用海藻粉包被后投喂。保持良好的水质。6、对虾养殖生产中的药物选择原则是什么?鉴于水产品药物残留不仅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也影响水产品的出口,国家新近颁布了最新的渔
7、药使用准则。部分原来常用的种类这次被列入了禁用的范围,如五氯酚纳、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西林、氯毒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喹乙醇等。对虾养殖生产中的药物选择必须遵循“有效性”和“安全性”两大原则。要使用“三效”(高效、速效和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和用量小)、无公害、低残留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伪劣药物用品。有效性 生产中选用的药物必须是有效的,使用后能使患病对虾很快好转和恢复健康。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并且正确使用。安全性 要考虑三个方面:药物对对虾有无毒性作用,毒性的大小如何;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对水环境有无影响(如是否会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等)。使用渔药要严
8、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的停药期(休药期)制度,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按各种药的休药期,在对虾收成前 1030 天不可再用药物。7、在我国危害最大的对虾病毒病有哪些?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 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严重的传染性虾病之一,对虾一经感染,死亡率可达80%100%。它不但感染各种养殖对虾,如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等,对其它甲壳动物也会感染。水温在 18以下呈隐性感染。水温在 2027为发病高峰。其致病性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病毒直接感染爆发,二是病毒和细菌交叉感染,三是由于水环境不良和气候突变等原因,诱发带病毒的对虾发病。该病自 93 年在国内流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物
9、可以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患病对虾甲壳,尤其头胸甲出现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同心圆状或菜花状白斑;肝胰腺肿大或坏死,易破溃。外观浅黄色或灰白色,外层呈红色。血淋巴混浊,遇到空气后不凝固。诊断 上述二点基本可以诊断白斑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做电镜、PCR 和核酸探针等进行确诊。桃拉病毒病 南美白对虾的重大病害之一。大量死亡通常持续 1015d,尔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一般情况幼虾较易感染,呈急性死亡,死亡率极高。成虾感染此病多属慢性。感染后所幸存的病虾甲壳角质层会出现黑斑化现象。该病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 1040d 期间,它可由水生昆虫和海鸥的肠容物和粪便、水
10、流等传播。一旦发病可造成 40%90%的幼虾死亡。在急性传播时,死亡率可高达 6090%,死亡大多数发生在蜕皮间或蜕皮后,带毒不死亡的对虾为病毒的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提供了条件。症状 急性感染后发病的白对虾体色微红或呈暗红色,尾扇后部变红,触须也呈淡红色,或深红色。肝胰腺肿大,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外层红色,有的病虾头胸甲也具有白斑。有的游泳足变红,步足局部变红,有的病虾胃肠道变红,肿胀。慢性感染的症状为患病的对虾甲壳上出现黑色斑点,病虾尚能摄食,但生长缓慢。诊断 观察体色和病灶出现情况。有几种不同情况。病虾如有尾扇变红,体色淡红色,触须红色,或者甲壳上出现黑色斑点,即可诊断为桃拉病毒病;如果病虾头胸
11、甲出现白斑,可能桃拉病毒病与白斑综合症的并发症,如果病虾游泳足变红,则可能为桃拉痛与红脚病的并发,病虾胃、肠发红,可能与肠炎病并发进一步的诊断应通过电镜观察或 PCR 实验,才能最终确诊。8、如何预防对虾病毒病?病毒病的爆发有可能会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而且在一个环节上出问题均有可能导致病毒病的发生,所以预防和控制病毒病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同时着手。健康亲虾的选择和健康苗种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彻底清淤、消毒、除害;进水、肥水和保水;良好水质的控制和维持;消毒剂、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增氧机的配备与使用;高效饵料的应用:禁止使用鲜活饵料或有可能携带病毒饲料,全程使用全价
12、配合饲料,最好使用可以增加对虾免疫抗病能力的功能 性饲料;新的养殖模式的建立建立贮水池、沉淀池、消毒池、大型藻类净化池或生化处理池封闭内循环系统养殖利用滩涂地下水养殖采用卤水加淡水模式养殖淡水养虾综合生态养殖等9、如何防治病毒性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病毒性虾病。如果发病相对较为缓慢且对虾规格太小,则不妨采取以下措施:适量使用消毒剂,杀灭池底或池水中的部分病毒;池中放部分肉食性鱼类将病虾吃掉,减少相互残食而传播疾病的机会,病虾应及时捞出;使用部分抗菌性药物,以免健康虾因感染细菌性疾病,而增加发病的机会;使用优质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营养物质,以增加健康虾的免疫抗病能力;发病后要捞出所有在水面上漫
13、游的病虾,以防病情迅速扩散。此外要尽量减少换水量,以防因大量换水导致环境变化过大而引起对虾大量蜕壳,加速疾病的蔓延。已经无法控制的发病虾池,应封闭全部进排水闸门,而后用 2030ppm 的漂白粉处理;禁止排出虾,以免造成整个海区的污染。10、对虾常见的弧菌病有哪些?红腿病(红肢病) 由弧菌或气单胞菌中的一些种类入侵对虾血淋巴并大量繁殖引起。病虾附肢变红,尤其是游泳足中的红色色素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色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流行季节为710 月,大批发病和死亡多发生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池塘底质恶化是红腿病流行的另一主要原因。烂眼病(瞎眼病,眼球坏死症) 河口半咸水地区养
14、殖中国对虾常见病害。由非 01 群霍乱弧菌引起,该菌适于在高温、低盐、微碱水中生长。患病对虾多浮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游于水面旋转翻滚。患病对虾的眼球由表面不光洁、浑浊变白到逐渐溃烂、脱落,有的仅剩眼柄。一般一星期内死亡。发病季节 7 月中旬至9 月上旬。烂鳃病 病虾鳃丝灰色或黑色,质地脆、肿胀,从尖端向基部坏死、溃烂,有的发生皱缩和脱落。发病季节通常在 8 月份的高温季节。白黑斑病 病因不详,有的认为由弧菌引起,有的认为由于环境异常或饲料质量低劣所致。患病初期,腹部甲壳腹面两侧的中部各有一个白斑,不透明,大小约 35 毫米,位置固定,腹部两侧下方形成一行白斑,随病程发展,白斑逐渐变为黑斑。发
15、病多在 78 月,病虾多在 8cm 以上,死亡率高。11、如何治疗对虾弧菌病?漂白粉(12ppm)、生石灰(1520kg/亩)、漂白精(0.50.8ppm)、三氯异氰尿酸钠(0.30.5ppm)、二氧化氯(0.30.5ppm),任何一种全池泼洒消毒;用大蒜 12%或氟哌酸 0.05%制成药物饵料,连用 57 天。用量要足,时间要够,第一次投喂可以加倍,可用海藻粉包被,晾干后投喂;据摄食状况,适当调整投饵量。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必要时可在饲料中另添加 11.5的 Vc 和万分之二至五的 VE,用海藻粉包被后投饲。12、对虾丝状细菌病的病原是什么?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病原 毛霉亮发菌、发硫菌,也有
16、屈挠杆菌、噬纤维菌和黄杆菌等,往往是多种细菌综合作用的结果。病证 细菌主要生长在鳃丝、附肢刚毛和游泳足上,最严重的是鳃。细菌丛生于鳃表面,粘附有许多单胞藻、原生动物、食物残渣和污泥等,使鳃丝呈黑色,附肢和游泳足色汗暗淡,似有旧棉絮状附着物。在营养盐多,池水污浊的虾池易发此病。防治 养殖中、后期勿过量投饵,适当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促使对虾正常蜕壳;1215ppm 茶籽饼全池泼洒,脱壳后换水。2.55ppm 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 小时后换水。1ppm 氯化铜或 0.7ppm 铜铁合剂全池泼洒。注意:PH 值越高毒性越大,用量酌减。13、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疗?病因 由固
17、着类纤毛虫引起,主要有:聚缩虫、单缩虫。危害 主要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附肢和鳃上。数量少时没有危害。数量多时,鳃区变黑,附肢、体表各处呈灰褐色、淡绿色、铁锈色等(因种类不同而异)绒毛状,病虾在水面缓游,呼吸困难,摄食下降甚至不进食,不能蜕皮。防治 彻底清淤消毒,适当换水,合理投饵,保持水质清新。1015ppm 茶籽饼或 12ppm 茶皂素全池泼洒,8 小时后换水。5ppm 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5 小时后换水。全池泼洒 2025ml/m3 水体浓度的福尔马林,24 小时后换水。14、对虾黑鳃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治疗?病因水质受化学物质的污染:镉、铜、高锰酸钾、原油、氨、亚硝酸盐等
18、物质的污染,均可使对虾产生慢性中毒而引起黑鳃病。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 C,易引发黑鳃病。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当,如长期过量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均可引起黑鳃病。弧菌、丝状细菌的感染亦可导致鳃部变黑。真菌如镰刀菌的寄生有的鳃丝也变黑。原生动物的大量寄生,粘附了大量有机碎屑和污物,肉眼看上去鳃部变黑。池底没有彻底清淤消毒,存在着大量淤泥、残饵和有机污染,对虾长期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鳃丝也会变黑。治疗彻底清池消毒除害,适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投喂高品质的全价配合饲料,尽量少用或不用鲜活饵料及粗加工饲料,以免严重污染水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铜制剂或高锰酸钾等药物。合理使用抗菌素类、抗真菌或杀原生动物的药
19、物。必要时在饵料中添加 Vc、VE 等营养物质。15、对虾软壳症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防治方法?病因多与钙、磷的代谢失调有关,如饵料中含量的不足或比例不当等。也有的认为与中毒有关。对虾的甲壳软而薄,在养殖环境差、投喂劣质饲料养殖单位,发病率高。一般在 1%5%左右。患软壳症的对虾的抗逆能力低,易并发其它疾病死亡。防治方法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减少各种污染。提高饵料质量,保证饵料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能充分满足对虾的正常生理要求并且比例适当。16、对虾为什么蜕不下壳?怎么防治?病因对虾得病,但不太严重或慢性病。因而个体进食少,体质衰弱。因为蜕壳需要消耗很大能量,往往导致对虾体力衰竭,中途蜕不下壳而死亡
20、;水质不良,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条件下或者夜间溶氧过低。对虾蜕壳多在夜间,且要求溶氧较高,如果再加上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毒性影响,使对虾无力完成蜕皮;缺钙或钙代谢出现障碍。防治方法发现对虾有病及时治疗。并定期投喂少量优质鲜活饵料补充营养,促进其蜕壳及时完成;改善底质和水质,使池底和水体内的溶氧经常保持较高的浓度。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并增加换水量;每月向池内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 1020kg/亩,或者用过磷酸钙 12g/m3 全池泼洒,以增加水体的钙含量。尤其是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因淡水中含钙少,增加钙更有利于对虾蜕皮。17、如何辨别饲料的好坏?好饲料的选择标准:营养全面均衡(绝不可只注重饲料价
21、格,也不宜只看蛋白质含量的高低,而要注重各种氨基酸、脂肪酸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诱食性强;生长快,饵料系数低;浸泡时间适宜,污染少;具有免疫抗病等功能。18、饲料腥、泡得久,价格便宜又赊账,这样好不好?饲料并不是越腥越好,若是鱼粉的自然腥味那还可以,而有的不法厂家加入“鱼腥香”或“腥味素”之类的物质,表面嗅起来很香,但一放到水中这些“腥味”就很快溶于水而跑掉,且对对虾生长也没任何好处。虾饲料是给虾吃的,而不是给人嗅的,人用鼻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应当以虾爱不爱吃,吃后生长得快不快为客观标注。虾料都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浸泡时间(23 个小时比较适宜),若时间太短,虾还没来得及吃就溃散了;若浸
22、泡时间太长,很多溶于水的物质(如水溶性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等)都溶于水而损失掉,到最后只剩下一些粗纤维之类的物质,虾摄食后很难消化,还会给人造成一种假象,看到虾胃饱满而减少投料。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有个别不法厂家利用一些低质、廉价、难以消化的原料(如羽毛粉)加工一些价格便宜的饲料,虾摄食后因营养需求不够或者某些成分缺乏,导致对虾生长慢,抗病力差,饵料系数高,污染塘严重,得不偿失。目前饲料行业赊账成风,导致没有条件和经济实力的人也跟随养虾,造成养殖面积越来越大,排出的废水越来越多,有的已严重超出海区的自净能力,海区水质越来越差,虾越来越难养,且养出的虾多,虾价难免太便宜。因此赊账并没有保护到投资者的利益,相反地把养殖风险转嫁给饲料厂家,养殖户的风险意识降低,管理责任心不够,也容易导致养殖成功率下降。另外,还有人希望将虾料的蛋白质再提高,殊不知对虾利用蛋白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某消化吸收利用能力时,对虾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分解这些多余的蛋白质;且排泄物中含氮物质更多,会加重虾池的水质污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