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5431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浅谈-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用他天才的头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人物,哈姆雷特又是其中被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之一。哈姆雷特是一个跌宕的王子,他希望为父亲复仇,却又对此犹豫不决,错过了复仇的最佳时机。他是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他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又受到黑暗现实的扼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莎士比亚将这一冲突放大到哈姆雷特的身上。哈姆雷特悲剧又短暂的一生,以及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几百年。本文主要依托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 ,具体分析哈姆雷特的悲剧,包括爱情悲剧和性格悲剧,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说明,并从中总

2、结出哈姆雷特的形象,并结合当时社会与当下社会,谈谈哈姆雷特存在的意义。一、哈姆雷特的悲剧1、爱情悲剧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之间的爱情无疑是悲剧的,在进行爱情悲剧的分析时,主要从奥菲利亚的角度和哈姆莱特的角度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从奥菲利亚的角度进行分析,奥菲利亚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自从进入父权社会之后,女性的地位通常都是有父权来决定,这里的父权不光是指父亲,包括处于统治阶级的男性们。奥菲利亚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中生长的,她无条件的用父权社会的条件去规范自己,最终成为了父亲和兄长所期望的“闺阁里的天使” ,奥菲利亚不知道何为自私,他在象牙塔里长大,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并且无条件的尊敬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她

3、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见解,即使是在自己的爱情方面,也以父亲和兄长的建议为主。奥菲利亚的性格意味着她对待哈姆雷特的爱情是真实的,但是雷欧提斯与波洛涅斯确以父权社会的思想去看待他俩的爱情,认为哈姆雷特只是在玩弄奥菲利亚的真心,所以他们是如此的告诫着奥菲利亚,先是哥哥的告诫:“对于哈姆雷特和他的调情献媚,你必须把它认作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凋,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如此而已”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剑把你射中” 。再是父亲的劝说:“简单一句话,从现在起我不许你一有空闲就跟哈姆雷特殿下聊天” 。不管是父亲的劝诫还是哥哥

4、的提醒,奥菲利亚都欣然的接受,并将此奉为规范,就只会说会记住这个教训或者说我一定听从您的话等等,将哈姆雷特对她的爱情放在了父权社会的对立面去对待。因此,奥菲利亚对父权的顺从必然会与哈姆雷特的爱情起冲突,形成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爱情。其次是从哈姆雷特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故事的开始,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爱情是纯洁又坦白的,莎士比亚对他的定位是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的丹麦王子,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热情的追求着奥菲利亚“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话;可是我的爱永没有变” ,在剧情的初始,哈姆雷特深深的热爱着奥菲利亚。但是剧情不断的在深入,他的爱情悲剧便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哈

5、姆雷特无意中从鬼魂的口中得、知老国王死亡的真相,哈姆雷特大受打击。他的身体与精神都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他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他父亲死亡的真正原因,叔父是凶手的可能性以及母亲的快速改嫁一连串的噩耗快把哈姆雷特的精神压垮了。他对奥菲利亚的爱没有了激情和力量。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自身的责任感让他无法用在用激情去对待奥菲利亚。在与鬼魂对话之后,哈姆雷特察觉到自己所背负的使命,他要查明真相,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他还意识到自己作为这个国家的王子,还要肩负重整社稷的重大责任,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经营而儿女私情。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用装疯的办法来打消奥菲利亚对他抱有

6、的期待。即使他依旧爱着奥菲利亚,但是却无法再用以前的心情去对待她。第三方面是哈姆雷特母亲的快速改嫁,冲击着哈姆雷特的爱情观。哈姆雷特的父亲对待爱情的观念影响着哈姆雷特,让他感受到这世间的美好,爱情的真诚,但是母亲因为欲望而改嫁这件事,打破了哈姆雷特对爱情的向往。他开始怀疑这世间存在纯洁的爱情,他甚至这样质问奥菲利亚:“你贞洁吗?你美丽吗?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顶好不要让你的贞洁跟你的美丽来往。 ”“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 ”种种的原因导致哈姆雷特不再热情的爱着奥菲利亚,这样随着剧情的发展,哈姆雷特的爱情

7、悲剧便成为不可扭转的现实。2、性格悲剧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我的运命在呐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安息吧,安息吧,受难的灵魂好,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雷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让我们一同进去;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 ”宣誓,哈姆雷特用这种毅然绝然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

8、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 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严肃思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 ”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

9、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抗。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和抉择。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

10、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 ”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种怀疑状态的顶点:“生存还是毁灭?”而他的当务之急是复仇,有重振国家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超负荷的思考,无疑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

11、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 二、悲剧成因1、社会原因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

12、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

13、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 ”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2、精神原因哈姆雷特是个典型的学者型王子,他文武全才,光明磊落,而且作为艺术典型,人文主义的长处和局限在其言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一方面,哈姆雷特观察敏锐,长于思考和分析,具有思想家的全部素质

14、。他由个人的不幸想到普遍的苦难,由宫廷阴谋看到时代动乱,从而把个人复仇提到重整乾坤的高度。他曾多次问自己:“除了我倒霉的我以外,谁还能改变这混乱颠倒的世界?这就是哈姆雷特改造社会的人文主义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过分相信自己,太重理想。虽然勇于探索,但往往脱离实际,虽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却不相信他们,始终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地步。 “性善论”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哈姆雷特在复仇中一再拖延,错过许多良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却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断和缺乏勇气。一个王者通常是不讲游戏规则的,哈姆雷特为他所具的人文主义气质所害,

15、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延宕作为哈姆雷特性格最典型的外在特征,折射出他的深层心理结构。歌德认为延宕是因为哈姆雷特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柯尔律治认为哈姆雷特过分耽于思考;叔本华认为延宕与哈姆雷特的厌世主义有关;弗洛伊德等认为恋母情结是延宕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哈姆雷特所面对的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他不能一下胜任“重整乾坤”的重任,故有延宕。三、哈姆雷特形象1、跌宕的王子戏剧中短短的时间里,哈姆雷特就从内心就经历了数次的起伏,展现了他个性鲜明的形象。老国王去世之前,哈姆雷特是王国里有名的文武双全的王子,在日后也是一位值得投靠的君主。通过他接受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改善这个国家的政策

16、,也完成自己对人类的热爱之情。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爱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他爱的母亲投入了叔父的怀抱里,成为贤明的君主已经成为不可能实现的梦,理想就如此简单的破碎在他的面前。哈姆雷特身上有着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情节” ,也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当他一切都失去的时候,对他打击最大的是母亲的背叛,他在孤独中如此的感叹着“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留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认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

17、的衾被”他不想接受这样绝望的现实,他想通过自杀来解放自己,但是自杀在基督教徒心目中,是不可能进入天堂的死法,所以他无法通过自杀得到自由。在生与死的夹缝里,贪婪的呼吸着,痛苦的活着。这个阶段的哈姆雷特是绝望的王子的形象,他生活在名为世界的监狱之中,生活在名为丹麦的牢房里。从鬼魂口中知道了老国王死亡的真实情况之后,他看到了这脱节的黑暗的社会,于是他想尽力弥补,去把它重新修好,这时的哈姆雷特已经从为父报仇上升到了重整乾坤的境界。与此同时他也认识到黑暗势力的强大与自身的弱小,哈姆雷特便由一个绝望的王子转变为一个忧郁的王子。在替父报仇重整乾坤的过程中,哈姆雷特陷入了矛盾的漩涡之中,他内心中的天平,一直在

18、理智与情感、亲情与正道、宽恕与惩戒之间来回摇摆。在对待自己的爱人与仇人,哈姆雷特有着同样的犹豫。即使是自己的爱人,哈姆雷特也能够装疯卖傻,面对着无辜的奥菲利亚说出无数恶毒的语言,但是看到奥菲利亚因此而痛苦时,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即使会因此被国王 ,他还是给奥菲利亚写了一封小诗,倾诉自己无法表现的爱情。面对着自己的母亲和叔父,他们是哈姆雷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一方面愤怒于他们的狠心,义愤填膺的谴责着不明真相的母亲,另一方面却又被亲情所缠绕,无法将天平伸向道义的一方,因此三番两次的错失杀死自己叔父的机会。他总是在犹豫,在杀死与不杀死之间犹豫,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纠结的心情一直围绕在哈姆雷特的心

19、中,他成为了一个延宕的王子。他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揭露了叔父的罪行,克劳狄斯因此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的除掉哈姆雷特,即使是这样,哈姆雷特还是在犹豫,是否由他亲手解决叔父的性命,在一次又一次的犹豫中,母亲因为误喝了毒酒而惨死,自己的好友雷欧提斯中毒剑而死亡,哈姆雷特自己也被毒剑刺中即将死亡之际,才下定决心用手中的毒剑杀死了叔父。哈姆雷特从一个快乐的王子转变为一个忧郁的王子,又从一个忧郁的王子转化为坚定的王子,这样一个跌宕的王子形象在文学史中经久不衰,没有哪个人物能够超越他。2、人文主义思想在剧作中,读者们对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深有体会,而人文主义思想也成为哈姆雷特有特点的形象。在

2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观念,将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将人们思想感情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对教会宣扬的来世观念等封建思想不屑一顾,认为人是平等的,人应该懂得仁慈,懂得慈爱,赞美纯真的爱情与友情,提倡个性自由。人文主义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作为出身于王室的哈姆雷特,围绕着他的必然是王室的封建贵族思想,但是他却在当时新文化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接受与他身份相冲突的人文精神,必定会在未来与这个国家产生冲突。他认为人“了不起的杰作” ,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则是“一栋壮丽的帐幕” ,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 ,展现

21、着人文主义接受者们特有的民主精神和智慧的光辉。哈姆雷特作为典型的学者型王子,他文武全才,光明磊落,而且作为艺术典型,人文主义的长处和局限在其言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一方面,哈姆雷特观察敏锐,长于思考和分析,具有思想家的全部素质。他由个人的不幸想到普遍的苦难,由宫廷阴谋看到时代动乱,从而把个人复仇提到重整乾坤的高度。他曾多次问自己:“除了我倒霉的我以外,谁还能改变这混乱颠倒的世界?这就是哈姆雷特改造社会的人文主义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过分相信自己,太重理想。虽然,他勇于探索,但往往脱离实际,虽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却不相信他们,始终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地步。在作品中,哈姆雷特说:

22、“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恶毒的秀草” ,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 。这些意象象征性地告诉我们,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世界变成冷酷的世界,变成一个颠倒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哈姆雷特却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人物形象,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不具备一个王子,未来国王的气度和胆略。哈姆雷特在复仇中一再拖延,错过许多良机,比如在克劳狄斯忏悔的时候,他完全有能力有机会把罪恶的国王杀死,而他却以为克劳狄斯是在向神忏悔,这个时候杀死他不仁慈,会受到神的责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却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断和缺乏勇气。一个王者通常是不讲游戏规则的,哈姆雷特为他所具的人文主义气

23、质所害,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出来但是他并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途径和方式。在作品中,哈姆雷特虽然杀死了敌人,但仅仅是除掉了一个恶人,而不是整个人文主义者整个理想和事业上的成功。他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临死前他希望好友霍拉旭把他的故事讲述给世人,让人们认识社会的真实面貌,更好地正视它、改造它。哈姆莱特所处的时代封建势力虽然已经腐朽但仍占统治地位,并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新的罪恶势力与之结合,在力量对比方面暂时还大大超过了人文主义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而哈姆雷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把社会的斗争看作“善”与“恶”的斗争,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

24、开明君主身上。在政治上是改良主义者,在行动上是孤军作战者。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但是哈姆雷特的性格特

25、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和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被封建的恶势力所吞没。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然而,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和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哈姆雷特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否成功的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现实,重整了乾坤,而在于他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以及缩短这种距离、解决这种矛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另外,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加深了我们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想与精神的了解。作为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哈姆雷特以他悲

26、壮的死讴歌了个性的尊严,赢得了对封建的旧制度旧思想和黑暗势力精神上的胜利,鼓舞了后世人文主义思想者的斗争和不屈的斗志。他那崇高的品格、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热情高昂的思想力量,作为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也必将为爱好正义的人所珍视。四、哈姆雷特存在的意义1、当时社会影响12 世纪的北欧依旧停留在旧式的封建制度之下,在冷兵器时代坚不可摧的城堡成为了这一时期的象征。然而即使是再为坚固的城堡,也无法抵御由内而外的腐朽。在丹麦的文德国统治时期,这种矛盾尤为突出。为了万人之上的权利,皇室之内杀父弑兄比比皆是。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便将哈姆雷特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本剧是在 17 世纪初的英国文艺复习时期创作的

27、,尽管采用的是丹麦 12 世纪的素材,但却是映射着英国伊丽莎白王室统治末期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现象。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得不提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助推器的作用,并为 1688 年的光荣革命提供了极佳的社会思想基础。整部作品中,故事跌宕起伏,在哈姆雷特报杀父之仇的过程中穿插着各种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栩栩如生。在报仇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提到哈姆雷特的感情生活,并借用女孩的死为全剧的高潮埋下伏笔,全剧没有一点拖沓牵强之感。作为著名悲剧之一

28、,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 、 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甚至谚语中也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见其影响之深和人物的可挖掘性之佳。2、对现在的影响首先,对于哈姆雷特这样一部作品而言,或许在很多方面,评论者和研究者可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但真的谈不上所谓的“盖棺定论” 。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其可阐释的层面永远是丰富的,并且不是排他的。比如,弗洛伊德就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去阐释哈姆雷特,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也算一种“异见” ,直到现在对产生着不小的影响。每一个读过哈姆雷特的人都应该记得关于“人”的那一段独白。哈姆雷特先铺陈了关于“人”的种种颂词,最后又反

29、讽性地以一句“但是,在我看来” ,将之前的论断统统颠覆。在我的理解,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重新发现“人”的时代;“人” ,在“上帝”之后,成为了人们对于世界理想、生存价值乃至终极意义的载体。问题是, “人”真的可以支撑得起这样的价值和意义么?作为一个曾抱有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哈姆雷特看到的现实是, “人”丑陋、卑鄙、邪恶、贪婪,浸淫于种种可耻的欲望。鬼魂交给他的任务不过是“复仇” ,而哈姆雷特却试图为“复仇”注入了“重整乾坤”的内涵;但在他心中,这个“乾坤” ,这个以理想的“人”为核心的价值秩序实际已然垮塌。此时,复仇又有什么意义?难道不只是一桩杀戮?生存于世又有什么意义?难道不只是等待被蛆虫啃噬

30、的行尸?所以哈姆雷特不能不痛苦和焦虑,不能不流露出虚无的怀疑。 哈姆雷特的深邃之处,恰在于向我们展现了人文主义的困境,而这种困境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就是一种精神的困惑。子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觉得世界是荒诞的,信仰已经没有了,这就如同哈姆雷特那绝望的心情。与此同时又努力的挣扎,绝望的活着,但是哈姆雷特却又不同,即使他在犹豫,即使他充满痛苦,他依旧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扫除了王国的黑暗,即使代价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中国有部电影叫做夜宴 ,据说是改编自哈姆雷特 。如果只是家庭伦理这个层面,那么夜宴的情节和布局是戏剧哈姆雷特所无法比拟的,但为什么完全不能与后者比肩?关键在于除了形式上的欠缺之外,更重要是它

31、缺乏对形而上问题的思索,以及对人生存处境的关怀。参考文献1朱生豪莎士比亚悲剧集北京燕京出版社,2000 年 11 月第 2 版。2王维昌等莎士比亚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3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年 6 月第 1 版。4张青.她们因何受伤?从女性主义角度简析哈姆雷特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结局安徽文学,2008(7).5陈为艳.爱情理想疯狂与死亡论哈姆雷特与奥菲丽娅J.语文学刊,2009(4).6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7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四川戏剧,

32、2010,(1).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9夏倩. 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 时代文学(上),2010,(3).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11陈玉虹,刘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J. ,2009,(1).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 上海戏剧,2009,(5).13杨淑敏. 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 电影评介,2006,(2

33、3).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声部的哈姆雷特 1990J. 上海戏剧,2008,(12).15黄立丰. 给哈姆雷特批评史加上一个女性主义的补遗女性表演、批评与再创作哈姆雷特的历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16罗文敏. 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兼论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17顾胜. 行动与迟疑: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悖论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细读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18张全辉.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19庞凤琴. 哈姆雷特新论从哈姆雷特的独白说起J. 文科教学,1995,(2).20荣国.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1995,(3).21续枫林. “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从悲剧哈姆雷特变喜剧想到的J. 新疆社科论坛,199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